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患者女,43岁。上腹部隐痛不适五年余.偶感饥饿后头晕。查体:一般情况良好,腹部未触及包块。无高血压病史。血、尿搪及淀粉酶正常。胃镜检查正常。B超见左上腹一实性占位,提示左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可能。CT检查:平扫显示胰尾部膨大,密度与胰体相同,CT值52Hu,境界不清(图1)。注射造影剂80ml后,采取“两快一慢”的扫描方法,胰尾膨大部分迅速明显强化,密度与同层腹主动脉相同,CT值113Hu,高于胰体密度,形似一高密度球形团块,直径约4cm,延迟25分钟扫描平复(图2)。CT诊断:胰尾肿瘤(血供丰富)结合临床考虑无功能性胰岛细…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小儿盆腔恶性肿瘤CT表现,提高CT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盆腔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资料。全部病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部分病例作过静脉尿路造影和,或膀胱造影检查。结果CT表现(1)内胚窦瘤17例:瘤体较大,平扫密度均匀与不均匀各占约54%和46%,增强扫描呈轻中度一高度强化并存。大部分病例可见较小范围坏死囊变区域,多数侵犯邻近组织。(2)横纹肌肉瘤16例:多数边缘清楚,密度较均匀,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或无强化。(3)恶性畸胎瘤14例,瘤体巨大,为实性混杂密度,呈轻中度强化,邻近脏器未受侵。其中钙化14例,脂肪组织12例,(4)其他肿瘤5例:神经母细胞瘤2例,密度不均匀,可见囊变坏死区。神经节神经母细胞瘤1例,密度均匀,未见囊变坏死区。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密度均匀,无钙化,呈轻中度强化,无囊变坏死区。结论CT检查是发现和诊断盆腔恶性肿瘤的重要检查手段,可初步判断肿瘤类型,有助于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患者男性,54岁,因体检发现右肾上腺肿物5个月入院。平日自诉偶感腰部不适,未触及腰腹部肿块,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部CT平扫:右侧肾上腺区见类圆形结节灶,边界清晰,与邻近肾上腺外侧支分界欠清,大小约29 mm×25 mm, 结节内密度尚均匀,CT值约41 Hu(图1A)。增强CT扫描示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CT值分别为55 Hu、79 Hu、60 Hu ,未见明显异常强化(图1B~D)。  相似文献   

4.
病史资料患者女,40岁。反复咳嗽1个月,无痰中带血。在外院行B超检查发现右下胸肿块,胸片提示右肺下叶巨大肿块,拟诊为畸胎瘤。X线平片:右下肺野见大片致密阴影,右侧"横膈"抬高(图1A-B)。实质性肿块,大小约(12×10)cm,CT值为30Hu,临近胸膜可见凹陷征象。CT增强扫描示肿块强化较显著,呈不均匀性,CT值为36~65Hu,肿块内可见簇状小血管影,向下压迫推移膈肌(图2A-D)。图2A图2B术前CT诊断:右肺下叶巨大占位性病变,拟诊断为恶性肿瘤。手术所见:右胸腔膈肌上方有一12cm圆形肿块,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无浸润,肿瘤带…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42岁,体检发现胰腺肿物2周,拟诊胰腺癌入院治疗。追询病史,无腹痛和腹胀,无发热,无面色潮红及哮喘等症状。体检未发现明显阳性体征。血常规、肝功能、CEA、CA19-9、CA125、CA242等检验结果均正常。B超发现胰体部可探及一大小3.4cm×3.6cm类圆形低回声反射,边界清,有包膜,内部回声均匀。CDFI:未见明显血流信号。CT示胰体部类圆形略低密度影,大小3.4CITI×2.9cm,平扫CT值为27Hu,动脉期不均轻度强化,CT值为45Hu,静脉期强化较明显,CT值60Hu,胰腺尾部胰管扩张。  相似文献   

