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醒脑静联合乙酰谷酰胺治疗急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于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急重型颅脑损伤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每个组别30例患者;在常规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单-乙酰谷酰胺治疗,而实验组则给予醒脑静联合乙酰谷酰胺治疗。2周为1个治疗疗程,治疗结束后,主要观察: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后的GCS评分情况;②1个月时患者清醒人数及清醒时间情况,3、4个月时,治疗疗效评估情况。综合以上数据评估醒脑静联合乙酰谷酰胺治疗急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2周时,两个组别的患者GCS评分均有显著升高,实验组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②治疗1个月时,两组患者均有不同人数恢复神智,逐渐清醒,实验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清醒率更高,平均清醒时间则短,P<0.05;3、治疗4个月,临床疗效及预后评估,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乙酰谷酰胺治疗急重型颅脑损伤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醒脑静联合乙酰谷酰胺治疗急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于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急重型颅脑损伤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每个组别30例患者;在常规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单-乙酰谷酰胺治疗,而实验组则给予醒脑静联合乙酰谷酰胺治疗。2周为1个治疗疗程,治疗结束后,主要观察: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后的GCS评分情况;②1个月时患者清醒人数及清醒时间情况,3、4个月时,治疗疗效评估情况。综合以上数据评估醒脑静联合乙酰谷酰胺治疗急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2周时,两个组别的患者GCS评分均有显著升高,实验组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②治疗1个月时,两组患者均有不同人数恢复神智,逐渐清醒,实验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清醒率更高,平均清醒时间则短,P0.05;3、治疗4个月,临床疗效及预后评估,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乙酰谷酰胺治疗急重型颅脑损伤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乙酰谷酰胺治疗重型脑挫裂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干忠  邬健斌 《河北医学》2006,12(7):624-625
目的:比较重型脑挫裂伤治疗中应用乙酰谷酰胺与否在患者致残和死亡的差别,说明乙酰谷酰胺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两组重型颅脑挫裂伤的病例,其中一组应用乙酰谷酰胺,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应用统计学检验,应用乙酰谷酰胺组在死亡率和致残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乙酰谷酰胺在重型脑挫裂伤后应用,能明显减轻受伤脑组织的一系列继发损害,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程振国 《中原医刊》2013,(23):66-67
目的探讨乙酰谷酰胺联合依达拉奉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和实验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乙酰谷酰胺和依达拉奉联合治疗14天。观察各组患者接受治疗两周时,觉醒人数、GCS评分、总体有效率。结果治疗两周时,实验组觉醒人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GCS评分和总体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乙酰谷酰胺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孟佳  朱雨岚  林爽 《黑龙江医学》2010,34(6):420-421,464
目的研究乙酰谷酰胺对戊四氮致痫大鼠大脑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戊四氮腹腔注射建立癫痫模型,每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乙酰谷酰胺治疗,经主动脉灌注取脑组织,HE染色观察大脑病理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神经元平均坏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酰谷酰胺对癫痫导致的脑损伤有治疗作用,并且其疗效呈现一定的剂量和治疗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综合疗法降低血氨浓度,观察治疗肝硬化引起的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9例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综合治疗组(15例)和乙酰谷酰胺组(14例).乙酰谷酰胺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仅给予乙酰谷酰胺静点;综合治疗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乙酰谷酰胺静点,鼻饲乳果糖和食醋灌肠.治疗1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和检测血氨水平.结果:综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乙酰谷酰胺组(P<0.01);综合治疗组治疗后的血氨水平明显低于乙酰谷酰胺组治疗后(P<0.05).结论:综合降低血氨浓度是治疗肝硬化肝性脑病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提高疗效及促进临床症状的缓解.