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成湖  黄娜 《医药导报》2007,26(11):1346-1347
目的 研究红花挥发油的提取及其β 环糊精包合的工艺。方法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红花挥发油,并用饱和水溶液法对红花挥发油进行β 环糊精包合。结果 红花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为取红花用10倍量的水浸泡30 min,提取7 h,包合的最佳工艺为挥发油:环糊精为1:8,包合温度为45 ℃,包合时间为4.5 h。结论 筛选的提取工艺挥发油提取率高,包合率高,工艺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和优化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的提取工艺。方法: 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红花中HSYA的提取工艺。采用低温动态法提取红花中的HSYA, 并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溶剂倍数为考察因素, 以提取率和浓缩液中HSYA含量为评价指标, 采用二次多项式拟合建立考察因素和评价指标之间的数学模型, 根据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及效应面法预测最佳工艺, 并进行验证。结果: 红花中HSYA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60 ℃, 加入15倍量水提取2次, 每次66 min。各评价指标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对偏差均较小(分别为8.60%, 8.97%), 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结论: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红花中HSYA的提取工艺, 方法简便, 精度较高, 预测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选红花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红花黄色素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作为评价指标,对红花的渗漉工艺进行研究。结果:最佳提取条件是以60%乙醇浸渍12h,25倍量进行渗漉,渗漉流速为0.5ml·min^-1。结论:该优选条件实验结果可靠,方法简便,适于生产中该中药的提取。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红花水提工艺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考察红花水提工艺中的影响因素。结果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红花水提具有显著影响。结论选定的红花水提工艺为:室温浸提3次;第1、2次加15倍水提取4h,第三次加10倍水浸提2h。  相似文献   

5.
目的 筛选优化红花与川芎水煎混合提取工艺.方法 以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f yellow A.HSYA)、川芎中阿魏酸(Ferulic acid,FA)的提取转移率为考察指标,应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水与药材的倍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 川芎加10倍量水浸泡20 min,单独煎煮提取30 min,药渣与红花混合再加14倍量水浸泡20 min,煎煮两次,每次30 min,能最大限度的提取红花与川芎药材中的有效成分,FA与HSYA的转移率分别为96.26%和99.76%.结论 本文建立的优化工艺提取转移率较高,可为工业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红花注射液是由菊科植物红花中经现代工艺提取的红花苷制成的注射剂,经提取而成的黄色至棕红色的灭菌水溶液,主要成分有红花黄色素、红花苷、红花多糖、红花醌苷和新红花苷等,药理作用为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扩张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和抗血栓形成[1],临床上主要用于闭塞性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红花中过敏原性物质的检测和评价方法,为筛查红花制剂过敏原残留、优化红花制剂工艺、预防红花制剂过敏反应的发生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方法:以水煮醇沉法提取红花花粉蛋白,用花粉蛋白免疫小鼠,筛选特异性细胞克隆,扩增、纯化制备抗红花蛋白单克隆抗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方法检测单克隆抗体对红花抗原的特异性识别情况。结果:3株单克隆抗体均能特异性识别红花抗原。结论:抗红花蛋白单克隆抗体对研究红花过敏反应的发生机理、优化红花制剂工艺及降低过敏反应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付妍 《抗感染药学》2012,9(3):193-196
目的:运用微波提取法优选从红花中提取红花黄色素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和正交设计法,考察固-液比、微波功率和微波提取时间等因素对红花黄色素提取转移率的影响,以及运用微波提取法优选红花黄色素提取的工艺,并与传统的温浸提取法作比较;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含量。结果:用微波辅助提取红花黄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浸泡30min,加20倍水,微波功率为600W,提取1min,提取两次。结论:该法与传统温浸法相比,用微波水提取红花黄色素缩短了提取时间,降低了提取成本,并具有较好的提取转移率,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光照条件对红花黄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考察红花黄色素的光稳定性,为红花黄色素的提取纯化工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保留率为指标,考察红花黄色素在不同浓度乙醇及水中的光稳定性。结果光照条件下,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保留率水〉10%乙醇〉30%乙醇〉50%乙醇〉70%乙醇;影响羟基红花黄色素A稳定性因素大小顺序为:日光〉紫外〉白炽灯光〉避光。结论红花黄色素光不稳定,主要受光中紫外光影响;水中稳定性大于乙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选产后贴湿巾中蒲公英、红花、苦参、龙骨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提取时间、加水量、浸泡时间为考察因素,以咖啡酸转移率、羟基红花黄色素A转移率、固含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工艺。结果:最佳工艺为药材浸泡1.0h后提取2次,第1次以7倍量水提取1.0h,第2次以5倍量水提取0.5h。结论:所选工艺简便、易行、经济、实用,可用于产后贴湿巾中蒲公英、红花、苦参、龙骨的提取。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选颈痛灵乳膏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 A为指标.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乙醇浓度、溶媒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颈痛灵乳膏的提取工艺确定为A2 B2 C3 D2,即加入10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提取时间为1.5h。结论此工艺对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提取率高,稳定性好,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2.
于丽  王瞾  杨倒伟  王厚伟 《齐鲁药事》2011,30(12):685-686,689
目的研究纤维素酶提取红花黄色素的工艺条件.方法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和单因素试验法考察纤维素酶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pH等因素对红花黄色素提取量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溶媒pH为5.0、提取温度为60℃、纤维素酶浓度为0.15 mg爛mL-1,提取次数为2次,提取时间为60 min.结论此法稳定,可用于红花黄色素的提取.  相似文献   

