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围产儿死亡率与死亡围产儿中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变化情况和出生缺陷对围产儿死亡的影响。方法:调查对象为孕28周~产后7天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围产儿,调查围产儿死亡率与死亡围产儿中出生缺陷的发生率。结果:自2004年1月~2008年12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共出生围产儿16602例;出生缺陷儿308例,围产期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8.55‰;围产儿死亡237例,围产儿死亡率为14.28‰;在导致围产儿死亡的原因中,出生缺陷呈逐渐上升趋势,平均为46.41%。结论:出生缺陷在死亡围产儿中的比例逐年上升,成为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宁波市围产儿死亡率及死亡围产儿中出生缺陷发生率,了解出生缺陷与围产儿死亡的关系。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象为孕28周到产后7 d的围产儿。收集2007年10月-2010年9月各县(市)、区妇保院(所)上报的围产儿死亡表、评审表及各种监测报表。 【结果】 非本市户籍围产儿死亡率(16.86‰)明显高于本市户籍(6.82‰),非本市户籍出生缺陷死亡率(4.52‰)高于本市户籍(3.12‰);本地户籍死亡围产儿中出生缺陷发生率达45.74%,明显高于非本地户口的26.83%;本市户籍死亡围产儿的主要出生缺陷前四位顺位:先天性心脏病、脑积水、泌尿系统畸形、唇腭裂,非本市户籍:先天性心脏病、脑积水、唇腭裂、神经管畸形;死亡围产儿出生缺陷的产前诊断率本市为82.05%,非本市为79.28%。 【结论】 出生缺陷是围产儿死亡的首要因素,早期产前诊断是避免出生缺陷、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的相关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对1995~2007年间深圳市盐田区各医疗单位上报的围产儿死亡报告卡、年终报表活产数及补漏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3年间围产儿死亡率为10.3‰,2007年围产儿死亡率降到6‰以下。13年间围产儿死亡前3位为:出生缺陷、新生儿疾病、胎儿因素,近7年出生缺陷是围产儿死亡第1位原因。结论:做好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提高孕期保健意识,加强新生儿护理,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徐蓉  肖芳  赵欣  李兰  邹国庆 《卫生软科学》2010,24(4):371-373
[目的]了解昆明市五华区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探明该区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分布的种类,分析出生缺陷的发生原因,寻找影响出生缺陷的可能因素,减少残疾儿的发生率。[方法]利用妇幼三级网络,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搜集出生缺陷资料,对2007年1月~2009年12月在该区出生的围产儿共28659例监测数据库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活产儿28659例,围产儿出生缺陷603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21.04‰;围产儿死亡243例,围产儿死亡率为8.47‰;出生缺陷造成围产儿死亡123例,占同期围产儿死亡的20.38%;出生缺陷依次为神经系统、手足及四肢、唇裂及腭裂、外耳畸形等。[结论]要加强优生优育宣传教育工作,增加产前诊断项目,提高28孕周前诊断技术水平,及时终止妊娠,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台州市围产儿死亡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台州市2012—2016年围产儿死亡监测资料、出生缺陷报表及非户籍孕产妇健康状况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年份、户籍和地区围产儿死亡率、出生缺陷率和高龄产妇比例等指标,分析围产儿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2—2016年台州市围产儿平均死亡率为6.80‰,呈下降趋势(P0.01);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9.28‰)高于本地人口(5.64‰)(P0.01)。高龄产妇比例为10.30%,呈上升趋势(P0.01),高龄产妇围产儿死亡率为10.60‰,高于围产儿平均死亡率(P0.01)。围产儿首位死因是出生缺陷,出生缺陷率为35.86‰,呈上升趋势(P0.01),但出生缺陷死亡率呈下降趋势(P0.01)。台州市各县(市、区)围产儿死亡率、出生缺陷率、男女性别比和高龄产妇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动人口围产儿母亲的年龄相对较小、文化程度低、孕产次多和建卡孕周晚(均P0.01)。结论台州市围产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高龄产妇、出生缺陷和流动人口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10—2015年兰州市围产儿出生缺陷、死亡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收集兰州市2009年10月1日—2015年9月30日所有孕满28周至产后7天围产儿的资料。采用年估计百分比变化法(EAPC)评价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和围产儿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结果2010—2015年兰州市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城镇高于农村,全市和农村出生缺陷发生率均有上升趋势,其 EAPC 值分别为11.9%、14.1%;围产儿死亡病例以死胎为主,7天内围产儿死亡率逐年下降,EAPC 值为-15.9%。结论2010—2015年兰州市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城镇高于农村;围产儿死亡病例以死胎为主,7天内围产儿死亡率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衡阳市出生缺陷消长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衡阳市围产儿死亡与出生缺陷的关联。