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终止妊娠时机和分娩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76倒妊娠高血压疾病怠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孕周终止妊娠及不同分娩方式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对围生儿的影响.结果;孕用≤33周分娩者,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发生率明显高于孕用>33-36周和>36周分娩者(P<0.05);经阴道分娩者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及围生儿死亡发生率均高于剖宫产者(P<0.05).结论:对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促胎儿肺组织成熟治疗后.以孕周>33周终止妊娠为宜.终止妊娠方式首选剖官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不同发病孕龄及终止妊娠时机对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115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发病情况及妊振结局。按发病孕龄分3组,a组<28周,b组28~31+6周,c组32~33+6周。按终止妊娠孕周分为4组,A组<32周,B组32~33+6周,C组34~35+6周,D组≥36周。比较各组患者期待治疗的平均时间、并发症和围生儿病死率。结果:(1)a组围生儿病死率为87.5%,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为65.6%;b组围生儿病死率为38.5%,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为51.3%;c组围生儿病死率为11.4%,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为45.5%。随着发病孕龄的增加,围生儿病死率逐渐降低(P<0.05),3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随发病孕周增加而下降,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组围生儿病死率为87.8%,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为58.5%。B组围生儿病死率为64.3%,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为46.4%。C组围生儿病死率为8.3%,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为52.8%。D组围生儿病死率为10.0%,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妊娠34...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双胎妊娠的并发症、存在的高危因素以及护理要点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45例双胎妊娠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护理要点。结果:45例产妇中12例阴道分娩,无产后并发症;33例剖宫产分娩,2例产后出血。90例胎儿中1例死胎,89例新生儿中4例孕周﹤32周的极低体重儿(体重﹤1500 g)自动出院,其余85例新生儿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双胎妊娠产前、产时、产后护理,对预防和降低双胎妊娠并发症及围产儿死亡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双胎妊娠进行临床分析,针对母婴主要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方法:对2004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分娩的58例双胎进行分析,与同期住院分娩的60例单胎妊娠产妇与新生儿进行各项参数比较,并作相关分析。结果:双胎妊娠期主要并发症有妊娠期高血压、贫血等,分娩期主要并发症有胎膜早破、早产及产后出血等。双胎组早产儿、低体重儿出生率及围生儿死亡率高于单胎组。结论:双胎妊娠母婴并发症较单胎妊娠多,及时发现并积极治疗,对可能出现的母婴并发症给予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相关因素及其对围生儿的影响,以寻求正确的处理方法,降低围产儿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64例羊水过少孕妇的临床资料,分析羊水过少的相关因素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羊水过少主要相关因素是妊娠高血压、过期妊娠、胎儿畸形以及胎盘功能异常;胎儿宫内窘迫、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及剖宫产率明显增高。结论:羊水过少与围生儿发病率明显相关,应加强对羊水过少孕妇产前监护,根据羊水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做好合适分娩处理,改善围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6.
