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ED间盘镜系统是利用开放性手术的原理 ,通过镜下切除椎板、黄韧带及突出的间盘组织 ,以达到解除神经根压迫的目的。我院自引进美国MED系统后 ,已在间盘镜下行间盘切除术 2 5例 ,除 1例因症状缓解不彻底外 ,余病例均取得了满意疗效 ,总有效率为 96 %。通过临床实践 ,我们认为利用MED系统行间盘切除术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 术前正确定位首先术前要明确三个问题 :①明确是单纯间盘突出还是同时伴有狭窄及其它病理改变。②明确椎间盘突出所在的病理方位及侧别。③明确突出椎间盘所在的椎间隙。根据术前定位诊断 ,麻醉后于手术…  相似文献   

2.
刘兰香 《农垦医学》2003,25(2):142-143
腰椎间盘镜手术治疗 (MicuoEndoscopicdiscecto myMED)是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最新的微创伤治疗技术。与传统手术相比 ,切口小 (0 .8cm)、对组织损伤轻、出血少、卧床时间短、恢复快、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我科自 2 0 0 2年 5月至今采用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5例 ,术后配合正确的功能训练 ,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 15例 ,男 9例 ,女 6例 ,年龄 2 1~ 66岁 ,平均 4 2 .6岁 ,平均住院日数 15日。1 2 方法1 2 1 术前护理 ①根据病情让病人卧硬板床 ;②指导病人避免弯腰动作 ,膝关节弯曲下蹲 ,…  相似文献   

3.
王军  赵兵  石波 《四川医学》2002,23(8):803-804
目的 探讨椎间盘镜后路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防治方法。方法 对我院进行此手术 4 2例病人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中 4 0例原有下肢放射痛消失或明显缓解 ,术中脑脊液漏 3例。结论 该术式效果较好 ,但对有些问题也应引起足够注意  相似文献   

4.
一、手术前的护理 1.心理护理及宣教患者大多数都来自农村,文化层次较低,缺乏相关的医疗卫生知识,加上长期的腰腿疼痛,手术前均有情绪紧张、焦虑、烦躁等情况,护理人员对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宣教工作.如说明手术方法、手术中有可能出现的感觉及注意事项,列举成功病例,介绍患者与相同手术后恢复期的患者认识并进行交流,解除其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5.
<正>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普及而有效的方法。但是,随着手术病人累计的增多,产生了术后复发,需再手术的问题。国内吴振东等报告再手术率5.8%。因此,对总结分析再手术的原因,进一步掌握手术要领,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复发,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我们于1989年~1995年共做腰椎间盘再手术16例,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35~70岁。复发时间最长30年,短则第一次手术后症状未缓解。全组患者再手术前均有较重的临床症状,且对再手术有惧怕心理,故在再手术前进行CT扫描或硬膜外造影,明确诊断.术组有2例在CT诊断不明其是对病变的界线分辨清楚,且耗资低,是很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 ,多发病 ,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心痛苦 ,给社会和个人造成巨大的医疗费用[1 ] 。采用牵引、手法复位及手术治疗该症已有多年的历史。目前公认的有效方法是手术治疗 ,其有效率达 90 %以上[2 ] 。由于传统的手术方法创伤大及并发症多 ,各国学者一直在探索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新方法 ,从而推动了椎间盘手术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微创手术时代。1 传统的椎间盘手术1 934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Mixter和Barr首先通过手术证实和治愈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所致的坐骨神经痛 ,这一医学贡献开创了所谓的椎间盘朝…  相似文献   

7.
经椎间盘镜下椎间盘摘除 (MED)是近年来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新手术方法 ,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点。我院从 1999年 12月~ 2 0 0 0年 4月采用美国SofamarDark公司生产的椎间盘镜、椎间盘摘除器治疗椎间盘突出症 6 0例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手术器械的消毒保养介绍如下 ,并简述一些配合体会。1 临床资料本组 6 0例 ,男 32例 ,女 2 8例 ;年龄最小 2 0岁 ,最大75岁 ;病史最短的 3个月 ,最长达 2 0余年。手术时间 30~6 0分钟 ,术中失血量 30~ 80ml,患者均于术后 5~ 7天痊愈出院。2 术前…  相似文献   