【方法】对衡阳市部分医院的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2~2007年监测医院的围产儿死亡率为10.3 4‰;出生缺陷儿死亡率为384.17‰,是围产儿死亡率的3 7倍;缺陷儿死亡率是非出生缺陷死亡率的49倍。出生缺陷发生率平均为66.37/104,且出生缺陷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出生缺陷的发生与双多胎、孕母年龄、围产儿的出生月份有密切关系。出生缺陷儿按系统分类排在前5位是肢体畸形、唇腭裂、神经管畸形、消化道畸形、泌尿生殖系统的畸形。【结论】出生缺陷不仅是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因素,而且也是影响出生人口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出生缺陷对中国围产儿死亡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1990~2001年期间中国围产儿死亡率以及死亡围产儿中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变化趋势,探讨出生缺陷对围产儿死亡的影响。方法 资料来源于中国出生缺陷监测网,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法收集资料。调查对象为孕28周到产后7天住院分娩的围产儿。把资料按出生地分为城乡两组,按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分为沿海、内地、边远地区三组,调查围产儿死亡率和死亡围产儿中出生缺陷的发生率。结果 中国围产儿死亡率由1990年的22.85‰下降到2001年的13.26‰,呈下降趋势;死胎死产率和早期新生儿死亡比例也呈下降趋势。同期围产儿出生缺陷死亡专率呈下降趋势,但死亡围产儿中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却逐年上升;在城镇和乡村以及沿海、内地、边远三类地区中都观察到同样变化趋势,1996~2001年间趋势更为明显。死亡围产儿中出生缺陷发生率城镇高于乡村,沿海和内地高于边远地区。结论 出生缺陷在死亡围产儿中的比例逐年上升,成为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1997~2008年出生缺陷对北京市海淀区户籍人口围产儿死亡的影响.[方法]资料来源于北京市围产儿死亡监测网,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监测方法.[结果]1997~2008年海淀区户籍围产儿死亡率5.96‰,出生缺陷造成的围产儿死亡占围产儿死亡37.50%,围产儿死亡率、出生缺陷死亡专率呈下降趋势.围产儿死亡中的出生缺陷顺位为先心病(18.7%)、多发畸形(15.1%)、总唇裂(11.1%)、脑积水(6.7%)、神经管畸形和染色体畸形(4.4%),可以避免和创造条件可以避免的比例为23.7%."个人或家庭知识态度"是出生缺陷造成的围产儿死亡的第一位死因.[结论]海淀区围产儿死亡率稍低于北京市水平,低于全国水平;出生缺陷导致的围产儿死亡比例高于全国水平,与发达国家相当.  相似文献   

10.
李彩霞  李东雄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5):3528-3529
目的:了解出生缺陷围产儿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996~2005年住院分娩的8619例围生儿,及其102例出生缺陷儿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年间出生缺陷平均发生率为11.83‰,1996~2000年缺陷儿出生高于2001~2005年出生缺陷儿,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出生缺陷儿死亡率为40.10%,占围产儿死亡的52.56%。结论:先天畸形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孕早期是预防出生缺陷的关键,加强对高危妊娠的检测和产前诊断,达到早期治疗,降低围产儿出生缺陷率则是预防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从我市1997~2004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看出:导致我市围产儿、新生儿死亡的第一位死因是出生缺陷。出生缺陷围产儿死亡率是非出生缺陷围产儿死亡的55.74倍,是同期围产儿死亡率的32.39倍。导致出生缺陷有多种原因,是由先天和后天原因造成的。先天由于母亲妊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福州市出生缺陷发生率、种类及变化趋势,为减少缺陷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福州市12家监测医院住院分娩的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福州市2007—2012年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13.0/万,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镇;孕母年龄20岁和≥35岁年龄组较高,出生缺陷导致的围产儿死亡占总围产儿死亡的30.3%,主要出生缺陷为外耳畸形、多指(趾)畸形、总唇裂、先天性心脏病(先心)及马蹄内翻足,神经管畸形发生率呈下降趋势。结论做好出生缺陷监测工作,加强三级预防,可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对策,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驻区26家助产机构分娩的孕满28周至产后7 d内的106 370例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及相关因素监测分析。结果 2013年7月-2015年6月共检出围产儿出生缺陷2 431例,检出率为22.85‰,各季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婴出生缺陷率明显高于女婴(P0.05)。母亲年龄20岁组出生缺陷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其次为≥35岁年龄组。前5位出生缺陷类型分别为外耳其他畸形、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隐睾、尿道下裂。2013年7月-2015年6月出现围产儿死亡318例,其中出生缺陷死亡占31.13%,而致死性出生缺陷占出生缺陷死亡的57.58%。