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护理方式对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焦虑及抑郁状态的有效性。方法将60例人住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干预,包括建立患者个人康复档案,针对患者情况进行集体健康教育,个别心理十预,指导进行关节功能锻炼以及娱乐疗法等。两组在十预前后分别应用Zung自评抑郁量表(SDS)和自评焦虑量表(SAS)评定患者情绪,并比较护理十预前后的分值。结果与国内常模[SDS:(33.46±8.55)分,SAS:(29.78±10.07)分1相比,本研究患者SDS[(44.35±4.11)分1、SAS得分[(42.68±3.46)分1较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本组患者存在明显的抑郁及焦虑心理。干预组干预后患者的SDS[(36.12±3.62)分]、SAS得分[(34.07±4.7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SDS:(43.15±3.76)分,SAS:(41.62±3.65)分1,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干预组患者焦虑及抑郁状态改善。结论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施综合干预能有效改善其焦虑抑郁心理,对提高生命质量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杨丽  杨跃进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4):136-137,143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在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的作用。方法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新发急性心肌梗死的60例患者分为A组(心理护理组)和B组(常规护理组),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采取心理+常规护理和常规护理两种不同护理模式,在病情稳定和出院前对所有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焦虑和抑郁情绪评估。结果A组患者在出院时的SAS和SDS评分结果分别为(38.63±6.84)分和(46.11±6.19)分,B组SAS和SDS评分结果分别为(44.32±8.37)分和(49.96±7.15)分,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激励式心理干预对不同麻醉方式的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抑郁及心率、血压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8月-2013年10月在河北省唐山市协和医院行择期手术的患者240例,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局麻组、腰硬麻组和全麻组,三组患者分别实行针对性的激励式心理干预,于心理干预前及患者人手术室后分别测定焦虑、抑郁情况及心率、血压,并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局麻组SAS得分[(26.6±5.4)分]、SDS得分[(22.4±6.1)分]和收缩压[(123.3±5.1)mmHg]与干预前[(59.3±6.5)分、(45.6±3.2)分和(140.2±2.1)mmHg]比较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全麻组干预后SAS得分[(34.5±1.3)分]和SDS得分[(28.6±3.5)分]均高于局麻组和腰硬麻组[(25.8±2.2)、(21.3±3.8)分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方面,干预后三组心率与干预前相比,均有所降低,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心率及收缩压局麻组与腰硬麻组、局麻组与全麻组以及腰硬麻组与全麻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励式心理干预能明显缓解手术患者的不良情绪,尤其是在非全身麻醉患者中效果更加明显,能稳定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心理状态,保证手术及麻醉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杨多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5):156-158
目的探讨肿瘤围术期护理对癌症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06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癌症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手术、药物治疗及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64例,在常规手术、药物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予以同术期护理的患者为观察组64例。医护人员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ualityoflifecorequestionnaire,QLQ-c30)在入院时和出院时与患者访谈并填写问卷进行评定。结果在SAS评分中,观察组[(39.01±10.53)分1明显低于对照组[(48.65±11.36)分];在SDS评分中,观察组[(41.26±9.90)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50.51±9.78)分];在QLQ-C30评分中,观察组整体生活质量[(70.01±12.58)分]、躯体功能[(82.74±10.20)分]、角色功能[(81.08±9.62)分]、情感功能[(76.26±10.93)分]、认知功能[(83.41±9.02)分]和社会功能[(68.76±12.40)分]却明显高于对照组整体生活质量[(62.75±10.93)分]、躯体功能[(71.46±11.39)分]、角色功能[(70.63±11.37)分]、情感功能[(69.84±12.71)分]、认知功能[(70.95±11.80)分]和社会功能[(62.58±11.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围术期护理能够改善癌症患者的心理状况,减轻其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临床综合护理对肺结核合并艾滋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2012年2月~2013年5月收治的40例肺结核合并艾滋病(AIDS)患者,根据人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两组分别给予普通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干预,以问卷调查方式观察护理前后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心情指数(SAS)评分以及自尊评价(SES)评分,对比患者抑郁程度;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评分评价患者生活质量,调查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SAS、SDS、SE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36.6+4.2)分]和SDS[(32.8±3.2)分]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2.3±4.3)、(39.4±3.9)分1,SES评分[(44.4±4.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38.5±3.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QOLI评分方面,观察组躯体功能[(51.37±7.99)分]、心理功能[(58.14±7.84)分]、社会功能[(57.82±6.81)分]、物质生活状态[(12.64±3.19)分]与总体生活质量因子评分[(15.57±2.5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5.21±7.47)、(46.34±6.14)、(47.15±7.43)、(12.15±3.11)、(13.01±2.3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100.0%,对照组为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结核合并AIDS患者实行综合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同此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刘靖 《实用全科医学》2014,(8):1335-1337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首发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比较10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90例健康对照者心理健康状况,再将108例患者分成2组,心理护理组57例,护理对照组51例;通过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所有被试者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同时比较不同护理方式对患者心理健康程度方面的影响。结果高血压患者组SAS量表得分[(53.44±10.05)分]大于正常对照组[(41.93±8.