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8例神经梅毒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探讨其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我院2006-2008年诊断的18例神经梅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患者中包括无症状神经梅毒3例,脑脊膜梅毒1例,脑膜血管梅毒7例,麻痹性痴呆5例及颅内占位2例。18例患者血清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均阳性。16例(88.89%)患者脑脊液TRUST阳性,18例患者脑脊液TPPA阳性。7例脑脊液白细胞升高(≥10 × 106/L),13例患者脑脊液蛋白 > 0.5 g/L。头颅磁共振(MRI)分别表现为脱髓鞘、脑萎缩、脑梗死等。除2例血清TRUST滴度1 ∶ 4的患者外,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时,TRUST滴度均有4倍降低。除1例麻痹性痴呆外,所有患者在随访中临床症状都有所改善。结论 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多样,容易误诊,其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HIV抗体阴性的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6年6月本院诊治的HIV抗体阴性的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患者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24~69岁,平均(54.32±9.36)岁。无症状神经梅毒2例、脑膜血管梅毒1例、麻痹性痴呆20例(其中2例合并脑膜血管梅毒、1例合并脊髓痨)、脊髓痨3例、眼损害2例。表现为智力减退15例、精神行为异常18例。23例血清TRUST滴度≥1∶16;28例脑脊液(CSF)VDRL均阳性,20例麻痹性痴呆患者中,CSF白细胞升高16例,蛋白升高17例;6例神经梅毒患者治疗后CSF白细胞/蛋白较治疗前下降者有4例,但该4例临床症状无改善。结论神经梅毒可主要表现为智力减退、精神行为异常,梅毒血清学检查阳性尤其是血清TRUST高滴度是诊断线索,要进一步检查CSF-VDRL及CSF常规确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脊液实验室检测在神经梅毒合并HIV阳性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apid plasma reagent test, RPR)滴度、CD4+T细胞计数在神经梅毒腰穿指征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北京佑安医院的梅毒合并HIV阳性患者106例,采集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 CSF)进行脑脊液白细胞(CSF-WBC)、脑脊液蛋白(CSF-protein)及脑脊液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ssay, TPPA)、RPR滴度检测,采集血液进行RPR滴度、CD4+T细胞计数检测,根据神经梅毒的诊断分神经梅毒组和非神经梅毒组,对两组的脑脊液检测结果、血清RPR滴度及CD4+T细胞计数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06例梅毒合并HIV阳性患者中神经梅毒发病率为33.02%,CSF-RPR及CSF-TPPA对HIV阳性梅毒患者发生神经梅毒的诊断敏感性为68.57%和97.14%,特异性为92.96%和49.29%;CSF-WBC和CSF-protein的ROC(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分别为0.911和0.913,CSF-WBC为10.5/μL、CSF-protein为272.15 mg/L时,约登指数最大;血清RPR≥1∶16患者发生神经梅毒的几率是血清RPR<1∶16患者的1.52倍(OR 1.52,CI 1.14~2.04,P<0.05),CD4+T细胞≤350个/μL发生神经梅毒的几率为CD4+ T细胞>350个/μL患者的2.37倍(OR 2.37, 95% CI 1.64~3.41,P<0.05)。结论:HIV阳性患者神经梅毒的发病率较高,CSF-RPR对HIV阳性患者发生神经梅毒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血清RPR滴度≥1∶16和CD4+T≤350个/μL,是HIV阳性患者神经梅毒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抗梅毒治疗对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9月期间在我科住院的12例神经梅毒患者,对比治疗前后血RPR滴度及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量、RPR滴度,评估治疗前后患者病情是否改善。