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苦参碱类生物碱联合胸腺肽抗HBV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主要研究4种苦参碱类生物碱分别联合胸腺肽在Hep G2.2.15细胞上的抗病毒效果。分别将氧化苦参碱、苦参碱、槐果碱、槐定碱(浓度均为0.2 mmol·L-1)联合胸腺肽(0.025,0.1 g·L-1)于Hep G2.2.15细胞作用48,72 h后收集细胞及上清。采用CCK-8法测定各实验组细胞的(活性)来评价药物对Hep G2.2.15细胞的毒性作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实验组上清液中HBs Ag,HBe Ag的含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细胞上清和胞内HBV DNA水平;采用CBA方法检测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FN-α的表达量。结果显示,单独胸腺肽0.025~0.4 g·L-1对细胞没有毒性,在此浓度范围内联合0.2 mmol·L-1苦参碱类生物碱对细胞没有毒性;苦参碱类生物碱联合胸腺肽抗HBV效果优于单独用碱或胸腺肽;单独0.025 g·L-1胸腺肽组对胞内HBV DNA的抑制效果优于单独0.1 g·L-1胸腺肽组,而对于上清HBe Ag的抑制效果则相反;0.1 g·L-1胸腺肽联合碱和0.025 g·L-1胸腺肽联合碱抗HBV效果相当,4个生物碱和胸腺肽联合抗HBV效果无统计学差异;总体来看,72 h抗HBV效果优于48 h(P0.05);联合用药之后IFN-α的分泌量升高,和其他4个指标的变化成正相关(P0.05)。结果表明,氧化苦参碱、苦参碱、槐果碱、槐定碱联合胸腺肽可通过促进IFN-α的表达来抑制Hep G2.2.15细胞HBs Ag,HBe Ag的分泌和HBV DNA的复制,进而促进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剑叶耳草多糖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究其分子机制。方法:(1)以乙型肝炎病毒转染的Hep G2. 2. 15细胞为体外细胞模型,采用MTT法检测剑叶耳草多糖对Hep G2. 2. 15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在无毒浓度(50、100、200 mg/L)下作用Hep G2. 2. 15细胞,并设置阳性药物恩替卡韦组(1 mg/L)和模型对照组,使用ELISA法测定上清液HBs Ag、HBe Ag的滴度,使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上清液HBV DNA的含量。(2)颈静脉注射强阳性HBV DNA鸭血清建立广西麻鸭乙型肝炎模型,随机分为剑叶耳草多糖200、400、800 mg/kg、恩替卡韦1 mg/kg组和模型对照组,持续给药14天,鸭颈静脉采血,检测鸭血清中HBs Ag、HBe Ag及HBV DNA含量,HE染色观察肝损伤程度。(3)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ep G2. 2. 15细胞蛋白酪氨酸激酶1(JAK1)、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1(STAT1)、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2(STAT2)、干扰素刺激基因因子3(ISGF3) mRNA以及抗病毒蛋白寡聚腺营酸合成酶(OAS)和蛋白激酶R(PKR) mRNA表达水平。结果:(1)剑叶耳草多糖对Hep G2. 2. 15细胞毒性较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50、100、200 mg/L剑叶耳草多糖能够明显抑制Hep G2. 2. 15细胞分泌和表达HBV DNA,有效抑制HBs Ag和HBe Ag分泌。(2)与模型对照组广西麻鸭相比,剑叶耳草多糖200 mg/kg组给药后血清HBs Ag、HBe Ag及HBV DNA含量明显下降,肝病理损伤明显缓解。(3) 100、200 mg/L剑叶耳草多糖能明显上调细胞因子JAK1、STAT1、STAT2、ISGF3 PKR mRNA以及抗病毒蛋白OAS的表达。结论:剑叶耳草多糖具有显著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其机制与激活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促进抗病毒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恩替卡韦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阿德福韦组给予阿德福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HBV DNA病毒载量、HBe Ag/HBs Ag水平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48周治疗后两组患者HBV DNA病毒载量、血清HBe Ag/HBs Ag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间三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48周治疗后两组患者HBV DNA、HBe Ag转阴率以及ALT复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恩替卡韦组和阿德福韦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89%、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均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国产恩替卡韦与进口恩替卡韦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HBV DNA、乙肝五项定量水平及肝纤维化扫描的影响,以评价国产恩替卡韦的疗效及社会经济学价值。方法将156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给予国产恩替卡韦口服,对照组给予进口恩替卡韦口服,观察12,24,48,96,144周时HBs Ag定量、HBeAg定量、HBV DNA定量、ALT、肝纤维化扫描变化情况。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12,24,48,144周时HBs Ag定量、HBeAg定量、HBV DNA定量、ALT、肝纤维化扫描逐渐下降(P均0.05),2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从患者HBV DNA阴转指标评价,治疗组成本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国产及进口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抗纤维化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且两者疗效相当,但国产恩替卡韦价格低于进口恩替卡韦,具有更高的的社会经济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碱治疗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给予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碱治疗,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结果:观察组ALT复常率为92.3%,对照组ALT复常率为67.6%,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BV-DNA低于检测值下限率为74.4%,对照组HBV-DNA低于检测值下限率为7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e Ag转换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碱治疗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苦参等四种槐属植物药中生物碱的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用薄层光密度法分析比较了苦参等四个品种(苦参、苦豆子、柔枝槐与砂生槐)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及槐定的含量;还比较了每个品种不同药用部位中各生物碱的含量。分析结果为合理用药、扩大药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联用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和单药组各40例,联合用药组采用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单药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经过48周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ALT、ALB及PA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2、24及48周时两组患者的HBV、DNA转阴率及HBe Ag血清转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治疗,采用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和单用恩替卡韦均可以有效抑制病毒的复制,但是联合用药治疗效果并不比单独用药明显。  相似文献   

8.
