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背景:伊马替尼耐药是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治疗的一个主要问题,研究证实白血病细胞可通过与骨髓基质细胞黏附而获得耐药表型,但对于黏附功能缺陷的慢性髓细胞白血病而言,骨髓基质细胞在伊马替尼耐药形成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尚不清楚。 目的:体外模拟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微环境,探讨其对伊马替尼敏感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方法:分离、培养确诊但未经治疗的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基质细胞,与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共培养构建慢性髓细胞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K562细胞共培养模型。MTT法检测0.2-3.2 μmol/L伊马替尼作用  48 h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将K562细胞暴露于0.5 μmol/L伊马替尼72 h,流式细胞术检测K562细胞凋亡率及CXCR4表达。将0.5 μmol/L伊马替尼作用4 h并以Calcein-AM荧光标记的K562细胞接种于基质细胞层培养24 h,去除悬浮细胞,收集黏附的K452细胞通过检测荧光强度计算细胞黏附率。 结果与结论:慢性髓细胞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与K562细胞共培养减弱了0.2-3.2 μmol/L伊马替尼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0.5 μmol/L伊马替尼处理72 h,共培养组K562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悬浮组(P=0.020)。悬浮组和共培养组伊马替尼作用后K562细胞CXCR4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作用前(P=0.001)。0.5 μmol/L伊马替尼作用4 h使K562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的黏附率由(32.18±6.17)%提升至(68.97±11.0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22)。结果表明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基质细胞与K562细胞共培养,能介导对伊马替尼耐药,可能与共培养及伊马替尼诱导K562细胞CXCR4的表达有关,但更多的机制还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骨髓基质细胞黏附可介导白血病细胞耐药,而对于黏附功能缺陷的慢性髓细胞白血病而言,骨髓基质细胞在伊马替尼耐药形成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尚不清楚。 目的:构建慢性髓细胞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K562细胞共培养模型,探讨慢性髓细胞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对K562细胞伊马替尼敏感性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方法:自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分离、培养骨髓基质细胞,与K562细胞共培养构建骨髓基质细胞-K562细胞共培养模型。MTT法检测伊马替尼IC50,Annexin V-FITC/PI标记暴露于0.5 μmol/L伊马替尼72 h的K562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K562细胞凋亡率。收集与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72 h的K562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A、Cyclin D1及cyclin E)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基质细胞共培养组及悬浮培养组K562细胞伊马替尼IC50分别为(0.52±0.02) μmol/L和(1.27± 0.05) μmol/L,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0.5 μmol/L伊马替尼处理72 h,共培养组及悬浮培养组凋亡率分别为(15.48±4.17)%和(32.01±6.8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与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72 h的K562细胞G0-G1期细胞的比例为(48.81±8.27)%,明显高于悬浮培养组(25.78±3.26)%(P < 0.01)。慢性髓细胞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能介导K562细胞对伊马替尼耐药,其机制可能与基质细胞共培养使K562细胞发生G0/G1细胞周期阻滞有关。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间充质干细胞(MSCs)抑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K562增殖的分子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脂肪来源的MSCs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K562共培养,通过中和抗体实验、3H-TdR 掺入法、细胞周期流式分析、RNA干扰和定量PCR等技术,分析K562细胞增殖能力、WNT信号通路的基因表达变化。 结果 与MSCs共培养后 K562的增殖减少了77%(P<0.05),处于G0/G1期的细胞比例为62.1%±5.8%;而明显高于K562单独培养时的45.2%±6.9%(P<0.05)。当用Transwell隔开MSCs和K562细胞后,上述抑制作用仍然存在。利用中和抗体实验发现MSCs抑制K562增殖是通过分泌DKK-1。将MSCs表达的DKK-1用RNA干扰敲低后,再与K562共培养,可重新增加K562细胞WNT信号通路中β-CATENIN、c-MYC和CYCLIN D2的表达,减弱了对K562增殖的抑制作用。 