结果:12例患者治疗后血RPR滴度从5.50±1.98下降至4.25±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P=0.04);脑脊液白细胞计数(Z=3.06,P=0.002)、蛋白量(Z=3.14,P=0.009)明显下降,脑脊液RPR滴度无明显变化(Z=1.60,P=0.110)。9例临床症状改善。结论:规则、足量的抗神经梅毒治疗可使大部分患者获临床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脑脊液白细胞数、蛋白含量以及RPR滴度在晚期梅毒治疗中的指示作用。方法:分析100例晚期梅毒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71例)、失败组(10例)和固定组(19例)。比较三组患者脑脊液白细胞数、蛋白含量以及RPR滴度在治疗前、治疗半个月和治疗1个月时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脑脊液白细胞数、蛋白含量以及RPR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失败组患者脑脊液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有效组患者(P0.05)。治疗1个月后失败组患者脑脊液RPR滴度显著高于固定组和有效组患者(P0.05)。失败组和固定组脑脊液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有效组患者(P0.05)。结论:监测晚期梅毒患者脑脊液蛋白含量及RPR滴度有助于及早判断梅毒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未经治疗的早期梅毒脑脊液各项检测的意义及其对神经梅毒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9例未经治疗的早期梅毒患者脑脊液进行细胞计数和蛋白定量、VDRL、FTA-ABS、RPR、TPPA检测以及RT-PCR检测TP,并分析不同RPR滴度组及不同RT-PCR结果组脑脊液异常率的差异。结果:脑脊液细胞或蛋白异常者30例(23.26%),VDRL阳性2例(1.55%),FTA-ABS阳性3例(2.33%),RPR阳性5例(3.88%),TPPA阳性10例(7.75%),RT-PCR阳性32例(24.81%)。2例(1.55%)确诊为神经梅毒。血清RPR滴度≤1∶16组与≥1∶32组患者CSF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37,P=0.004)。脑脊液RT-PCR检测阳性与阴性组脑脊液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49,P=0.034)。结论:血清RPR滴度≥1∶32者脑脊液异常率较高,临床中应引起重视。单纯对于未经治疗的早期梅毒而言,用PCR检测脑脊液中TP含量的方法对神经梅毒的诊断不具有明显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神经梅毒患者治疗后发生血清治疗有效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神经梅毒住院患者,比较不同年龄、性别、神经梅毒分型、血清RPR滴度、血清TPPA滴度、脑脊液RPR滴度、脑脊液TPPA滴度、白细胞计数、总蛋白含量、病程、治疗方案、疗程数、既往治疗史、冶游史、颅内感染史、脑梗死史的患者治疗后发生血清治疗有效的概率。结果共纳入120例患者。血清RPR滴度≥1 ∶ 16、脑脊液RPR滴度≥1 ∶ 4的患者血清治疗有效的概率更高(均P<0.05);病程≥1年、接受≥3个疗程、陈旧性脑梗死的患者血清治疗有效的概率更低(均P<0.05)。结论神经梅毒患者治疗后发生血清治疗有效的不利因素包括病程长、治疗次数多、既往脑梗死,应及时关注此类神经梅毒患者,尽早干预,避免贻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神经梅毒的误诊原因,提高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被误诊的16例神经梅毒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中,血管型神经梅毒7例,脑膜型神经梅毒6例,麻痹性痴呆型3例。曾分别被误诊为脑梗塞、癫痫、麻痹性痴呆。误诊原因为:临床问诊忽略了患者的性生活史;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病因诊断时考虑不充分。结论: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复杂,与分型密切相关,早期误诊率高,诊断需根据病史、临床特点、血清学及脑脊液检查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9.
