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文字学的角度,对我国古代早期针刺器具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从文字演变的角度看针具材质的变化进而上溯其源的研究方法,从"针"字的字型演变过程可以看出金属针具的出现和发展与中国古代冶炼技术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早期针刺器具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中国古代针刺器具的起源发展作以新的探讨,认为砭石等是最早制作针刺器具的材质之一,在后期金属出现并制作针具时,其形制模拟了早期的石针。早期的针刺器具及针刺术的发展,都是长期的、正负经验的积累,早期针刺器具有多种多样,除石针外,尚有骨针、玉针、竹针等,还有一种独特的觜针。  相似文献   

3.
火针疗法是将针体烧红,然后刺入人体穴位或部位,从而达到祛除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火针疗法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称为"燔针",张仲景称为"温针"、"烧针",晋《针灸甲乙经》强调了火针的适应症及体质因素,唐《千金方》记载了火针能治疗热证,宋《针灸资生经》开创了火针记载医案的先例,明《针灸聚英》从针具选材、加热方法、刺法、针刺深度、适应症等进行了深入论述,标志火针疗法的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对近十五年来青光眼针灸临床研究进展归纳为七法,即为一般针刺法、辩证施治法、奇穴针刺法、耳针体针合用法、冷灸法、针灸合用法、针药合用法。并指出目前针灸对本病的研究还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妊娠期糖尿病的国内外的治疗现状,阐述了中医针刺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取得的疗效,揿针治疗隶属予针灸诊疗的特殊类型,是将特制针具刺入皮内并作较长时间留针,达到持续微弱刺激,以调整气血、脏腑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认为揿针降糖效果和产妇舒适度优于普通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6.
浮针疗法与传统针灸治疗肩峰下滑囊炎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浮针疗法用浮针在病痛周围皮下疏松结构缔组织针刺的新方法,用该疗法合并推拿治疗15例肩峰下滑囊炎,并与传统针灸方法相比较,结果发现在止痛效果上浮针疗法优于传统针刺疗法,浮针疗法组总有效率为93.33%,传统针灸总有效率为80%,提示浮针疗法合并推拿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中医针灸治疗骨伤科患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本院针灸治疗骨伤科患者的疗效。方法:对300例患者进行局部针刺多针疗法,并辅以中药外敷。结果:平均治愈率为68%,总有效率为96%。结论:局部针刺多针疗法并辅以中药外敷,对骨伤科的痹症与伤筋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针灸治疗黄褐斑具有其独特的疗效.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针灸治疗本病的有关临床资料,介绍了针刺、耳穴、刺血拔罐、埋针、水针及综合疗法等治疗黄褐斑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情况.  相似文献   

9.
临床治疗中风后语言障碍虽然疗效肯定,但仍存在不足。不利于针刺疗法的大范围推广和运用。查阅近5年针灸治疗本病文献,从针灸疗法和综合疗法两方面进行综述,针灸疗法又包括以体针疗法为主、以头针疗法为主、以舌针疗法为主、以放血疗法为主和多种针法配合5个方面;综合疗法包括针药结合、针灸与语言康复相结合和针刺与音乐音调治疗法结合3个方面。并针对问题和不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循经感传与针灸临床疗效关系十分密切,历代医家在针灸治病过程中极为重视沿经的针感传导。应用传统的针刺手法和现代针具以激发和促进感传,即“气至病所”,对于提高针刺临床效果有重要意义。通过古代文献有关循经感传现象的载体,国内外对循经感传的报道和循经感传与临床研究,论述了循经感传与针刺效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针对当前针灸临床实践中,往往将得气与针感等同,认为针感与疗效呈正相关。然而针感与得气、疗效之间关系尚无定论。方法:依据《黄帝内经》中"气至"的阐释,即通过针刺补泻、治神或静留针而使人体恢复到"气机调畅"的状态,"气至"与否的判断标准为针刺前后脉象的变化。结果:现今针灸临床:针感不等同于"气至";针感强,疗效未必好;针灸诊治前后宜诊脉,脉诊对于针灸处方施治、判断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留针期间,不一定行针。结论:针灸临床科研中假针的设计原则,需要重新考虑。  相似文献   

