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凤香 《泰山卫生》2003,27(6):22-23
急性横纹肌溶解症(RM),早期研究多集中于由创伤引起,近年来,中外学者相继报道RM的诊断更多见于中风、中毒及感染等非创伤病人。而由有机磷中毒(AOPI)引起的RM报道较少,现就我院急诊科于1997年-2001年收治的因AOPI致RM并发肾功能损害病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1881年,Fleche首次报道了由于肌肉压迫所致的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RM),早年认为RM主要由创伤造成,近年来随着中毒、药物、感染等因素诱发RM的报道不断增加,非创伤性RM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现对我院1999年至2006年收治的31例中毒性R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正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M)是指一系列横纹肌细胞膜、膜通道及其能量供应的多种遗传性或获得性疾病导致的横纹肌损伤,细胞膜完整性改变,细胞内容物漏出,多伴有急性肾功能衰竭及代谢紊乱。其诊断标准为~([1-2]):乏力,肌肉酸痛;血清CK增高超过正常值上限的10倍;肌红蛋白尿;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肌肉活检:非特异性炎症表现。现将辛伐他汀合用秋水仙碱引起的1例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病历报告患者女,74岁,因双下肢无力1周,加重2  相似文献   

4.
马勇  高建军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9):1438-1439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habdomyolysis,RM)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横纹肌细胞溶解、破坏,肌红蛋白(Mb)等细胞内容物释放入血引起的生化紊乱及脏器功能损伤的综合征,本文拟对RM的病因、病理生理、并发症及诊治等方面一些研究进行综述,以提高RM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357例中毒性横纹肌溶解症与急性肾损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化学物中毒所致横纹肌溶解(RM)及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特征,为职业性中毒性肾病诊断标准修订提供参考.方法 对近20年国内外文献报告的除药物、违禁药以外的急性化学物中毒所致RM病例进行收集,并着重对一氧化碳(CO)、有机磷、乙醇、甲苯及抗生素饲料添加剂所致RM及其肾损害的临床资料进行复习.结果 共收集急性中毒RM 357例,并发肾损伤172例.在CO和乙醇中毒RM中,受损肌肉发生部位与体位压迫因素关系更为密切.对25例急性CO中毒RM个案进行分析,见血清肌酐(Cr)水平与肌酸激酶(CK)呈直线相关(R2=0.899,P<0.001);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组与无ARF患者组间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F患者中CK、血尿素氮(BUN)、Cr、K+及Ca2+各指标在死亡与存活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UN/Cr比值降低.结论 急性化学中毒性RM以CO、有机磷最为多见.随发病机制不同RM的临床表现也有差异.中毒性RM所致ARF的特点为病因清楚、发病急剧、病程短及呈高分解代谢型.建议标准修订时可借鉴近年国际上倡议的急性肾损伤(AKI)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6.
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lysis,RM)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横纹肌细胞受损后,肌红蛋白(Mb)等细胞内容物释放入血液所引起的综合症,剧烈运动所致的横纹肌溶解症,多出现于部队训练中[1-3].但横纹肌溶解伴多脏器功能衰竭较罕见.我院最近收治一名因剧烈运动致横纹肌溶解症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病人,经治疗痊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急性万灵中毒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2例急性重度一氧化碳(CO)中毒并发非创伤性横纹肌溶解症致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及救治过程,积极血液透析是救治非创伤性横纹肌溶解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habdomyolysis,RM)并发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是临床重症,病死率较高.RM是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acute tubular necrosis,ATN)很重要的原因之一,由于比较少见,容易误诊从而延误治疗.现将我院2000年8月至2007年8月诊治的19例RM致ARF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缺氧是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 CO)中毒机体损伤的主要原因,一般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同时可导致心、肺等多脏器功能障碍,横纹肌溶解也是急性CO中毒并发症之一[1]。本文报道1例急性CO中毒患者出现左侧大腿肿胀、横纹肌溶解,同时伴有心、肝、肾等多脏器功能损害,病程持续时间较长、病情复杂。  相似文献   

10.
热射病常导致患者高热,严重的神经系统异常,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以及不刷程度的脑、心、肾、肝脏功能衰竭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其中横纹肌溶解症(RM)是其常见的表现。由于横纹肌溶解症病因复杂,病情轻重不等,临床表现和预后相差很大,易被临床(神经及急诊)医生误诊或漏诊,笔者通过对10例热射病导致的横纹肌溶解症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的总结,旨在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提高对热射病致横纹肌溶解症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1.
他汀类药物分为天然化合物(如洛伐他丁、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美伐他汀)和完全人工合成化合物(如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西立伐他汀、罗伐他汀、pitavastatin),其因具有降脂、改善细胞内皮功能等作用,被誉为最经典和有效的降脂药物,广泛应用于高脂血症的治疗.其不良反应轻微,而引起横纹肌溶解症是最为严重也是极为少见的不良反应,横纹肌溶解症最大的危害在于释放入血的肌红蛋白堵塞肾小管,从而导致急性肾衰竭,其在临床的死亡率约为5%.该病一般多发生在肢体运动相关的骨骼肌,一般是由于肌肉受到长时间的压迫、大力的撞击或者是用力进度而导致的.也有一些是因为患者体质较为特殊而服用某些药物所致.本文笔者就辛伐他汀致横纹肌溶解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habdomyolysis,RM)是指一系列因素导致横纹肌细胞损伤、细胞膜通道及其供应能量异常的多种病理性改变,致使细胞膜完整性的破坏,细胞内容物露出,包括肌红蛋白(myoglobin,Mb)、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等酶类以及离子和小分子毒性物质,常伴有威胁生命的代谢紊乱和急性肾衰竭(ARF)。为了解RM的流行病学特征,对上海市普陀内二、三级医院收治的53例RM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横纹肌溶解症(RL)是各种原因导致的横纹肌损伤,细胞膜完整性破坏,导致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小分子物质等细胞内容物漏出,引起机体代谢紊乱。临床主要表现为肌肉疼痛和无力、肌红蛋白尿,可伴有肝肾功能损害。发病原因很复杂,机械性损伤、缺血、感染、遗传、药物、毒物等都与之相关。  相似文献   