结论 脂肪来源的MSCs可以通过分泌可溶性分子DKK-1抑制白血病细胞K562的WNT信号通路,将其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从而抑制其增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丙戊酸联合伊马替尼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562凋亡的影响,同时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K562细胞分别用丙戊酸、伊马替尼以及两药联合处理。检测各组细胞在药物处理后的细胞周期、细胞凋亡、Bcr/Abl mRNA 水平、总蛋白激酶B(PKB)以及磷酸化PKB (p-PKB)水平。结果:丙戊酸组、伊马替尼组和两药联用组K562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1.47±0.25)%、(28.43±1.70)%和(57.73±4.38)% (P<0.05),对于细胞周期各指标,两药联用组与单药组无明显差异。Bcr/Abl mRNA以及p-PKB在丙戊酸组、伊马替尼组和两药联用组的水平分别为(0.00±0.00)、(64.17±12.27)和(0.00±0.00)×10 9 copies/(g total mRNA)以及0.25±002、0.17±0.01和0.08±0.01(均P<0.05),总PKB 3组细胞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丙戊酸能协同伊马替尼促进K562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Bcr/Abl mRNA和p-PKB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初步探讨低浓度丰加霉素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集落形成抑制作用的机制.方法 甲基纤维素集落形成实验检测低浓度丰加霉素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CCK-8法检测低浓度丰加霉素对K562细胞的生长抑制率;AnnexinV/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低浓度丰加霉素作用下的K562细胞凋亡率;PI 单染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作用后细胞的周期分布改变;Western免疫印迹和实时定量PCR检测周期相关分子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低浓度丰加霉素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具有较强的集落形成抑制作用;可明显抑制K562细胞的生长,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尽管短时间(48 h)的药物处理仅出现轻度的细胞凋亡和周期阻滞,但10 nmol/L和30 nmol/L的丰加霉素长时间(7 d)作用后,K562细胞G0/G1期比例分别是(62.3±1.7)%和(76.9±0.7)%,与对照组(38.9±1.1)%相比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低浓度丰加霉素长时间作用后诱导K562细胞周期相关分子P16蛋白水平和转录水平的高表达.结论 丰加霉素在低浓度,长时间作用于人白血病K562细胞后,具有较强的集落形成抑制和生长抑制作用,此作用可能与诱导细胞周期相关分子p16高表达,导致细胞G0/G1期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Myc小分子抑制剂10058-F4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K562及伊马替尼耐药的K562/G细胞的影响,为克服耐药提供新的治疗策略。方法:Western blotting测定细胞中c-Myc蛋白表达水平,PI染色检测细胞周期。MTT法及克隆形成实验测定K562及K562/G细胞的增殖情况,Annexin V-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结果:MTT结果显示,耐药细胞K562/G与K562细胞相比,对伊马替尼的敏感性明显降低;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耐药细胞具有c-Myc蛋白高表达的特点。进一步MT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Myc小分子抑制剂10058-F4可抑制K562及K562/G细胞的增殖,并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重要的是,K562/G细胞比K562细胞对10058-F4敏感性更高。细胞周期检测显示,10058-F4可使K562及K562/G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表明抑制c-Myc导致的增殖抑制与细胞周期阻滞相关。Annexin V-PI染色结果显示10058-F4可促进K562及K562/G细胞发生凋亡。克隆形成实验表明K562/G耐药细胞的克隆形成数目明显高于K562细胞。同时,与对照组相比,10058-F4可抑制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并增强伊马替尼的毒性作用。结论:耐药细胞K562/G具有c-Myc高表达的细胞遗传学特点;10058-F4可抑制K562及K562/G细胞增殖,促进凋亡,并抑制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c-Myc抑制剂10058-F4可逆转c-Myc高表达引起的耐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甲磺酸伊马替尼对K562细胞PTEN信号转导的调控,以及对细胞侵袭功能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甲磺酸伊马替尼作用K562细胞不同时间后,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BCR/ABL、PTEN、FAK水平变化及相互关系,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FAK蛋白水平,Transwell小室检测K562细胞侵袭功能.结果:2μg/mL甲磺酸伊马替尼作用K562细胞在36 h内,随着BCR/ABL融合基因表达减低,PTEN mRNA表达上调,FAK 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K562细胞侵袭功能明显减弱.作用48 h后,随着BCR/ABL融合基因的抑制减弱,PrEN表达进而减低,而FAK表达升高.BCR/ABL mRNA与PTEN mRNA呈负相关趋势,与FAK mRNA呈正相关趋势.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通过抑制BCR/ABL融合基因调控PTEN/FAK信号转导通路,参与抑制白血病K562细胞侵袭作用.  相似文献   

8.
