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抗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成人不典型膜性肾病(ua MN)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与蛋白尿水平相关性。方法收集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肾内科2010年1月至2015年2月住院的100例MN患者临床资料,100例MN包括特发性MN(i MN)41例,病因不明的ua MN 22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膜性肾病(HBV-MN)18例和膜性狼疮性肾炎(LN-MN)19例;另选取34例非MN患者作为对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抗PLA2R抗体滴度,并与24 h尿蛋白量、血肌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34例非MN组患者血清抗PLA2R抗体均阴性;仅1例(5.3%)LN-MN阳性;i MN组、ua MN组、HBV-MN组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8.5%、68.2%和72.2%,i MN组与ua MN组患者血清抗PLA2R抗体滴度与24 h尿蛋白定量呈线性相关(P0.05)。结论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ua MN患者可归类于i MN,该抗体滴度可预测i MN蛋白尿变化。  相似文献   

2.
膜性肾性(MN)表现为器官特异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THSD7A)是继磷脂酶A2受体(PLA2R)之后发现的导致MN的又一个足细胞抗原。THSD7A及其抗体的发现使人们对MN有了新的认识。血清THSD7A抗体可与足细胞THSD7A抗原结合形成原位免疫复合物,导致足细胞损伤和蛋白尿的发生。初步研究结果显示,与PLA2R抗体类似,THSD7A抗体可用于指导MN的诊断、预后判断和病情监测。与PLA2R不同的是,THSD7A在人类和啮齿类动物的肾小球足细胞均高度表达,故可利用小鼠模型研究THSD7A相关性MN的发病机制。本文就THSD7A在MN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正>Objective To detect the M-type phospholipase A2receptor(PLA2R),and thrombospondin type-1 domaincontaining 7A(THSD7A)expression in renal tissue and the levels of their antibodies in adult 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Also to determine the value of the two markers in the diagnosis of IMN.Methods One hundred and sixteen patients with biopsy-proven MN at  相似文献   

4.
40岁男性患者,既往临床表现肾病综合征,自体肾活检诊断膜性肾病(MN),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滴度阳性,起病后7年进入慢性肾衰竭行血液透析(HD)治疗,HD治疗5个月后接受亲属活体肾移植,术前抗PLA2R抗体阳性。移植术后6个月尿蛋白阳性,抗PLA2R抗体滴度升高,移植肾活检提示MN复发。以抗CD20单克隆抗体(美罗华)375 mg/m~2治疗后,患者蛋白尿转阴,抗PLA2R抗体滴度下降。  相似文献   

5.
膜性肾病( membranous nephropathy,MN),约占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nephrotic syndrome,NS) 20%~35%,是国内外NS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其病理学特征是肾小球毛细血管襻上皮细胞侧可见较多的免疫复合物沉积.膜性肾病依据病因可分为特发性膜性肾病(特发性MN)和继发性膜性肾病(继发性MN),在膜性肾病中特发性MN约占2/3、继发牲MN约占1/3;儿童和中老年(>60岁)随着年龄增长,继发性MN的比例增加.尽管膜性肾病在儿童也可见到,但膜性肾病绝大部分患者为成人,儿童患者<(3%~5%),且儿童患者多为继发性MN、特别与感染(如HBV)相关.  相似文献   

6.
继发性膜性肾病的病因和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膜性肾病(MN)是肾病综合征(NS)常见的病理类刑之一,约占我同原发性NS的20%.MN依据病因可分原发性MN和继发性MN,所谓原发性系指无明确病因,而继发性系指有明确的系统性疾病中累及肾脏、病理改变为MN的肾小球疾病.在MN中原发性者约占2/3,继发性约占1/3.儿童和中老年(>60岁)随着年龄增加继发性MN的比例增加.本文着重介绍继发性膜性肾病的病因和诊断.  相似文献   

7.
