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应用自拟温阳益气汤治疗10例因脑卒中后运动损伤致腰背局部冷痛患者。结果经1个疗程治疗所有患者冷痛感均缓解,3个疗程后7例患者冷痛感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治疗感音神经性耳鸣疗效。方法感音神经性耳鸣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利多卡因治疗,对照组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10 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用药后耳鸣响度降低情况。结果治疗组感音神经性耳鸣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利多卡因治疗感音神经性耳鸣疗效好,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肛周皮下注射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肛门瘙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肛门瘙痒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肛周皮下注射联合中药熏洗治疗,每日1剂,早晚各1次;对照组用温水局部外洗后擦干,涂擦适量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每日早晚各1次。两组均以1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治疗后肛门瘙痒感和肛周苔藓样变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肛门瘙痒感及肛周苔藓样变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肛周皮下注射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肛门瘙痒症疗效可靠,可有效减轻患者肛门瘙痒感,改善患者肛周皮肤苔藓样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头针足运感区加常规针刺配合热敏灸治疗膝关节退行性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膝关节退行性变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常规针刺疗法,观察组30例应用头针足运感区加常规针刺配合热敏灸疗法,10次为1个疗程,2组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70.00%。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头针足运感区配合热敏灸治疗膝关节退行性变疗效显著优于常规针刺,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肛周皮下注射术联合中药熏洗法对肛门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肛门瘙痒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为30例,治疗组以肛周皮下注射术联合中药熏洗法治疗,每日1剂,早晚各1次;对照组用温水局部外洗后,擦干,在局部涂擦适量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每日早晚各1次,1周为一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观察比较2组患者肛门瘙痒感和肛周苔藓样变改善情况。结果:患者经过一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肛门瘙痒感及肛周苔藓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肛周皮下注射术联合中药熏洗法治疗肛门瘙痒症,疗效可靠,具有减轻肛门瘙痒感,改善肛周皮肤苔藓样变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10例MDS患者采用地西他滨治疗,25 mg/d,连用5d,休息23 d,28 d为1疗程.国际预后评分0.5分4例、1分1例、1.5分2例、2分1例、2.5分2例.结果:其中3例患者使用1疗程,3例患者使用2疗程,4例患者使用4疗程.10例患者中3例患者因粒细胞缺乏时间长,严重的肺部感染导致呼吸及循环衰竭于治疗2个月内死亡.2例患者因骨髓抑制期血小板极低,出现消化道出血,积极抢救于1个月内无效死亡.随访另外5例患者,其中1例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发育异常(RCMD)患者治疗4个疗程后完全缓解,5个月后进展为急性白血病,于第7个月后死亡;1例环形铁粒幼细胞难治性贫血患者使用地西他滨1个疗程获完全缓解后未坚持巩固治疗,7个月后死亡;1例由MDS转变为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2个疗程获完全缓解,目前仍存活;1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治疗3个疗程后获血液学改善;1例RAEB患者治疗4个疗程后情况稳定.结论:地西他滨用于治疗中危-2及高危MDS患者,疗效尚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刺头皮运动区、足运感区配合手法治疗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行电针刺头皮运动区及足运感区配合手法治疗,对照组仅行手法治疗。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应用改良Ashworth量表评定痉挛程度、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定上肢运动功能。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6个疗程后2组上肢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级明显降低,上肢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明显提高(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6个疗程后观察组上肢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级明显降低,上肢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电针刺头皮运动区及足运感区配合手法治疗可减轻脑卒中后偏瘫上肢痉挛程度,改善上肢运动功能。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
