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TCGA数据库的挖掘,筛选与肺鳞癌预后相关的lncRNA。方法:提取TCGA数据库中肺鳞癌患者临床数据以及肺鳞癌和癌旁组织中的lncRNA表达数据,采用LASSO Cox回归筛选肺鳞癌预后相关的lncRNA,并构建lncRNA分子标签。采用Cox模型研究该分子标签的表达水平对肺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首先筛选出322个在癌和癌旁组织中差异表达的lncRNA。经LASSO Cox回归分析从中筛选出6个与肺鳞癌预后相关的lncRNA,分别为KTN1-AS1、FAM83A-AS1、AF131217.1、RP11-108M12.3、CTD-2555C10.3和AC068831.16。根据这6个lncRNA构建的分子标签表达水平中位数-0.09将肺鳞癌病人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高表达组病人死亡风险是低表达组的2.14倍(HR=2.14,95%CI:1.50~3.04,P < 0.01)。预测模型的Harrell's C统计量为0.69(95%CI:0.64~0.75)。结论:通过对TCGA数据库的挖掘,发现KTN1-AS1、FAM83A-AS1、AF131217.1、RP11-108M12.3、CTD-2555C10.3和AC068831.16对肺鳞癌的预后有影响,且构建的lncRNA分子标签表达水平与肺鳞癌病人的预后有显著性关联。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合并肌少症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评估肌少症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2例Ⅲb期~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骨骼肌指数(SMI)将患者分为合并肌少症组(64例)和未合并肌少症组(48例)。所有患者采用电话或门诊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PFS及OS;采用Cox回归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危险因素。结果 合并肌少症组的PFS、OS均低于未合并肌少症组(P<0.05)。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显示肌少症、T分期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肌少症、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治疗前合并肌少症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FS及OS均低于未合并肌少症者,治疗前合并肌少症可能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SALL4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及生存预后的关系,探讨SALL4在食管鳞癌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0年7月—2011年1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90例食管鳞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SALL4的表达情况,比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间SALL4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其与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特征、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及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的关系。结果 食管鳞癌组织中SALL4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SALL4高表达与术中肿瘤部位(P=0.038)、G分级(P=0.036)和AJCC分期(P=0.015)密切关联。生存分析及Cox风险回归分析表明,SALL4高表达组的食管鳞癌患者OS和PFS均低于SALL4低表达组(P<0.05)。结论 SALL4高表达可以作为食管鳞癌一个独立的预后判定因子,在临床工作中,可以帮助判断食管鳞癌患者的生存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Rb蛋白结合锌指结构基因1(RIZ1)的表达及其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RIZ1在159例宫颈鳞癌(Ⅱ b、Ⅲ a 期)患者及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RIZ1在宫颈鳞癌组织中不同组间的差异表达情况,及其与宫颈癌放疗敏感性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RIZ1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01);RIZ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癌的放疗敏感性密切相关(P=0.012),并与FIGO分期(P=0.004)、深肌层浸润(P=0.026)、盆腔淋巴结转移(P=0.021)以及放疗后复发(P=0.005)密切相关,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RIZ1蛋白高表达是宫颈癌放疗敏感性的独立预测因素(P=0.045)。结论 RIZ1可能参与宫颈鳞癌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并可能成为评估宫颈鳞癌放疗敏感性的候选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细胞肺癌一线EP方案(依托泊苷+顺铂)化疗期间早期重度粒细胞下降与其化疗疗效及临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一线行EP方案化疗的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重度粒细胞下降发生的时间分为早发组(前两周期内出现Ⅲ~Ⅳ度粒细胞下降)和非早发组(未出现或三周期及以后出现Ⅲ~Ⅳ度粒细胞下降),观察指标主要为化疗客观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疾病进展时间(TTP)及总生存期(OS),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结果 早发组和非早发组化疗客观有效率分别为81.8%和75.5%(P=0.499),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7.0%和95.9%(P=1.000),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10.4个月和6.9个月(P=0.001),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22.4个月和16.0个月(P=0.023),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吸烟指数、化疗周期数、胸部放疗及早期重度粒细胞下降是小细胞肺癌独立的预后因素(P<0.05)。结论 化疗相关性的早期重度粒细胞下降与小细胞肺癌化疗疗效相关,是小细胞肺癌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溶质载体家族50蛋白成员1(SLC50A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乳腺癌患者 39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对入组患者的血浆进行 SLC50A1蛋白浓度检测。