13.
王卉  史亚军  邓辉  宋蕊  王媚 《安徽医药》2015,19(10):1853-1856
目的:确定羟基红花黄色素 A 的最佳提取工艺,并确立能够表征羟基红花黄色素 A 提取过程的动力学方程。方法以高效液相法测定不同温度、不同时间提取液中羟基红花黄色素 A 的含量,以 Fick 第一扩散定律为基础,建立浸提动力学方程,计算提取的速率常数、活化能等函数值。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加适量水,在90℃温浸提取60 min,拟合的动力学方程为lnk =-3263.3(1/T)+6.5244,该模型能较好地描述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 A 提取的动态过程,活化能为27.13 kJ·mol -1。结论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 A 提取过程的动力学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特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筛选出新疆塔城地区额敏县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含量高的品种,考察影响红花品质的因素。方法 采用Cts柱,以甲醇-乙腈-0.7%磷酸溶液(26:2:7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403am,柱温为25℃,流速为1.0mL/min,测定红花水提液中HSYA的含量。结果 新红5号是额敏县主要红花种植品种中HSYA含量最高的品种;红花的最佳采收时间是花开后第3,4天的清晨;擘存时间对红花中HSYA含量有影响,长期贮存会导致红花品质下降。结论 品种差异、采集时间和擘存时间都会影响红花的品质。  相似文献   

15.
刘联合  穆军明 《中国药业》2003,12(12):53-53
目的:制备冰红花喷雾剂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浸渍法制备冰红花喷雾剂,建立质量控制标准,并观察152例患的治疗效果。结果:制备工艺可行,质量可靠,临床应用总有效率达98.7%。结论:本制剂组方科学,工艺合理,质量稳定,临床疗效确切,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范胜莲  刘光兴 《中国药师》2020,(6):1198-1200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干燥工艺对红花药材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山奈素及红花黄色素A含量的影响,为其最佳干燥工艺的建立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采用阴干、晒干、30℃烘干、60℃烘干、真空冷冻干燥、微波干燥等6种方法对样品进行处理。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0.3%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67nm(22~45 min,检测山奈素); 403 nm(0~22 min、45~70 min,检测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红花黄色素A),流速:1.0 ml·min-1,柱温:35℃,进样量:10μl。结果:红花不同干燥品的指标成分含量存在差异,微波干燥后的红花药材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山奈素及红花黄色素A含量含量较高,真空冷冻干燥、阴干、晒干、30℃烘干次之,60℃烘干最低。不同干燥方法处理的红花药材中山奈素含量变化不明显。结论:微波干燥红花效率高、方法简单、时间短、成本低,可作为红花干燥的优先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7.
类别:中药二类(冻干粉针)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红花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抗血栓、镇痛、抗炎等作用,用于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多种心血管系统疾病,疗效十分显著,已引起国内外医药界人士的关注。目前临床已有红花注射液、红花胶囊、复方红花制剂,均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脑栓塞、静脉炎等,而且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类别:中药二类(冻干粉针)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红花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抗血栓、镇痛、抗炎等作用,用于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多种心血管系统疾病,疗效十分显著,已引起国内外医药界人士的关注。目前临床已有红花注射液、红花胶囊、复方红花制剂,均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脑栓塞、静脉炎等,而且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红花注射液制备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维  宋宏安  孙代华  杨红武 《中国药师》2013,(10):1544-1547
摘 要 目的: 对红花注射液制备工艺进行系统研究。方法: 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山奈酚、腺苷为对照品,对红花注射液制备工艺中三种成分的含量进行系统考察,并考察冷冻干燥代替高温处理对三种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水提醇沉和水沉工艺均使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山奈酚的含量有一定损失;高温处理对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山奈酚的含量均有较大损失,而冷冻干燥损失较小;高温处理和冷冻干燥对腺苷含量无影响。结论:红花注射液制备工艺存在严重缺陷和不合理性。冷冻干燥工艺可以较好保存红花注射液中热不稳定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小儿清热颗粒指标成分测定方法,并优选最佳水提工艺。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以加水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以提取液干膏得率、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得率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转移率为评价指标,设计L9(34)正交试验以优选最佳水提工艺。结果 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照品溶液质量浓度在23.44~195.34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n=6),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试验结果的RSD均低于2.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69%,RSD为0.81%(n=6)。最佳水提工艺为加10倍水,提取3次,每次0.5 h。结论 所建立的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及优选的水提工艺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可为藏药小儿清热颗粒的进一步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