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分析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20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PRP组和对照组,各100例。PRP组采用PRP联合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记录2组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切口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Harris评分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PRP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切口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合并股骨头坏死及骨折不愈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RP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Harris评分分别为87.35、90.8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1.37、84.32分,术后6个月、12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86%、90%,高于对照组的67%和7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P联合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能明显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及术后生活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排列方式空心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治疗并符合标准的16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空心螺钉排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正三角组和倒三角组,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Harris评分及髋关节功能等。结果倒三角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倒三角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倒三角组股骨颈短缩率为10%,正三角组为26.3%,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中平均透视次数、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折不愈合率、股骨头坏死率、Harris评分及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心螺钉倒三角排列治疗股骨颈骨折手术操作更为简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小,术后短缩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与传统倒三角空心螺钉固定股骨颈骨折相比较,分析双平面固定在股骨颈骨折稳定优化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太仓医院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58例,均使用空心螺钉固定,其中双平面固定(“F”技术)组27例,传统倒三角空心螺钉固定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疗效,包括骨折不愈合、股骨颈短缩、股骨头坏死及髋关节Harris评分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24 ~ 43个月,平均(26.3±3.3)个月。双平面固定组股骨颈短缩≥5 mm者6例,骨折不愈合4例,股骨头坏死2例,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平均(85.74±7.06)分。传统倒三角空心螺钉组股骨颈短缩≥5 mm者16例,骨折不愈合5例,股骨头坏死9例,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平均(82.03±6.19)分。两组患者在股骨颈短缩、股骨头坏死、Harris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复位优良的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双平面固定通过特殊的空间构型,可有效维持复位,减少股骨颈短缩带来的Harris评分丢失,更好地恢复患者的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直接前侧入路(DAA)切开复位空心螺钉联合内侧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纳入2016年 9月-2018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骨科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24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13例,采用闭合复位3枚空心螺钉内固定,其中男7例、女6例,年龄18~54(41.23±11.31)岁;观察组11例,采用DAA入路切开复位空心螺钉联合内侧支撑钢板固定,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19~55(39.9±12.4)岁。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患者术后6、12个月 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骨折愈合时间,骨折不愈合、内固定失效、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Garden指数及Haidukewych 股骨颈骨折复位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所有患者术后获1年以上随访,患者术后6、12个月Harris 髋关节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5.18 ± 5.88)、(92.18±4.17)分和(72.92±6.26)、(88.38±6.17)分,其中术后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术后1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为3.23~6.06(4.45±0.88)个月,对照组为3.86~7.93(5.77±1.1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观察组患者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5例(5/13)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 。两组患者Garden 指数及Haidukewych 股骨颈骨折复位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结论 与闭合复位多枚空心螺钉固定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相比,DAA入路切开复位空心螺钉联合内侧支撑钢板固定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允许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利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采用股骨颈动力抗旋交叉钉系统(femoral neck system, FNS)与空心螺钉倒三角固定治疗伴后内侧壁粉碎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2019年12月至2021年8月采用FNS与空心螺钉倒三角固定方法治疗伴后内侧壁粉碎的新鲜的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分为两组:采用FNS固定(FNS组,21例)及采用3枚空心螺钉倒三角固定(空心螺钉组,22例)。其中,男19例,女24例,年龄18 ~ 59岁。观察指标包括: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Garden指数、Haidukewych标准评分、皮质支撑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股骨颈短缩长度、内固定失效率及股骨头坏死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2 ~ 24个月,平均(18.60±4.10)个月。两组术中透视次数FNS组少于空心螺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手术时间、Garden指数、Haidukewych标准评分、皮质支撑情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末次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空心螺钉组出现1例内固定失效,空心螺钉切出、退钉,骨折再移位,髋内翻畸形;FNS组的术后完全负重时间、股骨颈短缩长度、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优于空心螺钉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伴有后内侧壁粉碎的股骨颈骨折,FNS固定能减少术中透视及股骨颈短缩,有利于患者早期负重活动,且在早期随访中股骨头坏死率更低。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探讨空心钉辅助内侧支撑钢板治疗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昆山市中医医院2013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70例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平均随访(62.5±12.9)个月,其中44例患者接受3枚空心钉辅助内侧支撑钢板治疗(A组),26例患者采用单纯3枚空心螺钉治疗(B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率、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内固定失败、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结果 A组手术时间(85.45±17.16) min长于B组(71.56±15.20)min(P<0.05),A组术中出血量(240.17±22.65) mL多于B组(136.34±20.18)mL(P<0.05),但两组输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7.60±3.48)周,B组骨折愈合时间为(20.92±4.04)周,A组骨折愈合时间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A组(88.09±3.56)分,高于B组的(72.35±4.88)分(P<0.05)。