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跟痛症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作者自1992年采用“曲安奈德混合液”,进行跟骨结节周围及跖筋膜起始部封闭治疗跟痛症120例。收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跟痛症系跟骨跖面多种组织慢性损伤所致,多发生于中年以后,与劳损和退行性变有密切关系。常见的原因有足跟纤维脂肪垫炎或萎缩、跖筋膜炎、跟骨骨刺、跟下滑囊炎等,临床特点为步行或站立时足跟底部疼痛,跟骨跖面内侧有局部性压痛点。多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局部注射或物理治疗。本研究旨在比较以前有或没有类固醇局部注射史,对镓铝砷激光治疗跟痛症疗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痛性跟骨刺X线定位和体外冲击波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跟痛症是困扰众多中老年人的高发病率慢性顽固性疾病 ,其中以痛性跟骨骨刺最为常见 ,即跟骨结节下跖筋膜附着处生长骨刺 ,合并该处跖筋膜炎的跟下痛类型。常规疗法如中药外敷、外洗加按摩 ,小针刀配合封闭治疗等疗效尚不理想。自 1997年11月以来 ,我们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痛性跟骨骨刺4 4例 ,并与对照组 39例同类患者疗效进行比较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资料和方法  跟骨骨刺患者 83例 ,男 2 7例 ,女 5 6例 ;年龄4 0~ 72岁 ,平均 5 5 .2岁 ;单侧跟骨骨刺 5 2例 ,双侧跟骨骨刺 31例 ;临床特征为足跟部疼痛 ,行走困难 ,呈跛行步态 ,重者需…  相似文献   

4.
笔者从 1997年起采用宽筋散薰蒸加浸泡治疗跟痛症86例,取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本组 86例中,男 31例,女 55例;年龄最小 42岁,最大 82岁 ;病程一般 2~ 3月,最长 2年;适应证:跟痛症,包括跖筋膜炎、跟骨增生。临床表现为早晨起床后站立时疼痛较重行走片刻后疼痛减轻,但行走过久后疼痛加重,局部检查无红肿,在跟骨跖面的跟骨结节压痛或可触及骨性隆起。 X线摄片示足跟底部有骨质增生。 方法:宽筋散由我院伤科临床传统良方经研制加工而成,药用:当归 20g,大茴香、小茴香、鸡血藤、五加皮、川续断各 30g,红花、荆芥、…  相似文献   

5.
手术治疗跟痛症7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复习探讨跟痛症的分型基础,比较跟病症分型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73例保守治疗无效的跟痛症患者依临床诊断分型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如对跖筋膜型行切断松解术,骨内压增高压型行钻孔减压术,跟腱滑囊炎型行滑囊及跟骨结节切除术,神经卡压型行神经分支切断术等。结果:分型手术治疗共73例.总有效率88、54%。结论:跟痛症术前诊断分型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跟痛症的发病原因。方法对60例跟痛症患者采用针刀松解跖腱膜治疗。结果采取跖腱膜松解效果满意。结论跟痛症的发病与跖腱膜炎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氦氖激光治疗跟痛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跟痛症是以跟部疼痛而命名的疾病,是指跟骨跖面疼痛,行走困难,是骨科常见的中老年人的疾病之一.我科2003 年以来采用氦氖激光痛点照射治疗跟痛症50 例,痛苦小,疗效满意,病人易于接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跟痛症主要是指跟骨跖面由于慢性损伤所引起的疼痛,常伴有跟骨结节部前缘骨刺.跟痛症多发于40~60岁的中年和老年人.<诸病源候论>曰:"夫劳伤之人,肾气虚损,而肾主腰脚……"治疗上宜补益肝肾,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9.
跟痛症的手术与康复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顽固性跟痛症 4 0例 4 4足 ,男 2 6例 ,女 14例 ;年龄 2 0~6 4岁 ,平均 4 1 6岁 ;患者均有长期慢性足跟部疼痛、酸痛、钝痛等 ,传统保守治疗效果不佳 ;病程 >6个月。治疗采用手术与康复治疗。①手术 :钻孔减压术 ,局部麻醉 ,在跟骨外侧足底上 2横指处作一长约 4cm直切口 ,直达骨膜 ,用φ3 5mm钻头平行钻孔 6个 ,钻头垂直进入 ,钻透对侧骨皮质 ;筋膜松解术 ,连续硬脊膜外麻醉后 ,在跟骨内侧足底上 1横指处作长约 5cm直切口 ,逐层进入 ,仔细切断跟骨跖面的跖筋膜或再在跟骨结节上端用 φ3 5mm钻头钻孔 2个 ,均填塞引流条。术后 2 4h…  相似文献   

