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 观察miR-182靶向调控PI3K/AKT/FOXO3a信号通路对胶质瘤干细胞(GSCs)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成功从胶质瘤患者病灶组织中分离出GSCs并予以培养、传代及鉴定,分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溶液)、miR-182 mimics组(细胞转染miR-182 mimics)及阴性对照组(细胞转染无意义序列),细胞转染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miR-182 mimics的转染效率,检测各组miR-182 mRNA表达水平及增殖、迁移、侵袭、凋亡等生物学行为改变,同时检测PI3K/AKT/FOXO3a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I3K、p-AKT、FOXO3a)表达水平。结果 miR-182 mimics组miR-182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P<0.01),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miR-182 mimics组细胞转染后24、48及72 h时的细胞增殖率及迁移、侵袭能力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P<0.05),而细胞转染后24、48及72 h时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1),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miR-182 mimics组胶质瘤干细胞转染miR-182 mimics后PI3K、p-AK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1),FOXO3a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P<0.01),而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PI3K、p-AKT、FOXO3a蛋白表达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iR-182可能通过激活活化PI3K/AKT/FOXO3a信号通路而起到增强GSCs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和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可能作为临床治疗胶质瘤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NFATc1对肺腺癌NCI-H1299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以及NFATc1发挥作用的生物学机制。方法 通过Realtime PCR检测NFATc1在三种肺腺癌细胞系中的相对表达水平,利用慢病毒载体构建稳定敲减NFATc1的NCI-H1299细胞系。MTT检测NFATc1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NFATc1对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Transwell检测NFATc1对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NFATc1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NFATc1对凋亡、EMT相关蛋白和MAPK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肺腺癌NCI-H1299细胞系中NFATc1表达水平相对较高。沉默NFATc1表达可以显著抑制细胞增殖(P<0.05)、克隆形成(P<0.05)、迁移(P<0.05)和侵袭(P<0.05)能力,抑制细胞周期在G1期(P<0.05),促进细胞凋亡(P<0.05)。Bax、Cleaved caspase-3和E-Cadherin蛋白表达增加(P<0.05),CDK4、c-Myc、ERK、p-ERK和N-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 在人肺腺癌NCI-H1299细胞中抑制NFATc1表达,可以显著抑制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迁移和侵袭,并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APK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蛋白B1(CCNB1)基因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人正常口腔上皮细胞系HOK和人口腔鳞癌细胞系SCC-15、SCC-4、Cal-27中CCNB1基因的表达量,将CCNB1 siRNA(si-CCNB1)和阴性对照(si-NC)转染至SCC-15细胞,同时设置空白对照(Control),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SCC-15细胞中CCNB1的表达,MTT实验、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分别检测沉默CCNB1对SCC-15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MMP-2、MMP-9、PI3K、Akt和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 CCNB1在口腔鳞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口腔上皮细胞(P<0.05),si-NC组SCC-15细胞中CCNB1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Control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si-CCNB1组中CCNB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si-NC组和Control组(P<0.05),si-NC组SCC-15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及MMP-2、MMP-9、PI3K、Akt、p-Akt蛋白表达与Control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si-CCNB1组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及MMP-2、MMP-9、PI3K、p-Akt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si-NC组和Control组(P<0.05),两组间Akt蛋白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CNB1在口腔鳞癌细胞系中呈高表达,沉默CCNB1基因能够抑制人口腔鳞癌SCC-15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白术内酯Ⅰ在肺癌进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用qRT-PCR和免疫组化实验检测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TLR4及MyD88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Transwell侵袭实验及MTT实验检测白术内酯Ⅰ(100 μM/L)对A549细胞侵袭、增殖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白术内酯Ⅰ对TLR4及MyD88蛋白表达的作用。