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例】女,59岁。因头晕、头痛2年余,手指及脚趾麻木半月来诊。患者近两年反复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活动后缓解。外院颈椎X线片示: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突出。每次发作均按颈椎病给予理疗、扩管治疗,症状均能缓解。近半月出现手指、脚趾麻木感,头晕、头痛频繁发  相似文献   

2.
对脊髓空洞症误诊为颈椎病1例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男,34岁。因无诱因颈肩部反复疼痛5a,双上肢麻木、无力0.5a来我院就诊。患者5a前无诱因出现颈肩部疼痛不适,且逐渐加重,伴头晕、恶心。3a前在当地县医院检查颈椎X线摄片示颈椎生理曲度增大,颈椎骨质增生,诊断为颈椎病,予活血化淤、抗骨质增生等药物治疗,并嘱其进行颈部功能锻炼,颈肩部物理治疗,经治疗后症状好转,但仍不定期发作。  相似文献   

3.
椎动脉型颈椎病影像改变对康复治疗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椎动脉型颈椎病的X线表现特征,以及对康复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对4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X线片进行测量分析,分别采用颈部制动、牵引、高位硬膜外封闭及手术疗法,同时配合扩管治疗,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各种临床症状的治疗效果。结果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X线片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椎不稳、钩椎关节增生。颈部制动可有效改善头晕、恶心、视物模糊等症状,适用于X线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不明显,无成角或位移病例;牵引治疗对头痛、颈肩痛、四肢乏力等症状改变明显,适用于X线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明显,有成角或位移病例;高位硬膜外封闭近期效果好,适用于对上述治疗疗效不佳或椎体移位、成角较严重的急性发作期患者,尤其对胸闷、耳呜、多汗、睡眠差有显著效果。结论 颈椎X线片改变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经颅多普勒超声在颈椎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了临床诊断为颈椎病患者106例,现报告如下。 本组患者均为颈椎病门诊及住院患者106例,男67例,女39例,年龄21~76岁,平均53.40岁。临床主要以肢体麻木为主者63例,以头晕为主者43例。除外高血压病、心脏病及脑梗塞患者。全部患者均拍颈椎片,颈椎示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或有颈椎曲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5.
我们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O)检测了临床诊断为颈椎病患者106例,现报告如下。 本组106例患者均为门诊及住院的颈椎病患者,男67例,女39例,年龄21-76岁,平均年龄53.4岁。临床主要以肢体麻木为主者63例,以头晕为主者43例,除外高血压病,心脏病及脑梗塞患者。全部患者均拍摄颈椎片或作CT检查。颈椎示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或有颈椎曲度的改变。以32例正常人为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病例】男,78岁。因头晕、四肢乏力2个月,加重2天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四肢乏力,无恶心、呕吐。于外院摄颈椎正侧位X线片示颈椎骨质增生,考虑为颈椎病。予颈椎牵引、活血药物静脉滴注等对症治疗无效。近2天头晕、四肢乏力症状加重,并伴有恶心,入我院。查体:血压120/80 mmHg。心、肺、腹检查未见异常;意识清,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 mm),对光反射灵敏,颈软无抵抗,四肢肌张力正常,左侧肢体肌力Ⅳ级,右侧肢体肌力正常,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行头颅CT检查示右侧额颞部硬膜下新月形低密度影。追问病史3个月前有头…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多次误诊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病例资料 男,56岁.因头晕5月余,饮水呛咳、声嘶3周入院.入院前5个月出现头晕,以转换体位时明显,伴黑矇及恶心、呕吐,休息后可缓解,无头痛、畏寒、发热.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梅尼埃病,给予地西泮及地巴唑等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颈椎X线片示颈椎增生,又诊断为颈椎病,行局部按摩及敷贴药膏等治疗亦无效.3周前出现饮水呛咳、吞咽困难,伴声嘶,进行性加重,该院考虑为食管癌,转我院.  相似文献   

8.
电脑中频治疗颈椎病68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张红  范丽翠 《中国康复》2003,18(5):292-292
颈椎病患者 68例 (中频组 ) ,男 2 1例 ,女 47例 ;年龄2 0~ 77岁 ,平均 52岁 ;X线平片或CT示颈椎曲线变直 ,骨质增生 ,椎间隙变窄或椎间孔变小等 ;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颈肩臂痛、活动受限或活动颈部有骨节响声 ,上肢及手指麻木 ,头痛、头晕等。采用BA 2 0 0 8 1型电脑中频治疗仪治疗。治疗参数以处方形式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CPU控制输出多种波形 (方波、尖波、正弦波、指数波等 ) ,调制后的中频电流通过极板作用于人体 ,运用治疗颈椎病处方 1,电极放于患者颈部两侧并置 ,耐受量 ,患者在治疗全过程中有推、拿、按、挤压、拔、敲、滚…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加艾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治疗对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变和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通过中药熏蒸加艾灸治疗,观察56例确诊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头晕症状、椎动脉血流流速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患者头晕症状明显减轻,颈椎活动时无明显不适,椎基底动脉血流较前加快,血液流变学较前好转。结论:中药熏蒸加艾灸治疗能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可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椎动脉供血情况。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55岁.因颈部反复疼痛5年,双上肢麻木无力3个月,加重5日入院.患者5年前出现颈、肩部疼痛不适,且逐渐加重,有时伴头晕、恶心.长期低头劳作,喜高枕睡眠.3年前在当地医院检查,X线摄片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椎增生,诊断为颈椎病,予颈复康等药物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3例颈椎病引起心律失常的病人分析如不临床资料例1,男,58岁,1988年3月因发作性胸痛、胸闷、心慌、心前区不适、心动过缓就诊,既往有数次跌倒、暂短眩晕、多汗、双下肢发凉、视物不清史,使冠心病治疗无效。。线示颈椎变直,第5、6椎间隙变窄,椎体后角增生,计资形成,第6椎体前移2mm,确诊为混合型颈椎病,继发心律失常、空房传导阻滞。经半年以颈椎牵引为上的治疗后明显好转。例2,男51岁,发作性胸闷、心惊、头晕、多1年。就诊前因持续心前区疼痛、心半身麻木,按冠心病治疗不佳。颈部x线示第5、6椎间隙变狭窄、椎体缘居样增生…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61岁,眩晕,恶心呕吐一天入当地医院。过去有颈椎病史10余年,经常头昏头晕,无高血压及糖尿病史,入院时血常规,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均正常,颈椎正侧位摄片提示颈椎退行性病变、且较半年前加重,遂诊断为颈椎病,给予颈椎牵引、理疗及口服颈复康等治疗。10天后症状无改善且出现构音障碍,共济失调,而来我院求诊,经头颅CT扫描确诊为小脑多发生、腔隙性梗死。经治疗痊愈出院。小脑梗死临床上常以眩晕,恶心,呕吐为首发症状,而颈椎病也可出现类似症状。该例有颈椎病病史10余年,入院时颈椎摄片也提示颈椎退行性病变,…  相似文献   