<正>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主要是由于自身抗体识别肾小球足细胞靶抗原,在足突下和上皮下沉积电子致密物,激活补体形成膜攻击复合物从而引起足细胞损伤并引发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等临床症状。按照其发病原因分为特发性MN(idiopathic MN,IMN)和继发性MN(secondary MN,SMN),其中IMN约占所有MN的70%。目前文献报道MN发病机制与  相似文献   

8.
目的:足细胞上钙神经蛋白(calcineurin,CaN)的表达增加可直接破坏细胞骨架结构,导致足细胞损伤、蛋白尿产生。本研究通过观察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患者肾小球足细胞CaN的表达情况及其经钙神经蛋白抑制剂(calcineurin inhibitor,CNI)治疗后的变化,探讨其在指导治疗及发病机制研究中的意义。方法:选取经肾活检确诊的成人特发性MN49例,利用免疫组化方法对肾组织钙神经蛋白A亚基α亚型(CnAα)及足细胞骨架蛋白synaptopodin进行检测,并对2例经他克莫司治疗蛋白尿完全缓解的病例,比较治疗前后肾组织CnAα的表达情况。此外,选取V型狼疮性肾炎(LN)28例及乙肝相关性MN15例,与特发性MN进行比较。结果:49例特发性MN患者中20例肾小球足细胞CnAα表达增加(40.8%),足细胞CnAα表达增加的同时伴synaptopodin表达减弱及分布异常。2例足细胞CnAα表达阳性的特发性MN患者采用他克莫司治疗获临床完全缓解后行重复肾活检,发现足细胞CnAα表达显著减弱,同时,synaptopodin表达强度明显增加,分布恢复正常。观察发现15例乙肝相关性MN患者中无一例足细胞CnAα阳性,而28例V型LN中11例足细胞CnAα阳性(37.9%),其阳性率与特发性MN无明显差异。结论:本研究首次发现部分特发性MN患者存在足细胞CnAα表达增加及足细胞骨架结构的破坏。经CNI治疗蛋白尿完全缓解后,足细胞CnAα表达明显减少,同时synaptopodin的表达增加。部分V型LN患者也存在足细胞CnAα表达的增加,其阳性率与特发性MN相比无明显差异,而乙肝相关性MN患者中无一例阳性。上述发现不仅为指导MN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开启了一个新的方向,也为进一步阐明特殊病因导致肾小球膜性病变及足细胞损伤的机制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肿瘤相关膜性肾病(MN)的临床病理特点,并探讨肿瘤与MN的关系. 方法:回顾分析临床与病理诊断为MN的患者10例,均在肾活检同时或1年内确诊为恶性肿瘤,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及转归.检测肾活检时血清抗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自身抗体,并进行肾小球IgG亚型免疫荧光染色. 结果:10例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1例.起病年龄40~65岁,平均年龄(53.6±6.67)岁.导致MN的恶性肿瘤均为实体瘤,其中肺癌(5例)、胃癌(2例)及结肠癌、舌癌,喉癌各1例.肾活检时仅3例患者分别有咯血、呕血及大便潜血阳性等肿瘤相关症状,余7例患者在常规检查中或随访中发现肿瘤.肾脏主要临床表现为蛋白尿和水肿,其中8例表现为肾病综合征(NS),肾功能均正常.光镜下部分患者可见少量单个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无明显肾小管间质急性损伤.10例中3例患者抗 PLA2R自身抗体阳性;8例患者肾组织以IgG1沉积为主(IgG4阴性),2例抗 PLA2R自身抗体阳性患者肾组织IgG1和IgG4沉积强度相同.随访中,7例抗 PLA2R抗体阴性患者中2例肿瘤切除术后蛋白尿转阴,2例未能行手术NS持续,3例因肿瘤恶化死亡.3例抗 PLA2R抗体阳性患者均行手术切除肿瘤,1例术后蛋白尿始终未好转,2例手术后蛋白尿曾转阴,但半年后复发. 结论:导致MN的恶性肿瘤主要来自上皮细胞的肿瘤,其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与特发性膜性肾病(IMN)并无明显差异.多数恶性肿瘤相关性MN患者血清抗PLA2R抗体阴性,肾组织以IgG1沉积为主提示其发病机制不同于IMN.而少数患者血清中存在抗PLA2R抗体,肾组织IgG1、IgG4均有沉积提示可能为IMN合并肿瘤.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肾病综合征(NS)不同肾脏病理类型合并血栓栓塞症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42例NS合并血栓栓塞症患者均行肾活检明确诊断,其病理类型包括微小病变(MCD)9例(21.4%)、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10例(23.8%)和膜性肾病(MN)23例(54.8%)。分析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症时的临床表现,血液和尿液等实验室检查特点。血栓栓塞症的确诊方法为:肾血管、下腔静脉、肺动脉以及腹部其他血管行CT血管成像(CTA);四肢深静脉、颈内静脉采用压迫型超声;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头颅血管。