分别使用 Kendall's tau-b以及Mann-Whitney U检验对SLC50A1蛋白浓度与患者治疗期间的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及差异性分析,并根据log-rank检验结果进行多因素 Cox回归分析。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 TCGA数据库中乳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 SLC50A1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乳腺癌患者血浆SLC50A1水平在早期与晚期患者组、雌激素受体阳性和阴性组、Ki67高表达与低表达组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LC50A1表达与 CA153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Kendall's tau-b=0.257,P=0.004)。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SLC50A1表达水平是乳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HR=0.385,P=0.03)。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表明,乳腺癌组织中的SLC50A1基因表达水平较癌旁正常组织升高(P<0.01)。结论:晚期乳腺癌患者血浆 SLC50A1水平升高,SLC50A1表达水平是乳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SLC50A1有望作为乳腺癌预后预测与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雌激素受体α(ESRRA)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利用UALCAN在线平台对人肺癌组织(包括肺腺癌与肺鳞癌)和癌旁正常肺组织中ESRRA基因的表达变化进行分析,并利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对肺癌中ESRRA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生存分析。利用GEPIA2在线平台获得与ESRRA表达模式相似的前50个基因,在GeneMANIA在线平台上构建这50个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网络,并通过DAVID数据库对该50个基因群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通过TIMER 2.0在线平台分析肺癌组织中ESRRA与富集在氧化磷酸化通路中核心基因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利用Western blot法验证ESRRA蛋白在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癌旁正常肺组织相比,ESRRA在肺癌组织中高表达(P<0.01),ESRRA表达水平高的肺癌患者显示出较差的预后(P<0.01)。与ESRRA表达模式相似的前50个基因主要富集在氧化磷酸化通路,包括ATP5B、ATP5G3、COX5A、COX8A、SDHD、UQCRC1UQCRC2。其中ATP5B、COX8AUQCRC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ESRRA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ATP5B、ATP5G3、COX5A、COX8A、SDHD、UQCRC1UQCRC2在肺癌组织中均高表达,ATP5B、ATP5G3、COX5A、COX8A表达水平高和SDHD表达水平低的肺癌患者均显示出较差的预后(P<0.01)。Western blot验证结果显示,与正常人支气管上皮16HBE细胞相比,ESRRA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在肺腺癌NCI-H1975细胞和肺鳞癌SW900细胞中均高表达(P<0.01)。结论:ESRRA介导氧化磷酸化通路中ATP5BCOX8A的表达改变引起能量代谢紊乱可能是其促进肺癌发生和导致肺癌不良预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SChLAP1过表达对结直肠癌(CRC)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严格随访标准的156例CRC患者和 43例癌旁结直肠组织进行qRT-PCR检测,评估SChLAP1表达与CRC临床病理特征和总生存期(OS)、无病生存期(DFS)的关系,以及影响CRC患者OS和DFS的风险因素。结果 CRC中SChLAP1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结直肠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SChLAP1高表达与CRC的分化和分期有关,也与DFS和OS有关(P< 0.01)。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发现SChLAP1表达是CRC患者OS和DFS下降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SChLAP1在CRC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SChLAP1 可能作为独立的生物标志物用于CRC的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与支气管镜活检组织病理学分型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纳入2013年1月—2018年12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支气管镜下活检病理检查,且完成相关血清肿瘤标志物(SCCA、CYFRA21-1、CEA、CA125、NSE)检测的356例肺癌患者(140例小细胞癌、122例鳞状细胞癌、94例腺癌),对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支气管镜活检的肺癌患者中,五种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组合(SCCA+CYFRA21-1+CEA+CA125+NSE,AUC=0.948,P<0.001)对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的辅助诊断价值更高;三种(SCC+CEA+NSE,AUC=0.901,P<0.001)或四种(SCC+CYFRA21-1+CEA+NSE,AUC=0.901,P<0.001)标志物联合鉴别鳞状细胞癌与腺癌准确性更高;而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鉴别鳞状细胞癌与腺癌,三种标志物组合(SCCA+CEA+CA125,AUC=0.831,P<0.001)的价值更高。结论 对于不同病理分型的肺癌患者,不同血清肿瘤标志物组合对支气管镜下活检病理的分型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微管相关蛋白1A(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1A,MAP1A)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16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膀胱癌及癌旁组织137例,qPCR及免疫组化分析MAP1A在膀胱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研究其表达与膀胱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qPCR结果表明,MAP1A在20例膀胱癌组织中表达水平较配对的癌旁组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22,P<0.001)。