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梗死区CXC趋化因子1(CXCL1)和CXC趋化因子2(CXCL2)及CXC趋化因子受体2(CXCR2)表达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2 h再灌注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NSCs组。NSCs组尾静脉注射PKH26标志的NSCs细胞悬液,缺血72 h后行神经功能损害评分(NSS),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法检测脑梗死体积,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梗死区病理变化,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梗死区CXCL1、CXCL2、CXCR2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脑缺血后72 h,模型组和NSCs组NSS评分和脑梗死体积高于假手术组(P<0.05);NSCs组NSS评分和脑梗死体积低于模型组(P<0.05)。HE染色可见模型组梗死区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而NSCs组梗死区炎性细胞浸润较少;NSCs组在梗死区有红色荧光信号表达,而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未发现红色荧光信号。模型组CXCL1、CXCL2、CX-CR2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0.05);NSCs组CXCL1、CXCL2、CXCR2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NSCs移植具有促进脑缺血损伤神经功能恢复和减少脑梗死体积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炎症趋化因子CXCL1、CXCL2及其受体CXCR2表达、进而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海马区乏氧诱导因子HIF-1α和HIF-3α表达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2 h再灌注模型,18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模型组(n=6)、ADSCs组(n=6)。ADSCs组经尾静脉注射PKH-26标记的ADSCs细胞悬液(0.5 ml,细胞密度为4×106个/ml)。缺血3 h再灌注72 h后行NSS法行神经功能评分,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海马区HIF-1α和HIF-3α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 ADSCs移植后可见PKH26标记的ADSCs在海马区有表达。与模型组比较,ADSCs组神经功能损害评分显著降低(P<0.05),海马区HIF-1α和HIF-3α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脂肪源性干细胞移植可上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区HIF-1α和HIF-3α表达,促进脑缺血损伤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脂肪源性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ADSC)移植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将36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ADSC组、电针+ADSC组。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复制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组取大椎穴和内关穴进行电针治疗。ADSC组尾静脉注射PKH26标记的ADSC细胞悬液,电针+ADSC组联合电针和ADSC移植治疗。缺血后7d行神经功能损害评分(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NSS),采用Western bolt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growth factor,VEGF)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血管VEGF mRNA表达,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数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电针+ADSC组海马CA1区PKH26标记的细胞数高于ADSC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ADSC组和电针+ADSC组NSS评分均显著降低,海马CA1区VEGF蛋白和mRNA表达及MVD显著增加(P0.05)。其中电针+ADSC组较电针组和ADSC组NSS评分降低更为显著,海马CA1区VEGF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及MVD计数显著增高(P0.05)。结论电针联合脂肪源性干细胞移植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恢复作用优于单独治疗组,其机制可能与电针促进血管生成,改善干细胞生存内环境,促进移植的ADSC迁移和存活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电针联合脂肪源性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ADSC)移植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将36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ADSC组、电针+ADSC组.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复制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组取大椎穴和内关穴进行电针治疗.ADSC组尾静脉注射PKH26标记的ADSC细胞悬液,电针+ADSC组联合电针和ADSC移植治疗.缺血后7 d行神经功能损害评分(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NSS),采用Western bolt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血管VEGF mRNA表达,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数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 电针+ADSC组海马CA1区PKH26标记的细胞数高于ADSC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ADSC组和电针+ADSC组NSS评分均显著降低,海马CA1区VEGF蛋白和mRNA表达及MVD显著增加(P<0.05).其中电针+ADSC组较电针组和ADSC组NSS评分降低更为显著,海马CA1区VEGF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及MVD计数显著增高(P<0.05).结论 电针联合脂肪源性干细胞移植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恢复作用优于单独治疗组,其机制可能与电针促进血管生成,改善干细胞生存内环境,促进移植的ADSC迁移和存活有关.  相似文献   

5.