12.
毫针刺法的操作程序一般而言 ,包括了进针、行针、留针和出针 4个方面。但是在临床实际操作中远非那么简单 ,在针刺过程中 ,围绕“气”而出现了得气、候气、催气、辨气、行气、导气、调气、守气等不同概念。如何把握其精髓而恰当地运用于临床是针灸学中的一个难题。得气、辨气、调气、守气贯穿于行针的全过程 ,这一行针过程是决定临床针刺疗效的关键 ,也是在临床中比较难于把握的方面 ,需要有一个认识、理解的过程 ,更需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地探索。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火针配合针刺走罐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2012年本院接收诊治的5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试验调查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针刺走罐法治疗;观察组采取火针结合针刺走罐法治疗。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对照组为76%,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结合针刺走罐治疗法效果明显,大大提高治疗有效率,可被广泛用于临床且得到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4.
砭石类型与形制新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砭石在治疗疾病中的基本用途是切割痈脓和刺泻瘀血,因而在形制上需具有锋利的刃口或细长的尖锋。结合相应的考古出土实物,细石器中的砭石,主要为刮削器、尖状器和石镞。磨制石器中的砭石,按照形制和功能可以分为三大类,即用于锥刺的锥尖状砭石,如石针、石锥、石镞等;用于切割的刀镰状砭石,如石刀、石镰、石锛、石凿等;兼具切割和锥刺功能的戈矛状砭石,如石矛、石剑、玉(石)戈等。从古代文献记载的使用情况来看,其中用于锥刺的锥尖状砭石应是古代砭石的主流。有关学者提出的用于熨烫、按摩及扣击体表的砭石,并不属于古代砭石的范畴。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泵控下使用静脉留置针对其使用寿命的影响。方法:将174例需留取静脉留置针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的同时使用输液泵控制液体速度,对照组按常规只使用静脉留置针。结果: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天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使用输液泵可以提高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温针配合中药熏洗治疗中风偏瘫后肩痛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中风偏瘫后肩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采用温针配合中药熏洗疗法;对照组38例采用传统普通针刺法。观察患者疼痛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论: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39%;对照组总有效率84.72%,结论:治疗组对中风偏瘫后肩痛临床疗效确切,早期介入效果更佳,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长圆针治疗网球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长圆针组)和对照组(单纯针刺组)。长圆针组采用在肱骨外上髁周边,手三里次和通过经筋辨证而查到的,手三阳经筋上的其它结筋病灶点上定点,先关刺再恢刺解结。每周1次,连做3次,总疗程共计21天。针刺组采取阿是穴、曲池、肘醪、手三里、合谷等针刺治疗每天1次,7天1疗程,连做3个疗程,共计21天。统计疗效。结果:长圆针组治愈50例,针刺组治愈40例,2组治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长圆针治疗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治愈率优于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测定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白介素-6(IL-6)的含量,研究针刺留针与否对早期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的保护差异。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组、针刺留针及不留针组。针刺留针组在造模后2 h、24 h固定,针刺三阴交、内关、人中,留针30 min,针刺不留针组针刺时间、穴位均同针刺留针组,针刺后即起针而不留针。造模48 h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IL-6的含量。结果:针刺能升高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中IL-6的含量。早期针刺后留针与否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中IL-6水平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能升高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清中IL-6含量,对缺血组织起到抗损伤、促修复的作用;在缺血再灌注早期,针刺后留针与不留针可能对脑的保护作用并无差异。  相似文献   

19.
介绍管正斋老中医刺法经验,阐述了单针透刺法、两针傍刺法、三针齐刺法、四针恢刺法、五针扬刺法、多针连刺法的针刺方法及临床运用;探讨了管氏刺法的理论渊源和学术特点。  相似文献   

20.
颈部微小金属异物的定位及取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颈部微小金属异物的定位及取出。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3例颈部微小金属异物患的临床资料,诊治过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我们在X线下使用针灸针对异物进行不同平面,不同深度的定位,然后在针灸针的引导下,将3例颈部异物顺利取出。结论 借助针灸针对颈部微小金属异物进行放射定位,方法简便,定位准确,易于取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