结果 qRT-PCR及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相对于癌旁组织,TLR4及MyD88的mRNA和蛋白在肺癌组织中高表达(P<0.05);与对照组相比,白术内酯Ⅰ处理组A549细胞侵袭能力显著下降,增殖活力显著抑制(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白术内酯Ⅰ抑制TLR4及MyD88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 白术内酯Ⅰ通过抑制TLR4/MyD88通路抑制肺癌A549细胞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人牙髓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derived exosome,hDPSCs-exo)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CAL-27)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收集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16~28岁患者因阻生或正畸拔除的牙髓组织,通过超速离心法提取hDPSCs-exo,不同浓度hDPSCs-exo处理CAL-27细胞,通过MTT实验、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CAL-27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研究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MTT实验结果显示,仅80 μg/mL hDPSCs-exo组在第5d对CAL-27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P<0.05),其余各浓度组均没有显著影响;Transwell和划痕实验结果显示20、60、80 μg/mL组可以显著地促进CAL-27细胞的迁移(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经hDPSCs-exo处理后,CAL-27细胞中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I3K、P-Akt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结论 hDPSCs-exo高浓度时抑制CAL-27细胞的增殖,适宜浓度能显著促进CAL-27细胞的迁移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环状RNA(circRNA)MYO1C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自噬和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分化的影响。方法 通过RT-qPCR检测正常肺上皮细胞和NSCLC A549细胞中circRNA MYO1C水平。将A549分为对照组、NC组和siMYO1C组,通过转染si-circRNA MYO1C质粒干扰circRNA MYO1C。用CCK-8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生长活力和迁移能力。通过Western blot检测CSCs分化标志蛋白(OCT4、SOX2和NANOG)以及自噬标志蛋白(P62和IC3II/LC3I)的表达水平。结果 相对正常肺上皮细胞,circRNA MYO1C在A549细胞中表达明显上调(0.99±0.06 vs. 4.87±0.88,P=0.002)。与NC组比较,siMYO1C组细胞中circRNA MYO1C水平、细胞活力、迁移、OCT4、SOX2、NANOG和IC3II/LC3I蛋白水平显著降低,而P62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01)。结论 下调circRNA MYO1C能够抑制NSLCLC细胞的CSCs分化和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并抑制肺癌细胞迁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Decorin表达降低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体外化学合成DCN-siRNA特异性序列,在LipofectamineTM2000的介导下转染人肺腺癌A549细胞;分别采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Decorin基因和蛋白表达情况;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小室测定细胞侵袭能力;划痕实验检测肿瘤细胞迁移能力。结果 RT-PCR及Western blot证实靶向Decorin的siRNA干扰明显降低了A549细胞Decori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CCK-8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siRNA干扰组A549细胞增殖能力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技术显示,DCN-siRNA组与对照组比较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4)。Transwell侵袭实验显示siRNA干扰后,A549细胞穿膜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细胞划痕实验显示与空载体组比较,DCN-siRNA组细胞48h、72h细胞生长明显增多,愈合加快。结论 应用siRNA技术在肺腺癌细胞中下调Decorin表达促进了A549细胞的增殖,迁移以及侵袭能力,不影响细胞的凋亡能力。该结果为Decorin在肺癌的作用及功能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Protein arginine methyltransferase 5,PRMT5)对人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正常肝细胞LO2、肝癌细胞HepG2及Huh7中PRMT5的表达水平,应用siRNA技术将PRMT5基因敲减,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癌细胞HepG2及Huh7的凋亡情况。应用Western blot检测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及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ed protein kinase B,P-AKT)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肝细胞LO2相比,PRMT5在肝癌细胞HepG2及Huh7中高表达(P<0.05)。