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甲状腺切除范围及颈淋巴结清扫的方法及意义。方法:4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患侧腺叶+峡部切除术8例,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21例,近全甲状腺切除术1例,同期行Ⅵ区淋巴结清扫术16例,选择性颈清扫术21例,未行颈清扫术3例。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切口内出血1例,为胸锁乳突肌营养支血管出血,给予清创止血,术后1周痊愈出院。出现声调降低1例,3个月后发声恢复正常。无饮水呛咳病例发生。结论:对分化型甲状腺癌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术或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既可避免肿瘤复发,又不致损伤喉返神经、甲状旁腺,而同期行Ⅵ区淋巴结清扫术和选择性颈清扫术可以更好地保留患者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cN0患者颈部淋巴结的外科处理方法。方法对1997年2013年12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cN0患者行患侧腺叶切除加峡部和患侧腺叶切除加峡部加对侧次全切除或部分切除术106例,全甲状腺切除术11例,峡部加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5例。所有病例同时行单侧或双侧Ⅵ区颈清扫术。结果术后4例患者颈侧区淋巴结转移,行功能性颈清扫术,其余病例均无瘤生存。11例甲状腺全切病例,3例出现一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47d后症状消失。有3例术前一侧声带麻痹,术中证实肿瘤侵犯喉返神经,其他病例均无喉返神经麻痹发生。122例病例中Ⅵ区淋巴结阳性66例,阳性率54.1%,且病理证实所有淋巴结直径均小于1cm。结论对分化型甲状腺癌cN0患者,规范切除甲状腺肿块的同时,应行Ⅵ区颈清扫术。  相似文献   

3.
双侧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讨论双侧甲状腺癌原发病灶及颈淋巴结的术式选择.方法 25例双侧甲状腺癌患者,18例行全甲状腺切除术,6例行一侧腺叶切除及对侧腺叶近全切除术,1例行双甲状腺叶近全切除术.10例行同期双侧功能性颈清扫术,1例分期行一侧功能性颈清扫术及对侧传统颈清扫术,11例行单侧功能性颈清扫术.结果 25例随访6个月~6年,1例未分化癌死亡,1例出现气管侵犯行全喉切除术,3例合并肺转移病情稳定,20例无瘤生存.术后未出现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未出现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结论 除单发微小癌可行甲状腺近全切除术,其余病例应行全甲状腺叶切除术.术前颈淋巴结转移者(N^+),应同时行一侧或双侧功能性颈清扫术,对N0患者应常规清扫颈前区淋巴结(Ⅵ组),根据术中快速病理报告,决定是否进一步行功能性颈清扫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方法。方法:51例均行手术治疗,据病理组织类型、肿瘤大小、病变范围、年龄和颈部淋巴结转移选择不同术式。单侧分化型甲状腺癌行患侧甲状腺及峡部切除或加对侧甲状腺部分切除;双侧者行全甲状腺切除,保留背侧部分组织;高危患者(年龄>45岁,肿瘤>4cm)行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辅以内分泌治疗。结果:患侧腺叶+峡部切除术13例,患侧腺叶+峡部切除术+对侧腺体部分切除术37例,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1例,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22例,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术16例。术后发生神经损伤及甲减3例,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5年以上者46例,无死亡病例,颈部淋巴结转移3例,无远处转移病例。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应根据病理组织类型、肿瘤大小、病变范围、年龄和颈部淋巴结转移选择不同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微小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研究微小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对1992年5月至20002年3月收治的31例微小型甲状腺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行单侧甲状腺腺叶加峡部切除术22例;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3例;单侧腺叶、峡部切除术加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5例;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加淋巴结清扫1例。全组31例无手术死亡和术后并发症。结论:甲状腺腺叶加峡部切除是微小型甲状腺癌手术治疗较理想的术式;有淋巴结转移者同时行功能性颈淋部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6.