免疫组化结果同样表明,MAP1A在膀胱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71%和79.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52,P<0.0001)。MAP1A表达与患者的临床T分期、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MAP1A低表达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均明显低于MAP1A高表达患者(P<0.0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TNM分期(HR=1.46,P=0.038)和MPA1A表达(HR=1.213,P=0.030)是影响膀胱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AP1A在膀胱癌组织中显著低表达,与临床TNM分期密切相关,MAP1A低表达可能提示膀胱癌患者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NLR、PLR和LDH检测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的预测作用,并分析其与生存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2021年1月1日在潍坊市人民医院接受PD-1/PD-L1抑制剂治疗的169例晚期NSCLC患者临床资料,将169例患者分为irAEs组(n=61)和非irAEs组(n=108),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绘制ROC曲线确定基线外周血参数预测irAEs发生的临界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外周血标志物与irAEs发生的关系,使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的影响因素。结果 irAEs组患者的基线外周血NLR、PLR较非irAEs组低,LDH较非irAEs组高(P<0.05);治疗前NLR、PLR、LDH预测irAEs发生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3.18(AUC=0.80)、181.56(AUC=0.62)和209.50(AUC=0.6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NLR和高LDH是irAE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低NLR组、低PLR组和低LDH组的PFS及OS均显著优于高NLR组、高PLR组和高LDH组(P<0.05);Cox回归模型显示高NLR、高PLR和高LDH是PFS及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LR、LDH对晚期NSCLC患者irAEs的发生具有预测价值,高NLR、高PLR和高LDH与晚期NSCLC免疫治疗的预后不良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中线粒体合成与功能的改变。方法:体外培养人肺癌A549细胞,经不同浓度(0、2.5、5、10、20、40 ng/mL) TGF-β1处理24和48 h后观察其形态变化;采用CCK-8法检测经TGF-β1处理48 h后A549细胞的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活性氧(ROS)、线粒体活性氧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酶标仪检测ATP含量;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中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标记物(E-cadherin和α-SMA)及线粒体合成相关蛋白(NRF-1及mt-TF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随着TGF-β1浓度增加,A549细胞活力逐步上升,呈剂量-效应关系(r=0.941,P < 0.05);5~20 ng/mL TGF-β1处理组凋亡率明显升高(P均 < 0.05);不同浓度TGF-β1处理A549细胞48 h后大部分细胞呈现明显的间质细胞形态,出现上皮间质转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经TGF-β1处理48 h后上皮标记物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 < 0.05),间质标记物α-SMA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 < 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5~20 ng/mL TGF-β1处理后细胞内ROS含量上升(P < 0.05),线粒体活性氧上升(P < 0.05),线粒体膜电位荧光强度下降(P < 0.05),ATP含量降低(P < 0.05),线粒体合成相关蛋白NRF-1和mt-TFA表达水平均下调(P均 < 0.05)。结论:TGF-β1诱导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中线粒体的合成与功能受到影响,并由此促进了EM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构建基于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甲基化调控因子的肺腺癌预后风险模型,为肺腺癌的预后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TCGA数据库下载mRNA表达和临床数据。使用R软件对24种m6A甲基化调控因子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利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初步筛选出与生存相关的m6A调控因子,在此基础上通过Lasso回归进一步筛选纳入模型的变量,将Lasso回归得到的m6A调控因子用于构建Cox回归模型并计算每个样本的风险评分。qRT-PCR检测模型基因HNRNPC及IGF2BP1在正常肺上皮细胞(REAS-2B)及肺腺癌细胞株(A549、H1299、PC9)中的表达。采用TCGA数据库中配对组织的差异分析检测模型基因在肺腺癌及正常肺组织的差异表达。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ROC曲线对模型效能进行评估。通过热图分析不同风险组的临床特征,并结合其他临床参数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对风险模型的独立预后性进行检验。结果 19个m6A甲基化调控因子在肺腺癌和正常组织中显著差异表达。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4个肺腺癌生存显著相关的m6A调控因子(P<0.01),进一步采用Lasso回归联合Cox回归算法构建了包含2个基因(IGF2BP1、HNRNPC)的预后风险模型。qRT-PCR结果显示HNRNPC和IGF2BP1相对表达量在肺腺癌细胞株A549、H1299和PC-9中高于正常肺上皮细胞REAS-2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CGA数据库的59对肺腺癌及相邻的正常肺组织的匹配差异分析发现HNRNPC和IGF2BP1在肺腺癌中表达高于正常肺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生存曲线分析显示相比低风险组患者,高风险患者总体生存期明显降低(P<0.01)。