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酰谷酰胺注射液用于神经外科昏迷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所有患者都给予急诊手术治疗,与此同时,入院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用不同的静脉点滴进行干预,分别是乙酰谷酰胺注射液以及生理盐水,持续干预7天。结果:术后3个月进行判定,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3.3%,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经过3个月后,两组的GCS评分要比手术前高(P<0.05),其中,术后的GCS评分进行对比发现,对照组低于治疗组(P<0.05)。将两组谷氨酸与天冬氨酸含量进行比较,对照组高于治疗组(P<0.05),同时也明显低于术前(P<0.05);手术前后对照组的谷氨酸及天冬氨酸含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术后3个月期间的血管破裂、血栓形成、血管痉挛、过度灌注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乙酰谷酰胺注射液用于神经外科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手术治疗能有效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减少对于神经功能的损伤,疗效可靠,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徐晓红 《中外医疗》2013,32(19):97-98
目的评价奥拉西坦联合乙酰谷酰胺治疗脑梗死后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实验组给予奥拉西坦及乙酰谷酰胺治疗,对照组单独给予乙酰谷酰胺治疗,分别观察其疗效,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41.8%,实验组在神经功能的恢复上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联合乙酰谷酰胺在改善脑梗死引起的神经功能缺失,提高恢复期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一定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纳络酮与乙酰谷酰胺注射液联合应用对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及其毒、副作用。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纳络酮组)及治疗组(纳络酮加乙酰谷酰胺组)。对照组首剂给予纳络酮0.8mg静注,根据病情然后每隔30min重复静注0.4mg2—3次,仍未清醒者随后即以0,8—1.2mg加入5%-10%葡萄糖液中静滴。治疗组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乙酰谷酰胺0.4—0.6g兑入5%G.S250ml中静滴,每日1-2次,乙酰谷酰胺日总量不超过2.0g。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基础治疗,及时洗胃,吸氧,推注速尿并注意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等对症处理。结果40例采用纳络酮与乙酰谷酰胺注射液治疗的重度酒精中毒患者,对促进清醒及酒后临床症状消失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且未发现有明显毒副作用。结论纳络酮与乙酰谷酰胺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可缩短病程、进一步提高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唐红 《吉林医学》2022,(3):705-707
目的:研究乙酰谷酰胺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早期肝性脑病的效果及对血氨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早期肝性脑病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乙酰谷酰胺治疗,观察组采用乙酰谷酰胺+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后血氨(BA)水平、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盐酸乙酰谷酰胺、丹参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眩晕症的疗效。方法:对68例有眩晕症状的患者给予乙酰谷酰胺、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结果:盐酸乙酰谷酰胺、丹参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眩晕症一般1~7天即可痊愈。复发率低于30%(18/68)。结论:二药合用起协同作用。有效地改善人脑供血及神经细胞代谢,使脑功能得到恢复。对各种眩晕症尤其是治疗脑性眩晕,外伤性后遗症起到了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乙酰谷酰胺与黄芪注射液配合用于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乙酰谷酰胺与黄芪注射液配合治疗)和对照组(葡萄糖注射液加维生素C、维生素B6及三磷酸腺苷治疗),统计患者就诊到清醒时间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85%(P<0.01)。结果:乙酰谷酰胺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简便,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可在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酰谷酰胺抗疲劳作用。方法对小鼠灌胃乙酰谷酰胺200ms/(kg·d),以负重游泳为运动模型,测定力竭游泳时间、血红蛋白(HB)、定量负荷后血乳酸和血尿素氮(BUN)及缺氧耐受时间。结果乙酰谷酰胺能够增加机体HB的含量,延长小鼠力竭游泳时间和耐缺氧时间,降低定量负荷后血乳酸和BUN水平。结论乙酰谷酰胺具有消除疲劳,提高运动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盐酸丁咯地尔联合乙酰谷酰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5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5例VBI患者采用盐酸丁咯地尔联合乙酰谷酰胺治疗,用药方法:盐酸丁咯地尔0.2g溶解于5%葡萄糖250ml中,乙酰谷酰胺0.6g溶解于5%葡萄糖250ml中(有糖尿病病人应加正规胰岛素8~12U)。