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王培红 《护理研究》2006,20(28):2545-2546
简要介绍了血液透析中肌肉痉挛的表现、原因,重点阐述了肌肉痉挛的防治及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肌肉痉挛是血液透析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肌肉痉挛的发作降低了患者对血液透析的耐受性,是患者无法完成充分透析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就血液透析相关性肌肉痉挛的发生机制、临床特点和防治措施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静脉补充左卡尼汀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低血压、肌肉痉挛的影响。方法 3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每次透析结束后应用左卡尼汀1.0 g静脉注射,12周后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低血压、肌肉痉挛的发生情况。结果注射左卡尼汀可以明显降低患者透析中低血压和肌肉痉挛的发生率。结论左卡尼汀可安全有效地改善患者低血压和肌肉痉挛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对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发生小腿肌肉痉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12月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患者发生小腿肌肉痉挛时予以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观察两组患者肌肉痉挛的缓解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肌肉痉挛缓解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穴位按摩能有效缓解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小腿肌肉痉挛的程度,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肌肉痉挛的预防及处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高华  崔桂珍  陈广华  赵艳娟 《临床荟萃》2004,19(19):1126-1127
肌肉痉挛是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过程中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为10%~15%。部分维持性HD患者,由于经济条件限制,不能保证每周2~3次透析,造成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过多,使得HD时超滤脱水过快过多,发生肌肉痉挛。为了提高这部分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我中心对维持性HD患者做好预防宣教,并对预测可能发生肌肉痉挛的患者,采取预防措施,使HD过程中肌肉痉挛的发生率由2002年的7%减至3%。对肌肉痉挛患者早发现早处理,加强心理治疗及痉挛肢体按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痉挛性瘫痪评定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訾明杰 《中国康复》2006,21(1):50-51
痉挛性瘫痪即控制主动协调运动的神经丧失功能,不能协调运动,是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综合征的一部分,其表现为肌张力升高、肌肉僵硬、抽搐性痉挛等。严重的痉挛造成患者运动障碍、日常生活不便和护理困难,治疗手段主要有药物、手术和电刺激等。对肌肉痉挛程度和治疗效果的定量评定研究是康复工程的一个重要课题,但由于问题的复杂性,目前尚无公认的可行方法。本文从多方面研究肌肉痉挛及其对关节神经肌肉系统特性的影响,以及如何从关节神经肌肉系统综合特性定量评定肌肉痉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冯小芳  茅松娟 《全科护理》2021,19(15):2077-2079
目的:观察盐熨法缓解血液透析相关性肌肉痉挛的效果.方法:将在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反复发生肌肉痉挛的80例病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采用局部盐熨法缓解肌肉痉挛,对照组则给予局部按摩法,比较两组病人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肌肉痉挛发生率、持续时间、疼痛程度、提前下机率、血清瘦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浆游离肉碱浓度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熨法用于缓解血液透析相关性肌肉痉挛能够减少痉挛发生次数和持续时间,缓解疼痛程度,纠正肉碱缺乏状态,有效清除瘦素,提高透析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超肌肉测量值评估肌肉痉挛的可行性。方法:收集卒中单侧偏瘫患者,屈肘肌肉痉挛组20例,无屈肘肌肉痉挛组20例。采用B超对肱二头肌关键点两侧肌腱、肌腹处及肌膜处进行测量,同时进行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估。不同组B超测得值进行比较,并与改良Ashworth值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肱二头肌B超测量值中,痉挛组患侧肌膜厚度较健侧明显增厚,痉挛组肱二头肌肌膜患侧与健侧比值较非痉挛组明显增高(P0.01)。肱二头肌肌膜与Ashworth测得值中度相关(r=0.608,P0.01);肱二头肌肌膜患健比与Ashworth测得值高度相关(r=0.742,P0.01)。结论:B超测量值中肌膜厚度与肌肉痉挛的常规评估指标高度相关,可作为肌肉痉挛即时、精准的简易辅助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9.