背景:血液肿瘤细胞中的侧群细胞能够逃避细胞周期化疗药物的作用,可能与白血病复发有关。 目的:鉴定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562中是否存在侧群细胞,并观察侧群细胞亚群与非侧群细胞亚群耐药蛋白、细胞周期表达的差异。 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K562细胞株中是否存在侧群细胞;并分析K562侧群细胞和非侧群细胞两亚群间耐药蛋白P-gp、ABCG2以及细胞周期的表达情况。 结果与结论:K562细胞株中均存在侧群细胞,这群细胞比例均少。侧群细胞亚群耐药蛋白ABCG2表达高于非侧群细胞亚群(P < 0.05),两亚群耐药蛋白P-gp中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侧群细胞亚群中G0/G1期细胞占80%,非侧群细胞亚群中G0/G1期细胞占43.7%。证实K562细胞株中确实存在较少比例的侧群细胞,其和主群细胞在耐药蛋白表达上有异质性,大部分处于静止期,可能富含和肿瘤耐药有关的白血病干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SU11248(舒尼替尼)诱导慢性骨髓性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CCK-8比色检测SU11248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FCM)检测K562细胞周期变化;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及定位;免疫印迹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CCK-8比色显示SU11248可明显抑制K562细胞增殖(P<0.05),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性。FCM显示该药可阻滞K562细胞于G0/G1期。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可见SU11248组细胞色素C(Cyto C)在胞质中呈弥散或粗块状分布,而p53、p73及NF-κB p65均主要定位于胞质,较对照组表达差异不明显。免疫印迹显示,随时间延长,SU11248组较对照组Bcl-2表达呈下降趋势,Bax和Cyto C表达呈增加趋势,同时有Caspase-9和Caspase-3的激活,而p53、p73及NF-κB p65表达变化不明显。结论:SU11248可通过阻滞细胞周期进程及激活内源性线粒体凋亡通路诱导K562细胞调亡。  相似文献   

10.
背景:骨髓微环境是白血病的发病根源,微环境的改变对白血病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和性能有一定的影响。目的:探讨白血病患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K562/AO2细胞生长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环境下进行K562/AO2细胞单独悬浮培养,K562/AO2细胞与白血病患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锥虫蓝染色计数活细胞数,描绘两组细胞生长曲线,PI单染法检测细胞周期,Annexin V/PI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结论:(1)单独培养组前3 d细胞生长未出现明显改变,第4天开始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加快,并于培养第6天达到最高峰。共培养组整体增殖曲线较为平缓,无明显的增殖高峰;(2)单独培养组的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共培养组,S期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共培养组(P<0.05)。两组G2-M期细胞比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单独培养组的细胞凋亡数显著高于共培养组(P<0.05);(4)结果表明,与白血病患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后K562/AO2细胞生长受到抑制,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且会对K562/AO2细胞凋亡产生抵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诱导人肺癌HCC827细胞对吉非替尼的耐药以及紫草素(shikonin)逆转此耐药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CC827细胞,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紫草素和吉非替尼单独/联合作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并计算吉非替尼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 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紫草素对HGF诱导的吉非替尼耐药HCC827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Western blot检测HGF诱导的吉非替尼耐药HCC827细胞中上皮间质转化(EMT)及相关信号通路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紫草素对HCC827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显著上升(P 0. 05),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其IC_(50)为3. 06μmol/L。肺癌吉非替尼敏感细胞HCC827对吉非替尼的IC_(50)为0. 51μmol/L。利用不同浓度的HGF诱导吉非替尼耐药,发现20μg/L HGF诱导耐药最为明显,在外源性HGF存在的情况下,HCC827细胞对吉非替尼的IC_(50)为12. 71μmol/L。紫草素能逆转由HGF诱导的吉非替尼耐药(P 0. 05)。Transwell小室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HGF组能显著提高肺癌HCC827细胞的侵袭能力;同时,紫草素联合吉非替尼作用组则明显抑制由HGF诱导的侵袭(P 0. 01)。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HGF可诱导HCC827细胞发生EMT,使细胞中E-cadherin蛋白表达下调,vimentin蛋白表达上调,紫草素则能逆转EMT的发生(P 0. 01)。此外,HGF组可激活细胞中AKT蛋白的磷酸化;紫草素联合吉非替尼作用组则能明显抑制由HGF激活的AKT蛋白磷酸化水平(P 0. 01)。结论:紫草素能逆转由HGF诱导肺癌HCC827细胞的吉非替尼耐药,其分子机制可能与逆转EMT和抑制AKT蛋白通路的磷酸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构建靶向同源盒A10(HOXA10)的真核表达载体,探讨利用RNA干扰沉默HOXA10基因对人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562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根据筛选的针对HOXA10的特异性有效小干扰RNA(siRNA)序列设计合成短发夹RNA(shRNA)寡核苷酸链,构建pGPHI-GFP-Neo-HOXA10真核表达载体并测序,应用阳离子脂质体转染K562细胞.实验分为细胞对照组(仅加等量细胞及培养基),阴性对照组(脂质体转染阴性对照质粒)、实验组(脂质体转染pGPHI-GFP-Neo-HOXA10).转染载体24 h后利用RT-PCR检测各组HOXA10 mRNA表达;转染载体24、48、72 h后应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并计算细胞抑制率;转染载体48 h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结果 成功构建pGPHI-GFP-Neo-HOXA10载体并转染K562细胞.与细胞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转染载体能有效降低HOXA10 mRNA的表达水平[(38.86±4.49)%比(88.52±9.24)%、(86.75±7.38)%,P<0.05],而阴性对照组与细胞对照组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载体作用于K562细胞24、48、72 h后,细胞增殖能力均明显下降,细胞抑制率明显升高[(39.92±0.74)%比(7.98±5.52)%;(55.62±1.18)%比(8.27±3.45)%;(66.30±1.26)%比(8.63±3.58)%;均P<0.05].实验组细胞凋亡率较细胞对照组、阴性对照组也显著升高[(22.29±1.67)%比(9.82±0.69)%、(10.14±0.96)%,P<0.05],而阴性对照组与细胞对照组比较差异则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GPHI-GFP-Neo-HOXA10可有效沉默K562细胞中HOXA10基因的表达,能明显抑制K562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3.