李文媛  王莹  刘艳翠  丁利  赵斯达 《热带医学杂志》2012,12(4):429-431,435,497
目的探讨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区炎症递质多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和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ADSC组。ADSC组经尾静脉注射PKH-26标记的ADSC细胞悬液(0.5ml,细胞密度为4×106个/ml),观察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损害评分,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PCR分别检测半暗带区NF-κB和PARP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ADSC移植后可见PKH26标记的ADSC在半暗带区有表达。与模型组比较,ADSC组神经功能损害评分显著降低(P<0.05),半暗带区PARP蛋白、NF-κB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脂肪源性干细胞移植可通过下调炎症递质NF-κB和PARP的表达抑制炎性反应,从而促进脑缺血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腺癌组织中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及CXC趋化因子受体3(CXCR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胃腺癌及癌旁组织标本各50例,对照胃组织标本20例,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3种胃组织中CXCL10、CXCR3的表达,并评估胃腺癌组织中CXCL10、CXCR3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胃腺癌组织中CXCL10和CXCR3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对照胃组织(χ2=8.24~22.69,P<0.05);癌旁组织和对照胃组织中两者的表达强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胃腺癌组织中CXCL10的表达与肿瘤TNM分期有关(χ2=7.07,P<0.05)。CXCL10与CXCR3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s=0.546,P<0.01)。结论 CXCL10及CXCR3在胃腺癌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冯帅南  王莎莉  黄宏 《医学综述》2009,15(8):1124-1126
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属于G蛋白耦联7次跨膜受体,是CXC趋化因子家族成员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CXCL12的惟一受体,广泛表达在许多细胞表面,与其配体SDF-1构成的SDF-1-CXCR4生物学轴,参与调节许多生物学活性作用,不仅调节胚胎发育、干细胞归巢和组织/器官的损伤修复,而且与很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成为一些疾病治疗的分子靶目标。本文对其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趋化因子CXCL10临床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属于CXC趋化因子超家族的非ELR类,参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它不仅可以趋化白细胞向炎症部位聚集,而且可以减少肿瘤组织的血液供应,抑制肿瘤生长;同时CXCL10及其受体CXCR3在肝脏炎症、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及浸润的炎性细胞中表达均显著增高。现着重对趋化因子CXCL10及其受体的结构、生物学功能及与疾病的关系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ELR+CXC族趋化因子受体(CXCR1、CXCR2及CXCR4)和ELR CXC趋化因子受体(CXCR3)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量及定位情况.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M0组,n=10)、糖尿病病程2月组(M2组,n=10)、糖尿病病程4月组(M4组,n=10)和糖尿病病程6月组(M6组,n=10).采用1%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法(60 mg/kg)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伊文思蓝灌注视网膜铺片及HE染色法明确视网膜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中CXC族趋化因子受体的表达量;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CXC族趋化因子受体在视网膜各层的定位情况.结果 ELR+ CXC族趋化因子受体CXCR1在M2组表达量高于M0组(P<0.01);CXCR2在M4及M6组的表达量均高于M0组(P<0.05),但M6组表达较M4组下降(P<0.05);CXCR4在M4及M6组的表达量高于M0组(P<0.01),且M6组高于M4组(P<0.05).ELR-CXC趋化因子受体CXCR3表达量在糖尿病组均高于M0组(P<0.05),且随大鼠月龄增加而升高(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CXCR1在各组视网膜中未见明显阳性颗粒;CXCR2仅在M4和M6组视网膜内界膜及内颗粒层偶见阳性颗粒;CXCR3在各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均可见阳性异染颗粒,其主要表达在血管周围及神经纤维层;CXCR4在各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均有表达,并由主要在视网膜内界膜表达扩展至内颗粒层.结论 CXC族趋化因子受体在不同月龄糖尿病大鼠模型中表达量及部位不同,促血管化因子(CXCR1、CXCR2及CXCR4)与抑制血管化因子CXCR3表达量及部位随糖尿病病程变化,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情况,并为早期阻断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儿血清趋化因子[CXC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及其受体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CC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及其受体CC趋化因子受体6(CCR6)]与炎症因子和住院期间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9年2月-2021年6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儿内科收治的309例儿童脓毒症患者(脓毒症组),另选择71名同期于本院体检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收集临床资料,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CXCL12、CXCR4、CCL20、CCR6和炎症因子水平,记录临床结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脓毒症患儿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脓毒症组血清CXCL12、CXCR4、CCL20、CCR6、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别为(1.25±0.21)ng/mL、(1.68±0.31)pg/mL、(225.35±36.98)pg/mL、(2.58±0.65)ng/mL、(1.10±0.23)ng/mL、(7.02±2.19)pg/mL、(21.85±6.27)mg/L,均高于对照组的(0.53±0.16)ng/mL、(0.63±0...  相似文献   

11.