双胎之一胎儿宫内死亡40例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之一胎儿宫内死亡的原因、临床处理及预后。方法:对40例双胎之一胎儿宫内死亡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双胎妊娠之一胎儿宫内死亡的发生率为6.83%,10例孕周〉34周双胎者在确诊一个胎儿死亡之后即行剖宫产术;5例孕周〉34周,入院时宫口扩张1~2cm,行保胎治疗,维持至35周后临产分娩;5例孕周31~33周合并胎儿宫内窘迫,缩短产程行会阴侧切助产;3例孕周21~22周时发现双胎之一为死胎,门诊随访继续妊娠至36周分娩。14例确诊一胎儿死亡后密切监护胎儿宫内情况及监测母体凝血功能至足月分娩。双胎之一胎儿死亡主要原因:脐带因素7例,胎儿畸形5例,帆状胎盘6例,原因禾明22例。结论:孕早中期双胎之一胎儿死亡后存活胎儿预后良好;孕周较大的胎儿死亡后,可增加存活胎儿的围产期病死率和患病率,尤其是单卵双胎;应加强对存活胎儿的监护以决定分娩时间及分娩方式;对孕34周以后发现的双胎之一胎儿宫内死亡者应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双胎妊娠合并胆汁淤积症围生儿预后。方法 :对 1999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在我院住院的 2 1例双胎妊娠合并胆汁淤积症 (ICP)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与同期双胎非ICP进行比较。结果 :(1)双胎ICP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新生儿重度窒息率及围生儿病死率均比双胎非ICP显著增加。 (2 )在双胎ICP组 ,死亡围生儿平均孕周比对照组显著延长 ,平均体重亦显著重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诊断 ,加强监护和及时终止妊娠是降低双胎ICP围生儿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冯凤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5):8650-8651
目的 预防双胎妊娠母儿并发症.方法 把2001-01-2010-12间来围产门诊建册并有结局的356例双胎妊娠孕妇作为观察组,把每一个紧跟双胎妊娠后分娩的356例单胎妊娠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母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双胎妊娠孕妇易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贫血、羊水过多、产后出血;其围生儿易发生胎位异常、早产、生长受限、窒息、围生儿死亡.结论 如能在孕产期注意营养、少活动、密切宫内监测、适时预防用药等,可预防双胎妊娠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终止妊娠时机与分娩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高征 )适宜的终止妊娠时机和分娩方式。方法 回顾分析 114例重度妊高征患者的临床资料 ,比较不同孕周终止妊娠及阴道分娩与剖宫产之间的母婴结局。结果 ≤ 32周分娩的新生儿窒息率、围生儿病死率明显升高 (P <0 .0 1) ,33~ 36周与≥ 37周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各孕周间的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与剖宫产组比较 ,阴道分娩组分娩孕周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显著降低 ,其围生儿病死率及孕产妇并发症均显著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剖宫产与阴道分娩的新生儿窒息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重度妊高征患者如病情需要 ,在促胎肺成熟治疗后可于孕 32周终止妊娠 ,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与围产结局的有关因素。方法 :分析双胎妊娠 10 3例临床资料 ,结合孕周、分娩方式来了解母婴预后的情况。结果 :妊娠时间的长短、分娩方式的不同 ,带来了不同的围产结局。结论 :产前检查及孕期的保健 ,对减少母亲的并发症、围产儿死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0):1790-1792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绒毛膜性对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及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12月我院产科定期产检并分娩的双胎妊娠产妇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胎绒毛膜性质将其分为观察组(单绒毛膜)和对照组(双绒毛膜),各25例,对比两组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及围生儿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羊水过多、肝内胆汁淤积症发生率分别为32.00%、28.00%、20.00%、20.00%,与对照组(8.00%、4.00%、0.00%、0.00%)比较,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均0.05);观察组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窒息、围生儿病死、双胎输血综合征发生率(42.00%、28.00%、18.00%、12.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8.00%、8.00%、4.00%、0.00%),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均0.05)。结论双胎妊娠单绒毛膜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较双绒毛膜双胎孕妇高,且前者围生儿预后差,临床应在双胎妊娠早期对绒毛膜性质进行诊断,提高对双胎妊娠并发症的预防水平,并改善围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中一胎儿宫内死亡的原因及对存活胎儿、孕妇的影响和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 9例双胎妊娠一胎死宫内的原因及处理。结果  2例孕中期双胎妊娠一胎死宫内孕妇 ,足月顺产死亡胎儿呈纸样儿。 1例孕 32 4 周双胎之一宫内死亡孕妇行期待疗法 ,孕 36周存活胎儿行剖宫产。 1例孕35 5周双胎之一死亡孕妇可疑早期DIC即行剖宫产。 2例分别孕 35、36周双胎之一死亡伴宫内感染孕妇行剖宫产。双胎之一胎儿宫内死亡的主要原因 :胎儿畸形 2例 ,胎盘因素 3例 ,脐带因素 2例 ,原因不明 2例。结论 孕早、中期双胎之一胎儿宫内死亡存活的胎儿预后良好 ;孕龄较大 ,双胎之一胎儿死亡 ,可增加存活胎儿及孕妇的患病率和病死率 ,应加强存活胎儿及孕妇的监护 ,选择分娩时机和方式。对孕龄 <34周双胎之一胎儿死亡者可行期待疗法 ,而对孕龄≥ 34周者应考虑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特点及母婴结局。方法:对2002-07~2006-07重度子痫前期68例进行分析,观察病情特点、母婴并发症。结果:重度子痫前期以低蛋白血症、肝、肾功能损害为主要并发症。围生儿病死率13.3%。结论:围生儿结局与发病孕龄、就诊孕龄、分娩孕龄有关,发病越晚、就诊越早、孕龄越大,围生儿成活率越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S—PE)早产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将孕28~36周的PE早产94例(重度组),与同期自发早产241例(对照组)进行孕产妇及围生儿结局对比。结果:早期早产和中型早产儿平均出生体重,重度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早期早产新生儿病死率明显高于中型和轻型早产儿。结论:不论重度子痫前期早产还是自发早产,影响围生儿预后的主要因素是分娩孕龄。  相似文献   

15.
