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建立合理的苗药红禾麻Laporteabulbifera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建立以指纹图谱为特征的多指标定性定量控制方法,对红禾麻12批次的药材进行质量控制,运用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对所测定的指纹图谱进行评价。结果建立了同时测定红禾麻药材中10个成分(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木犀草苷、山柰酚-3-O-芸香糖苷、槲皮苷、表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的多指标质量控制方法,该方法的线性关系、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5.89%~98.62%、RSD3%。同时测定了12批次红禾麻药材的指纹图谱并建立了共有模式,标定共有峰20个,12批次红禾麻药材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805~0.931。结论所建立的基于指纹图谱和多指标含量测定的红禾麻质量控制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度好、稳定可靠,为控制和评价红禾麻药材的内在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瓜蒌皮药材中五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收集地瓜蒌皮药材中芦丁、异槲皮苷、槲皮苷、槲皮素、山奈酚的含量,并以各成分作为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不同收集地瓜蒌皮药材中黄酮类各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异槲皮苷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5. 514%,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安徽1的瓜蒌皮药材质量最好。结论:以异槲皮苷为公共因子变量,对瓜蒌皮药材进行含量测定可以更好地控制瓜蒌皮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苗族药红禾麻潜在适宜分布区及其优质药材产区空间分布状况。方法:基于200个红禾麻分布位点及120个生态因子,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及地理信息系统(ArcGIS)软件预测其潜在适生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33批黔产红禾麻中芦丁、山柰酚-3-O-芸香糖苷、槲皮苷的含量,结合前期所测药材总多糖、总黄酮的含量数据,分析红禾麻主要药效成分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并借助ArcGIS中协同克里金插值法进行品质区划。结果:红禾麻在我国最适分布区为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及湖北等地,其高、中适生区面积占总分布面积的59.48%。影响红禾麻生长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为10月降水量、坡度、冷季最低温、海拔、6月太阳辐射强度及4月降水量;温度、辐射强度、降水量、土壤组分及性质等对红禾麻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影响较大。红禾麻药材品质研究结果表明,其高品质区主要包括贵州省雷山县、凯里市、清镇市、平坝县、惠水县、龙里县、开阳县及江口县等地。结论:红禾麻在国内分布区域广,但适宜分布区主要集中在西南部及华中部分地区,贵州境内红禾麻种植基地可优选黔东南及黔中地区的部分县市。该研究对红禾麻潜在适生区及其在...  相似文献   

4.
大花罗布麻叶黄酮类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大花罗布麻叶的黄酮类成分。方法: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花罗布麻叶中总黄酮的含量,用HPLC法测定总槲皮素的含量,并同时测定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和槲皮素的含量。结果:初步建立了大花罗布麻叶黄酮类成份的分析方法;其总黄酮、总槲皮素、异槲皮苷的含量较高。结论:为大花罗布麻叶的资源开发利用、药材品质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地耳草黄酮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不同产地、不同商品地耳草药材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方法 用HPLC同时测定不同产地、商品地耳草中的芦丁、异槲皮苷、金丝桃苷、槲皮苷、槲皮素、山柰酚的含量。结果 初步建立了地耳草6种黄酮HPLC同时测定方法;发现不同产地、商品地耳草中黄酮类成分具有一定差异。 结论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良好,可用于地耳草药材内在质量的评价和控制。  相似文献   

6.