肩痛穴平衡针灸治疗偏瘫性肩关节周围炎16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平衡针灸治疗偏瘫性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镇痛效果.方法选择1988-09/2005-04解放军平衡针灸治疗培训中心收治的偏瘫性肩关节周围炎患者336例.以针刺平衡穴位--肩痛穴为主作为平衡针灸治疗组168例,以针刺传统穴位为主作为传统针灸治疗组168例.平衡针灸治疗组:主穴:肩痛穴,即足三里穴下2寸,偏于腓侧1寸.取穴原则:交叉取穴.针刺体位:坐位膝直伸.针刺特点:腓浅神经.针刺角度:直刺.针刺手法:提插手法.针刺方法:局部常规消毒,采用3寸一次性无菌毫针直刺1.5寸左右.针感为远距离触电式针感.传统针灸治疗组:取穴:肩贞、肩髃、肩髎、肩井、手五里、手三里、支沟.两组治疗均1次/d,4周为1个疗程.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分别评估1个疗程和2个疗程后的疼痛改善情况.结果第1疗程治疗后,平衡针灸治疗组疼痛消失患者明显多于传统针灸治疗组(平衡针灸治疗组为109例,传统针灸治疗组57例).第2疗程治疗后,平衡针灸治疗组疼痛消失患者也明显多于传统针灸治疗组(平衡针灸治疗组为136例,传统针灸治疗组102例).结论平衡针灸是治疗偏瘫性肩关节周围炎的有效方法,具有取穴少、痛苦小、操作简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咽异感症患者给予心理干预结合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对100例咽异感症患者进行抑郁、焦虑评价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中医治疗组应用中药汤剂半夏厚朴汤口服+耳穴贴压,综合治疗组应用心理干预疗法结合中药汤剂半夏厚朴汤口服及耳穴贴压。4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再次以HAMD及HAMA量表评分,评估疗效。结果:综合治疗组咽异感症疗效优于中医治疗组,且治疗前后患者HAMD及HAMA量表评分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心理干预疗法结合中药汤剂及耳穴贴压治疗咽异感症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刺络拔罐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0例,隔日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症状较轻者治疗1个疗程,较重者治疗2个疗程,1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3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经1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30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经12个疗程治疗后,治愈18例,显效7例,好转1例,无效4例,治愈率60.0%,总有效率86.7%。结论:刺络拔罐疗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基于感知觉训练的运动疗法联合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肌痉挛的影响。 方法 选取痉挛型脑瘫患儿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2组患儿均采用康复训练和BTX-A注射治疗,此基础上对照组增加常规运动训练,观察组则增加运动疗法融合感知觉训练。常规运动训练和运动疗法融合感知觉训练均为每日2次,每次30 min,3周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7 d,共治疗4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第2个疗程结束后和第4个疗程结束后采用感统评估量表、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MAS)、粗大运动评定量表(GMFM-88)、儿童平衡量表(PBS)分别评估2组患儿的感觉统合能力、腘绳肌肌张力、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 结果 第2、4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组上述各项评分和对照组的MAS评分、GMFM-88评分、PBS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第2、4个疗程结束后上述各项评分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第4个疗程结束后,对照组一过性肌无力有24例(77.41%),观察组一过性肌无力有15例(45.4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运动疗法融合感知觉训练联合BTX-A注射可显著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感觉统合能力、肌肉痉挛程度、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同时还可降低药物注射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平衡针灸治疗偏瘫性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镇痛效果。方法选择1988-09/2005-04解放军平衡针灸治疗培训中心收治的偏瘫性肩关节周围炎患者336例。以针刺平衡穴位——肩痛穴为主作为平衡针灸治疗组168例,以针刺传统穴位为主作为传统针灸治疗组168例。平衡针灸治疗组:主穴:肩痛穴,即足三里穴下2寸,偏于腓侧1寸。取穴原则:交叉取穴。针刺体位:坐位膝直伸。针刺特点:腓浅神经。针刺角度:直刺。针刺手法:提插手法。针刺方法:局部常规消毒,采用3寸一次性无菌毫针直刺1.5寸左右。针感为远距离触电式针感。传统针灸治疗组:取穴:肩贞、肩髑、肩醪、肩井、手五里、手三里、支沟。两组治疗均1次/d,4周为1个疗程。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分别评估1个疗程和2个疗程后的疼痛改善情况。结果第1疗程治疗后,平衡针灸治疗组疼痛消失患者明显多于传统针灸治疗组(平衡针灸治疗组为109例,传统针灸治疗组57例)。第2疗程治疗后,平衡针灸治疗组疼痛消失患者也明显多于传统针灸治疗组(平衡针灸治疗组为136例,传统针灸治疗组102例)。结论平衡针灸是治疗偏瘫性肩关节周围炎的有效方法,具有取穴少、痛苦小、操作简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用皮维碘加频谱仪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在40例褥疮患者中用2个疗程治疗。结果40例患者的60处褥疮经两个疗程治疗后,治愈率为92.19%。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健脾和胃汤治疗复感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复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未病时期,治疗组口服健脾和胃汤,3周为1个疗程,两疗程间停药1周,共3个疗程;对照组口服西药卡曼舒,连服3个月。