结论朝阳区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出生缺陷的发生与孕母年龄、围产儿性别、孕期患病情况有关;应加强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工作,提高出生缺陷产前检出率,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福州地区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及特征,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以减少出生缺陷发生率。方法按全国出生监测中心制定的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对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出生的围产儿进行缺陷监测。结果监测的14 962例围产儿中,出生缺陷913例,发生率6.1%;围产儿死亡213例,病死率1.4%;出生缺陷儿死亡113例,病死率12.4%,出生缺陷死亡占围产儿死亡的53.1%。913例出生缺陷中,城镇占62.8%,乡村占37.2%。孕妇≥35岁者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最高(7.9%)。出生缺陷前5位:先天性心脏病、足内翻、隐睾、肾发育异常和外耳其他畸形。结论围产儿出生缺陷病种多,影响因素多样化;加强产前筛查,努力做好新生儿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工作,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沈阳市围产儿死亡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相应干预措施,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回顾分析沈阳市2005年-2009年围产儿死亡的相关资料。结果5年围产儿数260859例,共有2724例死亡,死亡率为10.44‰。出生缺陷导致的死亡仍居高不下。结论降低出生缺陷,加强婚前、产前检查,提高孕期宫内诊断水平,积极治疗母体合并症,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从我市1997~2004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看出:导致我市围产儿、新生儿死亡的第一位死因是出生缺陷.出生缺陷围产儿死亡率是非出生缺陷围产儿死亡的55.74倍,是同期围产儿死亡率的32.39倍.  相似文献   

17.
沈阳市1996~2000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玉瑛  邵杰  杨柳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5):2096-2098
目的:调查沈阳市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了解影响出生缺陷发生的因素,为政府部门制定妇幼保健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前瞻性调查方法,以三级保健网为依托,对1996~2000年出生的68 451例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结果:监测人口占出生人口的30.09%,出生缺陷儿589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86.05/万,出生缺陷围产儿死亡203例,死亡率344.65‰,是非出生缺陷围产儿死亡的35.39倍,是同期围产儿死亡的18.87倍(RR=18.87),占同期围产儿死亡的47.12%。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农村明显高于城市(χ2=26.19,P<0.01);出生缺陷发生的性别分布显示男性高于女性,经检验有显著性差异(χ2=5.33,P<0.05)。结论:沈阳市出生缺陷发生率低于1998年全国出生缺陷发生率,且农村高于城市,男性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8.
1998~2001年衡阳市出生缺陷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提高出生缺陷监测水平,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的有效措施。方法 对1998年1月~2001年12月间衡阳市23家出生缺陷监测医院的住院分娩中孕满28周,产后7d的围产儿进行监测分析。结果 围产儿中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为57.0ll/万,围产儿死亡率为12.27‰,出生缺陷发生顺位以唇裂并腭裂为主,占13.55%,出生缺陷按系统分类肢体畸形居首,占26.37%。出生缺陷的发生率与出生年份、城乡分布、季节性、产母居住地、母亲年龄及婴儿性别等无关。出生缺陷儿的死亡率为417.58‰,是同期围产儿死亡的32.83倍,是非出生缺陷死亡率的40.15倍,死亡数占同期围产儿死亡数的18.72%。结论 我市出生缺陷监测的发生率较全国及全省有水平低。出生缺陷是导致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因素。主要出生缺陷病种及出生缺陷系统分类是唇裂并腭裂和肢体畸形。加强监测队伍的建设,提高诊断技术水平,减少漏报。  相似文献   

19.
32842名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出生缺陷(birth defect,BD)也称先天异常,泛指胚胎发育紊乱引起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精神、行为等方面的异常。出生缺陷是影响出生人口素质及围产儿死亡率的主要因素。代礼等报道我国死亡围产儿中出生缺陷发生率达22.45%。为了解宁波市海曙区围产儿中出生缺陷发生及构成情况,进一步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我市围产儿死亡率及出生缺陷发生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昌平地区出生缺陷(Birth Defects BDs)的发生率,掌握严重和高发出生缺陷的动态变化趋势。方法:按全国出生缺陷监测网要求,将1999~2008年分为前、后5年,对孕28周~产后7天的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10年间妊娠中期胎儿畸形的引产情况。结果:10年间监测地区围产儿共45656例,出生缺陷儿471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0.32‰;围产儿死亡275例,出生缺陷儿死亡72例,占围产儿死亡的26.18%。结论:积极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工程,推广神经管畸形(NTDs)在孕早、孕中期的筛查技术和孕早期优生四项(ToRCT)的检查工作,采取管理、医疗、社会及法律等综合措施,能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