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安徽歙县于2005年开始实施晚期血吸虫病病人(以下简称晚血病人)内、外科医疗救助。几年来共救治了150多例晚血病人(500余人次),在血防区群众中产生积极的反响。随着晚血医疗救助工作的进一步实施和完善,一些过去未被纳入晚血医疗救助对象的病人陆续开始申请晚血医疗救助。2007-2008年全县多达70余人申请晚血医疗救助,根据有关程序,市、县两级晚血医疗救助专家组共同对这些申请晚血医疗救助的对象进行了诊断审查,对符合晚血诊断标准的病人,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宣州区晚期血吸虫病人的基本情况,总结晚血的治疗经验,评价治疗效果,为进一步实施晚期血吸虫病医疗救助项目提供依据和经验。方法随机查阅晚血定点医院宣州区血防站及宣城市中心医院救治的晚血160例住院病例及个案调查表,收集整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宣州区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病情较重。评价不同类型晚血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单纯巨脾型、单纯腹水型及结肠增厚型治疗效果较好;顽固性腹水患者和混合型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较低,且复治率较高。结论对晚血患者需汇集多学科、采取多种方法,提供综合性、长期规范的治疗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3.
据统计晚期血吸虫病人(简称晚血)在重流行区占血吸虫感染者总数的5%~10%[1],因病程迁延不愈,患者身体虚弱,营养和医疗费用高,影响劳动能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带来了婚姻、家庭和社会问题.晚血病人救治成为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重点之一.2004年,国务院下达<关于进一步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对生活贫困的晚血患者实行临时性救助措施,中央和地方财政分级安排专项经费提供医疗救助,安徽省于2005年开始实施该计划,研究者对2005-2006年度已救助的晚血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救助情况做了初步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安徽绩溪县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患者医疗救治的家庭经济负担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医疗救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设计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的经济负担与影响因素个案调查表,由2名经过培训的医师进行逐项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近三年其它疾患治疗和经济负担、晚血治疗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及救助情况、家庭经济背景情...  相似文献   

5.
晚期血吸虫病(晚血)医疗救助是我国政府制定的针对晚血患者实行医疗救助的重大惠民项目。湖南省自启动 晚血医疗救助工作以来,现已形成一套成熟的、操作性强的全程管理和技术方案。作者回顾性调查了湖南省10年来 (2006-2015年)的晚血医疗救助资料,调查结果表明,该方案效果好,患者和社会满意度均高。本文重点阐述了湖南省 晚血医疗救助全程管理策略和技术方面的经验,并提出了相关问题和对策,与同道分享,以期共同提高晚血医疗救助管 理和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6.
晚期血吸虫病社会行为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了解社会行为因素对晚期血吸虫病(晚血)发生的影响,我们于晚血免费救助治疗和随访期间,对本县2006年在册的226例及新增的57例晚血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从而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对策预防控制晚血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015年湖南省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治疗救助患者的特点和分布现状,为完善晚血治疗救助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晚血治疗救助标准,对湖南省2015年在册晚血患者进行核查与确认,对符合晚血治疗救助标准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比较救助患者在人口学、诊疗史及治疗救助等方面的特征。结果 2015年湖南省救治晚血患者3 850人,男性2 664人(69.19%),女性1 186人(30.81%),主要分布在岳阳、常德、益阳3个血吸虫病流行市。晚血救治患者中腹水型2 369例(61.53%),巨脾型1 466例(38.08%),结肠增殖型及侏儒型15例(0.39%);平均年龄(62.94±11.67)岁,以60岁以上高年龄人群为主(64.31%)。晚血救治患者首次确诊平均年龄(53.85±21.32)岁,主要集中在40~60岁(68.57%);平均患病年限(9.58±10.06)年,主要为10年以内(75.95%);首次确诊血吸虫病到首次确诊晚血平均历时(22.33±14.20)年。晚血救治医院以县级为主(76.57%),患者救治有效率为94.46%,享有医保(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医保等)者占86.57%。结论湖南省晚血救治患者数量较多,临床治愈率偏低,晚血救治任务仍然较重。腹水型、高年龄晚血患者是治疗救助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015年湖南省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治疗救助患者的特点和分布现状,为完善晚血治疗救助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晚血治疗救助标准,对湖南省2015年在册晚血患者进行核查与确认,对符合晚血治疗救助标准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比较救助患者在人口学、诊疗史及治疗救助等方面的特征。