探讨山药多糖(Chinese Yam polysaccharide, CYPS)协同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ide analogues, NAs)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分子机制。将不同浓度的山药多糖和恩替卡韦加入HepG2.2.15细胞,采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细胞毒性,筛选2种药物抑制HepG2.2.15细胞的最佳浓度及时间,细胞分为对照组、山药多糖组、恩替卡韦组和联合用药(山药多糖+恩替卡韦)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药物对细胞上清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 HBsAg)和e抗原(hepatitis B virus e antigen, HBeAg)分泌量的影响;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robe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probe qRT-PCR)检测药物对HepG2.2.15细胞HBV-DNA的影响;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药物对HepG2.2.15细胞p38 MAPK、p-p38 MAPK、Na+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国产恩替卡韦与进口恩替卡韦对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定量的影响,并进行成本评价。方法将110例代偿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给予国产恩替卡韦口服,对照组给予进口恩替卡韦口服,观察治疗12,24,48周时HBs Ag定量、AFP、BFGF及TGF-β1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12,24,48周时HBs Ag定量、AFP、BFGF及TGF-β1水平逐渐下降(P均<0.05);2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及进口恩替卡韦在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治疗中,抗病毒、抗纤维化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且两者疗效相当,国产恩替卡韦价格优于进口恩替卡韦,具有更高的经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笔者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恩替卡韦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 72例并与单用恩替卡韦片治疗的72例作对照,在改善肝功能、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方面均收到较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标准 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的诊断标准[2];乙肝表面抗原阳性,HBV-DNA阳性(>103 Copies/m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80 U/L;所有患者均无心脑血管疾病、肾病、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精神病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灵猫方对HepG2.2.15和HepAD38细胞cccDNA、pgRNA、sRNA和La-mRNA抑制作用,探讨灵猫方抗乙肝病毒(HBV)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灵猫方水提物,500 mg/L和1 000 mg/L灵猫方水提物分别干预HepG2.2.15和HepAD38细胞,以0.9%Na Cl溶液作为空白对照组,6 d后收集培养液上清,ELISA法检测HBsAg和HBeAg水平;收集细胞提取总RNA,RT-PCR法检测细胞内cccDNA、pgRNA、sRNA和La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灵猫方组的HepG2.2.15和HepAD38细胞的HBsAg和HBeAg分泌水平明显降低,细胞内cccDNA、pgRNA、sRNA和La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灵猫方可能通过抑制HepG2.2.15和HepAD38细胞内La蛋白的表达而促进pgRNA、sRNA和cccDNA的降解,从而抑制HBV的复制。  相似文献   

12.
13.
探讨苦参素(oxymatrine,OMT)对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采用MTT法测定OMT对海马神经元存活率的影响;生物化学法测定OMT对LPS诱导的海马神经元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率的影响;Hochest 33342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凋亡形态;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 PCR)方法检测海马神经元中Bax,Bcl-2,Caspase-3 m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海马神经元中p38,p-p38,JNK,p-JNK,Bax,Bcl-2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发现,不同剂量的OMT(0.37~6.0 g·L~(-1))和海马神经元共培养24 h,海马神经元生长状态良好;LPS刺激后,海马神经元LDH释放率增加(P0.01),JNK和p38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增加(P0.01),Bax/Bcl-2的比例及Caspase-3的表达上调(P0.01),海马神经元凋亡增加。OMT预处理后,能明显降低海马神经元经LPS刺激后的LDH释放(P0.05或P0.01),减少p38和JNK磷酸化水平,降低Bax/Bcl-2的比例及Caspase-3的表达(P0.01),海马神经元凋亡减少。综上,OMT能降低经LPS激活的p38和JNK磷酸化水平,下调Bax/Bcl-2的比例和Caspase-3的表达,从而抑制海马神经元凋亡。OMT通过p38/JNK信号途径抑制海马神经元的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甘草酸铵联合苦参素对四氯化碳(CCl_4)导致的大鼠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阳性药组(2 mg·kg~(-1)),甘草酸铵组(15 mg·kg~(-1)),苦参素组(30 mg·kg~(-1)),甘草酸铵联合苦参素(15 mg·kg~(-1)+30 mg·kg~(-1))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CCl_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治疗组分别给予等同于临床剂量的相应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进行对照。