抑制PRMT5的表达可以促进肝癌细胞凋亡。将PRMT5基因敲减后,肝癌细胞系中P-AKT的表达量降低(P<0.01)。结论 PRMT5可能通过调控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AKT通路从而促进肝癌细胞凋亡。因此,PRMT5可能是肝癌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和有希望的治疗靶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RNA解旋酶DDX46基因对食管鳞癌细胞株Eca-109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人永生化食管鳞状上皮细胞Het-1A为对照,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DDX46 mRNA在Eca-109细胞中的相对表达水平。应用shRNA干扰技术沉默Eca-109细胞DDX46基因后,分别采用MTT实验、克隆形成实验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克隆形成能力以及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情况。并用Western blot检测DDX46基因沉默后Eca-109细胞DDX46蛋白和凋亡信号转导通路关键分子Caspase-3和PARP-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Het-1A细胞相比,Eca-109细胞DDX46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 < 0.01)。与对照组相比,靶向沉默DDX46基因后MTT实验显示Eca-109细胞活力明显减弱,增殖能力被显著抑制(P < 0.01);克隆形成实验显示Eca-109细胞克隆形成能力被显著抑制(P < 0.01);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处于G1期的细胞增加,而处于S期的细胞减少(P < 0.05),细胞周期停滞于G0/G1期;凋亡实验显示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 < 0.01)。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DDX46-shRNA干扰使Eca-109细胞DDX46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 < 0.01),而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PARP-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 < 0.01)。结论:DDX46 mRNA在食管鳞癌Eca-109细胞中高表达,DDX46基因沉默可能通过激活细胞凋亡信号转导通路而发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WNT信号通路调控因子DKK2在儿童肾母细胞瘤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儿童肾母细胞瘤细胞SK-NEP-1增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RT-PCR、qRT-PCR和免疫蛋白印迹实验分析DKK2在儿童肾母细胞瘤细胞系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将DKK2过表达的SK-NEP-1细胞设定为实验组(DKK2组),空白对照质粒组设定为对照组(Vector组),分别转染pcDNA3.1(+)-Flag-DKK2质粒(实验组)和pcDNA3.1(+)-Flag-Vector质粒(对照组)至SK-NEP-1细胞系,RT-PCR和免疫蛋白印迹实验验证DKK2的过表达;通过CCK-8实验和细胞克隆实验分析DKK2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周期和凋亡实验验证DKK2过表达对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裸鼠成瘤实验验证DKK2体外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qRT-PCR、WB及免疫组化分析DKK2对细胞增殖抑制的作用机制。结果 与正常肾上皮组织相比,DKK2 mRNA在儿童肾母细胞瘤细胞和组织中的中表达明显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对照组相比(100%),转染后24、48、72h实验组细胞活性受到明显的抑制(P<0.05),同时实验组细胞克隆形成明显受到抑制(31.11±2.14)%(P<0.05);流式细胞实验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明显阻滞于G1期(P<0.001),实验组中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01);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DKK2后裸鼠肿瘤和体积大小明显降低(P<0.001);过表达DKK2后,active-β-catenin及下游的基因受到了明显抑制。结论 DKK2在人皮肤肾母细胞瘤组织中表达下调,可能通过拮抗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参与肾母细胞瘤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微小RNA-106a(miR-106a)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癌细胞增殖、转移的关系。方法 收集人胃癌和配对癌旁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样本共50对,Real-time PCR法检测miR-106a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培养人低分化胃癌细胞系SGC-7901、BGC-823、MKN-45和永生化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Real-time PCR法检测miR-106a在人胃癌细胞中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法鉴定miR-106a靶基因,Western blot检测靶蛋白TIMP2、MMP2、MMP9、E-cadherin、N-cadherin表达。结果 Real-time PCR检测显示,与癌旁组织比较,miR-106a在人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GES-1细胞比较,miR-106a在人胃癌细胞SGC-7901、BGC-823、MKN-45中普遍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TT检测显示抑制miR-106a后胃癌细胞SGC-7901、BGC-823增殖能力下降(P<0.01)。Transwell显示胃癌细胞BGC-823迁移、侵袭能力下降(P<0.001)。