结果 2015年湖南省救治晚血患者3 850人,男性2 664人(69.19%),女性1 186人(30.81%),主要分布在岳阳、常德、益阳3个血吸虫病流行市。晚血救治患者中腹水型2 369例(61.53%),巨脾型1 466例(38.08%),结肠增殖型及侏儒型15例(0.39%);平均年龄(62.94±11.67)岁,以60岁以上高年龄人群为主(64.31%)。晚血救治患者首次确诊平均年龄(53.85±21.32)岁,主要集中在40~60岁(68.57%);平均患病年限(9.58±10.06)年,主要为10年以内(75.95%);首次确诊血吸虫病到首次确诊晚血平均历时(22.33±14.20)年。晚血救治医院以县级为主(76.57%),患者救治有效率为94.46%,享有医保(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医保等)者占86.57%。结论湖南省晚血救治患者数量较多,临床治愈率偏低,晚血救治任务仍然较重。腹水型、高年龄晚血患者是治疗救助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正> 自2005年至2010年5月底,依据晚期血吸虫病(下称晚血)诊断标准和《安徽省晚期血吸虫病人内科治疗救助项目技术方案》要求,我院共开展晚血救治1 247人次,实际救治病人564人,期间32例患者因多种原因死亡。为降低晚血死亡率和减少新晚血的发生,探讨防治措施,现将临床资料整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德阳市晚期血吸虫病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德阳市查出晚期血吸虫病(晚血)病人385例,患病率为0.02%,其中新发现病例14例,62例获得医疗救助,提示仍需加大晚血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掌握安县当前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晚血)的分布现状,为开展晚血救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血吸虫病询检、体检和实验室检查,对登记在册的晚血患者建立个案调查卡.结果 201年安县现存晚血病例分布于11个历史血吸虫病流行乡镇,共42例,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龄最小为31岁,最大为73岁,40~ 69岁年龄段为主,占78.6%.42例晚血病例均为农民,均接受了内外科治疗,外科脾切除23例,病程最长37年.结论 2011年安县晚血患者以中老年人为主,应加强晚血患者救助和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掌握四川省晚期血吸虫病 (晚血) 患者的分布现状和特点, 为科学管理和进一步救助治疗晚血病人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10年对四川省在册历史晚血患者和有疑似晚血症状的非在册病人, 按照晚血诊断标准, 通过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和医学检查等, 进行晚血清理和筛查诊断。 结果 2010年四川省有晚血确诊患者1 684例, 分布在成都、 德阳、 绵阳、 眉山、 乐山、 雅安、 凉山等7个血吸虫病流行市 (州)。晚血患者中有巨脾型 (含脾切除术后) 1 066例 (63.30%), 腹水型 545例 (32.36%), 结肠增殖型44例 (2.61%), 侏儒型29例 (1.72%); 以60~岁的高年龄患者为主, 占51.72%。目前尚需要进一步救助治疗的晚血患者有1 331人, 占所有患者的79.04%; 其中尚需要进行内科救助治疗的腹水型患者占36.44%。结论 四川省晚血患者数量仍然较大, 分布较广。今后应进一步加强晚血救治工作的力度, 并以腹水型晚血患者为今后全省救助治疗的重点, 建立和完善晚血病人关怀系统, 更好地发挥晚血救助治疗政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晚期血吸虫病救治绩效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自2004年开始,国家对生活贫困的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患者实施临时性救助,中央和地方财政分级安排专项经费提供医疗救治。本文对晚血救治政策、绩效评价的必要性以及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开展绩效评价的相关建议,旨在为政府合理、优化配置有限的卫生资源,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目的 掌握湖南省晚期血吸虫病 (晚血) 的流行特征, 为制定晚期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方法 采 用断面调查和分析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对2012年湖南省晚期血吸虫病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 比较晚血患者不同职业、 年 龄、 文化程度与晚血的关系。结果 结果 2012年湖南省共有晚血患者5 722例, 其中男性为4 112例 (71.86%), 女性1 610例 (28.14%); 来自血吸虫病流行区5 311例 (92.82%), 非血吸虫病流行区411例 (7.18%), 全省血吸虫病流行区晚血患病率为 8.46/万; 晚血患者年龄最小17岁, 最大92岁, 平均年龄60.30±11.63岁, 年龄构成以60~70岁例数最多 (32.72%), 不同年龄 组晚血患者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 0.018, P > 0.05); 临床类型中腹水型患者3 595例 (62.83%), 巨脾型患者2 107例 (36.82%), 侏儒型患者9例 (0.16%), 结肠增殖型患者11例 (0.35%)。结论 结论 2012年湖南省晚期血吸虫病患病率基本稳定, 患者年龄呈高龄化趋势, 非血吸虫病疫区迁移性晚血患者的救助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2006~2007年,望江县按照<安徽省晚期血吸虫病内科治疗救助项目技术方案>要求,对503例晚期血吸虫病(以下简称晚血)实行了内科治疗.