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壮药白花九里明提取物的抗菌和抗炎作用,为开发新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抗菌采用琼脂扩散法、肉汤稀释法测定壮药白花九里明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铜绿假单胞菌(PA)、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大肠埃希菌(E.coli)、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E.coli-ESBLs)、肺炎克雷伯菌(K.pn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K.pne-ESBLs)的抑菌圈直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抗炎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角叉菜致小鼠足肿胀、琼脂致小鼠肉芽肿模型研究。结果:壮药白花九里明提取物对8种细菌具有体外抑菌活性,对SA、MRSA作用最强;水提物、醇提物对8种细菌抑菌圈直径分别是10.03~23.17mm、8.27~19.75mm;水提物对8种细菌MIC:0.020~0.691g/ml,MBC:0.025~0.758g/ml;醇提物对8种细菌MIC:0.025~1.097g/ml,MBC:0.050~1.149g/ml,水提物作用强于醇提物。水提物13.4g/kg,26.8g/kg剂量组有显著的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急性炎症作用;并有明显抑制角叉菜致小鼠足肿胀、琼脂致小鼠肉芽肿的急、慢性炎症作用。结论:壮药白花九里明提取物具有广谱体外抑菌活性,对耐药菌也具有抑菌活性,水提物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土茯苓配方颗粒对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的抗菌效果。方法: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NCCLS)推荐的液体稀释法检测最小抑菌浓度(MIC),琼脂稀释法检测最小杀菌浓度(MBC),K-B纸片法检测土茯苓配方颗粒对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的抑菌圈。结果:土茯苓配方颗粒对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的MIC均值为6.29mg/mL,对不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的MIC均值为6.50mg/mL,无显著性差异;非产酶组抑菌圈均值为(14.5±9.3)mm,产酶组抑菌圈均值为(15.7±8.8)mm,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土茯苓配方颗粒对大肠埃希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并且这种抗菌活性与大肠埃希氏菌是否产ESBLs无关。  相似文献   

3.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7,(6):117-119
目的:探讨风寒感冒浸膏的体外、体内抗菌作用。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液体二倍稀释法及动物试验对风寒感冒浸膏进行体外和体内试验,测定其对受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感染小鼠的体内保护作用。结果:风寒感冒浸膏对受试菌具有体外抗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感染小鼠有保护作用,半数有效剂量ED50为1.388g/kg和3.788g/kg。结论:风寒感冒浸膏具有体内外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4.
蔊菜提取物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蔊菜提取物对金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蔊菜提取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利用琼脂扩散法测定蔊菜提取物的抑菌圈大小判断其抑菌活性。结果:本品对所试金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分别为7.8、15.6和62.5mg/ml,MBC值分别为62.5、〉500和125mg/ml;蔊菜提取物在高浓度(原液浓度及原液稀释1/2、1/4)时有抑菌环,抑菌环直径在12-16mm。结论:本品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对所试金葡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MBC值约为其MIC值的8倍和2倍,表明本品在高于MIC值8倍和2倍时分别对所试金色葡萄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呈现出杀菌作用,而对所试大肠埃希菌的MBC值为其MIC值的32倍以上,表明本品对所试大肠埃希菌主要为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研究多叶棘豆不同提取物对临床常见6种致病菌体外抗菌作用,筛选抗菌活性部位,初步判断药效物质种类。方法以多叶棘豆不同溶剂(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物为试验药物,采用微孔板二倍稀释TTC法和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液体转染法测定最小杀菌浓度(MBC)。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多叶棘豆5种提取物均有体外抗菌作用,其中乙酸乙酯提取物抗菌作用最强,对最敏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和MBC分别为0.02 mg/m L和1.25 mg/m L;其次为正丁醇提取物和石油醚提取物;剩余物的作用最弱。各提取物的总黄酮含量大小与抗菌活性强弱顺序一致,即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二氯甲烷提取物剩余物。结论多叶棘豆体外抗菌作用与黄酮类成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阿娜尔妇洁液抗细菌及抗真菌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选择104CFU/mL的接菌量,测定不同浓度的阿娜尔妇洁液对细菌及真菌的杀菌速度,绘制杀菌曲线KCs。结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的MIC及MBC为0·04mg/mL,对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及沙门氏菌的MIC及MBC为0·06mg/mL。杀菌曲线KCs表明,24小时后对上述菌株的杀灭率为95%以上。结论:阿娜尔妇洁液对上述革兰氏阴性、革兰氏阳性菌及白色念珠菌均有杀灭作用并且杀菌作用快,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满药赤雹果挥发油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赤雹果挥发油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试管连续稀释法和琼脂扩散法测定赤雹果挥发油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赤雹果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两株)、粪肠球菌、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和伤寒杆菌标准株的MIC为0.66 mg/ml,MBC为1.32 mg/ml;对大肠杆菌44102-3a3的MIC为0.33 mg/ml,MBC为0.33 mg/ml;对甲型副伤寒杆菌、乙型副伤寒杆菌的MIC为0.33 mg/ml,MBC为0.66 mg/ml;对金葡菌26001-26和白葡菌的MIC均为0.17 mg/ml,MBC分别为0.17 mg/ml和0.33 mg/ml;对金葡菌26002-6和奇异变形杆菌的MIC为0.083 mg/ml,MBC分别为0.17 mg/ml和0.083 mg/ml;对肺炎链球菌的MIC为1.32 mg/ml,MBC为2.64 mg/ml。结论赤雹果挥发油在体外有显著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8.