对照组采用盐酸培他啶500ml、复方丹参液250ml、维脑路通0.8g 血塞通0.4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有糖尿病病人加入正规胰岛素),观察有效率、起效时间、住院天数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应用盐酸丁咯地尔联合乙酰谷酰胺组总有效率93.7%,住院天数(1.9±0.6)d,而对照组总有效率79.04%,住院天数(2.8±1.0)d。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盐酸丁咯地尔联合乙酰谷酰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乙酰谷酰胺、葛根素注射液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83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8例用尼莫地平、乙酰谷酰胺、葛根素联合治疗;对照组45例给予活血化瘀、改善脑功能和扩血管药常规治疗.10天为1个疗程.结果:脑彩超和脑动脉血管造影显示治疗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改善及病人主诉眩晕、共济失调、眼球震颤、复视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尼莫地平、乙酰谷酰胺、葛根素注射液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好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正>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指由跌落、车祸、斗殴等创伤因素引起的颅脑损伤,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1-3]。肠内营养支持可以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的感染率和死亡率[4]。创伤后急性期颅内多处于脑水肿反应高峰,机体呈高代谢和高分解状态,文献[5-6]表明,内分泌系统也直接或间接参与创伤后代谢和免疫反应的影响。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提高颅脑损伤患者临床疗效和预后[5,7],本研  相似文献   

17.
李少峰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7):3706-3707
目的:观察纳络酮联合乙酰谷酰胺治疗肝性脑病的效果。方法:两组住院患者在去除诱因的基础上,均予以相同的基础治疗,应用支链氨基酸250ml,1次/d静脉点滴。治疗组在上述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纳络酮0.8mg~1.2mg加入5%葡萄糖或0.9%氯化钠250ml中,1次/d静脉点滴;乙酰谷酰胺0.5g~1.0g加入5%葡萄糖250ml中,1次/d静脉点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3%,对照组总有效率82.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纳络酮联合乙酰谷酰胺治疗肝性脑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乙酰谷酰胺注射液辅助治疗酒精中毒昏迷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9月该院收治的87例酒精中毒昏迷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给予盐酸纳洛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乙酰谷酰胺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水平、神经功能指标[脑脊液β-内啡肽(β-EP)、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和酒后不适症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42/44),高于对照组的79.07%(3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LT、AST、γ-GT、β-EP和MD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SOD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酒后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和胸闷等酒后不适症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酰谷酰胺注射液辅助治疗酒精中毒昏迷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肝功能指标水平,改善神经功能指标水平,降低酒后不适症状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盐酸纳洛酮治疗。  相似文献   

19.
<正> 我院自1985年9月至1993年9月,应用复方丹参、乙酰谷酰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共15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将15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急诊留察和住院病人进行随机分组为A、B、C三组,每组均为50例。A组:为“复方丹参针剂”治疗组;B组:为“复方丹参针剂和乙酰谷  相似文献   

20.
樊玉荣  于巧秀 《农垦医学》2000,22(2):116-118
重型颅脑损伤是指 :颅内血肿 ,脑干损伤 ,广泛性脑挫裂伤[1 ] 。应激性溃疡是重型颅脑损伤常见并发症 ,根据不同报道显示 ,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 ,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分别为 7.3% [2 ] 、1 6~47% [3] 、36.1 % [4] 、43% [5] 、2 0~ 30 % [6] 、75% [7] 、40~ 80 % [8] 。一旦发生应激性溃疡 ,严重影响患者愈后 ,死亡率高 ,也是治疗护理工作中的难点。笔者将近年来有关重型颅脑损伤应激性溃疡的防治进展加以综述 ,以期提高对此问题的认识。1 发病机理1 .1 重型颅脑损伤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是机体处于一种应激状态 ,交感—肾上腺素系统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