为全面了解这些晚血病人的救治情况,总结经验,我们对所有治疗病例的病案资料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常熟市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患者治疗救助情况。方法根据《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采集2006-2014年常熟市晚血患者的治疗救助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4年全市共救治晚血患者1 269例次,其中新发展晚血447例次,男女比例0.56∶1,平均受助年龄71.71岁。患者以腹水型为主,占78.25%(993/1 269),巨脾型次之,占21.20%(269/1 269),结肠增殖型占0.55%(4/1 269)。临床治愈率12.29%(156/1 269),好转率62.81%(797/1 269),无变化8.67%(110/1 269),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10%(953/1 269)。9年共发生医疗费用1 668.05万元,平均13 145元/例次。结论晚血治疗救助达到了改善晚血患者症状、缓解病情、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的基本救助目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绵阳市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患者的现状和救治情况。方法2010年对有现症晚血患者分布的涪城区、安县和北川县开展调查,通过询问、体检和查阅历史档案等方式对晚血患者的基本情况、既往诊断和治疗情况、现病史以及国家晚血患者救助政策的知晓率和接受救助情况等进行调查。结果绵阳市现存晚血患者78例,其中北川县7例(占9.0%)、涪城区19例(占24.4%)、安县52例(占66.7%),男女比为2.3∶1,年龄为35~79岁,50岁以上者占74.4%(58/78)。参与此次调查的67例患者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49例(占73.1%),职业主要为农民,占94.0%(63/67)。临床分型以巨脾型最多,占64.2%(43/67);腹水型其次,占34.3%(23/67)。52.2%(35/67)的患者目前仍有消化系统自觉症状。腹部超声提示,肝实质纤维化Ⅱ级以上者19例(占28.4%)。目前,67例患者中,35例病情稳定(占52.2%),3例为临床治愈(占4.5%),29例尚需治疗(占43.3%)。所有参与调查的患者劳动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67例患者中,有23例知晓晚血患者救助政策,知晓率为34.3%,有19例接受了医疗救助,占28.4%。结论在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应做好50岁以上农村人群,尤其是文化程度较低人群的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国家晚期血吸虫病救助政策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目的 了解湖南省巨脾型晚期血吸虫病 (晚血) 手术患者医疗费用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方法 收集2010年1月- 2014 年8月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所附属湘岳医院收治的巨脾型晚血手术患者费用及病例资料, 对患者各项住院费用及 住院天数等进行统计分析, 并对影响患者住院费用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结果 2010-2014 年共收治249例 晚血手术患者, 平均住院天数28.92 d, 人均住院费用18 896.13元, 均呈逐年增长趋势。在各项费用中, 药品费所占比例 均最高, 各年均超过44%。影响医疗费用的因素包括住院天数、 术中出血量、 肝功能分级、 术后并发症、 年龄、 门脉性胃 病。结论 结论 湖南省巨脾型晚血患者直接医疗费用负担仍较重。政府应进一步提高医疗救助补偿比例, 完善医疗救助补 偿方案; 同时医院应加强管理, 规范诊疗行为, 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探讨晚期血吸虫病(晚血)的护理干预措施。 方法  收集2014年本院收治的79例晚血患者病例资料,总结护理措施。 结果  通过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79例患者经治疗后,有3例临床治愈,76例病情好转。 结论   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晚血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救助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2010—2020年浙江省嘉兴市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患者死亡原因。方法 收集2010—2020年嘉兴市第一医院登记在册并接受国家晚血医疗救助的167例晚血患者死亡资料,并与1998—2008该市未接受国家晚血医疗救助的晚血患者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2010—2020年嘉兴市167例晚血死亡患者中,按人数多少排名前4位的死因分别为肝功能衰竭(22.16%)、上消化道出血(17.37%)、肝性脑病(14.97%)及肝癌(14.37%);平均死亡年龄74.8岁,死亡年龄主要集中在70 ~ 74岁。1998—2008年嘉兴市晚血患者按人数多少排名前4位的死因分别为上消化道出血(34.16%)、肝性脑病(22.28%)、不明原因(22.28%)、肝功能衰竭(4.46%);平均死亡年龄为69.3岁,死亡年龄主要集中在60 ~ 69岁。2010—2020年嘉兴市晚血患者死因构成([χ2] = 63.42,P = 0.00)及年龄构成([χ2] = 50.09,P = 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010—2020年嘉兴市晚血患者死亡原因发生了显著变化,可能与国家晚血医疗救助政策的实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