姜黄素对K562/A02细胞上P-gp的表达及其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姜黄素(curcumin, Cur)对人红白血病多药耐药(mμLtidrugresistance, MDR)细胞系K562 /A02细胞上P gp蛋白表达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MTT比色法测定Cu作用后K562 /A02细胞对多种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变化;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ur对K562 /A02细胞内柔红霉素 (DNR)潴留的影响; 用RT PCR法检测Cur作用后K562 /A02细胞中mdr 1mRNA的表达。结果: Cur能增强多种化疗药物对K562 /A02细胞的毒性作用。明显提高K562 /A02细胞内DNR的浓度(P<0. 01)。不同浓度的Cur作用后, K562 /A02细胞中mdr -1mRNA的表达逐渐降低, 其中 2. 5mg/LCur处理组与未处理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 01)。结论: Cur能部分逆转K562 /A02细胞的耐药性, 且呈浓度依赖性。Cur的作用机制主要与下调mdr- 1mRNA的表达, 导致细胞膜P gp的表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二氢青蒿素( dihydroartemisinin,DHA)对白血病细胞K562 BCR/ABL融合基因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采用噻唑蓝比色方法检测不同浓度的DHA对于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计算不同培养时间点的抑制率.用逆转录PCR检测K562细胞处理前后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K562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DHA(10~160 μmol/L)能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随着浓度增加抑制作用明显增强,培养24 h后抑制率从52.76%增加到94.65%;用浓度为20μmol/L的DHA对K562细胞作用12~48 h后,逆转录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表达,△Ct值为4.45±0.25和5.23±0.21.与对照组(4.23±0.2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HA可通过影响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这可能是导致K562细胞凋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构建BCR-ABL SH3-T79Y突变体(简称SH3-T79Y突变体)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及其对白血病耐药细胞株K562/G01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p Mig210质粒为模板,用重叠延伸PCR扩增SH3-T79Y突变体片段,将其克隆入重组腺病毒载体,通过鉴定、包装、扩增后得到含SH3-T79Y突变体的重组腺病毒。将重组腺病毒感染白血病K562/G01细胞株,测定其感染效率,瑞氏染色检查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BCR-ABL、Crk L磷酸化及总蛋白水平。结果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成功。SH3-T79Y突变体转染K562/G01细胞株72 h效率大于80%,可见明显的凋亡小体、核聚集等凋亡现象,凋亡率为32.46%,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明显抑制BCR-ABL和Crk L的磷酸化水平,降低BCR-ABL总蛋白表达(P0.05)。结论成功构建SH3-T79Y突变体重组腺病毒载体,并证实其通过抑制BCR-ABL及底物Crk L磷酸化水平促进K562/G01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人锌指转录因子Krüppel样因子4(KLF4)过表达对人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K562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设稳定过表达KLF4的白血病K562细胞系作为实验组(命名为K562-KLF4细胞),空白K562细胞及空质粒转染的K562细胞(命名为K562-C1细胞)作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KLF4mRNA的表达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KLF4的蛋白相对表达含量;MTS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水平;Transwell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 K562-KLF4细胞KLF4 mRNA的相对表达量比2个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K562-KLF4细胞KLF4蛋白相对表达含量明显增加(P0.05),其过表达率为77.78%;K562-KLF4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明显被抑制(P0.05)。结论 KLF4过表达能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7.