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54,P〈0.001)。出院时,心理护理组SAS量表得分[(48.81±8.17)分]低于护理对照组[(52.51±9.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1,P=0.028)。出院6个月后心理护理组服药依从性优于护理对照组(x2=4.163,P=0.041)。结论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对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健康护理,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肺结核患者抑郁焦虑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2年12月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肺结核患者3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出院时焦虑白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变化情况,采用13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和生活质量综合评估问卷(GQOL-74)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并评价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AS评分[(27.5±5.1)分1和SDS评分[(25.4±2.8)分]均较治疗前的SAS评分[(66.3±10.6)分]和SDS评分[(53.1±6.4)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评分[(27.5±5.1)分]和SDS评分[(25.4±2.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SAS评分[(53.2±11.2)分1和SDS评分[(50.2±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以及GQOL-74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6.8%,对照组满意度为7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缓解老年肺结核患者的心理压力,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SAS评分为(38.56±7.1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23±5.32)分(P〈0.05);实验组患者的SDS评分为(42.12±3.52)分,对照组为(52.56±6.78)分,组问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数冠心病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通过心理干预可帮助患者疏导负性情绪,调整其心理状态,提高l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分别为(22.5±3.2)分和(21.7±3.5)分;对照组患者SAS 和SDS 评分分别为(37.2±5.7)分和(39.1±5.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治疗心态,使其能够积极乐观的接受临床治疗和护理,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对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对肺癌放疗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4月至2015年8月接受放射治疗的肺癌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配进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放疗护理,观察组实行常规放疗护理及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比较两组放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及血压、脉搏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干预前SAS、血压和脉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两组SAS[(52.23±9.08)分vs.(60.13±10.09)分]、血压[(106.73±10.03)mmHg vs.(113.33±13.29)mmHg]、脉搏[(76.90±11.07)次/min vs.(83.33±12.61)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可有效缓解肺癌放疗患者的焦虑情绪,从而减轻患者因心理刺激引发的失眠、机体免疫力下降、痛觉敏感低等症状,为顺利完成治疗及提高生存质量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200例入住心血管内科的绝经后冠心病合并焦虑症状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100例,对于预组患者实施了包括心理支持、认知干预和社会支持等一系列的心理干预,对对照组的患者只给予一般的心理支持与常规的护理。结果:按照焦虑自我评定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对患者进行评分评价并比较,干预前两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焦赢程度较实验组高。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水平,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认知能力水平,促进了患者的疾病康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及工作水平。同时也融洽了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并发焦虑症患者坦度罗酮干预治疗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行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焦虑症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均给予介入术后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心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枸橼酸坦度螺酮(律康),10-30mg/d,每4周复诊1次,每次复查心电图、判断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测定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和Zung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12%,85.37%),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4周、8周后SCL—90评分(22.23±3.24,21.20±3.01)和SAS评分(51.75±4.84,48.80±4.35)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AS和SCL—90评分均是冠心病心绞痛症状改善的独立影响因素,治疗组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坦度罗酮可显著改善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焦虑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减轻负面情绪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从而提高介入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协同药物对冠心病治疗的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2年10月于山东省荣军总医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半年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总有效率84.62%,显著高于对照组67.6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电图ST-T改善比较2组有效率分别为60.00%和32.31%,观察组心电图ST-T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协同药物治疗,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协同药物治疗在冠心病伴抑郁、焦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2月冠心病伴抑郁、焦虑的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干预组给予心理干预协同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均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eriatricdepressionscale,G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进行评分,出院时进行临床疗效总体评估。