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损害肝脏为主的感染性疾病.可以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病毒性肝炎.在这五种病毒性肝炎中,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是通过肠胃道传播的,其他三种肝炎则可以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其中丁型肝炎病毒是缺陷病毒,它自身不会引起疾病,必需有乙型肝炎病毒的辅助才能感染宿主.本文就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的病原体即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和丁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Delta Virus,HDV)体外细胞培养体系系统的研究现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趋化性细胞因子和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在抗病毒免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其表达的抗原系统及其抗体所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和非特异性的以细胞因子为主的炎症介质导致的肝细胞损伤。CCR5作为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在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主要讲述CCR5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及在编码区和启动子区的多态性与HBV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后宿主的免疫系统和病毒及其产生的蛋白之间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决定了HBV感染的结局,导致各种急慢性肝脏疾病的发生。在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acute hepatitis B,AHB)中,宿主通过固有免疫和强有力的适应性免疫可以清除病毒。而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对人类危害重大,中国是HBV的高流行地区,感染率约为8%,并存在上升的趋势。实验室的诊断对于判断病毒复制程度、监测抗病毒治疗效果以及评价预后举足轻重。LHBs是乙肝病毒入侵肝细胞的主要结构组分,对其的检测有助于判断各类乙型肝炎患者的传染性和病毒复制。我们通过对乙肝患者血清标本血清表面抗原大蛋白(LH-Bs)、HBV—M及HBVDNA的检测并作对比分析,旨在探讨其在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诊断,除检测血清中的抗原、抗体等病毒感染标志外,目前还可以用多种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来显示肝组织中的病毒抗原。肝组织内HBsAg及血清HBVM与肝炎的临床特征亦有一定的关系,这对探索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演变规律有一定的意义。材料和方法材料取自1981年以来90例临床和病理  相似文献   

6.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所引起的严重危害我军广大官兵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严重影响着部队的有生力量,而HBV 感染也是导致肝炎、肝硬化、肝癌的重要原因.据总后卫生部信息中心全军医疗信息管理系统2000年部队所有驻军以上医院住院病例病案数据库首页显示,乙肝在部队的经济负担排名中位列首位,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乙肝的发病.因此,攻克乙型病毒性肝炎一直作为军队"九五、十五、十一五"计划的重点科研攻关项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BV感染者病毒活动情况、疾病进程与血清抗平滑肌抗体(ASMA)产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间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肝病自身抗体检测结果。筛选51例合并ASMA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进行数据分析,以自身抗体检测阴性的50例CHB患者作为对照。分析两组的临床表现、肝功能、乙肝病毒活动情况和疾病进程的差异。结果:抗核抗体(ANA)、ASMA、抗线粒体抗体(AMA)和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1)在CHB受检者中阳性率分别为13.46%、5.01%、0.60%和0.07%。ASMA阳性组和自身抗体阴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HBsAg感染年限、HBsAg、HBeAg和HBV DNA对数值,以及CHB疾病进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SMA阳性组首发症状多见黄疸,部分合并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P<0.05)。ASMA阳性组TBIL、ALP、TBA、PT高于自身抗体阴性组,ALB低于自身抗体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MA阳性组中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ASMA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 deoxyribonucleic acid,HBV DNA)载量与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inducible protein-10,IP-10)及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水平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感染疾病科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35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入组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载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P-10蛋白及IL-12水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HBV DNA载量与IP-10蛋白及IL-12间相关性.结果:135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患者入组时HBV DNA载量(486.25±541.21)×105 copy?mL-1,IP-10蛋白106.69±29.70 pg?mL-1、IL-1259.61±33.39 pg?mL-1;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IL-12、IP-10蛋白水平与HBV DNA载量呈正相关,均是患者病情发展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IL-12、IP-10蛋白水平与HBV DNA载量密切相关,可以通过检测IL-12、IP-10蛋白水平判断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30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乙肝转阴汤和贺普丁联合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30例,6个月后后查肝功能,HBV—DNA。结果: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总有效率90%。结论:乙肝转阴汤和贺普丁联合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明显,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表面抗体(HBsAb)数据分析,研究其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发展趋势,为其后续治疗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3年至2016年来院就诊患者和体检者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及表面抗体数据,按性别及年龄为参数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以阳性率或阴性率为指标,分析其之间的变化规律,进行x2检验以确定其在统计学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HBsAg在男女总体感染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 <0.01,其总体阳性率在经波动后呈下降趋势.分析中发现,31 ~50岁人群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时段.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阴性者在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9 >0.05.HBsAb阴性率高达51.5%.结论 经过国家对乙型病毒性肝炎预防宣传力度的加大及个人预防意识的提高,其总体感染率显著下降.但HBsAb阴性率仍很高,为加强HBsAb阴性者的免疫防护.对HBsAg及HBsAb双阴性的成年人群,特别是31 ~50岁年龄段人群应加强乙肝疫苗的接种.  相似文献   