双荧光素酶法显示TIMP2野生型报告基因与miR-106a mimic共转后,其荧光素酶活性较miR-106a NC组明显下降(P<0.001),但TIMP2突变型报告基因无明显变化。Western blot显示抑制miR-106a后TIMP2表达升高,MMP2、MMP9表达下降,E-cadherin表达升高,N-cadherin表达下降。结论 miR-106a在人胃癌中的高表达可能通过靶向TIMP2而影响癌细胞的增殖、转移和上皮-间质转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BLACAT1在结直肠癌细胞发生发展过程的作用机制。方法 starBase分析TCGA数据库中lncRNA BLACAT1分别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qPCR分别检测10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lncRNA BLACAT1的表达水平;检测结直肠癌细胞系SW620、SW480、HT-29、LoVo、HCT116和正常结直肠上皮细胞FHC中lncRNA BLACAT1的mRNA表达水平,筛选lncRNA BLACAT1高表达细胞系;敲低lncRNA BLACAT1验证对高表达细胞系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starBase在线预测与lncRNA BLACAT1靶向作用的基因,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验证结果;starBase分析lncRNA BLACAT1与作用基因相关性,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lncRNA BLACAT1的靶基因;检测lncRNA BLACAT1作用靶基因对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 TCGA数据库分析和结直肠癌患者检测结果均表明癌组织中lncRNA BLACAT1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01);结直肠癌细胞系SW620中lncRNA BLACAT1的mRNA表达水平最高(P<0.001);敲低lncRNA BLACAT1能够抑制SW620细胞的增殖(P<0.001)、迁移(P<0.001)和侵袭能力(P<0.001);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及数据库分析结果表明lncRNA BLACAT1与LEMD1的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r=0.778,P<0.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明LEMD1是lncRNA BLACAT1的靶基因;lncRNA BLACAT1上调LEMD1的表达,促进SW620细胞的增殖(P<0.001)、迁移(P<0.001)和侵袭(P<0.001)。结论 lncRNA BLACAT1靶向LEMD1促进结直肠癌细胞SW620的增殖和转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微小核糖核酸-765(miR-765)靶向AT丰富结合域蛋白1A(ARID1A)对结直肠癌细胞侵袭及迁移的影响。方法 收集35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体外培养结直肠癌SW480细胞并分为对照组、siRNA NC组、miR-765 siRNA组、mimic NC组和miR-765 mimic组。qRT-PCR法检测miR-765、ARID1A mRNA表达,Transwell法检测SW480细胞迁移和侵袭情况,蛋白印迹法检测ARID1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实验检测miR-765与ARID1A的靶向关系。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结直肠癌组织中miR-765水平显著升高,ARID1A 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01),且结直肠癌组织中miR-765与ARID1A mRNA呈显著负相关(r=-0.768,P<0.001);与TNM分期为Ⅰ~Ⅱ期的患者相比,Ⅲ~Ⅳ期的患者结直肠癌组织中miR-765水平显著升高(P<0.01),ARID1A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01)。敲减miR-765表达后SW480细胞迁移数、侵袭数、miR-765水平及MMP-9、VEGF蛋白水平显著降低,ARID1A水平显著升高(P<0.05);过表达miR-765后SW480细胞迁移数、侵袭数、miR-765水平及MMP-9、VEGF蛋白水平显著升高,ARID1A水平显著降低(P<0.05)。miR-765靶向调控ARID1A表达。结论 miR-765可能通过靶向抑制ARID1A表达,促进结直肠癌SW480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锌指蛋白ZNF436在人胃癌细胞系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及ZNF436对胃癌细胞MKN-28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和机制。方法 以人胃癌细胞系,胃癌、配对癌旁组织和正常人胃组织为研究对象;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ZNF436在胃癌细胞系,胃癌、配对癌旁组织和正常人胃组织中的相对表达;在线数据分析ZNF436的表达与预后关系;ZNF436-siRNA(实验组)、NC-siRNA(对照组)质粒转染人胃癌MKN028细胞,转染后48 h实时定量PCR验证ZNF436的敲降效率,Transwell实验分析敲降ZNF436后对实验组细胞迁移和侵袭影响;裸鼠转移瘤实验验证ZNF436体内对细胞转移的影响;免疫蛋白印迹实验验证ZNF436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胃上皮细胞系相比,ZNF436在人胃癌细胞系中高表达(P<0.001);同时与癌旁组织和正常人胃组织相比,ZNF436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P<0.001);在线数据发现ZNF436的表达与胃癌的预后有关(P=0.0028);ZNF436基因表达越高,患者预后越差(P<0.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受到抑制(P<0.001);实验组中裸鼠转移瘤的瘤大小和体积明显低于实验组(P<0.001);低表达ZNF436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及其下游细胞因子明显受到抑制。