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医基础理论,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知识体系。《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属于中医学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和学习中医学其他各门课程的基础,也是众多中医爱好者学习中医的入门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主要由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规律所组成的基础理论知识体系,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基础扎实,才能利于后期各科课程的学习。对于初学者来讲,中医基础理论枯燥、抽象,如何能较好的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笔者结合多年学习和执教经验,介绍一些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医阴阳理论是中医重要的基础理论,起源于《周易》,发展于《内经》。从对《周易》卦爻阴阳理论与中医理论之源流的研究中发现,《周易》学的阴阳论,对中医学的人体解剖组织属性、中医经络理论、疾病诊治以及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和中医整体观起着重要的启示和归纳作用。  相似文献   

3.
和谐概念是中国古代传统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贯穿在中医药学发展的始终,是中医基础理论形成的重要基础,是《黄帝内经》等中医学经典中医学思想的重要文化来源,是指导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和谐思想在中医分析病因病机、疾病分类、组方用药、预防养生等方面均有体现,正确的理解和运用和谐思想,对于我们理解中医基础理论、临床遣方用药都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正>《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理、法、方、药理论进行临床实践的临床课程,是实践性强,要求理论联系实践的一门学科。它是与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及临床各学科联系甚为紧密的中医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中医内科学》涉及病种41个,要求掌握熟悉的证型  相似文献   

5.
《中医基础理论》是学习中医其它各临床学科的基础课程。主要内容是阐述人体的生理、病理、病因病机及疾病的预防原则等基本理论知识。学好本门课程,是学好其它临床学科的首要条件,必须认真学习,切实  相似文献   

6.
《中医诊断学》(以下简称《诊断学》)是以中医的观点、方法、手段去认识疾病,判断病情的一门学科,包含有四诊、八纲、辨证、诊断与病案等多方面的内容,涉及到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具体运用,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给初学带来不少困难。本文就学习《诊断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谈笔者的一些体会。一、联系中基理论《诊断学》是一门承上启下的课程,与《中医基础理论》联系十分紧密。其有关诊断原理、四诊内容、各种辨证证候分析,无不涉及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等  相似文献   

7.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院校的学生入学接触的第一门中医课程,因此教师的授课对于学生后续相关课程学习的影响至关重要。本文从"理、情、技"三方面的运用探讨了《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心得。  相似文献   

8.
杨美娟  付滨 《河南中医》2012,32(3):380-381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病机”作为中医基础理论的内容之一,并没有写入历版中医统编教材,而在中医理论发展的过程中与中央对中医政策的影响下,逐步稳定成为《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9.
中医成教强化脏腑辨证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疾病、辨别证候的一门基本技能学科。它是中医学各专业的基础课,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主要包括四诊、八纲、辨证、疾病诊断、症状鉴别和病案撰写等内容,是中医医疗各专业重要的主干课程。我校成教部近年来在中医医疗类各专业非脱产成教学员的《中医诊断学》教学中,  相似文献   

10.
《中医基础理论》涵盖了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对中医理论体系的概括和总结,也是中医药学类各专业的基础课程。以理论概括和总结作为入门课程,违背了"从具体到抽象,从经验到理论"的认知过程和教材编写原则。加之《中医基础理论》教材过于强调知识系统性的结构性缺陷,初学者接受困难一直是困扰教学的一大难题,影响了学生对中医学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所以《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是课程的性质、内容和对象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中医基础理论》主要阐述人体的生理、病理、病因以及疾病防治原则的基本理论知识.文章在客观分析没有任何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留学生,在初学这门课程时所存在的共性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运用汉字文化教学法、培养留学生中医术语表达能力、阶段性总结复习、采用客观型试题考核等方法,全面提高中医基础理论对外教学效果,培养符合国际需求的中医药国际人才.  相似文献   

12.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课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对于学生领悟中医基本理论,掌握临床诊断技能,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笔者的体会和探讨,借以拓宽学术视野,开阔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中医动物模型在《中医基础学》教学中的应用何晓晖朱荣林(江西抚州中医学校抚州344000)《中医基础学》(以下简称《中基》)是中医学各科的基础,也是学习中医学的第一门基础理论课程。由于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产生于二千多年前的古代,古朴而抽象,学生从中学学习数...  相似文献   

14.
《临床中药学》是以临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中药为目的,主要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该课程在中医药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也是联系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的桥梁。故《临床中药学》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其它临床课程的学习。从《临床中药学》教学大纲及教材内容来看,重理论轻实践,再加之老师采用的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法,使学生死记硬背,成为  相似文献   

15.
中医骨伤科学是运用中医基本理论,研究和防治骨关节及周围软组织损伤和疾患的一门学科。对骨伤科的生理解剖、病因病机、骨伤科疾病的辨证施治、原则等理论的形成具有奠基作用的首推《内经》。作为中医经典之一,在二千多年前就能对中医骨伤科具有系统地、全面地、理论性地记载,启迪后世骨伤科诸家在此基础理论指导下不断发扬光大,经受长期临床实践的考验,而以完整的理论体系立于医林之中。  相似文献   

16.
韩佳瑞  左振魁 《光明中医》2011,26(7):1501-1501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临床课之首,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学科相联系的桥梁课程。中医治疗疾病的特色和优势在于中医临床辨证思维。中医的发展和疗效证明:只有培养了正确的临床辨证思维,  相似文献   

17.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是中医学专业的入门课程,对授课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如何提高青年教师《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能力,结合自身教学和跟师及听课学习等,认为教学环节与方法,对提高教学水平,增强学生兴趣,巩固专业思想,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全区高等教育中医专业自学考试《方剂学》将于一九九○年四月末开考,为了帮助应考者学好本科课程,就如何学好《方剂学》谈几点看法,希望对应考者有所帮助。一、明确《方剂学》在中医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及与其他各科的关系。方剂学是中医理、法、方、药中重要组成部份,是阐明和研究方剂的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学习中医各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本门课程是在学完中医基本理论,诊断、中药学之后,通过学习方剂的组成、配伍理论及临证应用知识,可使已学的相关课程能够贯通掌握,并为学习临  相似文献   

19.
《中医诊断学》是以中医学方法研究诊察疾病、分析疾病的变化并掌握其病变规律的一门学科。《中医诊断学》作为衔接中医基础理论与内、外、妇、儿、五官等各临床学科的桥梁,其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所包括的范围相当广,这必然给自学者增加难度。一方面,要记忆诸多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另一方面,还要有四诊、辨证、书写病案的基本技能。倘若没有临床实践经验,对基础理论不理解、死记硬背,必然会导致概念不清,甚至全然不知。中医诊断技能是每  相似文献   

20.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讨论式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中西医学教育中,尤其是临床各课程的教学中。但医学基础课程尤其是《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受其自身特点的影响,应用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阐述了PBL教学法在高职高专中医学类专业《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应用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总结了四个方面的运用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