通过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和观察肝组织病理切片来评价肝纤维化程度,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乙酰胆碱酯酶(Ach E),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内毒素(LPS)变化趋势。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IL-6,Ach E,LPS,HMGB1水平及肝组织Hyp含量明显升高(P0.01),模型组肝组织病变较为明显;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胶原面积显著增加;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明显降低大鼠血清中ALT,AST,IL-6,Ach E,LPS,HMGB1水平及肝组织Hyp含量(P0.05),肝组织病变明显减轻,胶原面积明显降低;同时苦参素组与模型组比Ach E显著降低(P0.05),联合用药与苦参素组比Ach E显著升高(P0.05)。结论:甘草酸铵联合苦参素可抗由CCl_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抗肝纤维化主要可能是通过减少大鼠体内LPS的含量和降低IL-6,HMGB1的表达来实现的,并且联合用药可改善临床上单独使用苦参素降低乙酰胆碱酯酶下降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自拟强肾愈肝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及对白细胞介素-12、-21(IL-12, IL-21)的影响。 方法: 将80例CHB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口服恩替卡韦,0.5 mg/次,1次/d, 观察组加用自拟强肾愈肝汤,1剂/d。疗程24周。监测血清乙肝病毒基因(HBV-DNA),乙型肝炎血清免疫标志物(HBV-M)水平,检测血清IL-12,IL-21水平,检测肝功能,观察临床症状、体征。 结果: 观察组应答率85.0%优于对照组的55.0%(P<0.05);治疗后24周,观察组HBV-DNA拷贝数明显下降,并低于对照组(P<0.05),HBV-DNA阴转率达82.5%,高于对的52.5%(P<0.05);观察组HBeAg阴转率42.5%,高于对照组的20.5%(P<0.05);观察组治疗天冬氨酸转移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ALT复常率85.0%,高于对照组52.5%(P<0.05);观察组血清IL-12,IL-21水平均明显上升并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第8周至疗程结束,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下降,处于较低水平,且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 结论: 自拟强肾愈肝汤能抑制HBV复制,降低HBeAg表达,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促进肝功能的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CHB患者IL-12,IL-21水平、调节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OMT)对醛固酮(ALD)诱导心肌成纤维细胞(CFs)增殖的作用,并分析其对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胰酶消化差速贴壁法分离纯化SD新生大鼠CFs做原代培养,建立ALD诱导CFs增殖模型。实验分为空白组(无血清DMEM),ALD组(1×10-7mol·L-1),OMT高、低剂量组(3.78×10-4,7.57×10-4mol·L-1)。波形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CFs。采用噻唑蓝(MTT)法分析ALD对CFs增殖的量效与时效关系和OMT的抑制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p38MAPK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分析p-p38MAPK,p38MAPK的蛋白表达。结果:MTT结果提示1×10-7mol·L-1ALD能够诱导CFs的增殖,且在24 h时增殖作用显著,7.57×10-4mol·L-1OMT可显著抑制CFs增殖。OMT对p38MAPK mRNA的水平无影响。OMT能够抑制p-p38MAPK蛋白的表达。结论:OMT可抑制ALD诱导CFs增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38MAPK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18.
苦参总碱肠溶片制备和体外分析方法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制备苦参总碱肠溶片,并建立体外释放度分析方法。方法:采用湿法制粒制备片芯,以欧巴代OY-P-7171为包衣材料,并采用HPLC考察其体外释放影响因素。结果:压制硬度适宜的苦参总碱片芯关键在于稀释剂的种类和用量,使用的薄膜衣材料的性质决定了药物在胃液中和肠液中释放。结论:制备的苦参总碱肠溶片在胃液中几乎不释放,在肠液中迅速释放。  相似文献   

19.
一测多评法测定苦参中5种生物碱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在建立苦参中5种主要生物碱成分同时测定方法的基础上,建立5种生物碱一测多评测定方法,验证该方法在苦参含量测定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技术适应性.方法:以苦参中5个主要生物碱成分为指标,建立氧化苦参碱与槐果碱、苦参碱、氧化槐果碱、槐定碱的相对校正因子,并考察了相对校正因子的重现性;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该5种生物碱的含量.结果:相对校正因子的重现性较好;21批苦参药材和饮片中5个生物碱的含量用一测多评法进行测定,其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以同步测定氧化苦参碱、槐果碱、苦参碱、氧化槐果碱、槐定碱的一测多评法控制苦参药材和饮片的质量是可行的、准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苦参提取工艺的研究,寻找适合于提取苦参总碱的方法。[方法]对几种从苦参中提取生物碱的主要方法进行比较,选择树脂法为本次工艺研究的实验方法。[结果]苦参总碱的收率在4~7之间,平均值为5.87。氧化苦参碱的含量也在75%~80%之间,平均值为76.38%。[结论]用树脂法提取以氧化苦参碱为主的苦参总碱,提高了其产品的收率和含量。为企业大批量生产提供了有效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