13.
1病例报告 女,42岁.于2003-08-26入院.自16 a前起,反复出现左颈部疼痛,为局部针刺样痛、酸痛或胀痛等,有时向左枕顶部放射,无头痛头晕,先后多次颈椎片检查示正常或颈椎骨质增生,被诊为枕大神经痛或颈椎病,经理疗等对症治疗,症状未见好转.  相似文献   

14.
针刺加中药与牵引治疗颈椎病94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刘玉生  常洪  尹勇 《中国康复》2005,20(5):309-309
颈椎病患者53例(综合组),均符合颈椎病诊断标准,男34例,女19例;年龄35-78岁,平均46岁;病程2-28年;临床表现为头晕(昏)或伴有头颈项痛、反复侧倾跌症,一侧上肢麻木、耳鸣及听力下降或恶心、呕吐等;颈椎X线正侧位片或CT示颈椎间盘退性改变或有椎间盘向后外侧突出等。另选择病情与综合组基本相同,且具有可比性的颈椎病患者41例作为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潘国昌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1):2438+2467-2438,2467
目的观察颈椎牵引加运动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颈椎牵引加运动疗法治疗3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前本组患者疗效评分为6.05±1.13分,治疗后为16.32±1.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30 d后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颈椎病的疗效标准[4]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定,治愈25例,好转5例。结论颈椎牵引加运动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定,操作简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卧位颈椎保健操治疗老年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 方法 在老年人群中筛选颈型颈椎病患者72例,其中男42例,女30例,采用自编卧位颈椎保健操对上述患者进行治疗。于治疗前、治疗9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椎病颈椎功能评定表对入选患者疼痛程度及颈椎功能进行评定。 结果 经9周治疗后,入选患者疼痛程度及颈椎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临床治愈显效率为51.4%,总有效率为94.4%,总体疗效满意。 结论 卧位颈椎保健操对老年颈型颈椎病患者具有确切疗效,能明显缓解患者疼痛,增强颈椎功能,并且该疗法还具有操作简单、患者容易接受等优点,值得在颈椎病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颈椎牵引辅以耳穴及头颈部按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邱平1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发病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该型颈椎病的患者常表现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症状,如:头晕、耳鸣、视物模糊、恶心、呕吐等。对于该型颈椎病的治疗,目前...  相似文献   

18.
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长期误诊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54岁。因反复头晕伴肢体麻木1 a余,右脚趾肿痛4个月于2007-05-11入院。患者于2006-04劳累后出现头晕,伴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到本市人民医院就诊,测BP 158/63mm Hg,查M R I示:颈椎骨质增生,右侧枕叶、右侧小脑半球及左额叶多发异常信号,脑软化灶考虑。血常规示:W BC 15.3×109/L,PLT 695×109/L,Hb 169 g/L。诊断为高血压病、颈椎病。给予门诊治疗。此后患者头晕反复发作,伴肢体麻木,偶有视物旋转,血压最高曾达180/105 mm Hg,仍在门诊配服中药并服用非洛地平片5 m g,1次/d,依…  相似文献   

19.
曾国华  包正军 《临床荟萃》2011,26(11):999-1000
患者,男,49岁。因颈椎病术后4个月于2010年8月20日来我院就诊。患者于6个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乏力、麻木,双手活动笨拙,洗脸困难,逐渐发展为握力减退,手指伸不开;5个月前出现双下肢无力,站立困难;无发作性肌跳,无吞咽困难,无肌痛。颈椎MRI示:C3~C6椎间盘轻度后突,硬膜囊分别受压,考虑脊髓压迫变性可能。4个月前诊断为颈椎病给予颈椎病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术后四肢乏力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20.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率在我国愈来愈高。患者需要既有效而又快的治疗方法。我们从1995~1997年Ic月运用两种综合方法治疗10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l资料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02例,年龄45~60岁。发病1~4d内就诊,主要症状为头昏、头痛、颈痛、视物模糊、伴恶心呕吐、耳鸣、听力减退,部分患者有辞倒或昏厥史.患者头昏与颈部活动有关。102例颈部X光片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其中33例椎间隙变窄(C。-。多见)、颈椎曲线变直或后凸等。34例作CT、28例作MRI均示颈椎间盘轻度突出(C。_。为主)。102例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