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吡格列酮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临床常见肝病之一,随着生活方式及膳食结构的改变,NAFLD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有研究认为胰岛素抵抗(IR)是导致NAFLD的重要病因之一。吡格列酮作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的高亲和力激动剂,能明显增强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我们通过高脂饮食建立NAFLD的动物模型,用吡格列酮进行干预,探讨IR与NAFLD的关系,评估吡格列酮对NAFLD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代谢紊乱发病率增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建高  钟妍 《胃肠病学》2007,12(12):717-719
非酒精性肝病(NAFLD)和代谢综合征(MetS)通常并存,胰岛素抵抗(IR)为其共同发病机制。NAFLD患者死亡率高于对照人群,死因主要为心血管疾病和肝病。NAFLD独立于肥胖和MetS的其他组分,与MetS和2型糖尿病发病率增高相关,提示NAFLD为MetS和糖尿病的早期病变,发病机制涉及脂肪肝诱发和加剧IR、系统性炎症、氧应激、低脂联素血症。应常规评估并动态监测NAFLD患者代谢紊乱相关指标,治疗NAFLD应兼顾肝病和潜在的代谢和心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作为代谢综合征的肝脏表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主要特征为胰岛素抵抗(IR)和肝脂肪沉积。脂肪细胞因子作为脂肪细胞分泌的多肽,在 NAFLD 和 IR 的发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瘦素、脂联素、视黄醇结合蛋白4、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和趋化素等新发现的细胞因子与 NAFLD 发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胰岛素抵抗(IR)目前被认为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主要发病机制。研究表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其基因多态性与IR关系密切。我们通过检测NAFLD患者的TNFα基因多态性及其血浆水平,探讨了TNFα与IR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潜在的进展性疾病,随病程的进展,具体可表现为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近来研究表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NAFLD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作为RAS系统最强的血管活性物质之一,可诱导肝脏发生脂肪沉积、胰岛素抵抗(IR)、炎性反应、氧化应激以及线粒体功能损伤等,这些都与肝脏最终发生脂肪变性有关。此文对RAs在NAFLD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6):1262-1267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是一种主要由肝细胞产生的分泌因子,在维持机体能量代谢平衡、调节胰岛素敏感性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临床研究显示,血液FGF21在肥胖相关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中明显升高,是预测NAFLD发生发展的可靠生物标志物。在动物模型及NAFLD患者中,注射外源性FGF21可明显缓解该病病理进程。从FGF21的生物学特性出发,阐述其调控肝代谢及减轻肝损伤的分子作用机制,并着重讨论FGF21类似物及其受体激动剂在临床试验治疗NAFLD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最新进展,以及遇到的主要问题与挑战,并展望其诊治NAFLD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丙型病毒性肝炎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两类临床常见的慢性肝病。虽然二者病因、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但临床上二者常常合并发生、相互影响,为临床诊治带来困难。胰岛素抵抗(IR)在二者关系中发挥至关重要的桥梁作用,表现为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可以诱导IR发生,加重肝脂肪变性及NAFLD病情进展,反之,NAFLD合并HCV感染患者由于存在IR,亦会影响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加速病毒性肝炎向终末期肝病进展。  相似文献   