正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指由外伤、疾病等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和功能损害导致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的障碍,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疾病~([1])。肌肉痉挛是一种神经元损伤而引起的以肌肉僵硬、强直收缩、抽搐性痉挛等为表现的一种病理症状~([2]),是脊髓损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和康复治疗效果。本科于2018年7月收治了1例脊髓损伤后肌肉痉挛的患者,通过对其给予深层肌肉按摩器治疗后,患者的双下肢肌肉痉挛明显好转,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后痉挛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疼痛、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异常的姿势和运动模式等。研究发现,肌骨超声(MSUS)可以揭示痉挛性肌肉结构的形态学变化,量化肌肉痉挛程度。本文就MSUS在脑卒中后痉挛评估中的常用参数、应用现状和影响因素等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上脑卒中后痉挛的评估提供更为客观、精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在脑卒中后肢体肌肉痉挛治疗中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接受注射BTX-A治疗的脑卒中肢体肌肉痉挛患者52例,注射前进行心理疏导,在注射过程中、注射后进行针对性护理,并及时对并发症进行处理.结果 本组患者注射BTX-A治疗后肢体肌肉痉挛程度得到明显缓解或减轻,同时配合各项护理措施,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并发挥最好的疗效.结论 在脑卒中后肢体肌肉痉挛注射BTX-A治疗的过程中护理工作的及时准确有效的配合医生的工作有助于患者肢体痉挛程度的缓解或减轻,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2.
袁志敏  杜静平 《新医学》2003,34(8):492-492
98例发作性夜间肌肉痉挛患者,年龄18~70岁。先前每2周内均有6次以上夜间肌肉痉挛发作,人均12次。在停药2周后,分为随机双盲服用奎宁400mg/d的治疗组47例和仅服安慰剂对照组51例,疗程2周。结果:与用药前相比,治疗组与对照组夜间肌肉痉挛发作频率分别减少8次与6次,发作次数减少50%以上者分别占80%与53%;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无论夜间肌肉痉挛频率、强度、疼痛度皆明显减少或减轻。用药期间,两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并无明显差异。作者认为采用奎宁400mg/d短程疗法防治成人夜间下肢肌肉痉挛发作安全有效。奎宁治疗夜间肌肉痉挛发作疗效评价@袁志敏…  相似文献   

13.
痉挛是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常见表现之一。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半定量量表对痉挛进行评定。超声弹性成像(UE)可用于评价肌肉组织弹性,不仅能用于脑瘫、脑卒中后肌肉痉挛的评定,还能用于痉挛治疗效果的评定,且与临床常用痉挛评定量表有很好的相关性。UE也用于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等肌肉痉挛评定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空气波压力治疗在预防透析相关肌肉痉挛中的作用。方法将绍兴第二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研究实施前监测期间1月内发生3次及以上透析相关肌肉痉挛的患者共47例,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观察组在血液透析同时辅以空气波压力治疗,比较2组患者透析中肌肉痉挛和低血压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透析相关肌肉痉挛发生率(χ^(2)=12.797,P<0.001)、平均改良Ashworth评分(t=-4.006,P<0.001)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χ^(2)=10.107,P=0.001)及平均血压下降值(t=-4.429,P<0.001)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可降低透析相关肌肉痉挛和低血压的发生率,并能减轻肌肉痉挛和低血压发生时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痉挛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半定量量表法对肌肉的痉挛情况进行评估, 但这些评估方法都依赖于评估者的主观判断。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能够提供肌肉组织硬度、弹性、粘弹性等生物力学信息,因此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来评估脑卒中后肌肉痉挛的情况、信效度和应用条件。大部分文献均指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脑卒中后肌肉痉挛评定中具有较好的信度,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破伤风病人的死亡率极高,死亡原因是因为重复的全身肌肉痉挛所致的衰竭,或较为罕见的因呼吸肌的固定所引起的呼吸困难。出于肌肉的持续的痉挛,可引超高热;又因病人长期卧床,翻身及咳痰等活动受到限制,往往容易发生肺炎等并发症。因此,消除肌肉痉挛是治疗破伤风之关键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局部药物治疗肌痉挛,即使用破坏神经的药物作用于混合运动神经或运动点,使目标肌肉化学性失神经支配,缓解靶肌肉痉挛,能够避免口服药物的全身副作用,方法简单,使肌肉放松,适时对患者进行功能训练较容易获得良好效果,为研究痉挛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了有效途径,因此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A型肉毒毒素在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BTX)是治疗肌张力障碍和肌肉痉挛十分有效的药物.在我国,多应用于颜面部和颈部的肌肉痉挛.对于脑损伤后所致的肢体痉挛,我国应用这种方法治疗的情况并不多.本文就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治疗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正>面肌痉挛指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节律性抽搐、痉挛或强直性发作,常起于下眼睑的眼轮匝肌,逐渐向下部肌肉扩展,严重者整个面部强烈痉挛。  相似文献   

20.
痉挛是指肌肉或肌群断续的或持续的不随意收缩。痉挛状态指肌肉僵直、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的状态,是由于牵张反射失去高级中枢调控后,处于亢进状态,造成的肌张力增高和肌协调异常。偏瘫痉挛状态是中风病最主要的功能障碍之一,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时痉挛状态常见过高的肌张力。中风后肢体痉挛状态是影响中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进而影响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