结果:服药后6个月,治疗组IgG、IgA、IgM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呼吸道感染频率、患病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脾和胃汤能提高复感儿免疫力,减少呼吸道感染频率及患病天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定量感觉测试(quantitative sensory testing,QST)对预测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术后慢性疼痛的价值。方法:针对100名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于术前和拔除胸腔引流管后在手术切口肋间前缘皮肤进行QST,于术后3个月以疼痛调查问卷形式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P组(慢性疼痛组)和N组(无慢性疼痛组)。结果:33.3%(32/96)的患者存在慢性疼痛,其中81.25%(26/32)的慢性疼痛患者倾向于神经病理性疼痛。P组冷痛阈值差异显著高于N组(P=0.021),冷感、温感及热痛阈值改变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冷痛阈值差异是VATS后3个月慢性疼痛的独立预测因素(OR 1.046,P=0.024)。结论:大多数VATS后慢性疼痛可能是神经病理性疼痛,QST冷痛阈值差异是VATS后3个月慢性疼痛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芪柏生肌纱布浸条对糖尿病足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2016年我科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基础治疗的前提下给予芪柏生肌纱布浸条外用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结果:1个疗程后,痊愈6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治疗2个疗程后,痊愈18例,显效4例,有效2例;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除1例放弃治疗外,全部治愈。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柏生肌纱布浸条外用治疗糖尿病足患者,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及轻、中型颅脑损伤失语症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探讨高压氧对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失语症患者按入院次序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于发病7d后加用高压氧干预,治疗15d为1个疗程,每疗程中间休息3d,共治疗3个疗程。本研究采用ZM2.1型语言障碍诊治仪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2组患者残存语言功能情况,并在每一疗程高压氧治疗结束后检测2组患者的语言能力,观察其语言功能是否改善。结果经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各项语言功能评分均有提高,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2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患者除听读字项目外,其它10项语言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3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患者11项语言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语言功能进行比较,发现该组患者每一疗程结束后其各项语言功能评分均有一定程度提高,其中高压氧治疗1个疗程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个疗程与治疗1个疗程时比较,均显示患者复杂指令、表达语音及表达语义3项评分显著提高(P〈0.05);高压氧治疗3个疗程与治疗2个疗程时比较,发现患者各项语言功能改善均不显著(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能促进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康复,患者经1—2个疗程治疗后其语言功能改善较明显。  相似文献   

18.
胡鹏  孔令莉 《临床荟萃》1996,11(21):970-971
不安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多发生于中年人,安静时出现症状,活动后则减轻,患者无法静坐。主要特征是小腿部不适,下肢疼痛无力,牵拉感、刺痛感和蚁行感,有时甚至引起肌阵挛。常规治疗方法是使用镇静、镇痛和扩血管等药物。据近年文献报道,该症的治疗取得了新进展,简述如下,供临床参考。 1 藻酸双酯钠(Polysaccharide Sulfate,PSS) 吴铁军等用PSS治疗RLS患者21例。用法:100mg,tid po,15d为1疗程。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全部有效,未发现不良反应。机制:可能与PSS具有抗凝、降低血液粘稠度及改善微循环有关。 2 氟桂嗪(Flunarizine,FNZ) FNZ又名西比灵,汤正才等用FNZ治疗RLS患者36例,用法:每晚10mg,15d为1疗程,并与同期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T)治疗脑外伤的疗效。方法对98例颅脑损伤及其后遗症患者实施HBOT治疗。结果 98例患者中治疗时间最短1个疗程,最长6个疗程,平均3个疗程;治愈40例(40.8%),好转49例(50.0%),无效9例(9.2%);年龄小治疗效果更好。结论伤后早期治疗是提高生存质量、降低残死率的关键,2~3个疗程治愈率高,〉3个疗程则疗效不再明显。  相似文献   

20.
静脉输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温针灸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时照组(50例).2组患者入院时均给予皮肤护理、情志调护、饮食处方等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2组均于治疗1个疗程、3个疗程、5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个疗程后2组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3个疗程后,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5个疗程后,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温针灸是临床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有效方法,配合全面的护理,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