建立烈香杜鹃中5种黄酮类成分的一测多评法,并验证其在烈香杜鹃药材中的可行性和适用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以金丝桃苷为内参物,建立芦丁、槲皮苷、槲皮素和山柰酚的相对校正因子(RCF),计算烈香杜鹃样品中其他4种黄酮类成分的质量分数,同时考察其系统耐用性和色谱峰的定位,采用一测多评法(QAMS)和外标法(ESM)分别测定12批来源不同产地的烈香杜鹃药材中5种黄酮类成分的质量分数,并对2种测定方法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及可行性。结合烈香杜鹃指纹图谱和聚类分析数据,就药材批次间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及讨论。结果表明,芦丁、槲皮苷、槲皮素和山柰酚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1.242 6,0.990 5,0.535 0和0.781 3,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相对校正因子重现性良好,采用一测多评法和外标法测得12批样品含量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指纹图谱和聚类分析数据表明分类情况与该药材的产地分布情况相一致。这表明建立以金丝桃苷为内参物,同时测定芦丁、槲皮苷、槲皮素和山柰酚的一测多评法是准确且可靠的,可用于烈香杜鹃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款冬花的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材》2015,(4)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的款冬花药材以及款冬根茎中款冬酮、绿原酸、芦丁和异槲皮苷4个指标性成分的含量,根据含量的差异及动态变化得到最佳款冬花产地及最佳款冬花采收期。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款冬花中款冬酮、绿原酸、芦丁和异槲皮苷的含量。结果:不同产地款冬花药材中4个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其中甘肃产款冬花的含量普遍高于其他产地;4个不同采收期甘肃产款冬花的含量动态比较结果显示,款冬酮含量在11月份达到峰值,绿原酸、芦丁和异槲皮苷含量在12月份达到峰值;款冬根茎中未检测出芦丁和异槲皮苷。结论:甘肃产款冬花的质量较好,甘肃陇西产款冬花11~12月药材质量较佳,与传统采收期相符。此方法简便、灵敏、准确,为寻找更佳款冬花产地及款冬花采收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探讨龙胆植株性状与环境因子的灰色关联度,分析龙胆生态因子对其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为龙胆优良种质选育、人工规范化种植和划分优质高产地等提供参考。方法 对24个产地栽培或野生龙胆植株的性状及土壤因子进行测定,用手持定时测距导航全球定位系统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记录各产地相应经度、纬度和海拔并通过查询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获取气候因子。运用SPSS 25.0软件对各产地植株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和变异性分析,并用DPS 7.05统计软件对龙胆植株性状与其环境因子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 灰色关联分析表明,龙胆植株性状与其环境因子存在密切关系,对龙胆植株性状影响较大的环境因子为年平均相对湿度、平均气压、年平均降水量、土壤中锌和铜的含量、有机质含量。其中,对龙胆性状影响最大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分别是年平均相对湿度及土壤中锌的含量。从灰色关联度值来看,龙胆的植株性状受气候因子的影响较大。结论 选择适宜气候环境,有利于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和提高龙胆药材的品质。  相似文献   

9.
鱼腥草中主要黄酮成分含量测定及其道地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不同产地的鱼腥草中的黄酮成分进行含量测定,为鱼腥草的质量控制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方法采用HPLC法,对12个产地的鱼腥草药材中的芦丁、金丝桃苷、槲皮苷含量进行测定。流动相为0.05%磷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条件为0~15~20~25~30~35~40~60 min,2%~15%~15.5%~16%~18%~18%~20%~40%B;检测波长为260 nm。结果 4不同产地的鱼腥草中的活性成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别,芦丁的含量为9~115 mg kg-1,金丝桃苷的含量为16~416 mg kg-1,槲皮苷的含量为110~710 mg kg-1。怀化、邵阳产地的鱼腥草样品中3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相对较高。