王莹  李文媛  刘艳翠  丁利  赵斯达 《医学综述》2012,18(15):2501-2502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海马区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低氧诱导因子3α(HIF-3α)表达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NSCs组。再灌注72 h后神经功能损害评分表(NSS)法行神经功能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区HIF-1α和HIF-3α蛋白表达。结果 NSCs移植后可见PKH26标记的NSCs在海马区有表达。与模型组比较,NSCs组NSS评分显著降低(P<0.05),海马区HIF-1α和HIF-3α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可上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区HIF-1α和HIF-3α表达,促进脑缺血损伤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穴位注射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中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对照组(穴位注射生理盐水)和治疗组(穴位注射ADSC),每组6只。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治疗组在大鼠大椎、双侧内关穴位注射PKH-26标记ADSC细胞悬液,对照组相同穴位注射同剂量生理盐水。缺血72 h后行神经功能损害评分(NSS),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和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CD34染色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脑缺血后72 h,治疗组大鼠海马区可见PKH-26标记的ADSC表达,而其他3组未发现红色荧光信号。模型组、对照组和治疗组NSS评分高于假手术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NSS评分显著降低(P<0.05),其中治疗组N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假手术组海马区中未见VEGF蛋白和mRNA表达,模型组、对照组和治疗组VEGF蛋白和mRNA表达及MVD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P<0.05),其中治疗组VEGF蛋白和mRNA表达及MVD较模型组和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而模型组和对照组3个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ADSC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有神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海马VEGF表达,增加MVD有关。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CXCL12及其受体CXCR4和CXCR7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 义。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查80例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组织中的趋化因子CXCL12 mRNA及其受体CXCR4和 CXCR7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60例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细胞组织中趋化因子CXCL12蛋白及其 受体CXCR4和CXCR7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它们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差异。结果:CXCL12 mRNA及其受 体CXCR4和CXCR7 mRNA在Luminal A和Luminal B型中表达无差异,在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两个类型之间的表达也无差异,但三者在HER-2过表达型和TNBC中的表达明显高于Luminal A和 Luminal B型(均P<0.05);CXCL12蛋白、CXCR4蛋白和CXCR7蛋白在HER-2过表达型和TNBC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 于Luminal A和Luminal B型(均P<0.05),但在Luminal A和Luminal B之间及HER-2过表达型和TNBC之间的表达无差异。 结 论:趋化因子CXCL12及其受体CXCR4和CXCR7在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和TNBC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与该类型乳腺 癌预后较差有关,抑制其表达可为该类乳腺癌的治疗提供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肢体缺血后处理通过核转录因子红细胞系相关因子-2(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RE)通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的影响.方法 45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肢体缺血后处理组(LpostC组)3组,每组15只.分别建立I/R组、LpostC组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该基础上建立LpostC组的肢体缺血后处理模型.于造模后24 h分别比较三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脑组织病理形态学、Nrf2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蛋白表达.结果 S组大鼠无神经功能缺损、脑梗死,LpostC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梗死体积低于I/R组(均P<0.05);S组脑组织无病理学改变,I/R组呈急性缺血性改变,LpostC组病理学改变轻于I/R组;I/R组、LpostC组的Nrf2和SOD1蛋白表达均高于S组,且LpostC组高于I/R组(均P<0.05).结论 肢体缺血后处理上调大鼠Nrf2和SOD1蛋白表达,通过激活Nrf2/ARE信号通路减轻CIRI.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对照组、BMSCs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缺血2 h再灌注72 h后,各组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海马CA1区PKH-26标记的移植BMSCs分布,运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1β、IL-6和IL-10含量变化。结果:PKH-26标记的BMSCs在海马CA1区有表达;BMSCs组神经功能损害评分低于模型组和尼莫地平组(P〈0.05);与尼莫地平组和模型组比较,BMSCs组能明显降低血清中IL-1β和IL-6含量(P〈0.05),升高血清中IL-10含量(P〈0.05)。结论:BMSCs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有神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血清中IL-1β、IL-6含量,上调IL-10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桑色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区炎性递质多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 adeno-sine diphosphate ribose polymerase,PARP)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桑色素高、中、低剂量组。观察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损害评分(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NSS),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PCR分别检测梗死区NF-κB和PARP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桑色素各剂量组大鼠NSS,以及半暗带区PARP蛋白、NF-κB蛋白、PARP mRNA、NF-κB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桑色素高剂量组在降低上述指标方面显著优于桑色素低、中剂量组及尼莫地平组(P0.05,或P0.01)。结论桑色素可能通过下调炎性递质NF-κB和PARP的表达而抑制炎性反应,从而促进脑缺血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