10.
跟骨增生症是一种退行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临床以站立或步行时足跟底部疼痛、跟骨跖面内侧局限性压痛和运动障碍为主要症状。我们采用脉冲磁场治疗该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与分组:选取70例跟骨增生症患者,依据其症  相似文献   

11.
跟痛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复杂,可见于跟骨滑囊炎、跟骨骨质增生、跟骨脂肪垫炎等多种疾病,治疗手段缺乏。自2001年以来,作者采用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76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正>跟痛症是指多种慢性疾患所致跟骨跖面疼痛,多发生于中年以后男性肥胖者,一侧或两侧同时发病。本症与劳损和退化有密切关系,常见病因有:足跟脂肪垫炎或萎缩、跖筋膜炎、跟骨骨刺[1]及跟骨高压。我科自2006年2月~2008年8月共收治128例跟痛症患者,采用中药内服配合中药熏洗治疗,  相似文献   

13.
跟痛症是由于足跟脂肪垫炎或萎缩、跖筋膜炎、跟骨骨刺等多种原因所致跟骨跖面疼痛性疾病,是与劳损、寒冷及退化有密切关系的骨科常见病。临床多见于40岁以上中年男性肥胖者,其中大多数患者经热敷、理疗或局部封闭治疗有效,对保守治疗无效或治疗后反复发作的视为顽固性跟痛症。我院曾选择24例此类病人,采用跟骨结节前软组织松解术,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24例中,男16例,女8例,年龄39~65岁,平均48岁,病程最长4年,最短为9个月。本组病例均为站立或行走时跟部疼痛、足跟部跟骨结节前有明显压痛为主要…  相似文献   

14.
王德强  舒春华  王建波 《疼痛》1999,7(2):69-70
顽固性跟痛是疼痛临床较常见的症状之一。关于跟痛症的原因虽有多种见解,但至今尚无定论。它可能与骨刺、跟骨骨膜炎、损伤、静力因素、感染病灶、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内压增高、Marie-Strtlurnpell关节炎等有关。李之琨等认为小趾展肌神经及其跟骨细支对跟痛症的痛觉传递应较表浅的跟内侧支和腓肠神经更为重要。因此.自1995年我们采用小趾展肌神经阻滞治疗顽固性跟痛症21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跟骨骨折的治疗历来争论较多,尤其是波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的治疗更是如此,临床治疗棘手,预后较差。自2001年3月至2004年9月,作者等采用开放复位、可塑形重建钛钢板内固定治疗累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19例21侧,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跟痛症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往多采用局部封闭及跟骨减压治疗.但容易反复。采用激光汽化减压治疗老年跟痛症43例,并做半年以上疗效随访。  相似文献   

17.
跟骨关节内骨折36例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跟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2%,在足部骨折中发病率最高,其中60%~75%为关节内骨折。跟骨骨折治疗尤其是关节内骨折的治疗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破坏了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会导致严重的功能残疾,现临床上越来越多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的跟骨骨折。本文就2005年3月~2008年3月30例36足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跟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2%,在足部骨折中发病率最高,其中60%~75%为关节内骨折.跟骨骨折治疗尤其是关节内骨折的治疗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破坏了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会导致严重的功能残疾,现临床上越来越多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的跟骨骨折.本文就2005年3月~2008年3月30例36足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跟痛症是一组足跟部慢性疼痛综合征,在临床上常见且多发于中老年人,多为单侧,偶有双侧。主要由于劳损和退变所致,发病因素有:足底跖筋膜炎、跟骨脂肪垫病变、跟骨滑膜炎、跟骨骨刺、神经卡压等,大多认为病因为跖筋膜炎[1,2],一般表现为跟骨结节前缘内侧明显压痛点,典型症状可表现为行走之前局部疼痛,短距离行走后疼痛稍缓解,长距离行走后疼痛加重。分析可能原因为跖筋膜痉挛后局部组织产生致痛因子引起。跟痛症大多反复  相似文献   

20.
跟痛症是以跟底部疼痛而命名的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更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主要包括以下4种疾病:跖腱膜起点筋膜炎、跟骨下滑囊炎、跟下脂肪垫炎及跟骨刺,用小针刀治疗可使紧张挛缩的筋膜纤维得以松解,使被卡压的微小神经得到松解,局部注少量镇痛液可加速炎症消散,也可减少术中痛苦。经临床观察,使用本方法简单、安全、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