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龟板促MSCs肝脏归巢在大鼠肝损伤后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大鼠MSCs,腺病毒(携带绿色荧光蛋白)转染标记MSCs,激光共聚焦检测归巢至肝脏组织的MSCs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肝脏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天狼星红染色法检测肝脏Ⅰ型胶原面积,胃酶酸解法检测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白蛋白、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结果肝损伤后肝脏HGF含量增加,向肝脏定植的MSCs增加,同时龟板饲养可进一步促进损伤肝组织表达HFG,促进移植的MSCs向肝脏定植。另外,龟板饲养可降低肝损伤模型大鼠肝脏Ⅰ型胶原面积和Hyp及血清ALT水平,增高血清白蛋白含量。结论龟板饲养可能通过促MSCs向肝脏组织归巢加速肝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livin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作用及livin和促凋亡蛋白caspase-3、caspase-7、caspase-9在感染后的表达情况。方法: 通过全骨髓培养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感染携带livin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后用流式检测其对MSCs凋亡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livin、caspase-3、caspase-7和caspase-9的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建立心肌梗死模型,然后实验分4组进行:无胎牛血清的DMEM组;单纯干细胞治疗组(MSCs组);空载腺病毒转染干细胞组(rAd-control/MSCs)组;livin基因转染干细胞组(rAd-livin/MSCs组)。1个月后采用生理仪记录各组大鼠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和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来评价大鼠心功能。结果: rAd-livin/MSCs组凋亡率较MSCs组和rAd-control/MSCs组显著降低(P<0.05);rAd-livin/MSCs组抗凋亡蛋白livin明显上升(P<0.05),促凋亡蛋白caspase-3、caspase-7及caspase-9表达显著下降(P<0.05);细胞移植后1个月,rAd-livin/MSCs组心功能比MSCs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rAd-livin感染MSCs后可促进抗凋亡蛋白livin的表达,同时降低促凋亡蛋白caspase-3、caspase-7和caspase-9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率。rAd-livin/MSCs移植能进一步改善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龟板有促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作用,本研究观察龟板含药血清对MSCs中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表达的影响.方法 使用密度梯度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培养,传代纯化,在基础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龟板含药血清和对照血清,用荧光定量PCR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BMP4 mRNA表达,用ELISA、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BMP4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BMP4蛋白和mRNA表达相一致,龟板含药血清以浓度依赖方式促进MSC的BMP4 mRNA及其蛋白表达.结论 龟板含药血清以时效和量效依赖性促进BMP4在MSCs的表达,可能与龟板促MSCs增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移植转染两种不同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心肌梗死的作用。方法分离、扩增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ADM或HGF的含量;制备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心肌局部注射移植经DAPI标记的MSCs;多普勒超声检测大鼠心功能;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存活及分布;免疫组化检测新生血管密度及移植细胞在心梗区的分化。结果转染Ad-ADM或Ad-HGF后,MSCs可有效表达ADM或HGF;与单纯MSCs组相比,两基因组细胞均表达TNI,均有connexin 43的表达增加(P<0.05),心梗区新生血管密度增高(P<0.01),左室射血分数(EF)增加(P<0.01);两组间各指标无差别。结论不同基因修饰的MSCs移植均可增强单纯MSCs对心肌梗死大鼠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肾上腺髓质素(ADM)基因转染增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治疗作用。方法:贴壁法体外分离、扩增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X-gal染色测含ADM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ADM)对MSCs感染率,ELISA检测Ad-ADM转染后细胞上清液ADM的含量。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大鼠心肌梗死模型;以DAPI标记细胞通过心肌局部注射移植MSCs;采用生理记录仪测量大鼠的心功能,荧光显微镜观察移植细胞在心脏存活及分布,免疫组化检测ADM在心肌梗死区的表达及心梗区血管密度;天狼猩红染色检测胶原含量,用偏振光显微镜分析Ⅰ/Ⅲ型胶原比率。结果:重组腺病毒对MSCs的转染率与病毒感染复数(MOI)具有量效关系,MOI为150时细胞的感染率达95.4%;转染Ad-ADM后,MSCs可有效表达ADM,7 d时达到表达高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26.53±1.42 vs 1.34±0.08) ng/L,P<0.05],15 d后与空白对照组无差别[(2.20±1.44 vs 1.52±0.33) ng/L,P>0.05];在受体大鼠的心脏切片上有DAPI标记的移植细胞的存活;与对照组及其它组相比,ADM基因修饰的MSCs组心肌梗死区ADM的表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单纯细胞移植组心梗区新生血管密度增高(P<0.01);而与单纯MSCs移植组及单纯Ad-ADM注射组比较,ADM基因修饰的MSCs移植组梗死区血管密度增高更明显(P<0.05);单纯MSCs移植组能降低梗死区Ⅰ/Ⅲ型胶原比率(P<0.01),并能改善左室功能;与单纯细胞组比较ADM基因修饰的MSCs移植组梗死区Ⅰ/Ⅲ型胶原比率降低更明显(P<0.05),而左室功能改善更多。