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新医疗价格对3个病种医保住院费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辽宁省启用新的医疗服务价格后,医保患者住院费用的变化,从而更好地执行物价和医保政策,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方法通过收集某市价格调整前后2所医院各1年的3个病种的所有医保病例,共581例,对其费用进行分类,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论(1)调整后的医疗价格标准更趋于合理,体现了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2)住院费用的变化受物价政策和医保政策的双重影响;(3)价格调整使收费更合理、更规范,并未发现增加参保人的负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评价广东省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政策的实施效果,为正确评价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广东省城市医疗保健服务价格指数进行数据调整,并对数据进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等统计分析方法。结果:价格调整后单病种人均住院费用略微下降,费用内部构成比例有较大改变;价格调整后影响住院费用的因素比调整前增多。结论:广东省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对本研究单病种住院费用的影响达到了“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预期目标;医务人员劳务价值得到了提高,但力度还不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新疆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前后胆囊炎费用结构的变化: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法收集新疆8所综合性医院4年的胆囊炎出院病例住院费用信息和病例首页的基本信息,运用t检验、构成比、对数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前后胆囊炎住院费用构成及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前后胆囊炎住院费用构成及影响因素均发生了变化;结论: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对胆囊炎住院费用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医药价格调整前后三级公立医院住院费用的变化,评估政策实施的效果,为政策推进提供实证依据。方法:基于陕西省西安市9家三级公立医院的2015~2018年机构数据和2011~2018年病案首页数据,利用结构变动度分析法探究医药价格调整对三级公立医院住院次均费用及其构成的影响,利用中断时间序列法分析医药价格调整对患者住院总费用的即时和长期效果。结果:医药价格调整后三级公立医院住院次均费用降低(P=0.023);体现医务人员人力和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项目占比提高,如床位费、诊查费、治疗费、手术费和护理费等,化验费和药费占比降低,但卫生材料费和检查费占比增加;药费、卫生材料费和手术费在价格调整前后结构变动较大;医药价格调整具有增加住院总费用的即时效果(β=1412.33,P=0.017)和降低住院总费用的长期效果(β=-449.59,P<0.001)。结论:医药价格调整后三级公立医院住院费用降低,费用结构有所改善,但仍存在医疗服务项目使用不规范的可能。建议充分发挥医保控费的关键作用,完善医疗服务项目定价标准和调整机制,贯彻落实取消医用耗材加成,加强卫生材料和检查费用占比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新疆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对胆囊炎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病例回顾法收集新疆8所综合性医院4年的胆囊炎出院病例住院费用信息,对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前后胆囊炎住院费用构成及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前后胆囊炎住院费用构成及影响因素均发生了变化.结论: 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对胆囊结石伴胆囊炎住院费用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江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型糖尿病患者次均住院费用的构成以及影响次均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为有效控制此类患者的住院费用及减轻疾病经济负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江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015—2018年1 92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住院费用明细,利用新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患者住院各项费用的关联度、贡献率以及变动率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8年,次均住院费用的构成比和关联系数最大的影响因素是治疗费,而结构贡献率最高的因素是药品费;与次均住院费用关联度最大的前三项目顺位分别是治疗费(0.965 0)、药品费(0.910 0)和检查费(0.812 5);结构贡献率最高的前三项目顺位是药品费(30.00%)、护理费(11.69%)和诊察费(10.61%),三者累计结构贡献率达到52.30%。结论治疗费、药品费和检查费是影响患者次均住院费用最主要的因素,但服务性项目的收费较低。建议着重控制药品费用的增长,适当减轻检查类项目对费用的影响,严格规范临床路径,合理提高服务性项目费用的比例,进一步体现医护人员的劳务价值,构建糖尿病精细化管理体系,丰富健康管理内涵。  相似文献   

7.
《现代医院管理》2017,(4):62-65
目的分析医药价格改革对公立医院住院费用的影响,为深入改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无锡市某市级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前后住院费用数据,比较人均费用变化情况。结果人均药费、检查费、检验费和耗材费有不同程度下降,人均药费降幅达24.1%;人均护理费和治疗费增长显著,增幅达188.3%和37.6%;平均住院日、人均住院费、人均自费略有下降。结论医药价格改革初有成效,医疗服务价格构成得到初步调整,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又没有加重患者的负担。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某军队医院医改前后军队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的变化,探讨医改对军队伤病员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采用SPSS 13.0软件,对医改前后2002—2006的住院医疗费用数据进行了汇总、比较和分析。结果:①2002—2006年各年度军队伤病员住院费用不同种类医疗项目构成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②各年度军队伤病员住院总费用中不同身份构成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军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现阶段工作运行顺利:①军队医改目的初步实现;②医疗费用结构趋于合理;③医改保障重点得以突出;④药品费用控制亟待改进。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福建省沿海某市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对公立医院医疗收入结构的影响。方法抽取26家公立医院,分析比较调价前后一年全部医院、不同类别、不同级别公立医院医疗收入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有助于优化公立医院的医疗收入结构,尤其是诊查费的调整使诊查收入占总的医疗收入比例大幅度提升,有利于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调动积极性,但手术项目、检查化验项目调整未达到预期效果。结论调价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建议逐步建立合理地医疗服务价格体系,拉开不同级别医院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的差距,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同时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  相似文献   

10.