6.
容易误诊的含微量脂肪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含微量脂肪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的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7例手术前影像学检查怀疑肾癌而手术后诊断为RAML患者的病理和影像学资料。结果7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均为术中或术后病理证实,其中3例术中行冰冻病理检查诊断为RAML,4例术后病理结果示RAML,所有的病理标本含有散在的少量脂肪。平扫CT示肿块的CT值比正常肾组织的略高(平均46Hu,范围42~48Hu),并有明显的强化,强化后密度均匀。超声检查5例肿块等回声,2例低回声。结论含微量脂肪RAML平扫CT值比正常肾组织高、无负值、强化后密度均匀是含微量脂肪的RAML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集束电极射频治疗肺癌CT 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用CT评价集束电极射频治疗肺癌的近期效果,方法 对31例肺癌34个病灶手术前、后肿瘤大小、密度及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 射频治疗后5min79%(27/34)的肺癌病灶半大,21%(7/34)大小无变化,<5cm的肿瘤密度增高,>5cm的肿瘤密度均减低;2个月后17例复查,64%(11/17)病灶较原病灶缩小,18%(3/17)病灶较术前增大,18%(3/17)病灶大小无变化,肿瘤的CT值均减低约20Hu左右。结论 CT可准确评价集束电极射频治疗后肺癌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8.
<正>病例患儿,男,2岁,因“发现大便带血伴腹胀1月余”就诊,查体见下腹局部隆起,可触及一大小约6 cm×7 cm质硬包块,无触痛,无明显活动度,边界较清,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CT平扫及增强(图1~4):腹盆腔见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55 mm×66 mm×51 mm,密度欠均匀,增强扫描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平扫及双期增强CT值约42 HU、59 HU、104 HU。PET/CT检查(图5,6):  相似文献   

9.
孤立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 及其病理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孤立型细支气管肺癌局部生长的CT表现特点与组织病理发现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孤立型细支气管肺泡癌30例,男10例,女20例,年龄42-71岁,平均60.0岁。采用螺旋CT增强扫描24例,平扫6例。21例对肿块追加高分辨CT扫描。CT图像上观察病灶的部位、大小、密度分布、内部结构及边缘特征,并评价其征象与组织病理发现的相关性。结果:按CT图像上密度分布将肿瘤分为三种类型:I型为含毛玻璃样征朱均匀密度肿块10例(33%),病理为肿瘤细胞沿肺泡壁生长,伴散在含气肺泡,毛玻璃样征为肿瘤内血管(中等密度)与血管周围的含气肺泡(低密度)对比所致。Ⅱ型为含空泡征或支气管气像的不均匀密度肿块7例(24%),病理为肿瘤细胞沿肺泡壁生长伴有散在肺泡塌陷,残留含气支气管。Ⅲ型为均匀软组织密度肿块13例(43%),病理为肿瘤细胞沿肺泡壁生长伴散在肺泡塌陷,绝大多数未塌陷肺泡被黏液充填,无含气支气管。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图像上不同的密度分布与肿瘤的生长特征以及有无含气肺泡及支气管病理发现有关。  相似文献   

10.
鼻T/NK细胞淋巴瘤的CT诊断及其病理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伍兵  刘卫平 《华西医学》2000,15(4):415-416
目的:分析鼻T/NK细胞淋巴瘤的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对8例经病理证实的鼻T/NK细胞淋巴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鼻T/NK细胞淋巴瘤的特征表现为:(1)位于面部中线,特别是鼻腔内的不规则性软组织密度集。(2)病灶经边界不清,内部密度不均匀,无明显强化。(3)多无颈淋偿还结肿大。结论:CT检查可较好地显示肿瘤的形态、位置和范围,有助于放射治疗计划的制定。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52岁,绝经7个月,CT发现盆腔占位病变1周;无阴道流血史。一般情况好,全身浅表淋巴结可触及,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妇科检查:子宫明显增大,盆腔扪及巨大包块如孕4个月大小,质硬,边界欠清.固定于盆腔后壁,有压痛,子宫与附件界限不清。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CEA、CA199、CA125均(-),骨髓组织活检提示反应性骨髓像。CT检查:盆腔巨大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密度欠均匀伴小低密度囊灶,Cr值约8~35Hu,C+强化,无钙化灶;膀胱受压前移.盆腔见小淋巴结。  相似文献   

12.
颅内脑饱型包虫病极为罕见,我院曾遇到1例,报道如下:患者女性,汉族,15岁9个月。癫病反复发作伴意识障碍2小时。体检:精神差,神志模糊,双侧瞳孔等大等园,四肢肌力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CT平扫示:左侧枕项区近颅骨内板下方见一境界欠清晰的半月形高密度影,大小为7.0cm×8.0cm×4.0cm,CT值为61.5Hu,密度均匀,在其内侧并伴有一斑片状、密度较为相近的高密度影,左侧侧脑室前角及后角的左侧颞叶实质内见两个大小不等的斑片状低密度影,形状不规则,境界模糊,CT值为8~16Hu,左侧侧脑室受压缩小,中线居中(图1、2)。增…  相似文献   