双胎妊娠绒毛膜性质的临床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兰珍  吴爱华  曾碧丹 《新医学》2009,40(11):735-736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绒毛膜性质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153例双胎妊娠孕妇根据绒毛膜性质分为双绒毛膜组74例和单绒毛膜组79例。比较2组的一般情况、母体妊娠并发症和围生儿结局。结果:与双绒毛膜组比较,单绒毛膜组的辅助受孕所占比例较低,自然受孕所占比例较高(均为P〈0.05)。单绒毛膜组34周前的早产率较双绒毛膜组高(P〈0.05),该组的双胎发育不一致、胎儿生长受限、双胎之一死亡、双胎均死亡、新生儿转儿科等所占比例也高于双绒毛膜组(P〈0.05-P〈0.01)。结论:单绒毛膜双胎妊娠的围生儿预后明显差于双绒毛膜双胎妊娠的围生儿,双胎妊娠孕妇于妊娠早期行双胎绒毛膜性质诊断对预测围生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次妊娠官腔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胎儿称多胎妊娠,最常见为双胎妊娠.由于多胎妊娠在妊娠期和分娩期并发症多,围生儿死亡率亦高,故属高危妊娠范畴.我院于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共收双胎妊娠共18例住院分娩,本文主要对18例住院分娩的双胎妊娠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IVF—ET术对双胎妊娠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2004年8月至2007年8月间于我院分娩的双胎妊娠孕妇142例作为回顾性分析资料。按照受孕方式分为两组:IVF—ET组58例,自然受孕组84例。对两组患者的孕产妇并发症、分娩情况及围产儿结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IVF-ET组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高,达55.17%,明显高于自然受孕组35.71%(P<0.05)。其中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最高,分别为25.86%(15/58)及11.90%(10/84),IVF-ET组明显高于自然受孕组(P<0.05)。IVF-ET组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率高,为67.24%,明显高于自然受孕组52.98%(P<0.05)。两组患者剖宫产率高达84.51%,为双胎妊娠终止妊娠的主要方式。结论:降低IVF-ET术后双胎妊娠发生率有助于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防治妊高症性心脏病的有效方法,减少并发症,降低孕产妇和围生儿病死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35例妊高症心脏病进行分析。结果:妊高症心脏病发生率为0.39%,占同期妊高症的3.64%。孕产妇病死率0.22%,占妊高症的首位。围生儿病死率为114.29%。结论:加强孕期保健,对妊高症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适时终止妊娠,以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双胎妊娠为高危妊娠,孕产妇的并发症多,早产的发生率高,围产儿的死亡率亦高。要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应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减少早产,同时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本文就1996年1月~2001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76例双胎妊娠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20.
周月芬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6):8884-8885
目的 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及围生儿的影响.方法 将199例臀位妊娠产妇按分娩方式对其中剖宫产125例(剖宫产组)和阴道分娩74例(阴道分娩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组并发症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P<0.01),围生儿病死率剖富产组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P<0.01).结论 臀位分娩选剖富产方式可降低孕产妇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围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