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评价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储存式自体输血患者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需行术前储存式自体输血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A组)与非促红细胞生成素组(B组)。A组术前10 d起隔日皮下注射重组人促红素150 U/kg,用至术后第5天;B组未用促红素。分别于术前7 d和术前3 d采集自体血。记录两组患者第1次采血前、术前1 h、术后第1天、第5天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值,记录患者的失血量。结果与第1次采血前比较,术前1 h、术后第1天、第5天两组RBC、Hb、Hct明显降低(P0.05)。与B组比较,术后第1天、第5天A组RBC、Hb和Hct明显升高(P0.05或P0.01)。A组术后的贫血程度明显轻于B组,术后贫血恢复快于B组。整个围术期无一例发生自体血回输及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后发生血粘度增高或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用于储存式自体输血,可有效促进患者自身红细胞的生成,明显改善采血后患者术中及术后的贫血状况,有效减少异体血的需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液保护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控制性降压联合自体血回输在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9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行后路矫形术时均进行术中控制性降压,其中12例未进行自体血回输,作为对照组(A组),全部输异体库存血;另外27例均采用自体血液回输,包括术前预存自体血及术中自体血回输,作为研究组(B组)。观察两组患者失血量及输血情况。结果:A组失血量为763±164ml(400~1000ml),B组为852±386ml(350~2100ml),两组间相比无差异性(P>0.05)。A组输入库存血量为1045±362ml(500~1800ml),B组为511±337ml(0~1300ml),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控制性降压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同时采用自体血回输可明显减少异体库存血的需要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储存式自体输血和急性等容稀释式自体输血在中央性前置胎盘孕妇剖宫产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因中央性前置胎盘拟行剖宫产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平均分为两组:A组为储存式自体输血组,B组为急性等容稀释式自体输血组。观察两组患者自体输血采血前后及手术后的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及Hb水平、输血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患者出血量及输血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采血前后及手术后的Hb、Hct、PLT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及Hb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中输注自体血的患者均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术后恢复良好;输注异体血的患者中,B组仅有1例出现发热、皮疹,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储存式自体输血和急性等容稀释性自体输血在应用安全性上无明显差异。在基层医院临床工作中,针对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由于剖宫产输血率高,可以在综合评估患者具体情况后,对必要的患者选择自体输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在颅脑外科手术中联合应用预贮式自体输血和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63例病人随机分为预贮式自体输血组(A组31例)和联合应用预贮式自体输血和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组(B组32例)。两组在采血前、术前即刻放血前、放血后、回输自体血后、术后第1天分别测定Hb、Hct、Pt及PT、APTT、FIB,监测MAP、CVP、SpO2、HR,两组出血量、输异体血量。结果 A、B组Hb、Hct术中降低,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回输自体血后回升。A、B两组PT、APTT术中延长,FIB和Pt未见明显改变。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A组采血量明显少于B组(P<0.05),输异体血量明显多于B组(P<0.05)。结论 联合应用预贮式自体输血和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有明显节血效应,对血液生理学影响小,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在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血液保护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3月行大血管手术的Stanford A型夹层患者180例,其中男123例、女57例,年龄19~69岁,体质量50~85 kg,美国标准协会分级(American Standards Association,ASA)Ⅱ~Ⅳ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92例,男65例、女27例,年龄(45±21)岁]采用单纯术中自体血回收;B组[88例,男58例、女30例,年龄(43±24)岁]采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autologous platelet rich plasma,APRP)回输及术中自体血回收,整个血小板分离过程在肝素化之前完成。于麻醉诱导前(T_1)、肝素化前(T_2)、出手术室时(T_3)和术后1 h(T_4)、术后24 h(T_5)各时点检测血小板及血液凝血功能相关各项指标。记录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l h、术后24 h伤口引流量和异体输血量。结果 B组急性血小板分离处理的全血容量为(1 305±110)ml,采集富血小板血浆(275±30)ml,其中血小板计数(630±220)×10~9/L,占全身血容量血小板总数25%±5%,血小板分离时间(32±9)min。与A组比较,B组术后1 h时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术后1 h、24 h胸腔引流量、24 h异体红细胞、血浆输注量和异体血小板输注量显著降低(P0.05);B组纤维蛋白酶原(FIB)、凝血速率(CR)、血小板功能(PF)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A组相比也明显下降(P0.05)。结论对于大血管手术患者,术前急性自体血小板分离联合术中自体血回收可明显改善其凝血功能,并降低了术后出血量、异体血的输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改善了患者预后,缩短了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自体血回输在单侧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自体血回输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护理特点。方法使用回顾性质量评估设计,比较了2005-2009年本组行单侧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120例,其中60例采用自体血回输装置(A组),60例术后伤口采用常规引流袋引流(B组)。