11.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IL-6、IL-8和sIL-2R水平检测杨琨,刘崟,孙忱,刘雪松,金伯泉第四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西安710032细胞因子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的作用已受到广泛关注。为此,作者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L-6、IL-8和...  相似文献   

12.
慢性病毒性肝炎通常指病程超过6个月以上的肝脏炎症性疾病。一般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和非甲非乙型病毒(NANB)所引起,甲型肝炎不发展成慢性。本文着重讨论慢性肝炎(CAH)的发病机理,其中免疫反应和结缔组织增生是决定该病发展的关键因素。一、免疫发病机理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理取决于病毒和人体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HBV本身并不直接损害肝细胞,因为健康的慢性HBsAg携带者,其肝细胞胞浆内有丰  相似文献   

13.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PD-1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中HBV特异性CD8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表面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直接离体情况下利用MHC-I-肽-五聚体技术标定HBV表位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以及荧光抗体标记细胞表面PD-1分子,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结果 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核心抗原18-27特异性CTL表达PD-1上调,达(79.0±12.5)%,显著高于总CD8 T细胞(27.7±14.8)%,以及CMV特异性CTL(20.6±5.9)%.结论 慢性乙肝患者HBV特异性CTL高表达PD-1分子,可能与慢性乙肝患者HBV特异性CTL功能低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161例自身免疫性肝病[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炎(AIH)68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41例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52例]、27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抗核抗体(AN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抗平滑肌抗体(SMA)和抗线粒体抗体(AMA)等自身抗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MPO抗体,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1例AILD检测ANA、ANCA、SMA、抗MPO抗体及AMA结果显示其阳性率分别为42.9%、46.6%、29.2%、30.1%、42.2%,与病毒性肝炎及对照组比较,均P<0.01。各种肝病对自身抗体的检测结果显示AIH较高;AIH中ANCA及p-ANCA检出率与其他肝病组及对照组相比,除PSC外P<0.01,有非常显著意义。结论肝病相关自身抗体的联合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检出、诊断、鉴别诊断、临床分型有重要临床价值,对提高自身免疫性肝病在临床上同病毒性肝炎鉴别诊断和指导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1896G/A变异对血清HBV DNA水平复制及临床表现的影响,本研究报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HSA)和荧光定量PCR方法(FQ-PCR)及突变特异引物PCR方法(AS-PCR)对95例诊断符合2000年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HBV感染者进行了HBV血清免疫标志物和HBV DNA定量及HBV DNA1896位点G/A变异检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当今世界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HBV)最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然而,仍只有40~60%的活动性肝病病人可获得完全应答,预测IFN治疗应答的主要因素是病毒的活动水平和宿主的免疫状况,而IFN治疗无应答的原因较复杂,有宿主方面的因素如年龄、性别、遗传因素及IFN抗体的产生等,病毒方面的因素如病毒感染水平及病毒基因的异质性等。因此,是否存在“耐药的HBV毒株”?IFN抗病毒治疗是否可  相似文献   

17.
广西壮族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与HLA-DQA1基因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分子HLA-DQA1基因与广西地区壮族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相关性.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ssp-PCR)法检测30名壮族健康人和90例壮族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HLA-DQA1等位点进行基因分析研究.结果显示,HLA-DQA1·0103等位基因的频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HLA-DQA1·0102等位基因的频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DQA1·0103可能是广西壮族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易感基因,DQA1·0102可能是保护基因.  相似文献   

18.
肝抗原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肝抗原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血清中的阳性率。方法 将患者分为3组:①自身免疫性肝病组,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②各类病毒性肝炎组;③不明原因肝损伤组。分别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印迹法检测肝抗原(SAL/LP、LKM-1、LC-1、AMA-M2)自身抗体。结果 抗SLP/LP抗体在AIH患者血清中阳性率为46.4%,明显高于LKM-1(13.3%)、LC-1(0.O%)及AMA-M2(13.3%)抗体,并且在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呈阴性反应。抗AMA-M2抗体在PBC患者血清中阳性率达95.0%。不明原因肝损伤组患者中有10.0%的AMA-M2抗体阳性。结论 抗SLA/LP抗体对AIH具有特异性,肝抗原自身抗体的检测将有助于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病毒免疫病理及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BV免疫病理和病毒清除机理的研究 ,一直是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策略中的重要课题。近年来 ,CTL启动的炎症性因子在病毒清除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疾病慢性化进程中还存在THl/TH2因子的不平衡应答以及病毒核衣壳蛋白 (HBeAg)的负性免疫调节作用。与此同时 ,旨在打破HBV感染后免疫耐受的多种新型免疫治疗方案正得到不断的完善。  相似文献   

20.
淋巴细胞相关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与慢性病毒性肝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肝炎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之一.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是最主要的两大元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