结果:(1)本组患者年龄9岁~65岁,三组患者平均年龄、性别分布无统计学差异,MN组平均年龄(36.2±17.0)岁,较文献报道特发性MN患者平均年龄水平低(P0.05)。(2)NS病程中的任何阶段均可发生血栓栓塞症,MCD组多见于NS复发阶段,MN组多为NS治疗无效者。(3)全身深静脉均可发生血栓,常见部位:肾静脉血栓(RVT)21处、肺动脉栓塞(PE)15处和下腔静脉10处;90.5%RVT和60%PE患者为MN组;MN组平均每例发生血栓部位数(1.87处)显著高于MCD(1.1处)和FSGS(1.1处)。(4)镜下或肉眼血尿、腰痛和肾脏体积增大为RVT患者的常见临床症状;PE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胸痛、呼吸困难和咯血;少数患者为无症状性VTE。(5)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MN组血白蛋白高于MCD和FSGS组,而胆固醇、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数量和红细胞压积均低于MCD和FSGS组;MCD和FSGS组抗凝血酶III值降低尤其明显(均低于MN组)。D二聚体阳性率86.5%。结论:NS合并血栓栓塞症十分常见,不同病理类型,其发生血栓的时间、部位和实验室检查特点有所不同,少数患者发生VTE可无临床症状,高危患者D二聚体阴性亦不能排除血栓可能,需进一步筛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抗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在诊断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与判断病情中的作用。方法以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肾内科经肾活检确诊为肾小球疾病的342例患者和30名健康成人为研究对象。肾小球疾病包括IMN 72例,存在继发因素的MN 13例,Ig A肾病172例,系膜增生性肾炎47例,微小病变型肾病23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15例。收集患者及健康人群的临床资料,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其血清抗M型PLA2R抗体,并对抗体阳性和阴性的两组IMN患者年龄、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以及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1)57例(79.2%)IMN患者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5例(38.5%)存在继发因素的MN患者抗体阳性;其他肾小球疾病和健康人群均阴性。(2)IMN血清抗体阳性和阴性两组患者在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的分布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抗体滴度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更高,低蛋白血症更加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抗M型PLA2R抗体是反映IMN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阴性原发性膜性肾病(PMN)患者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THSD7A)的临床意义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纳入PMN患者323例,均行肾组织THSD7A及PLA2R抗原染色。根据肾组织抗原染色结果将103例血清抗PLA2R抗体阴性患者分为THSD7A相关膜性肾病组(THSD7A-MN组,76例)、PLA2R-MN组(7例)和未确定抗原的MN组(AU-MN组,20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肾组织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并分组进行比较。结果 THSD7A-MN组患者血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PLA2R-MN组及AU-MN组;PLA2R-MN组患者肾小管萎缩面积占比低于AU-MN组(P<0.05)。PLA2R-MN组患者3个月、6个月、12个月部分缓解率、6个月及12个月完全缓解率均显著高于THSD7A-MN组;PLA2R-MN非免疫抑制治疗组3个月及6个月部分缓解率、12个月完全缓解率显著高于THSD7A-MN非免疫抑制治疗组(P<0.05)。结论 THSD7A-MN在血清抗PLA2R抗体阴性PMN中患病率较低,其短期及长期治...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患病率不断攀升。随着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的发展以及循证依据的增加,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 MN)的治疗方案不断变迁与发展,特别是免疫抑制疗法用于治疗i MN已经有40多年的经验,这一方案的理论基础和其确切疗效的证据近年来不断更新,  相似文献   

14.