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血红蛋白水平决定异体血的输入量,使术后血红蛋白水平维持在10g/dL以上。比较两组患者术后8h内及术后总引流量;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的血红蛋白变化及术后平均输血量、输异体血比例。观察两组患者输血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8h内引流量以及术后总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7天血红蛋白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自体血回输量平均为382.5ml,术后有9例接受异体血输血,平均异体血输入量134.3ml;A组所有自体血回输未出现输血反应,无感染等并发症。B组术后23例接受异体血输血,平均异体血输入量252.4ml;B组异体血输血过程中有3例出现发热反应。输异体血的比例为A组15.0%,B组38.3%。结论单侧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使用自体血回输是安全有效的,能够节约血源,避免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严格输血指征(Hb80 g/L)结合自体引流血回输的限制性输血在TKA患者术后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自2013-03—2014-12行单侧TKA的骨性关节炎120例,随机分为A组(Hb100 g/L时输血);B组(Hb80 g/L时输血);C组(Hb80 g/L时输血结合自体引流血回输)。观察记录各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血量、回输血量、输注异体血量和输血不良反应例数;术前、术后2 d、5 d、出院时Hb、红细胞压积(Hc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imer)检测值。结果 C组回输引流血(330.5±61.4)ml,输异体血(70.0±195.1)ml,异体血输注率12.5%,低于B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输血不良反应率与B组和A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输血对TKA患者是安全的,在达到预期手术治疗效果的同时,有效减少或杜绝了输注异体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经常需要输入大量术中及术后异体血,其危险性包括溶血反应、感染乙肝或丙肝、感染HIV或梅毒等.减少异体血输入的最常用方法是采用术中自体血回输.该回顾性研究旨在评价术中自体血回输能否具有减少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异体输血总量的作用.方法 自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期间,行双侧首次全髋关节置换术51例,其中26例采用术中自体血回输(A组),25例未用术中自体血回输(B组),回顾性比较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体重、身高、疾病、手术医生、手术时间,术前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术中出血量、自体血回输量、异体血使用量,术后引流量、异体血使用量,术后1、3、7天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结果 A组术中自体血回输330.7±122.7ml (100~557ml).术中异体血输入量在A组为661.5±437.3ml,B组为888.0±483.3ml(P=0.085).术后异体血输入量在A组为607.7±672.9ml,B组为328.0±423.8ml(P=0.082).两组之间术中和术后异体血总输入量无统计学差异(A组1269.2±807.8ml,B组1216.0±706.9ml,P=0.804).两组之间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无统计学差异,而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有统计学差异(P=0.020和P=0.013),术后第7天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又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自体血回输能够减少术中异体输血量,但不能减少围手术期异体输血总量.  相似文献   

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8):1647-1650
[目的]比较腰椎滑脱症患者术中应用与不应用自体血回输后总失血量、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变化以及异体输血情况。[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40例腰椎滑脱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自体血回输组(A组),不自体血回输组(B组)。自体血回输组自手术开始同步收集术中出血,清洗过滤后术中或术后2 h内完全回输。将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第1、3、5、7 d)的Hb、HCT、总失血量、异体血使用量及使用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性别比无统计学差异。A组回输自体血的容量平均为(319.22±161.57)ml。两组术前的Hb(P=0.480)及HCT(P=0.271)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A组上述两指标值均>B组(P>0.05)。术后两组Hb及HCT均逐渐下降,术后第3 d最低,术后第5、7 d均呈增长趋势。术前分别与术后1、3、5、7 d的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的差值相比较,A组均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控制性降压联合自体血回输技术应用于复杂脊柱外科大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将40例脊柱外科大手术的患者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控制性降压联合自体血回输组(A组)和非自体血回输组(B组).A组全麻诱导后,术中用硝酸甘油行控制性降压,维持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65±5) mmHg(1mmHg=0.133 kPa),并用血液回输仪回收术野出血;B组未行自体血回输;两组术中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低于25%即输库血.两组术中连续监测心率(heart rate,HR)、MAP、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和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异体输血量及输血相关并发症,术前和术后24 h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Hct、血小板(platelet,PLT)及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e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g time,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 结果 A组出血量(1 120±510) ml与B组(1 524±457) 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输异体血发生率(10%)显著少于B组(100%)(P<0.01);术后24 h两组患者RBC、Hb、Hct、PLT、PT、APTT和FG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都在正常范围内,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肺水肿、心力衰竭及创面异常出血并发症. 结论 控制性降压复合术中自体血回输在复杂脊柱手术中的应用是安全可靠的,能明显减少出血量,减少甚至避免异体血输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