8.
报告了9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资料,其中偏侧型突出77例,中央型突出14例,合并腰椎管狭窄26例。手术采用开窗法61例,行半椎板切除术12例,全椎板切除术19例,共切除105个椎间盘。随防0.5~5年,平均2.2年,总优良率93.5%,无差级。作者认为彻底切除突出的椎间盘,加强术后腰背肌功能锻炼,处理好椎管狭窄问题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10.
11.
本文对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病例进行了临床分析。再手术的原因为:腰椎间盘突出24例,其中10例合并侧隐窝狭窄,5例合并中央椎管狭窄;神经周围宫5例,其中1例合并中央椎管狭窄;神经根瘢痕化4例同时均工侧窝狭窄;马尾神经损伤合并蛛网膜下腔粘连3例,再手术的结果:优10例,良15例,可8例,差3例。随访8月-8年,平均3年3个月,于手术的结果与术中的病理改变有密切关系,由椎间突出,骨赘等引起的神经受  相似文献   

12.
13.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6,(2):143-146
<正>近年来颈椎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在中国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2%~30%.颈椎病对患者的工作及生活的影响较大,向椎管内突出的致压物可物理性直接压迫脊髓,亦可压迫脊髓血管导致脊髓缺血[1],受压迫程度较重时可出现病变节段脊髓  相似文献   

14.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建 《中国全科医学》2006,9(8):635-636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及临床疗效。方法36例诊断明确,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36例患者术中出血20~100ml,平均50ml,手术时间1.0~2.5h;术后无硬膜囊破裂,无神经根损伤,无椎间隙感染,无伤口延迟愈合。随访1年,疗效优26例,良10例。结论脊柱后路椎间盘镜手术疗效确切,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腰椎间盘突出症初次手术治疗后四周伤口瘢痕还不牢固,此期内行再次手术易解剖分离,术中出血少,且可避免神经长期受压发生粘连或变性,效果好,因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初次手术治疗效果不佳者,应早做检查分析,需再次手术治疗者应争取在四周内进行,尤其是对初次手术后症状急剧加重,甚至出现扩约功能障碍者,更要争分夺秒,及时诊治。  相似文献   

16.
陈砚侯  陈勤 《四川医学》1991,12(1):23-24
经前路切除腰椎间盘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7例,102例随访2~24年,疗效优良者占96.1%。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非手术治疗,症状反复复发,发作间期可以大部或完全缓解,说明患者脊柱不稳定对椎间盘突出有确切的因果关系。某些患者并有下腰椎先天畸形,椎间盘易退变和老年性间盘退变,后路手术切除间盘和较多腰椎后部结构之后等都与腰椎不稳定诱发腰椎间盘突出有关。前路手术既可稳定脊柱又可以解除神经压迫。  相似文献   

17.
18.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常见的主要原因 [1 ]。此症的概念及治疗方法自 2 0世纪 30年代首次提出 ,至今对其认识已有了较大的提高 ,手术治疗也得到了较普遍的开展 ,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首次手术疗效不满意 ,再次手术的病例时有报道。本组观察和分析了我院 1977~1997年 2 0年间手术治疗、临床资料完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 ,其中 19例疗效不满意 ,12例进行了再次手术 ,现将观察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9例 ,男 12例 ,女 7例 ,年龄 2 1~ 6 6岁 ,平均 39.5岁 ,其中 2 5~ 6 0岁 16例。再次手术 12例 ,男…  相似文献   

19.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绝大多数腰痛或伴发坐骨神经痛的主要病因。手术方式的多种选择,使其疗效有所差异。通过我院1984~1995年间189手术病例,其中因术后疗效不佳或再次出现症状而需行再次手术。为此我们就有关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1一般资料189例患者中男1...  相似文献   

20.
报道分析了我院收治的腰推问盘突出症再手术者42例,首次手术由他院施行17例,我院施行25例,其中诊断错误5例,术中定错位4例,漏切椎间盘3例,术后复发15例,再突出9例,并发椎管狭窄5例,下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1例。随访半年至18年平均巳2年,优良率8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