洪小凤  王涛  施贵荣  王立云  李辉 《中成药》2011,33(6):1052-1054
目的 观察隔山消乙酸乙酯提取物和丙酮提取物的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试管稀释法测定上述提取物对各实验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抑菌圈直径.结果 ①隔山消提取物对各实验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葡萄球菌、痢疾志贺菌的抑制作用最强,乙酸乙酯部分MIC值均为0.39 mg/mL,丙酮部分均为0.78 mg/mL.同一种提取物对同一种菌的不同菌株表现出相近的抗菌活性.②纸片扩散法结果显示两种提取物均有明显抗菌作用,并且随着浓度降低抑菌圈直径逐渐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隔山消提取物均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作用,乙酸乙酯部分抗菌作用强于丙酮部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枫杨抗菌单体5-羟基-2-乙氧基-1,4-萘醌体外抗菌谱和活性强度。方法用琼脂平板法测定抗菌谱;以左氧氟沙星和阿奇霉素作为对照,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该物质对常规菌株具有较为广泛的抗菌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MIC为12.5μg.ml-1,MBC为50.0μg.ml-1)、大肠杆菌(MIC为6.25μg.ml-1,MBC为25.0μg.ml-1)、姜瘟菌(MIC为3.125μg.ml-1,MBC为6.25μg.ml-1)、蜡状芽孢杆菌(MIC为6.25μg.ml-1,MBC为25.0μg.ml-1)、白色念球菌(MIC为3.125μg.ml-1;MBC为12.5μg.ml-1)、沙门氏菌(MIC为25μg.ml-1;MBC为100.0μg.ml-1)有显著的拮抗作用。结论该物质抗菌谱较广,抗菌活性强度近似于左氧氟沙星,而远强于阿奇霉素。  相似文献   

10.
桑柏生发方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桑柏生发方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通过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菌落法绘制时间-杀菌曲线.结果:桑柏生发方水煎剂对标准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表皮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MIC为62.5~250mg/ml,MBC为125~500mg/ml;桑柏生发方搽剂对5种细菌的MIC为3.91~125mg/ml,MBC为15.63~250mg/ml.杀菌曲线表明,桑柏生发方在24h内可完全杀死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结论:桑柏生发方水煎剂和搽剂在体外对多种细菌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医时间医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收集近 5年来有关研究中医时间医学的文献资料 ,分别从理论研究方面、临床研究方面、实验研究方面作了综述 ,并就研究中存在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药物体外肝代谢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文东  马辰 《中国药学杂志》2003,38(10):737-740
 目的介绍药物体外肝代谢方法的最新进展。方法根据近几年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分别按肝微粒体体外温孵法及基因重组P450酶系、肝细胞体外温孵法、离体肝灌流及器官组织切片法等进行介绍。结果与结论介导药物体外代谢酶系的研究是药物体外肝代谢的研究热点,其在新药研究与开发及正确指导临床合并用药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发生于下消化道的一种恶性肿瘤,据WHO统计报道,全球每年有超百万人被诊断为结直肠癌,其中死亡人数更是超过50万,其发病率在全球癌症中仅次于肺癌和乳腺癌位于第三位,病死率排在第四位[1],在国内发病率和病死率则分列第三位和第五位[2-3]。CRC因肠镜、肿瘤标志物等筛查手段的普及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中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而在我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喜食高油盐、高脂食物,加之运动不足等,目前发病率一直处于上升状态[4],且呈现年轻化趋势,给社会发展及人民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进一步做好小儿紫癜中医辨证治疗作用的研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80例小儿紫癜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使用中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保守治疗,观察两组的作用疗效。结果:中药组对小儿紫癜总有效率达到92.5%,而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只达到57.5%,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即中药组对小儿紫癜患者治疗后临床作用明显有效。结论:小儿紫癜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效果好、副作用少,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6.