14.
<正>毒蕈又称毒蘑菇,由于毒蕈与食用蕈在外表上不易区分,所以毒蕈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毒蕈中毒的临床表现多样,但以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病例报告不多。我们回顾性收集了我院以横纹肌溶解为主要表现的急性毒蕈中毒病例9例,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0—2010年我科共收治以横纹肌溶解为主要表现的急性毒蕈中毒9例。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12~75岁,平均(35.3±16.8)岁。其中2个群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糖尿病高渗状态诱发横纹肌溶解情况.方法回顾了16例(男9例,女7例)糖尿病高渗状态住院病例,其中6例(37.50%)生化指标提示横纹肌溶解.将横纹肌溶解组与非横纹肌溶解组的临床及生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横纹肌溶解组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及肌红蛋白(Mb)分别是非横纹肌溶解组的30倍与50倍.血清葡萄糖(BG)、钠(Na+)水平及有效血浆渗透压明显高于非横纹肌溶解组(P<0.05).与之相反,血清钾(K+)及磷(P2-)水平明显低于非横纹肌溶解组(P<0.05).两组肾功能衰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0%比60.00%,P=0.0736),但尿素氮(BUN)及肌酐(Cr)水平明显高于非横纹肌溶解组(P<0.05).无一例在住院期间被诊断横纹肌溶解.结论横纹肌溶解症在糖尿病高渗状态并非罕见,常被忽略.建议对糖尿病高渗状态患者入院后,常规进行有关肌酶尤其CK、Mb检测,以早期发现横纹肌溶解症,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6.
许多药物能干扰骨骼肌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引起种种损害。现简述如下: 一、急性横纹肌溶解症:如海洛英、美散痛、苯丙胺、苯环己哌啶、酒精、巴比妥类、5-氮胞甙、安定、眠尔通、异烟肼、二性霉素B、生胃酮、降糖灵、氟苯丙胺等能引起本症。这与药物的滥用或成瘾有关。表现肌肉疼痛,特别是近侧大肌群,伴肌肉肿胀和压痛。重者有弛缓性轻瘫和反射消失,血清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常显著增加。且常发生肌红蛋白尿、急性肾功能衰竭与血清肌红蛋白增多有关。横纹肌溶解、合并血钾过低可引起致命的心律失常。治疗包括停药、严格卧床休  相似文献   

17.
急性乙醇中毒性肌病——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提高对急性乙醇中毒性肌病的认识。方法 对3例急性乙醇中毒性肌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3例均于饮酒后发病,并具有急性肌肿胀、肌无力、肌酶显著增高的临床特点。肿胀部位B型超声波检查对了解肌肉受损范围及程度是一项无创伤的及有价值的检查方法。镇静、止痛,局部制动,补液、利尿、碱化尿液及抗脂质过氧化剂有利于本病的恢复。结论 横纹肌溶解症预后相对较好,早期诊断及及时治疗,可使临床症状及血清酶学改变在短期内好转及下降,并有助于预防其严重并发症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  相似文献   

18.
内分泌对肌肉活动的作用和内分泌代谢相关的肌病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临床意义在于1.内分泌代谢病是肌病的病因之一。有的内分泌代谢病以肌病为首发症状。目前不少医生对此认识不足以致漏、误诊或处理不当。2.早期诊断、治疗原发病,肌病多数可以逆转。3.某些严重的肌病(如呼吸肌麻痹等)是内分泌代谢病死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指一系列影响横纹肌细胞膜、膜通道及其能量供应的多种遗传性或获得性疾病导致横纹肌损伤,引起横纹肌细胞膜完整性改变、细胞内容物漏出,可伴有威胁生命的代谢紊乱和急性肾衰竭.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在儿童时期相对少见,现将我院诊治的2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他汀类是一线调脂药物,常用药物如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其临床应用越来越普遍。与其他降脂药物相比,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少,属于高效、安全用药之一。但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是,他汀类可在常规剂量下引起一种很少见的不良反应,即横纹肌溶解症。横纹肌溶解症是一种肌细胞出现变性坏死,释放肌细胞内容物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血肌酸激酶及肌红蛋白增加的疾病,以肌肉疼痛,触痛和肌无力为主要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