海生素对K562细胞生长及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海生素对白血病K562细胞生长及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10mg/L海生素组和20rag/L海生素组.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四唑蓝(MTT)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海生素对K562细胞周期、细胞生长及细胞凋亡基因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 结果海生素浓度为10mg/L和20mg/L时,可阻止K562细胞周期于G1/S期;海生素浓度为20mg/L时对K562细胞有抑制作用,在此浓度下随时间的延长细胞存活率有下降趋势;海生素浓度为20mg/L和40mg,L时,可下调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上调凋亡促进基因hax的表达.结论 海生素可明显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使其阻滞于细胞周期的G1/S期;海生素还通过减少bcl-2的表达及增加bax的表达从而促进K562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木糖醇对K562细胞的影响并探索其抗白血病的可能其机制。方法 CCK-8检测木糖醇对白血病细胞系活力的影响。选择0、0.2 mmol/L和0.4 mmol/L木糖醇处理K562细胞24 h作后续研究,拉帕替尼(10 mmol/L)为阳性对照。蛋白印迹定量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和分化,细胞用结晶紫染色后显微镜观察。结果木糖醇浓度依赖地降低THP-1、U937、K562/A02和K562的细胞活力,其中K562细胞24 h半数抑制浓度约为0.32 mmol/L。与对照组比,0.4 mmol/L木糖醇组P62、LC3BⅡ/Ⅰ、Bax/Bcl-2和裂解型Caspase3与Caspase3的比值均上调,凋亡细胞数增加,mTOR和NF-κB活性下调,细胞核占比提高,CD41和CD61阳性细胞数增加(均P<0.05)。与0.4 mmol/L木糖醇组比,0.4 mmol/L木糖醇+10μmol/L MHY1485或0.4 mmol/L木糖醇+100 ng/mL RANKL组的LC3BⅡ/Ⅰ、裂解型Caspase3与Caspase3的比、CD61和CD41均被降低(均P<0.0...  相似文献   

19.
ALA-PDT对K562、HL60细胞株破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基于氨乙酰丙酸介导的光动力作用(ALA-PDT)对白血病细胞株HL60和K562细胞的杀伤模式及其可能机制。在ALA-PDT处理细胞的优化条件下,用透射电镜对处理细胞进行超微结构观察,选择AnnexinV-FITC/PI双标法明确ALA-PDT对两种白血病细胞的杀伤模式,PI染色流式细胞仪分析ALA-PDT后细胞周期的变化,以Fluo-3/AM为钙离子指示剂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发现PDT后即刻的细胞呈现典型的凋亡小体,24h后大部分发生坏死;双标法检测显示PDT后即刻及24h后细胞的死亡模式分别以凋亡和凋亡后坏死为主。光动力作用后即刻和作用后2h,K562细胞S期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7.67%±1.13%和84.77%±6.20%,HL60细胞S期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4.6%±7.27%和84.60%±1.74%;两种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均明显升高。在最佳试验条件下,凋亡是ALA-PDT杀伤白血病细胞K562和HL60细胞的最初模式,而凋亡后坏死为其主要模式,ALA-PDT使白血病细胞株阻滞于S期,在白血病细胞株死亡的过程中,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增加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单体Rh2[20(S)-ginsenoside Rh2,Rh2(S)]对人红白血病K562细胞增殖及对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HDAC2活性和周期蛋白的影响。方法以10~80μmol/L的Rh2(S)作用于体外培养的K562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Rh2(S)对K562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的变化;化学比色法检测细胞中HDAC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10、20、40、60)μmol/L Rh2(S)诱导48 h后HDAC1、HDAC2、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4(CDK4)、p16INK4A和p21蛋白的表达。结果 CCK-8结果显示,Rh2(S)在20~80μmol/L浓度范围内能有效抑制K562细胞生长,并呈时间剂量依赖性;FCM结果显示,60μmol/L Rh2(S)将K562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20、40、60)μmol/L Rh2(S)诱导K562早期凋亡,其凋亡率分别为(8.09±0.86)%、(9.44±0.53)%、(22.80±2.16)%,与空白对照组(2.63±0.1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60μmol/L Rh2(S)能降低K562细胞中HDAC的活性;Western blot结果显示,Rh2(S)能够下调HDAC1/2和cyclin D1、CDK4,激活p16INK4A和p21的表达。结论 Rh2(S)可能是通过抑制HDAC1、HDAC2的活性,下调cyclin D1激活p16INK4A和p21的表达,从而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诱导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