A组无内固定失败,B组发生内固定失败3例,失败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1例发生骨不连,B组4例发生骨不连,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股骨头坏死2例,B组股骨头坏死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Pauwels III型股骨颈骨折,空心钉辅助内侧支撑钢板治疗相对单纯3枚空心钉治疗髋关节功能更佳,术后并发症率更低,降低了股骨头坏死发生率及内固定失败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下肢骨关节康复训练对老年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置换术后步行能力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本院107例老年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3例患者予以常规临床术后干预,研究组54例患者予以下肢骨关节康复训练包括股四头肌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行走训练等,40min·次-1,2次·d-1。3个月后对比两组干预后Harris髋关节评分量表及步行能力:步长、步频、步速情况。结果:对照组及研究组治疗后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步行能力(步长、步频、步速)均高于治疗前(P0.05);3个月后研究组髋关节功能各项目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步行能力:步长、步频及步速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采用下肢骨关节康复训练可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术后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120°儿童髋锁定加压钢板与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本院诊治的30例儿童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15例采用120°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钢板组),15例采用空心钉内固定(空心钉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颈干角丢失、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2年髋关节功能Sanders评分。结果钢板组获得平均28.3 (24~32)个月随访空心钉组术后获得平均28.4 (24~33)个月随访。钢板组与空心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组的骨折愈合时间、颈干角丢失均明显低于空心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个月,钢板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于空心钉组(P0.05)。结论相较于空心钉内固定术,儿童髋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儿童股骨颈骨折可取得满意疗效,具有骨折愈合时间短、颈干角丢失少等优势,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背景:股骨颈骨折临床上还没有统一的治疗标准,股方肌骨瓣转移移植联合多枚加压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法与AO多枚加压空心螺纹钉内固定均为股骨颈骨折常用治疗方法,但两者均有优缺点。目的:探讨股方肌骨瓣转移移植联合多枚加压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法与AO多枚加压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GardenⅢ,Ⅳ型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60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开放复位股方肌骨瓣转移移植联合多枚加压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法,对照组应用闭合复位AO多枚加压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愈合率、功能优良率、股骨头坏死率及远期塌陷率。结果与结论:1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骨折愈合率及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骨折愈合率及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应用股方肌骨瓣转移移植联合多枚加压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法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GardenⅢ,Ⅳ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空心钉(CCS)内固定与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治疗PauwelsⅡ~Ⅲ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于本院就诊的84例PauwelsⅡ~Ⅲ型后侧壁粉碎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CCS组(n=42)和FNS组(n=42)。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随访结果、疼痛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常生活能力、治疗前后炎症指标水平[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及术后12个月生活质量评分。采用随机行走模型评价2组患者炎症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FNS组手术时间短于CCS组(P<0.05),切口长度及术中出血量长/多于CCS组(P<0.05);2组患者住院时间、Garden力线指数及辅助复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NS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部分及完全负重时间、股骨颈短缩长度及程度、颈干角变化、大腿外侧激惹症状发生率均短/小/低于CCS组,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CCS组(P<0.05),2组患者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杨书娇 《医学信息》2018,(22):184-186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于本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Harris、VAS评分情况、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Harris、VAS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5.24% vs 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9.52% vs 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不仅能加快其髋关节功能恢复进度和缓解机体疼痛感,还利于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应用小切口感触引导撬拨复位治疗嵌插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1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手术治疗的26例嵌插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根据切开复位方式不同分为传统切开复位组(n=15)和小切口撬拨复位组(n=11)。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显性失血量、术后前内侧皮质抵住对位率、骨折愈合时间和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小切口撬拨复位组8.7个月、传统切开复位组8.5个月。小切口撬拨复位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显性失血量均低于传统切开复位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前内侧皮质抵住对位率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撬拨复位组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高于传统切开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切口感触引导撬拨复位方法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关节功能恢复好,可应用于治疗嵌插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Delayed bone union, nonunion or osteonecrosis often occur after femoral neck fractures in young adults. Secondary bone healing requires strong internal fixation, intramedullary pressure reduction and early functional exercise.Objective: To compare bone healing of femoral neck fractures treated with hollow-bone-graft dynamic hip screws (Hb-DHS) and standard dynamic hip screws (DHS) in an animal model.Design: Testing of specifically designed fixation devices in a pig animal model.Interventions/Methods: We designed Hb-DHS and DHS devices appropriate to the femoral neck and head of experimental animals and used them in eight pigs (4-month-old, male or female, 30-40 kg/each). Under anesthesia, we induced medium neck type, Garden III type femoral neck fractures in each pig with fracture gaps of 0.5 mm and then fixed each left femur with Hb-DHS and each right femur with DHS. We assessed the animals radiographically and by postmortem visual appraisal of evidence of bone healing 8 and 16 weeks postoperatively.