<正>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一种以足细胞损伤以及肾小球基底膜上皮下免疫复合物弥漫性沉积伴基底膜弥漫增厚为主要特征的肾小球疾病,是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的主要病理类型,约占NS的22%~33%~([1])。MN依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使用含汞化妆品后出现肾脏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结合病史、临床、肾活检和尿汞检测诊断为含汞化妆品相关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肾脏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共收集41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9.4±6.6岁,使用含汞化妆品中位时间为6月,平均尿汞水平为66.80±38.55μg/(g·Cr),临床表现以蛋白尿为主,多数患者(32/41,78.05%)为肾病综合征。肾活检病理:膜性肾病(MN)22例(53.65%)、微小病变肾病(MCD)13例(31.71%)、IgA肾病(微小病变型)(IgAN-MCD)5例(12.20%)、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FSGS)1例(2.44%)。病理表现为MN的患者发病前含汞化妆品使用的中位时间更长、合并自身抗体阳性的(以ANA为主)比例(7/22)更高,且血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PLA2R-Ab)及肾组织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均阴性。接受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36例、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治疗5例,其中9例同时接受驱汞治疗。中位随访时间9月,尿检达完全缓解32例(78.05%),8例(19.51%)部分缓解,1例(2.44%)未缓解,激素减量后复发1例,15例成功停用免疫抑制剂及保肾药物。结论:含汞化妆品相关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肾小球病变多样,以MN为主,其次为MCD,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缓解率高,预后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抗凝血酶III(antithrombin Ⅲ,AT-Ⅲ)浓度的差异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比较微小病变(minimal change disease,MCD,n=26)、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n=26)及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n=20)三组成人肾病综合征患者肾活检术前血尿AT-Ⅲ浓度及临床特点。选取20例健康成人作为正常对照。血尿AT-III浓度采用免疫速率比浊法检测。采用Person、Sperman方法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FSGS、MCD患者中影响血浆AT-III浓度的因素。结果:肾活检术时MN组尿蛋白、血清白蛋白、肌酐、总胆固醇、IgG与MCD和FSGS组差异显著(P0.05);后两组间以上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SGS组尿C3、α2巨球蛋白、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视黄醇结合蛋白高于MCD和MN组(P0.05)。26例(100%)MCD、23例(88.46%)FSGS、3例(15%)MN患者血浆AT-Ⅲ降低(P0.05)。FSGS与MCD患者血浆AT-III浓度分别为(15.64±3.86)mg/dl、(18.10±4.8)mg/dl(P0.05),均低于MN患者(28.08±4.23)mg/dl(P0.05)。FSGS、MCD组尿AT-III5mg/dl者分别为8/20例(40%)、4/22例(18.18%)(P0.05),而MN组患者尿液AT-III含量均5mg/dl(P0.05)。一元回归发现FSGS患者中血浆AT-III浓度与尿蛋白(r=-0.505,P0.05)负相关、血清白蛋白(r=0.559,P0.01)正相关;MCD患者中血浆AT-III浓度与尿蛋白(r=-0.429,P0.05)负相关,与血清白蛋白(r=0.564,P0.01)、IgG(r=0.529,P0.01)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提示FSGS、MCD患者中血浆AT-III与血清白蛋白相关(R2=0.312、0.320,P0.05)。随访中2例A-TⅢ降低的FSGS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结论: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AT-III浓度与病理类型有关。