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物及免疫组织化学蛋白与胃癌淋巴结转移(LNM)的相关性及预后研究.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8年8月武警湖北省总队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368例(LNM组60例和非LNM组308例),比较2组患者术前肿瘤标志物和免疫组织化学蛋白表达差异.评估肿瘤标志物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及其对早期胃癌LNM的预...  相似文献   

2.
谭杨波 《广西医学》2016,(4):540-542
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LNM)是判断结直肠癌患者临床分期和制订肿瘤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的一个重要指标.检测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微转移的方法主要有免疫学技术、免疫组化技术、免疫磁珠技术、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等.LNM可以精确指导结直肠癌患者的TMN分期,评估患者的预后.本文对近年来LNM检测技术及其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李姝  郭莲怡 《重庆医学》2021,50(12):2057-2060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巨噬细胞加帽蛋白G(CapG)、同源异型盒基因转录因子1(Prox-1)、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的表达对胃癌淋巴结转移(LNM)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术前活检确诊并行根治术治疗的110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于术前对胃癌活检组织中巨噬细胞加帽蛋白G(CapG)、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同源异型盒基因转录因子1(Prox-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的表达进行检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与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分子生物标志物对胃癌LNM及预后的影响.结果 LNM患者CapG、Prox-1、TrkB、MMP-2、VEGF-C及VEGFR-3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无LNM患者(P<0.05).CapG、Prox-1、TrkB对胃癌LNM的预测价值较高.CapG、Prox-1及TrkB的阳性表达患者总生存率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患者(P<0.05).CapG阳性表达(HR=6.524,95%CI:1.012~36.362,P=0.027)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检测CapG、Prox-1及TrkB表达对胃癌LNM及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李姝  郭莲怡 《重庆医学》2021,50(12):2057-2060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巨噬细胞加帽蛋白G(CapG)、同源异型盒基因转录因子1(Prox-1)、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的表达对胃癌淋巴结转移(LNM)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术前活检确诊并行根治术治疗的110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于术前对胃癌活检组织中巨噬细胞加帽蛋白G(CapG)、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同源异型盒基因转录因子1(Prox-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的表达进行检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与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分子生物标志物对胃癌LNM及预后的影响.结果 LNM患者CapG、Prox-1、TrkB、MMP-2、VEGF-C及VEGFR-3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无LNM患者(P<0.05).CapG、Prox-1、TrkB对胃癌LNM的预测价值较高.CapG、Prox-1及TrkB的阳性表达患者总生存率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患者(P<0.05).CapG阳性表达(HR=6.524,95%CI:1.012~36.362,P=0.027)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检测CapG、Prox-1及TrkB表达对胃癌LNM及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内镜下黏膜下层肿物切除术(ESD)是一种新近发展的内镜下黏膜肿物切除 (EMR)技术,这种技术可完全切除小于2cm分化良好的黏膜层胃癌,对于不符合上述标准的早期胃癌(EGC),为预防淋巴结转移(LNM),一般采用胃切除术加淋巴结清扫。但是,许多可以外科手术治疗的EGC患者通常没有发生LNM,这就提示对于EGC 患者来说外科手术切除并非  相似文献   

6.
李培武  王先坤  寇治民  张有成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7):1141-11,431,145
目的:探讨单克隆抗体联检在诊断胃癌阴性淋巴结微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鼠抗人细胞角蛋白(CK)-19单克隆抗体,鼠抗人上皮膜抗原(EMA)单克隆抗体,鼠抗人癌抗原CA72-4(TAG-72)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化法对65例可切除性胃癌患者的385枚阴性淋巴结进行微转移阳性表达检测,对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进行统计。结果:三种单克隆抗体联检出17例(26.2%)胃癌的33枚(8.6%)淋巴结有微转移。弥漫型胃癌的淋巴结微转移度(38.9%)明显高于肠型胃癌(10.4%)。淋巴结微转移与肿瘤侵袭胃壁深度有关。有微转移的5年生存率(65.3%)明显低于无转移者(87.4%),预后较差。结论:单克隆抗体联检可以提高胃癌淋巴结微转移检出度,提高临床病理分期准确性,指导术后综合治疗,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7.
引言 淋巴结转移是决定胃癌预后最主要的因素,当前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诊断主要依靠各个淋巴结和原发肿瘤HE染色来确定肿瘤的转移和分期。胃癌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后仍有一定的复发率,即使是早期胃癌术后淋巴结HE染色阴性患者仍有。72%死于复发。组织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的进步,使检测“微转移(micrometastasis)”或“隐匿性转移(occultmetastases)”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患者第二站淋巴结(N2)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83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并对其随访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进展期胃癌N2淋巴结转移与Bormann分型、肿瘤部位、胃癌直径、浸润深度、手术方式以及腹膜转移等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进展期胃癌N2淋巴结转移独立危险因素是浸润深度(P<0.01)和腹膜转移(P<0.01),N2淋巴结转移情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手术治疗方案;伴有N2淋巴结转移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47%和12%,而无N2淋巴结转移患者分别为98%、79%和35%,两组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进展期胃癌患者伴N2淋巴结转移预示疾病预后差,恶性程度高;而浸润深度和腹膜转移是进展期胃癌N2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膀胱尿路上皮癌发生淋巴结微转移(LNM)的概率和影响因素,并分析LNM和5年生存率的关系.方法 纳入PT1-4N0M0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128例,均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术后随访7~112个月.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尿溶蛋白Ⅱ(UPⅡ)和细胞角蛋白20(CK20)在手术清扫淋巴结中的表达情况,分析相关临床和病理因素与UPⅡ、CK20表达的关系,并对发生LNM(UPⅡ和CK20表达阳性)患者与未发生LNM患者5年生存率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8例患者中,39例(30.47%)患者的淋巴结中找到阳性表达的肿瘤细胞,证实发生LNM.25例患者经UPⅡ抗体检测出现LNM,发生率为19.53%(25/128),CK20抗体检测24例患者出现LNM,发生率为18.75%(24/128),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LNM检出率(P<0.05).LNM与肿瘤的病理分期、分级相关(P<0.05),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和数目无关.出现LNM的患者与未出现LNM患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41.03%、68.5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使用UPⅡ和CK20联合免疫组化检测膀胱癌淋巴结可提高LNM的检出率.高分期与高分级的膀胱癌容易发生LNM,发生LNM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意义。方法 :用常规 HE和免疫组化 CK1 9检测 10 0例胃癌淋巴结转移。结果 :10 0例胃癌中 ,76例淋巴结明显转移 ,6例淋巴结微转移 ,18例无转移。在 P2 7Kip1 和 P5 3表达及 5年生存期上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组与转移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5 ) ;相反 ,微转移组与无转移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胃癌淋巴结微转移对预后因子 P2 7Kip1 和 P5 3蛋白表达和 5年生存期影响不大 ,依据免疫组化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灶方法敏感可行 ,但对胃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与预后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