结论 ZNF436作为潜在癌基因在人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通过促进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参与胃癌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纤维鞘相互作用蛋白1(FSIP1)表达对乳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从而为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方法 收集2004年1月—2018年12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的404例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组织样本和病例资料,对收集的乳腺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FSIP1在乳腺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取乳腺癌细胞系MCF-7、MDA-MB-231、MDA-MB-435、SK-BR-3、T-47D及正常乳腺上皮细胞(HMECs)MCF-10A进行细胞培养,采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和SK-BR-3中的FSIP1基因,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各乳腺癌细胞系中FSIP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对FSIP1基因敲除结果进行检测,通过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评估FSIP1蛋白敲除对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相比,乳腺癌细胞系MCF-7、MDA-MB-231、MDA-MB-435、SK-BR-3、T-47D中FSIP1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癌旁乳腺组织相比,乳腺癌组织中FSIP1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生存分析结果显示,FSIP1表达水平较高的乳腺癌患者总生存期显著缩短(P<0.001),且FSIP1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P=0.006)及细胞增殖标记物Ki-67(P=0.0067)表达相关;迁移实验和侵袭实验结果显示,敲除FSIP1基因后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和SK-BR-3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降低(P<0.01)。结论 FSIP1在乳腺癌细胞中高表达能够增强其迁移和侵袭能力,并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构建基于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甲基化调控因子的肺腺癌预后风险模型,为肺腺癌的预后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TCGA数据库下载mRNA表达和临床数据。使用R软件对24种m6A甲基化调控因子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利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初步筛选出与生存相关的m6A调控因子,在此基础上通过Lasso回归进一步筛选纳入模型的变量,将Lasso回归得到的m6A调控因子用于构建Cox回归模型并计算每个样本的风险评分。qRT-PCR检测模型基因HNRNPC及IGF2BP1在正常肺上皮细胞(REAS-2B)及肺腺癌细胞株(A549、H1299、PC9)中的表达。采用TCGA数据库中配对组织的差异分析检测模型基因在肺腺癌及正常肺组织的差异表达。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ROC曲线对模型效能进行评估。通过热图分析不同风险组的临床特征,并结合其他临床参数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对风险模型的独立预后性进行检验。结果 19个m6A甲基化调控因子在肺腺癌和正常组织中显著差异表达。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4个肺腺癌生存显著相关的m6A调控因子(P<0.01),进一步采用Lasso回归联合Cox回归算法构建了包含2个基因(IGF2BP1、HNRNPC)的预后风险模型。qRT-PCR结果显示HNRNPC和IGF2BP1相对表达量在肺腺癌细胞株A549、H1299和PC-9中高于正常肺上皮细胞REAS-2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CGA数据库的59对肺腺癌及相邻的正常肺组织的匹配差异分析发现HNRNPC和IGF2BP1在肺腺癌中表达高于正常肺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生存曲线分析显示相比低风险组患者,高风险患者总体生存期明显降低(P<0.01)。ROC曲线结果表明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肺腺癌患者预后(AUC=0.72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该预后风险模型可作为独立预后因素(HR=2.357,P<0.001)对肺腺癌患者的预后进行预测。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基于m6A甲基化调控因子的预后风险评估模型,且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对制定合理及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具有潜在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MT2-MMP在肺腺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40例病理TNM分期Ⅱ期的肺腺癌组织标本,其癌旁正常组织为对照组,进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T2-MMP的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应用卡方检验分析MT2-MMP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合TCGA肺腺癌数据分析MT2-MMP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肺腺癌组织呈现明显的肿瘤无序增殖病理特征;MT2-MMP在肺腺癌中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肺腺癌组织中的MT2-MMP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肿瘤大小有关(P<0.01),而与性别、年龄、是否有淋巴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TCGA大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肺腺癌Ⅱ期及其他各期MT2-MMP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T2-MMP在Ⅱ期肺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可能参与肺腺癌早期的恶性进展,对肺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