手术治疗甲状腺癌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宝生  林擎天  金立  邓磊 《河北医学》2010,16(8):956-958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手术方式和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来32例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左侧14例,右侧16例,双侧2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29例,甲状腺滤泡状腺癌3例。患侧腺叶全切+峡部切除21例,患侧腺叶全切+峡部切除+对侧次全切除6例,双侧甲状腺全切5例。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11例。结果:全组康复良好,经1-10年随访无肿瘤复发或颈淋巴结转移。结论:患侧腺叶全切+峡部切除术是最合适的术式,对有颈淋巴结转移或/和对侧甲状腺叶亦有结节者应做患侧腺叶全切+峡部切除、颈淋巴结清扫和对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对滤泡状腺癌应做双侧甲状腺与峡部全切除术。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式的选择(附5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兴海  马成权 《安徽医学》2010,31(6):598-600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手术治疗5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21例,患侧腺叶+峡部全切+对侧大部分切除25例,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加对侧次全切2例,甲状腺全切6例。均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对9例确诊颈淋巴结转移及10例颈淋巴结肿大者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结果术后随访1个月-6年,无死亡病例,暂时性声音嘶哑2例,颈淋巴结转移1例,无甲状旁腺功能不全,未发生远处转移。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术方宜根据具体情况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或加行对侧大部(次全)切除及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8.
曲京文 《当代医学》2010,16(10):118-119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全组均行手术治疗辅以内分泌治疗。本组病例中,乳头状癌74例(65.5%),滤泡状癌39例(34.5%),淋巴结转移21例(18.6%)。手术方式包括单侧病变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28例,患侧腺叶、峡部及对侧大部切除74例,甲状腺全切除术+双侧颈淋巴结清扫11例。全组无手术及住院期间死亡。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主要手段,采取适当的手术方式,辅助术后内分泌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不同外科手术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选取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320例,按照手术方式平均分成A组、B组、C组和D组(n=80),分别行甲状腺全切术、甲状腺全切除及单侧或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术和患侧腺体叶及峡部加对侧大部切除术治疗。对4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B组、C组和D组治疗有效率依次为97.5%、96.3%、96.3%和95.0%,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和B组患者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率高于C组和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族喉返神经损伤与D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全切术、甲状腺全切除及单侧或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术和患侧腺体叶及峡部加对侧大部切除术4种手术方式均能有效切除分化型甲状腺癌,应根据患者情况灵活选择手术方式。然而并发症研究发现,对分化型甲状腺癌,随甲状腺切除范围增大喉返神经损伤呈增高趋势,甲状腺全切术加颈淋巴结清扫术喉返神经损伤高于腺叶及峡部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
双侧甲状腺癌外科治疗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绍诚  潘金飞 《右江医学》2005,33(2):141-142
目的 探讨双侧甲状腺癌外科治疗的关键问题。方法 回顾分析1996~2004年19例双侧甲状腺癌临床资料。结果 7例行全甲状腺切除术,10例行甲状腺近全切除术,2例行峡部全切+双侧叶次全切除术,全组病例同时作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14例分别行双侧或单侧功能性颈清扫术,2例术后复发再手术,2例分别死于髓样癌和未分化癌。结论 双侧甲状腺癌如果外科治疗得当,能获得良好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预防性Ⅵ区淋巴结清扫术的价值。方法:对58例CN0期甲状腺微小癌作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患者均行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对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同时行患侧Ⅵ区淋巴结清扫术;5例行全甲状腺切除,双侧Ⅵ区淋巴结清扫术;22例见淋巴结转移(37.93%),并发症发生率为10.34%,但总体轻微。结论:甲状腺微小乳头癌Ⅵ区淋巴结转移率高,预防性行Ⅵ区淋巴结清扫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分化型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治经验,探讨其临床特征,提出临床诊疗改进措施。方法:分化型甲状腺微小癌31例中,行同侧腺叶全切加峡部切除术10例,行同侧腺叶全切、峡部切除,加对侧腺叶部分切除15例,全甲状腺切除术3例,甲状腺近全切除2例,甲状腺双侧腺叶次全切1例。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4例,甲状腺全切除术3例。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2例。结果:(1)病理检查结果:癌结节长径均〈10 mm,其中乳头状癌30例,滤泡状癌1例。单发癌结节27例,多发癌结节4例;伴颈部区域淋巴结转移4例。合并甲状腺良性病变15例,其中伴甲状腺腺瘤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6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1例。病灶位于甲状腺左叶11例,右叶16例,双侧2例,峡部2例。T1N0M027例, T1N1aM03例, T1N1bM01例。(2)随访结果:随访10~69个月,平均随访37.5月。随访死于与甲状腺癌无关疾病1例;14个月发现残余甲状腺内结节1例,二次手术恢复良好。颈部淋巴结肿大1例行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术,其余27例患者均处于无病生存。结论:分化型甲状腺微小癌预后较好,患者大多获得长期存活,进行及时的临床干预以改善患者生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155例分化型甲状腺癌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标本均行术中快速冰冻切片及术后石蜡切片病理检查确诊,134例行患侧腺叶切除加峡部切除加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21例行全甲状腺切除术加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16例行颈淋巴结清扫,手术均获成功.