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radiographic and general findings between the Hb-DHS and DHS groups at weeks 8 and 16 postoperatively. We foun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Hb-DHS and DHS groups in bone healing scores, trabecular bone volume percentage and bone mineral density as assessed on plain radiographs and computed tomography images (P < 0.05). There were als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Hb-DHS and DHS groups in postmortem visually assessed indicators of bone healing at both 8 and 16 weeks postoperatively.Conclusions: The Hb-DHS device promotes femoral neck bone union, stimulates trabecular bone formation, increases BMD and has advantages over DHS for internal fixation of femoral neck fractures. This animal experiment will contribute to developing optimal treatment for femoral neck fractures in young adults.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评估旋股内侧动脉(MFCA)的解剖结构对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头血运的影响及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太仓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筛选其中行超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最终行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共81例,根据旋股内侧动脉的起源分为股深动脉组(65例)和股动脉组(16例),比较两组旋股内侧动脉开口处内径及流速,分析两组手术时间、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分析MFCA不同解剖结构对影像学及临床结果的影响。结果 本组共纳入行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81例,所有患者均已行DSA检查,按照旋股内侧动脉解剖起源分为股深动脉组和股动脉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组成以及血流动力学数据方面均无显著差异。所有患者获得18 ~ 23(19.26±4.17)个月的随访,均获得骨折愈合,截至末次随访,股深动脉组有5例发生股骨头坏死,股动脉组有2例发生股骨头坏死。股深动脉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37.81±12.44)min,股动脉组平均手术时间(34.35±10.49)min;股深动脉组复位质量优44例,良18例,可3例;股动脉组复位质量优12例,良3例,可1例;股深动脉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7.63±6.26)周,股动脉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8.02±4.79)周;股深动脉组患者末次随访平均Harris评分(85.74±7.06)分,股动脉组患者末次随访平均Harris评分(82.03±6.19)分。术后所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旋股内侧动脉解剖起源存在变异,但是其在血流动力学方面无明显差异,对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治疗的疗效及总体预后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侧卧位和仰卧位对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 收集我院通过“快速诊治通道”行PFNA手术的3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中采用的体位分为仰卧组17例和侧卧组19例。临床评估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切口长度、透视次数、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1年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侧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次数均少于仰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年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快速诊治通道”,对于需要行PFNA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与采用仰卧位相比,采用侧卧位具有减少创伤、出血等优势。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一般认为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后股骨颈短缩2 cm以上才会出现功能影响,但近年来许多文献认为短缩5 mm以上就会出现功能和生活影响,争议颇多。 目的:调查闭合复位空心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后股骨颈短缩的发生率、功能影响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对2003年5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94例闭合复位空心钉置入内固定的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去除发生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患者后有86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闭合复位满意后,以3枚平行空心钉固定。以短缩≥5 mm,短缩≥10 mm,短缩≥20 mm为3个参考点,考察短缩(双侧股骨颈中心线对比)发生情况,以及多个因素对股骨颈短缩发生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86例患者股骨颈短缩中位数2.6 mm,平均(5.21±5.49) mm。股骨颈短缩≥ 5 mm的发生率为36%(31/86),股骨颈≥ 10 mm的发生率为19%(16/86),股骨颈短缩≥ 20 mm的发生率为3% (3/86)。3种短缩形式分组结果的Harris评分结果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说明短缩≥ 5 mm就会影响髋关节功能。性别、年龄、singh指数、Garden指数、体质量指数是影响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后股骨颈短缩的因素。提示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空心钉置入内固定后股骨颈短缩发生率较高,股骨颈短缩≥ 5 mm就会对患者髋关节功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55~65岁Garden Ⅲ、Ⅳ型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方式选择及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对照研究。纳入2015年6月-2019年1月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49例55~65岁Garden Ⅲ、Ⅳ型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内固定组(26例,26髋)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组(23例,23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例、致伤因素、骨折分型等一般资料,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6个月、1年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分布、骨折分型、致伤因素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后均随访1年。内固定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小于TH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两组患者术前Harris功能评分及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6个月、1年时的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F=213.582、204.577)及VAS评分(χ2=96.376、86.6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其中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两组间比较结果显示:THA组患者关节Harris评分在术后1周、1个月、6个月均高于内固定组,THA组患者VAS评分在术后1周、1个月、6个月均低于内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和VAS评分比较差异无均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对于55~65岁Garden Ⅲ、Ⅳ型股骨颈骨折患者,THA较之复位内固定手术并发症较低,并可获得早期快速康复,因而更加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起重机架外固定在青少年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2010年2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青少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共82例(82髋),按照固定方式分为起重机架组及空心钉固定组各41例(41髋),两组分别在G型臂透视下进行平乐正骨手法复位,第2次不成功者即进行SP切口开放复位,空心钉固定组采用空心钉固定,起重机架组采用起重机架外固定,随访观察两组患者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82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治疗。随访时间24 ~ 60个月,起重机架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等均低于空心钉固定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和疗效优于空心钉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少年股骨颈骨折起重机架外固定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