13.
女,38岁,平素健康,因胸膜炎住院,B超发现肝右叶均匀强回声光团。CT扫描发现肝右叶3.05×2.75cm类圆形低密度病变,边界清楚锐利,密度均匀,CT值-98Hu诊断肝脂肪瘤。讨论肝脏脂肪瘤起源于内胚层,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少量脂肪卷入肝内所致。CT有很高密度分辨率,能识别肝内的脂肪组织,表现为肝实质内边缘清楚锐利的低密度病变,密度均匀可伴有极细小的纤维隔,CT值在-40Hu~120Hu之间,与皮下脂肪或腹膜后脂肪相似,动态扫描无增强效应。CT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特征,以提高此病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确诊为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研究。结果:8例肿瘤边界均清晰,无周围组织和血管侵犯征象。CT平扫呈均匀稍低密度,CT值约18~35HU,其中内有点状钙化者3例(37.5%)。CT增强扫描有轻度强化,CT值约30~45Hu。CT征象符合病理表现。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有一定的CT表现特点,多层螺旋CT扫描有助于提高。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眼眶原发淋巴瘤CT、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能力。方法:对31例(36眶)病理诊断为眼眶原发性淋巴瘤患者均行CT检查,并有20例(22眶)行CT增强扫描,14例(16眶)行MRI检查,4例(5眶)行MRI增强扫描(T1WI、脂肪抑制),观察肿瘤的位置、形态、边界、CT密度、MRI信号表现、以及MRI信号表现与CT密度的关系。结果:29例(34眶)呈均匀、近均匀软组织密度,均匀或近均匀信号表现;2例(2眶)不均匀软组织密度,MRI检查均为以长T1、短T2为主的不均匀信号表现。结论:原发性眼眶淋巴瘤CT、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47岁。自觉腹胀,便意频繁,上腹饱胀,进食尤著。体检:生命体征平稳,下腹膨隆,可及6cm×5cm质软包块,有结节感,可移动,无压源,月经正常。胸片(-),B超示子宫多发性肌瘤、卵巢肿瘤。CT片示:盆腔内见一巨大囊性占位,大小约20×27cm,CT值约10Hu。边缘光滑,壁薄而均匀。囊内夹杂大小不等条状、给节状均匀密度软组织影,边线尚清,CT值约45Hu。子立、膀肽及肠管受压移位。右侧附件肿胀(图1)。增强:囊壁及结节状高密度影是均匀性中度强化,其中条状影明显强化(图2)。CT诊断;卵巢囊腺瘤恶变。手术所见;肿块为…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38岁,黑便3天入院,既往史无明显吞咽困难或体重下降。查体:中度贫血貌,腹部触诊剑突下饱满感。实验室检查:Hb72g/L,RBC2.26×1012/L,大便隐血(+++)。胸片示:心影后方及胃泡处高密度影(图1)。CT示:食管下段至胃底贲门部巨大肿块,大小约7.8cm×5.9cm×13.9cm,CT值44Hu,密度均匀,其内可见一斑片状钙化,增强后轻度均匀强化(图2、3、4)。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周内正常新生儿与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HIE)颅脑CT影像学特点。方法对108例正常新生儿和173例HIE患儿行颅脑CT扫描,取特定的扫描层面及位置,双侧对称检测脑实质密度的CT值。结果正常新生儿灰质密度CT值范围20—28Hu;HIE轻度CT值范围17—20Hu,中度14—17Hu,重度14Hu以下。结论出生1周内正常新生儿与HIE患儿颅脑CT值测量指标对HIECT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胸腔异位肾较罕见,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今有1例,现报道如下。病例男,43岁,因“查体发现左肺肿物”而就诊。查体未发现异常。X线平片:左肺下6cm×8cm软组织肿物,密度均匀,其上缘边界清楚,下界模糊,部分与心影重叠(图1)。CT平扫:左肺下叶内见一“肾形”软组织肿物,边界清楚,CT值33.4~38.8Hu,其周缘绕以脂肪带,再外层可见一包膜与左肺下叶分界清楚,该软组织肿物中心可见不规则稍低密度,呈典型的肾脏形态(图2)。IVP:左肺下软组织肿物密度增高,其内可见肾盏、肾盂影,肾盂狭长,左输尿管较对侧长,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肾上腺假性囊肿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肾上腺假性囊肿的CT表现。结果6例肾上腺假性囊肿2例呈圆形,4例呈椭圆形,平扫囊肿密度均匀,CT值15~35Hu,6例囊内及囊壁均无强化,厚薄均匀,边缘光滑。结论CT是肾上腺假性囊肿定位诊断较为可靠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