结论 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甲状腺癌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行手术治疗的28例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中5例为桥本甲状腺炎合并双侧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全切+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余患者均为单侧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全切12例,一侧腺叶切除加对侧次全切除7例,一侧腺叶切除加峡部切除4例。均行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2例发现外侧区淋巴结肿大者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余患者均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15年。2例未行甲状腺全切的患者残留甲状腺内再次发现结节,1例在术后1年再次手术,病理为甲状腺微小癌,行甲状腺全切+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另1例继续密切随访,无远处转移和死亡病例。结论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应把甲状腺全切+中央区淋巴结清扫视为标准手术方式,而仅在外侧区出现淋巴结肿大时行侧方清扫,掌握操作原则和改善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原则,尽量减少漏诊率,以提高该病的确诊率;采用合理的术式以提高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0月-2011年10月期间收治的47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47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分化型甲状腺癌(其中乳头状癌36例,占76.60%;滤泡样癌11例,占23.40%),手术方式包括:患侧腺叶+峡部全切术+Ⅵ区淋巴结清扫;两侧腺叶+峡部全切术+Ⅵ区淋巴结清扫;颈部淋巴结肿大、转移者加行改良颈清扫术。术后均给予左旋甲状腺素片治疗。结论甲状腺癌与结节性甲状腺肿有一定关联,乳头状癌居多,随着患者病史较长、年龄偏大呈现正相关。术中常规行快速冰冻切片病理学检查是提高甲状腺癌诊断率的关键步骤,手术操作精细、规范可减少并发症,避免手术治疗不足、治疗扩大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105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国峰  李爱东  张建 《河北医学》2010,16(12):1437-1439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8月行手术治疗的105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病例。结果:全组均行手术治疗和内分泌治疗。本组病例中,甲状腺乳头状癌69例(65.71%),甲状腺滤泡状癌36例(34.29%),并发淋巴结转移19例(17.14%)。手术方式为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26例,患侧腺叶和峡部及对侧大部分切除70例,全甲状腺切除并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8例。全组无手术及住院期间死亡。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应根据病理组织类型、肿瘤大小、年龄和颈部淋巴结转移选择不同手术方式,术后辅以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17.
徐会俭 《海南医学》2012,23(11):45-47
目的探讨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间收治的11例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11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1cm的肿瘤行癌侧甲状腺全切除、甲状腺峡部全切、健侧甲状腺次全切除及择区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共9例。<1cm肿瘤则仅行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加Ⅵ区颈淋巴结清扫术,共2例。结果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癌发生率为12.7%(11/86),其中乳头状癌9例,滤泡状癌2例。随访1~5年无复发。结论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癌发生率高,手术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穿刺,术中病理对于诊断和术式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间收治的11例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11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1cm的肿瘤行癌侧甲状腺全切除、甲状腺峡部全切、健侧甲状腺次全切除及择区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共9例.<1 cm肿瘤则仅行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加Ⅵ区颈淋巴结清扫术,共2例.结果 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癌发生率为12.7%(11/86),其中乳头状癌9例,滤泡状癌2例.随访1~5年无复发.结论 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癌发生率高,手术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穿刺,术中病理对于诊断和术式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潘邦杰  王斌策 《北京医学》2006,28(4):221-223
目的探讨乳头状甲状腺癌(PTC)的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方法对1982年至2003年收治的93例PT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患者均以颈部肿块就诊,术前28例行针吸细胞学检查,19例确诊.68例(73.1%)行患侧及峡部全切,对侧次全切;22例行患侧次全切除术;3例行全甲状腺切除.55例颈淋巴结转移者中,15例行功能性颈部清扫术;38例行局部颈淋巴结清扫术;仅2例行根治性清扫术.无手术死亡者.结论PTC术前诊断困难,针吸细胞学检查是惟一能术前确诊的方法.对PTC治疗应以患侧及峡部全切,对侧次全切为主,全甲状腺切除术仅用于双叶癌、多灶癌、有远处转移须做131I治疗的患者.有颈淋巴结转移者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无颈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除原发癌明显向包膜外或腺叶外侵出者外,没有必要行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手术的治疗体会.方法 对2004年至2009年收治的23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再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患者采用残叶切除加峡部及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对Ⅲ区淋巴结阳性患者行患侧功能性颈清扫术,阴性者行选择性区域淋巴结清扫术.结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首次外科治疗不当或术后复发转移再手术是必要的、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