结论本方法简便、稳定,适合作为鱼腥草的质量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联用技术(UPLC-ESI-Q-TOF-MS)研究红禾麻提取物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_(18)RRHD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以0.1%甲酸水溶液-0.1%甲酸乙腈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25 m L·min~(-1),柱温40℃,进样量1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负离子模式进行检测,运用Data Analysis软件,并结合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关文献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通过结合对照品及文献报道的质谱数据对红禾麻提取物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共分析鉴定13个化学成分,包括4个儿茶素类,3个苯丙素类和6个黄酮类,其中新绿原酸、隐绿原酸、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木犀草苷、山柰酚-3-O-芸香糖苷、紫云英苷和槲皮苷均首次在该植物中发现。结论:研究中建立的检测方法简便、准确,为快速鉴定分析化学成分提供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并比较全面地阐明了红禾麻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为其质量控制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建立不同基原与产地蚂蚁药材的质量评价方法。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20年版方法对药用蚂蚁的杂质、水分、灰分及浸出物含量进行测定;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凯氏定氮仪、气相色谱法(GC)、氨基酸分析仪对药用蚂蚁微量元素、总氮、蚁酸和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以灰色关联度分析中的相对关联度为测度,建立灰色关联度模型,对蚂蚁药材质量进行初步评价。结果:12批药用蚂蚁样品的相对关联度为0.296~0.576,其中有2个产地药用蚂蚁样品的相对关联度>0.500,有4个产地药用蚂蚁样品的相对关联度为0.400~0.500。贵州凯里市的叶形多刺蚁样品、江西上高县的双齿多刺蚁样品、广西博白县的双齿多刺蚁样品相对关联度排名居前3位,说明其药材质量较优。结论: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可综合评价药用蚂蚁药材质量,为药用蚂蚁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质量评价方法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罗布麻和混淆品白麻不同部位(叶、花、茎、根)指标成分的含量,对药材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罗布麻和白麻不同部位中指标成分金丝桃苷、异槲皮苷、三叶豆苷、山柰酚-3-O-芸香糖苷、紫云英苷、芦丁、白麻苷、新绿原酸、绿原酸等14种黄酮和3种酚酸类成分含量。基于各组分进行聚类、主成分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并比较各组样品。结果:罗布麻和白麻不同部位样品主要活性成分为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金丝桃苷、异槲皮苷、三叶豆苷等。聚类和主成分分析显示,根中主要成分类似,叶、花中黄酮与酚酸含量均较高;罗布麻和白麻的差异成分主要表现在绿原酸、山柰酚-3-O-芸香糖苷、金丝桃苷、白麻苷、山柰酚、表儿茶素、隐绿原酸、紫云英苷、三叶豆苷、异槲皮苷。结论:罗布麻与白麻主要成分差异显著,研究结果可为评价罗布麻属药材成分差异和罗布麻传统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综合比较、评价贵州石吊兰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贵州境内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不同产地加工方法的石吊兰药材中石吊兰素、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并运用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质量评价对比研究。结果:石吊兰7月采收、烘干、纳雍冷冲村石吊兰综合质量最好。结论: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对石吊兰的质量影响较大,该研究结果可为石吊兰质量综合评价及品种选育、GAP基地建设、药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熵权和灰色关联度模型,评价安徽省不同产地黄精Polygonati Rhizoma的质量。方法测定20批不同来源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灰分、浸出物、无水葡萄糖含量、总皂苷含量、薯蓣皂苷元含量7个主要指标的含量,采用灰色关联度法,构建安徽省黄精药材质量评价模型。结果 20批黄精药材相对关联度介于0.464 8~0.657 7,相对关联度0.55的样品有11批,总体上祁门县的黄精质量评价度最高。祁门县、贵池区、青阳县的样品排名靠前,品质较优;相对关联度0.55的样本集中在石台、岳西、金寨等地,样品的排名相对靠后,品质较差。结论基于多指标成分构建的熵权和灰色关联度模型评价安徽省不同产地黄精药材质量,方法简单客观,为黄精优质种源的筛选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徐珍珍  史星星  樊旭蕾  王淑美 《中草药》2018,49(24):5916-5922
目的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和FCM(Fuzzy C-Means)算法相结合的模式识别模型进行木香质量多指标综合评价研究。方法 HPLC法测定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及水蒸气蒸馏法测定木香挥发油的含量作为木香评价考察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度法进行中药质量排序,FCM算法进行中药质量分类。结果不同产地木香平均关联度排序为云南广东广西湖南四川安徽亳州北京河北,FCM算法将不同产地木香样品分为3类。由2种方法结合分析可知云南、广东、广西在质量高的类组中;湖南、四川在质量中等的类组中;北京、安徽亳州、河北在质量低的类组中。结论构建了用于评价中药材质量的综合模式识别模型体系,首次在木香药材中采用模糊聚类算法,旨在形成一种木香质量评价研究方法,为现代模式识别、数据挖掘等新方法在中药质量评价方面的应用提供思路引领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姜黄属中药重金属元素与道地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婉  高天慧  林美斯  张保献  傅超美 《中草药》2018,49(12):2833-2839