结论:ADM转染的MSCs移植可能通过局部ADM表达的增加,增强MSCs移植的血管新生作用及降低梗死区Ⅰ/Ⅲ型胶原比率,从而增强单纯MSCs细胞移植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应用密度梯度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 cells,MSCs)进行培养,经5溴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和CD44(celldifferentiation protein44)染色及BrdU/CD44双标染色鉴定,将标记有BrdU的MSCs分别植入脊髓损伤体内和龟板治疗脊髓损伤体内。于移植后1周、2周、3周、4周和6周取损伤脊髓组织,对BrdU、神经丝蛋白(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及BrdU/NF和BrdU/GFAP双标染色检测移植后MSCs的存活和分化。结果发现:移植后1周,两组在移植区内都可见BrdU单位、BrdU/NF双标细胞,移植后2周达到高峰。龟板组可使BrdU单位和BrdU/NF双标细胞持续高表达至移植后6周,而脊髓损伤组BrdU单位和BrdU/NF双标细胞表达减少至移植后4周,组间比较差别有显著性。结果提示益肾龟板能促进脊髓损伤移植MSCs存活和分化为神经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转染腺病毒载体对雌二醇促垂体催乳素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BrdU标记法检测转染腺病毒载体后雌二醇促垂体细胞增殖作用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腺病毒载体转染组雌激素反应基因ABCG2的mRNAs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腺病毒载体对垂体前叶细胞磷酸化p38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转染腺病毒载体显著下调了雌二醇的促催乳素细胞增殖作用(P0.01),腺病毒转染组磷酸化p38MAPK蛋白表达显著增加,ABCG2基因的表达显著下降(P0.01)。结论腺病毒载体转染下调雌二醇促垂体催乳素细胞的增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腺病毒载体改变p38MAPK和ABCG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原代培养脊髓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原代培养脊髓神经元转染不同滴度的绿色荧光蛋白或肝细胞生长因子重组腺病毒(Ad-GFP or Ad-HGF),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率,PI-Hoechst双染色观察神经元生长状况。用ELISA、中性红、MTT和NSE-ELISA等方法分别检测Ad-HGF转染脊髓神经元后HGF的表达,以及HGF对神经元的保护和迁移作用。结果在转染复数(MO I)为50时,Ad-GFP可高效转染脊髓神经细胞,且细胞生长状态好。转染Ad-HGF后,HGF能有效表达,同时HGF作用后的神经元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观察到HGF对脊髓神经元有明显促迁移作用。结论HGF对体外培养的脊髓神经元有保护和迁移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取大鼠骨髓,体外分离扩增培养MSCs,HO-1腺病毒转染。结扎左前降支1 h后,分别将HO-1-MSCs、MSCs多点注射到大鼠心脏梗死区周边,对照组注射等量PBS。移植后第4 d,Western blotting检测梗死区周边HO-1蛋白、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ELISA检测梗死区周边组织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b-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第7 d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大鼠心功能变化。4周后,取梗死区周边心肌行Masson染色和免疫组化CD34因子染色。结果: Adv-HO-1转染MSCs后获稳定表达;HO-1蛋白在HO-1-MSCs组的表达明显高于MSCs组和对照组(P<0.01);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明显低于其它2组(P<0.01);细胞因子VEGF、bFGF的表达不同程度地高于其它2组(P<0.01)。HO-1-MSCs组左室收缩功能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其它2组(P<0.01)。移植4周后,HO-1-MSCs组梗死区周边毛细血管密度明显高于MSCs组和对照组(P<0.01),HO-1-MSCs组心室壁变厚,心室腔明显缩小,胶原蛋白沉积减少。结论: HO-1修饰的MSCs分泌细胞因子协同HO-1蛋白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促血管新生,抑制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稳定表达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及探讨其对脑卒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制备ERK1/2重组病毒和空病毒(对照),并转染大鼠MSCs,分别构建ERK1/2/MSCs和BV/MSCs(对照).用RT-PCR和免疫印迹检测ERK1/2/MSCs的ERK1/2表达水平.制备大鼠脑卒中模型,移植ERK1/2/MSCs、BV/MSCs和生理盐水后1、2周,观察动物的神经行为症状和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结果:构建了ERK1/2的重组慢病毒质粒,并转染MSCs,RT-PCR和免疫印迹检测显示ERK1/2/MSCs细胞系过表达ERK1/2.大鼠脑卒中后移植ERK1/2/MSCs、BV/MSCs和生理盐水(对照组),ERK1/2/MSCs和BV/MSCs组的大鼠1、2周时,神经功能的恢复显著好于对照组,而ERK1/2/MSCs比BV/MSCs有更好的效果;ERK1/2/MSCs和BV/MSCs的大鼠脑梗死的体积比对照组显著降低,而ERK1/2/MSCs和BV/MSCs两组之间没有差异;移植后2周,ERK1/2/MSCs组的大鼠移植细胞存活数比BV/MSCs组的多.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了稳定表达ERK1/2的MSCs,其对脑卒中的神经保护效果优于MS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