结果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的SAS和GAS得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脏射血分数(LVEF%)、脑钠肽(BNP)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总有效率(90.0%)优于对照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伴抑郁焦虑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以让患者正确面对疾病,提高患者治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不良情绪,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PCI)围术期心理结合行为护理的舒适护理对患者心理状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120例拟行PCI患者行术前空腹血糖、血脂检查,所有患者按随机化分组表随机分入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按PCI术前和术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干预组除按PCI术前和术后护理常规进行外给予心理及行为护理的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进行术前1天在护理前和拔动脉鞘管后12小时进行,并同时检测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血浆皮质醇(Cor)、血糖及血C反应蛋白(CRP)。所有人选患者均采用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终点为12个月内的不良血管事件(MACE),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I)和靶病变血运重建(TLR)。结果:对照组术后的SDS评分、SAS评分、ACTH、Cor和CRP均比术前显著升高(P<0.01),干预组术后SDS评分、ACTH、Cor和CRP均比术前显著升高(P<0.01),但干预组术后SDS评分、ACTH及Cor均比对照组术后的降低(P<0.05)。干预组12个月总MACE比对照组减少(χ2=11.04,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围术期抑郁是影响PCI术后12个月MACE的独立影响因素(OR=1.559,95.0%CI 1.062.29,P=0.023),护理干预是负影响PCI术后12个月MACE的独立影响因素(OR=0.114,95.0%CI 0.022.29,P=0.023),护理干预是负影响PCI术后12个月MACE的独立影响因素(OR=0.114,95.0%CI 0.020.84,P=0.033),护理干预是减少PCI术后12个月MACE的影响因素。结论: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术期可引起患者抑郁的心理应激反应升高,而抑郁是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不良血管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心理护理结合行为护理的舒适护理干预可减轻围术期的抑郁负性心理反应及减少术后12个月总的不良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围术期心理干预对中年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将32例中年CABG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6)和观察组(n=16),两组均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围术期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于术前第3天及术后第5天分别对患者进行调查及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SAS、SDS阳性率及评分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低于对照组术后SAS、SDS阳性率及评分,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年CABG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心理,围术期心理干预能明显减轻中年CABG患者术后焦虑、抑郁情绪,对提高CABG患者生存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曹慧平  林玲  何成毓 《海南医学》2014,(8):1175-1177
目的探讨认知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影响,以期更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压。方法采取病例对照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0例伴有焦虑和抑郁症状的门诊及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以健康教育为主的认知干预,进行3个月的追踪研究。运用SAS和SDS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经过为期3个月治疗后,对照组患者SAS评分为(41.51±9.62)分,SDS评分为(43.72±11.51)分;干预组患者SAS评分为(38.50±7.89汾,sDs评分为(40.18±8.25)分。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收缩压为(152.57±13.29)mmHg,舒张压为(88.95±8.07)mmHg;研究组患者收缩压为(144.78±11.03)mmHg,舒张压为(84.67±8.49)mmHg。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及血压控制情况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CP〈O.05)。结论实施全面认知干预可有效缓解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抑郁、焦虑等情绪影响,消除不良心理障碍,有助于更好的控制患者血压,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辨证施护对单纯性肛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方法将200例单纯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施治辨证施护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抑郁和焦虑症状、疗效. 结果两组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生活质量各项目评分及总分均显著提高(P<0.05),术后观察组各项目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SDS和S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观察组SDS和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辨证施护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宫外孕患者术后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6月入住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的宫外孕并行输卵管切除术患者307例,将其分为对照组(153例)和观察组(154例)。采用自制问卷和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术后第1天焦虑状态及其相关焦虑情绪进行调查,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心理护理干预,术后护理第7天再进行复查,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护理前SAS评分[(55.62±11.13)、(55.41±12.02)分]及焦虑相关情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前后SAS评分[(54.23±12.03)、(43.75±11.25)分]及焦虑相关情绪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常规护理前后SAS评分[(55.62±11.13)、(54.23±12.03)分]及焦虑相关情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48.37%、98.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P=0.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宫外孕患者术后焦虑状态及其相关的不良情绪,在临床护理干预中应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顺铂联合吉西他滨化疗后出现味觉改变的肺癌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74例顺铂与吉西他滨联合化疗后出现味觉改变的肺癌患者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心理测试。实验组在对照组一般心理护理基础上,采用较全面的心理、药物干预,比较两组的SAS、SDS评分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及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细致地做好肺癌患者的心理、药物干预,可有效地降低化疗后致味觉改变对心理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对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