FSGS、MCD血浆AT-Ⅲ浓度较MN明显下降,可能源于尿液丢失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糖尿病肾病合并膜性肾病模型的构建方法.方法将 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正常组(NC组,n=10),糖尿病肾病组(DN组,n=10),膜性肾病组(MN组,n=15),糖尿病肾病合并膜性肾病组(DN+ MN组,n=20).Wistar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STZ( 60 mg/kg)造模,48 h后血糖均高于16.7 mmol/L;待糖尿病肾病模型制造成功后按膜性肾病模型构建方法处理.留取2、4、6、8w大鼠24 h尿,测尿蛋白定量.8w后心脏采血、留取肾脏组织.结果 ①NC组大鼠一般状态较好;DN组尿量增多,体重减轻;MN组出现摄食减少、尿量减少、大便稀等现象;DN+ MN组除上述表现外,部分出现腹水及肉眼血尿.②24 h尿蛋白定量结果:模型各组尿蛋白量较正常组增多,DN+ MN组增多尤为明显.③病理改变:NC组大鼠肾脏病理无异常,DN组表现为肾小球体积增大等糖尿病肾病的病理表现,MN组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增厚、僵硬,DN+ MN组的肾小球体积增大,肾组织出现系膜增殖、基质增多、弥漫性基底膜增厚等病理改变.结论 成功诱导出糖尿病肾病合并膜性肾病的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膜性肾病(MN)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探讨其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D)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我科经活检证实的5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术后MN为研究对象,分析5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以及肾脏病理形态学、免疫荧光及电镜的病理特点,并行IgG亚型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不同IgG亚型在肾小球分布的特点及与nephrin分布的关系。此外,利用Western印迹的方法,我们检测了患者血清中是否存在抗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自身抗体。结果:5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如下:(1)移植前无肾脏病史及肾脏病家族史;(2)所有患者在出现蛋白尿的时候均合并存在慢性GVHD(cGVHD)的表现,且4例患者既往有急性GVHD(aGVHD)的病史,经过有效的抗GVHD治疗后,患者的蛋白尿也随之好转;(3)部分患者自身抗体检测阳性,肾组织伴有C4及C1q的沉积,提示体内存在自身免疫现象;(4)肾组织沉积的IgG以IgG4为主,其分布与nephrin一致;(5)抗PLA2R自身抗体的检测结果显示5例患者中仅有1例阳性,阳性率远低于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检测结果。结论:我们认为Allo-HSCT术后的MN也是cGVHD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发病机制可能与移植入的免疫细胞产生了抗宿主足细胞的抗体有关,且抗体的类型不同于IMN的抗PLA2R自身抗体。  相似文献   

19.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导致成人肾病综合征的一个常见病因.根据我们对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13 519例肾活检资料分析,MN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9.89%.MN是一个病理形态学诊断名词.其特征性的病理学改变是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卜皮侧可见大量免疫复合物沉积.很多疾病可以导致肾小球出现上述膜性病变(继发性MN),还有部分病闪尚不明确者被称为特发性MN.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M型磷脂酶A2受体(M型PLA2R)抗体在老年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膜性肾病(HBV-MN)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行肾活检的43例老年MN患者当日肾活检血清,其中IMN组20例,HBV-MN组23例,并选择同期10例行肾穿刺活检的微小病变(MCD)肾病患者血清作为对照组,均未经过任何免疫抑制剂与糖皮质激素治疗。采取双抗体两步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PLA2R抗体浓度。结果 HBV-MN组血清中PLA2R抗体浓度〔(10.2+4.6)μg/ml〕明显低于IMN组〔(14.3+6.1)μg/ml〕(P0.05),MCD组血清中PLA2R抗体浓度则均小于0.1μg/ml。结论血清M型PL A2R抗体浓度检测有利于老年IMN诊断及与HBV-MN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