HIV阴性神经梅毒患者血清和脑脊液实验室检查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神经梅毒患者血清和脑脊液实验室检查结果在不同病程分组之间是否具有差异性。方法以30名正常人为阴性对照,对28名HIV阴性神经梅毒患者的住院病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早期神经梅毒患者16例(57.1%),晚期神经梅毒患者12例(42.9%),没有无症状神经梅毒患者入院接受治疗。神经梅毒患者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葡萄糖含量以及蛋白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升高,早期与晚期患者之间血清和脑脊液RPR滴度、TPAb检测、白细胞计数、葡萄糖含量及蛋白含量实验室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神经梅毒在入院病人中所占比重较大;神经梅毒患者血清和脑脊液RPR滴度与TPAb检测敏感性高,脑脊液细胞计数和生化检查结果可以为诊断提供参考;不能将神经梅毒患者血清和脑脊液实验室检查结果作为判定神经梅毒病程进展情况及分期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进一步了解神经梅毒(neurosyphilis,NS)的临床特征。方法:对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0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入院的104例NS患者(NS组)及42例已行脑脊液(CSF)检查阴性的血清梅毒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收集104例临床确诊为NS的患者,男71例,女33例,平均发病年龄(47.3±11.4)岁;其中无症状型患者12例,脑膜炎型患者18例,脑血管型患者28例,树胶样肿型患者5例,脊髓痨型患者16例,麻痹性痴呆型患者25例。无症状型NS组的平均年龄、CSF总蛋白浓度及CSF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滴度均低于症状型NS组(P0.05);42例血清梅毒组患者,平均年龄(34.6±11.4)岁,其平均年龄、CSF白细胞计数、CSF总蛋白浓度、血清RPR滴度及CSF-RPR滴度均低于NS组(P0.05);无症状型NS组、间质型NS组和实质型NS组患者之间的平均年龄、CSF总蛋白浓度及CSF-RPR滴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7例NS患者经规范驱梅治疗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NS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各异。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应注意NS的鉴别诊断。NS的早期诊断对于及时规范的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对我院2010-2019年收治的36例HIV阴性的神经梅毒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6例患者中男29例,女7例;平均年龄49岁;无症状神经梅毒9例,平均年龄(36.07±8.05)岁,症状性神经梅毒27例,平均年龄(58.12±13.33)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脑脊液检查示:TPPA阳性36例,RPR阳性21例;白细胞升高13例;蛋白阳性24例。症状性神经梅毒组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质阳性率、RPR阳性率和蛋白质定量水平高于无症状神经梅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36;P=0.019;P=0.002)。  相似文献   

12.
Symptomatic Neurosyphili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 observed 24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neurosyphilis. Of the 24 patients, nine ha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general paresis, seven tabetic neurosyphilis, five meningovascular neurosyphilis, one taboparetic, one tabomeningovascular, and one spinal neurosyphilis. Confusion, disorientation, lancinating pain, impaired memory, and bizzare behavior were the most prevalent symptoms. Sensitivity of the CSF FTA-ABS test was higher (96%) than that of the CSF VDRL test (79%). CSF cell count and total protein determination may be inadequate for assessing activity of neurosyphilis.  相似文献   

13.
梅毒患者脑脊液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梅毒患者无症状神经梅毒发生情况,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对126例HIV阴性梅毒患者的脑脊液进行常规、梅毒暗视野检查、聚合酶链反应(PCR)及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在126例患者脑脊液中,常规检测发现82例(65.08%)蛋白升高,41例(32.54%)葡萄糖升高,未发现红细胞和白细胞;TP—PCR及梅毒暗视野检查均阴性;有42例(33.33%)梅毒患者脑脊液至少存在一种至一种以上梅毒抗体。结论:梅毒患者脑脊液存在异常,未经治疗梅毒患者脑脊液梅毒抗体检出率,高于经数疗程驱梅治疗但RPR持续阳性一年以上梅毒患者脑脊液梅毒抗体检出率。表明部分患者存在无症状神经梅毒,并可能与RPR持续阳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HIV阴性神经梅毒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与预后的关系。方法18例神经梅毒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神经梅毒患者中男16例,女2例;平均发病年龄50.6岁,其中麻痹性痴呆9例,其次为脊髓痨3例,无症状型2例,视神经炎2例,脑膜型1例,脑膜血管型1例。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均为阳性,脑脊液检查:lO例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阳性,18例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均为阳性,10例蛋白定量〉500mg/L;12例白细胞数≥10×10^9/L,CT、磁共振成像、肌电图等均无特异性,首诊误诊率为77.8%。结论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误诊率高,预后较差,应重视脑脊液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确定梅毒患者血清RPR滴度神经梅毒的相关性。方法: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就诊的360例梅毒患者(合并HIV感染120例)行腰椎穿刺及神经梅毒相关检查。结果:240例非HIV感染患者中,神经梅毒确诊或疑似病例68例,阳性率28.33%。120例HIV感染患者中,神经梅毒确诊或疑似病例61例,阳性率50.83%。HIV感染组中血RPR滴度对数为1∶1,1∶2,1∶4,1∶8,1∶16,1∶32的患者中神经梅毒阳性率分别为0%,33.33%,40%,75%,75%,66.67%,非HIV感染组分别为10%,15.38%,32.14%,35.71%,50%,50%,两组中神经梅毒阳性率与血清滴度均呈线性相关(P0.05)。结论:神经梅毒与血清RPR滴度相关,滴度越高,神经梅毒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