ROC曲线结果表明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肺腺癌患者预后(AUC=0.72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该预后风险模型可作为独立预后因素(HR=2.357,P<0.001)对肺腺癌患者的预后进行预测。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基于m6A甲基化调控因子的预后风险评估模型,且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对制定合理及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具有潜在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MAGEA4和EB1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2年5月在我院胸外科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逆转录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MAGEA4、EB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χ2检验及Cox回归分析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肺癌组织中MAGEA4、EB1 mRNA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5);肺癌组织中MAGEA4、EB1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肺癌组织中MAGEA4、EB1蛋白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MAGEA4、EB1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年龄无关(P>0.05),与肿瘤最大径、病理学分级、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血管间隙浸润、淋巴结转移、复发有关(P<0.05)。MAGEA4、EB1阴性组3年生存率及总生存期均明显高于MAGEA4、EB1阳性组(P<0.05)。淋巴血管间隙浸润、淋巴结转移、MAGEA4阳性、EB阳性是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MAGEA4和EB1蛋白在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增高,其高表达可能与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MAGEA4、EB1蛋白阴性表达的肺癌患者能获得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PTPN9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各项临床指标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2008年12月于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就诊且病理明确、临床资料完整的结直肠癌患者,共146例。随机挑选出132例患者的肿瘤组织和14例患者的非癌组织,进行PTPN9蛋白质免疫组化染色,由两位高年资的病理科医师进行双盲评分。参照染色评分,比较患者的年龄、性别、大体形态、分化程度、预后等各项临床指标。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曲线,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PTPN9在肿瘤组织中呈高表达水平(P=0.009),且与N分期(P=0.021)、M分期(P=0.022)、病理分期(P=0.008)、糖尿病患病(P=0.022)和生存情况(P=0.001)有关。与低表达PTPN9的结直肠癌患者相比,高表达PTPN9的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期下降(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PTPN9的表达水平为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之一(HR=1.202,P<0.05)。结论 PTPN9的表达强度在癌组织与非癌组织中有统计学差异,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更高;随着PTPN9的表达强度增高,肿瘤病理分期也随之升高;高表达的PTPN9与糖尿病发病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高表达PTPN9的结直肠癌患者的总生存期较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整合素β1在伴病理性乳头溢液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其对患者生存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期间,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以乳头溢液就诊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以乳房肿块或体检发现异常而就诊的112例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整合素β1与Her-2在癌组织中的表达的差异,并分析整合素β1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结果:伴病理性乳头溢液组整合素β1阳性表达率为14.29%(16/112),低于对照组的25%(28/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3,P=0.044)。生存分析发现,对照组总生存期明显低于伴病理性乳头溢液组(HR=1.773,P=0.012);病理性乳头溢液组中整合素β1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明显低于低表达者(HR=2.573,P=0.023);伴病理性乳头溢液组整合素β1的表达与Her-2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281,P=0.001)。Cox风险比例模型检验发现,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与整合素β1高表达是影响伴病理性乳头溢液组患者总生存期的3个独立危险因素(P < 0.01)。结论:整合素β1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可显著降低乳腺癌患者总生存期,且与乳腺癌的不良病理特点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opine-8(CPNE8)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1年3月—2014年3月于仙桃职业学院附属医院行胃癌根治术并经过病理证实的胃癌组织标本14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CPNE8在胃癌及其配对的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CPNE8阳性表达率在胃癌组织中较癌旁组织中明显升高(63.9% vs. 26.4%,χ2=36.450,P<0.001);CPNE8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的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χ2=5.993,P=0.014;χ2=6.703,P=0.009)。