医疗服务价格指数是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和管理的重要工具。2019年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后,武汉市医疗服务项目定价整体提高,总价格指数为126.67%;体现更高技术劳务价值的一般医疗服务、一般检查治疗、手术治疗等项目价格涨幅较大,超声检查类与检验类项目价格下调;占总项目数16.87%的项目,其累计收费金额占总收费金额的80%,用这些项目计算的价格指数为120.68%。建议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指数计算的项目,并以成本为依据,合理调整医疗服务项目价格,适应医疗技术、医保政策等变化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住院费用构成及影响因素,为合理控制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住院费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非参数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对上海市某三甲医院2017年5月1日-2019年6月1日出院的660例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住院费用进行分析。结果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平均住院总费用为(81 396.26±26 063.39)元,卫生材料费、化验费和治疗费是患者住院总费用的主要构成。多因素分析发现,住院天数是影响住院费用的首要因素。结论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住院费用总体偏高。应完善医保支付方式,降低卫生材料费;缩短平均住院日,加快床位周转;调整相关医疗服务价格,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动价值;定期随访出院患者,关注生活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12.
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前后影响单病种住院费用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前后影响住院费用的因素变化。方法对6种疾病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前后的对数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呆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前后影响单病种住院费用的因素主要为住院天数、年龄、入院情况、出院转归、抢救次数、是否手术、费用支付方式等。结论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前后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基本相同,但各个影响因素的作用强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为合理控制和降低住院费用提供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措施。方法收集某院2019年住院病案数据库中疾病主要诊断为脑卒中(诊断编码为I60-I64)的患者2343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路径分析脑卒中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脑卒中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为21532元。其中,药品费用及检查费用占比较大;患者的住院天数、药品费用和总费用在不同年龄、医疗付费方式、服务区域半径、入院情况、有无高血压、是否手术及其他疾病诊断个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路径分析显示药品费(总效应β=0.73,P<0.05)为住院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为住院天数(β=0.53,P<0.05),是否手术、入院情况、其他疾病诊断个数、服务区域半径、年龄、有无高血压和医疗付费方式也对住院费用产生影响,β分别为-0.52、0.14、0.12、0.06、-0.06、-0.04和-0.03(P<0.05)。结论药品费、住院天数、是否手术、入院情况、其他疾病诊断个数、服务区域半径、年龄、有无高血压和医疗付费方式影响脑卒中患者的住院费用,可通过控制药品费用、缩短住院天数等综合措施,控制和降低脑卒中患者的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结构变动度分析住院费用结构,为住院费用结构调整、有效控制医疗费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结构变动度和环比增长速度指标分析医院6年来住院费用构成变动的情况。结果医院人均住院费用呈逐年缓慢增长趋势,材料费、检查费、手术费是引起住院费用结构变动上升的主要费用项目,三者的累积贡献率达到50.0%,护理费结构变动增幅较慢,贡献率仅为1.9%,药品费、诊疗费是引起住院费用结构变动下降的主要费用项目,两者的累积贡献率达到47.9%。结论本文仅对住院费用结构中的费用支出结构进行分析;采用结构变动度分析某时期的费用结构变动情况,可以综合表达费用在不同年度和不同项目的构成变化,反映出住院费用结构变化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实施按病种分值付费政策控制病人住院费用和住院日的效果。方法利用病案首页关键信息与医保结算费用,对按病种分值付费实施前后的住院费用、住院日、费用结构、城乡或职工医保病人费用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施病种分值付费后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日均比实施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费用结构中药品费、耗材费、其他费均下降,技术劳务费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病种分值付费可有效降低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和平均住院日,促进结构费用优化,但在职工医保病人控费方面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09-2016年宁夏12家县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实施药品零差价政策门诊费用的结构变化情况,为完善药品零差价政策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2家县级医院2009-2016年政策实施前后门诊医疗费用资料,采用结构变动度法分析费用的结构变化情况。[结果]次均药品费占比由政策实施前的47.10%上升至政策实施后的48.41%;政策实施后,西药费、检查费比重有所下降,化验费、中成药和中草药比重上升,药品费用比重出现上升趋势。[结论]政策实施后,医疗费用增速变缓,药占比下降,但门诊次均费用呈逐年上升趋势,提示药品零差价政策对门诊患者医疗费用的控制作用不明显。建议进一步扩大医疗服务项目调整范围,提升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调整的精准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取消药品加成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政策对公立医院收支费用的影响,以评价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政策实施后的效果,为医院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医院统计报表导出取消药品加成前、后住院患者的明细,对患者住院、门诊费用结构、医院收支结构和不同科室收治病种等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取消药品加成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政策后医院药占比由24. 7%降至22. 5%,但并没有带来医疗费用的下降,医院收支结余出现负增长,常见典型病种显示药占比均降低,病种费用结构趋向合理。[结论]取消药品加成后药品收入在门诊和住院收入中占比均有所下降,医疗价格调整补偿不达预期,应"三医联动"完善医保支付方式,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以促进公立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某医院公费医疗患者住院费用的构成情况、药品费构成情况和住院费用分布等进行分析,探讨公费医疗患者住院费用上涨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对某医院2004--2011年长期休养公费医疗患者住院费用的构成情况、药品费构成情况和住院费用分布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绝对数及相对数表示,构成比间的比较采用,检验。结果某医院2004--2011年公费医疗患者住院费用中,药品费占87.12%,治疗费占4.11%,检查费占3.92%,材料费占3.49%,其它费占1.36%,可以看出药品费是住院费的主要组成部分。药品费中,西药费、成药费、草药费分别为61.51%,37.03%,1.46%。8年间人均药品费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8.16%,定基比发展速度为321.67%。从住院费用分布情况看,住院费用主要集中在20000元以内,占总数的69.26%。50000元以上的患者人数占总人数的5.84%,费用占总额的23.16%。结论药品费是住院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且人均药品费增幅较高,存在很大的调控空间。药品费构成比例不合理,可充分利用中医独特优势增加草药费在药品费的比例,以实现控制药品费的目的。应关注高额住院费的问题,加强内部管理遏制不必要的高额消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