8.
脂肪组织是一个复杂、重要、非常活跃的代谢和内分泌器官。脂肪组织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相关的超重和(或)肥胖、2型糖尿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等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脂肪组织储能量和分泌众多的细胞因子和激素起作用。近年研究发现,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水平下降与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有关,但与NAFLD关系、对脂肪组织脂联素基因表达和NAFLD的关系尚少见报道,本文探讨NAFLD患者的脂肪组织脂联素基因表达变化及血脂联素水平和发病中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饮食补充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是否能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和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水平的变化。方法 将36例NAFLD患者分为对照组、小剂量(250 mg.day-1)和大剂量(500 mg.day-1)DHA治疗组,每组12例,观察6个月。常规检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FGF21水平。结果 DHA治疗患者血脂水平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大剂量治疗组更明显;对照组患者血清FINS、ISI和FGF21分别为(13.4±2.6)mU/L、(-4.2±0.2)和(1.8±0.5) ng/ml,与大剂量DHA治疗患者[分别为(8.4±2.1) mU/L、(-3.7±0.2)和(1.4±0.4) ng/ml,P<0.05]比,差异显著。结论 饮食补充DHA可显著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脂水平,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FGF21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肥胖症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系及其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琨  陆伦根 《胃肠病学》2007,12(8):502-50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肝损因素的慢性肝脏疾病,其发病与肥胖、胰岛素抵抗等密切相关。肿瘤坏死因子(TNF)-α、脂联素等脂肪因子在NAFLD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在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基础上发生氧化应激,引起炎症损伤的“二次打击”学说,是目前广泛认可的对NAFLD发病机制的解释。对肥胖患者行饮食、运动、行为、药物、手术治疗等可改善肥胖相关慢性炎症环境,是防治NAFLD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相关机制,即腹型肥胖、胰岛素抵抗(IR)。探讨腹型肥胖、IR相关指标与CAS伴NAFLD患者中医证型的关系。并为其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筛选CAS伴NAFLD的病例74例及单纯CAS对照组25例,进行体重指数(BMI)、腰围(WC)、胰岛素低抗指数(HOMA-IR)检查,并进一步在CAS伴NAFLD患病组进行指标间双变量相关分析;对比CAS伴NAFLD各中医证型组的BMI、WC、HOMA-IR的差异。结果CAS伴NAFLD患病组BMI、WC、HOMA—IR高于单纯CAS对照组(P〈0.01)。CAS伴NAFLD患病组BMI、WC与HOMA-IR值呈显著直线正相关(r分别为0.637、0.583,P〈0.01)。CAS伴NAFLD患者中医证型构成比不同,BMI、WC、HOMA-IR值均以脾虚痰湿组最高,与其他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AS与NAFLD的相关机制与腹型肥胖、IR有关,可以认为NAFLD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新的危险因素。CAS与NAFLD的相关机制之间腹型肥胖、脂联素异常与IR分别存在关联。BMI、WC、HOMA—IR可作为CAS伴NAFLD中医辨证论治的参考.尤其是脾虚痰湿组辨证论治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1水平与肥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该院收治的NAFLD患者132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T2DM)分为T2DM合并脂肪肝组(DFI组)与单纯脂肪肝组(FI组),另选择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FGF21水平,并检测其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分析FGF21水平与肥胖、脂代谢及IR的相关性。结果 DFI组与FI组患者肥胖比例、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DFI组患者BMI、WHR水平显著低于FI组,T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FI组与FI组患者空腹血糖(FPG)、IR指数(HOMA-IR)、FGF2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DFI组FPG、FNS、HAMO-IR水平显著高于FI组,FPG显著高于对照组,DFI组与FI组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水平均显对于对照组,DFI组ISI水平显著低于FI组(P0.05);研究对象血浆FGF21水平与BMI、HOMA-IR、WHR、FFA、TG呈正相关(r=0.261、0.322、0.341、0.310、0.301,P0.05),与ISI、HDL呈负相关(r=-0.215、-0.281,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WHR、HOMA-IR及TG对机体血浆FGF21水平存在显著影响,且WHR对患者血浆FGF21水平的影响作用最大。结论 NAFLD患者血浆FGF21水平出现显著升高,机体FGF21水平与肥胖、脂代谢紊乱及IR相关,WHR、HOMA-IR及TG对机体血浆FGF21水平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代谢相关的慢性肝脏疾病,主要病因为肝脏内脂质堆积过多,可逐渐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肠道菌群是人体内微生物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通过肠肝轴(GLA)参与NAFLD的发病过程,其分泌的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胆汁酸、细菌成分、内源性乙醇及胆碱在NAFLD发病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与NAFLD的发病机制存在密切关联,深入了解其作用机制,或可为通过肠道微生态预防及治疗NAFLD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胰岛素抵抗(IR)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的核心环节,它导致糖、脂代谢紊乱。肝内脂质沉积以及氧化应激等系列变化,在当前也是一个治疗难题。IR由脂肪组织分泌的多种脂肪细胞因子引起。已知脂肪组织它不单是贮存脂肪的场所,它可分泌瘦素、TNFα、脂联素、抵抗素及IL-6等多种细胞因子,在IR的发生机制及多个病理过程中发挥作用。游离脂肪酸(FFA)也是决定胰岛素敏感性和IR的关键因素。见图1。  相似文献   

1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肥胖和代谢综合征(MS)累及肝脏的表现,近来愈来愈多的研究显示NAFLD与结直肠癌(CRC)发生密切相关,伴随的胰岛素抵抗和系统性低度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结直肠腺瘤和CRC的发病,但是NAFLD对于CRC风险增加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文主要综述了NAFLD与结直肠腺瘤和CRC发生的相互关系及其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浆抵抗素水平变化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发病中的作用及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选择32例单纯NAFLD患者(F组)、29例NAFLD并2型糖尿病患者(FD组)和30例体检正常者(对照组),分别测定空腹血浆抵抗素、空腹血糖(FPG)及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F组和FD组血浆抵抗素水平、FINS及IS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尤以FD组为著;且血浆抵抗素水平与FINS、FPG呈正相关,与ISI呈负相关。结论NAFLD患者血浆抵抗素水平升高(尤以并2型糖尿病者为著),并与ISI呈负相关;此可能在NAFLD等IR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与IR、肥胖和高脂血症密切相关的临床综合征。IR是T2DM和NAFLD共同的发病机制之一。一些降糖药物除降糖作用外还有控制体重、调节血脂和改善IR等特点,但有的本身具有药物性肝损害(DILI)。降糖药物是否对NAFLD产生影响尚无定论,本文就各类降糖药物和NAFLD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李楠  徐正婕  范建高 《肝脏》2011,16(3):259-26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被认为是胰岛素抵抗(IR)在肝脏的表现,其发病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NAFLD的疾病谱包括单纯性脂肪肝(NAFL)和脂肪性肝炎(NASH)及纤维化。  相似文献   

1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包括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纤维化、肝硬化及肝细胞癌。NAFLD的发病机制复杂,胰岛素抵抗(IR)与氧化应激共同参与了NAFLD的发生与发展,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是NAFLD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近年来,由于姜黄素具有调脂、抗氧化、抗炎、护肝等功能,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极有可能成为NAFLD潜在的治疗药物。本文就姜黄素对NAFLD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2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与遗传-环境-饮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已经成为21世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形式之一,近期研究表明,肝细胞凋亡在NAFLD向肝纤维化乃至肝硬化、肝细胞癌进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此文从细胞凋亡的角度阐述NAFLD的发病机制,为NAFLD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