Brazil has a long tradition of popular medicine in its different geographical areas (Amazonas, highlands and coast) and different cultural groups (Aruak, Tupi, Guarani).Recently the documentation of plants used in traditional medicine has been organized in Maceió, Brazil, but pharmacological investigations of these plants have been limited so far.High-level chemical research on natural products is developing quickly in the Federal Universities, but it is only seldom centred on medicinal plants.An exception is constituted by the Institute of Antibiotics of the University of Pernambuco where a multi-year programme on the chemistry of plants with pharmacological properties has been developed.Much interest is being shown in these studies, and the results should be coordinated and developed further.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伤益气雾剂中栀子苷透皮吸收的特点,探讨伤益气雾剂外用时栀子苷的透皮吸收的动力学。方法:利用体内外实验对栀子苷透皮量及其血药浓度进行测试观察。结果:无论体内体外试验均表明,给药后半小时栀子苷即可透过皮肤,在皮下组织中分布,同时血中也能明显测到栀子苷。其透出量具有累积增多的线性关系。结论:伤益气雾剂中栀子苷可明显透过皮肤,并在皮下组织及血液中分布。本实验为该药外用治疗相关病症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刘洋  胡连栋  唐星 《中草药》2009,40(2):228-230
目的 测定川芎挥发油中藁本内酯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 采用RP-HPLC法,以蛇床子素为内标物测定大鼠口服川芎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物后藁本内酯的血药浓度,使用3P97药动学软件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 藁本内酯在大鼠体内符合二室模型,主要的药动学参数:t_(1/2)(α)为(1.429±1.161)h,t_(1/2)(β)为(6.877±2.275)h,t(peak)为(3.401±1.951)h,AUC为(70.87±25.92)μg/mL·h.结论 以蛇床子素为内标,RP-HPLC法能够准确、灵敏地测定藁本内酯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  相似文献   

19.
人工骨异烟肼体外及家兔体内释放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蜂蜡为阻滞剂包裹的异烟肼-人工骨(INH-PHA-wax)与未包裹蜂蜡的异烟肼-人工骨(INH-PHA)体外及家兔体内的释放度。方法:用RP-HPLC在不同时间分别测定体外及植入家兔体内的包裹或未包裹蜂蜡的异烟肼-人工骨中异烟肼的浓度。结果:包裹15%蜂蜡INH-PHA-wax,体外20 d释药66%;包裹25%蜂蜡INH-PHA-wax,20 d释药22%;未包裹蜂蜡INH-PHA,6 d释药97%。包裹25%蜂蜡INH-PHA-wax植入家兔体内,可持续释药达240 d,而未包裹蜂蜡INH-PHA持续释药仅60 d。结论:INH-PHA-wax可有效地控制药物的释放,对治疗骨结核可能是一有效植入式缓释剂。  相似文献   

20.
彝族药伤益气雾剂中栀子苷透皮吸收的动力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伤益气雾剂中栀子苷透皮吸收的特点,探讨伤益气雾剂外用时栀子苷的透皮吸收的动力学。方法:利用体内外实验对栀子苷透皮量及其血药浓度进行测试观察。结果:无论体内体外试验均表明,给药后半小时栀子苷即可透过皮肤,在皮下组织中分布,同时血中也能明显测到栀子苷。其透出量具有累积增多的线性关系。结论:伤益气雾剂中栀子苷可明显透过皮肤,并在皮下组织及血液中分布。本实验为该药外用治疗相关病症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