目的研究姜黄属中药重金属元素与道地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ICP-MS技术测定不同道地产区、不同基原的莪术、姜黄和郁金共20批次药材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差异以及研究传统水煎法对重金属元素的影响,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研究药材中重金属元素含量与道地性的关系以及在煎煮过程中微量元素由饮片到汤液的分布变化。结果聚类分析数据显示,同一产地的药材可较好地聚为一类,具有相同基原、不同入药部位的3种药材能明显的区分开。对于同一药材、不同基原的莪术药材、蓬莪术与广西莪术虽然产地不同,但具有更相似的特征,对于重金属元素的富集也更为相似。不同产地、不同基原饮片中各重金属元素含量差异为CuPbCdAsHg;元素溶出率显示,中药材重金属在传统水煎过程中不易溶出,且经过煎煮各元素含量发生较大改变,溶出的元素含量存在AsPbHgCuCd的趋势,表明Cu元素虽然在原饮片中含量远大于其他元素,但溶出率低。结论不同产地姜黄属药材重金属元素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与药材品种和产地分布呈一定规律性。表明产地环境对其重金属元素富集具有显著影响,且不同品种对重金属元素选择性富集能力不同。重金属元素在煎煮过程中由饮片到汤液的分布变化显示饮片中重金属含量与患者口服的汤液中重金属元素含量不一定呈正相关,各元素溶出率都较低,揭示了中药入传统汤剂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可为重金属限量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滇重楼根茎品质与根际土壤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骞  邬佩宏  杨敏  母茂君  黄瑜  郭冬琴  周浓 《中草药》2020,51(22):5839-5849
目的 探明野生与移栽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yunnanensis根际土壤中基本养分、土壤酶活性与根茎品质的关系,筛选影响滇重楼活性成分的主导土壤因子,为滇重楼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采自云贵川33个样点的滇重楼为材料,测定了其根茎品质指标以及生长土壤基本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分析了根茎品质指标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并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出影响滇重楼根茎品质的主要土壤因子。结果 滇重楼野生品和移栽品在总皂苷、总多糖、总黄酮含量上具有一定的差异,药材品质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所有滇重楼根际土壤样品的酸碱度适中,基本养分充足、含量丰富,土壤酶活性高,适宜于滇重楼的生长发育,野生地土壤肥力质量优于移栽地。野生滇重楼根茎总皂苷与多酚氧化酶活性呈现出极显著正相关,总黄酮与pH值、脲酶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移栽滇重楼根茎总皂苷与速效钾含量呈现出显著负相关,总黄酮与蔗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总多糖与碱性磷酸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滇重楼品质主要受到土壤因子综合影响,在滇重楼野外就地保护或人工栽培过程中,注意根据实际情况增减土壤各养分的含量及其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18.
周赛男  陈安家  郭宝林  张庆英  秦小龙 《中草药》2019,50(11):2712-2717
目的研究和比较全国7大产区不同产地酸枣仁药材中2种黄酮和2种皂苷的含量,筛选优质药材来源。方法 2016年和2017年2个年度对7大产区进行调查和样品收集,共收集样品74份,使用UPLC-UV-ELSD检测斯皮诺素和6′′′-阿魏酰斯皮诺素2种黄酮,以及酸枣仁皂苷A和酸枣仁皂苷B2种皂苷的含量。结果 2016、2017年采集样品中酸枣仁样品中斯皮诺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052%~0.102%和0.049%~0.144%,6′′′-阿魏酰斯皮诺素质量分数分别为0.021%~0.072%和0.026%~0.088%,酸枣仁皂苷A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016%~0.061%和0.033%~0.054%,酸枣仁皂苷B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008%~0.046%和0.005%~0.046%。结论经相关性分析,7个大产区间各成分含量基本上没有显著差异,斯皮诺素含量较高的产地有山西临汾(包括大宁和吉县)、河北涉县、河北迁安、甘肃庆阳、陕西眉县、陕西合阳、辽宁建昌、天津蓟县,酸枣仁皂苷A含量高的产地为山东各地,以及河北内丘和陕西渭南。综合比较山东各地2类成分含量普遍都高且变化较小。相关性分析也显示2种黄酮含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而2种皂苷含量的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