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CPNE8高表达患者总生存时间(OS)和无病生存时间(DFS)均明显短于CPNE8低表达患者(χ2=23.130,P<0.001;χ2=21.570,P<0.001)。TNM分期(HR=1.297,95% CI:1.018~1.652,P=0.036)、淋巴结转移(HR=1.340,95% CI:1.027~1.749,P=0.031)和CPNE8蛋白表达(HR=1.531,95% CI:1.208~1.940,P<0.001)是影响胃癌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TNM分期(HR=1.280,95% CI:1.028~1.593,P=0.027)和CPNE8蛋白表达(HR=6.010,95% CI:1.355~26.661,P=0.018)是影响胃癌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PNE8在胃癌组织中显著表达上调,并与患者恶性病理特征密切相关,CPNE8可成为胃癌患者预后评估的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BLACAT1在结直肠癌细胞发生发展过程的作用机制。方法 starBase分析TCGA数据库中lncRNA BLACAT1分别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qPCR分别检测10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lncRNA BLACAT1的表达水平;检测结直肠癌细胞系SW620、SW480、HT-29、LoVo、HCT116和正常结直肠上皮细胞FHC中lncRNA BLACAT1的mRNA表达水平,筛选lncRNA BLACAT1高表达细胞系;敲低lncRNA BLACAT1验证对高表达细胞系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starBase在线预测与lncRNA BLACAT1靶向作用的基因,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验证结果;starBase分析lncRNA BLACAT1与作用基因相关性,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lncRNA BLACAT1的靶基因;检测lncRNA BLACAT1作用靶基因对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 TCGA数据库分析和结直肠癌患者检测结果均表明癌组织中lncRNA BLACAT1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01);结直肠癌细胞系SW620中lncRNA BLACAT1的mRNA表达水平最高(P<0.001);敲低lncRNA BLACAT1能够抑制SW620细胞的增殖(P<0.001)、迁移(P<0.001)和侵袭能力(P<0.001);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及数据库分析结果表明lncRNA BLACAT1与LEMD1的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r=0.778,P<0.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明LEMD1是lncRNA BLACAT1的靶基因;lncRNA BLACAT1上调LEMD1的表达,促进SW620细胞的增殖(P<0.001)、迁移(P<0.001)和侵袭(P<0.001)。结论 lncRNA BLACAT1靶向LEMD1促进结直肠癌细胞SW620的增殖和转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MT2-MMP在肺腺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40例病理TNM分期Ⅱ期的肺腺癌组织标本,其癌旁正常组织为对照组,进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T2-MMP的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应用卡方检验分析MT2-MMP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合TCGA肺腺癌数据分析MT2-MMP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肺腺癌组织呈现明显的肿瘤无序增殖病理特征;MT2-MMP在肺腺癌中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肺腺癌组织中的MT2-MMP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肿瘤大小有关(P<0.01),而与性别、年龄、是否有淋巴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TCGA大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肺腺癌Ⅱ期及其他各期MT2-MMP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T2-MMP在Ⅱ期肺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可能参与肺腺癌早期的恶性进展,对肺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胎盘生长因子(PLGF)介导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之间相互作用的具体机制。方法 采用尾静脉注射法将转染腺病毒(AAV)的NSCLC A549细胞注入10周龄的雄性NOD/SCID小鼠体内,构建小鼠肺癌动物模型。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瘤体内各种巨噬细胞(MΦ)亚型,RT-qPCR检测肿瘤细胞和TAM中PL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水平。根据A549细胞和MΦ细胞的培养条件不同,分为单纯A549组,单纯MΦ组,A549+MΦ组,A549+MΦ+sFlt-1组(加入10 μg/L sFlt-1),PLGF+MΦ组(加入100 ng PLGF)和PLGF+MΦ+sFlt-1组(加入100 ng PLGF和10 μg/L sFlt-1)。Transwell、MTT法分别检测不同共培养条件下A549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根据HUVEC细胞的培养条件,分为对照组、条件培养基(CM)组、CM+SB431542组、TGF-β1组和TGF-β1+SB431542组,HUVEC细胞胶原凝胶测定法检测肿瘤血管异生情况。结果 与RFP-细胞相比,PLGF主要由肿瘤细胞表达(31.72±4.69 vs. 2.31±0.06,P<0.001),而Flt-1主要由CD163+的巨噬细胞表达(P<0.001)。A549+MΦ组A549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强于单纯A549组和A549+MΦ+sFlt-1组(OD值:3.62±0.23 vs. 4.53±0.34 vs. 3.71±0.37,P<0.05)。TAM/M2巨噬细胞中TGF-β1的表达量高于M1巨噬细胞(0.99±0.23 vs. 0.07±0.02,P<0.05)。CM组和TGF-β1组中HUVEC细胞管状结构的形成最多(P<0.05),TGF-β1抑制剂SB431542可抑制这一现象。结论 TAM和NSCLC细胞间通过PLGF/Flt-1和TGF-β1信号通路间的交互作用,促进NSCLC的生长和血管异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