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略论高脂血症痰瘀病机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自铭  李建辉 《光明中医》2007,22(12):25-26
目的:略论高脂血症的发生主要与"痰浊","瘀血"密切相关,探讨其病机进行治疗,中医治疗上采用化痰降浊、活血化瘀的方法,而临床治疗观察研究.方法:运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探讨其病机和临床治疗经验.结果:经过临床验证,疗效明显.结论:化瘀降浊,活血化瘀是治疗高脂血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上病下取""下病上取"分别是指"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也就是通其下而上病愈、治其上而下病愈的一种临证治疗手段。《灵枢·始终》载:"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所以笔者认为凡是通过中药、针灸"下取"而治疗上部病证,"上取"而治疗下部病证的方法,都属于"上病下取""下病上取"的范畴。"上病下取"和"下病上取"这两种治疗方法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特点,体现了异病同治的治疗法则,也是提  相似文献   

3.
"冲气上逆证"是冲脉之气上逆引起的一类病症,在临床较为常见.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一些关于本证的散在记载,此后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发挥,尤其是近代著名中医学家张锡纯在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详细论证了"冲气上逆证"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使"冲气上逆证"理论趋于完善.但是其治疗仅限于药物,并未涉及针灸治疗.考虑到本证属于冲脉为病,因此,笔者近年来在临床采用经络辨证的思路,选取公孙、气冲等穴位,运用针灸来治疗本病,收到了显著的疗效.本文就冲气上逆证的病因、病机、辨证、针灸治疗等方面做一个简要的总结和探讨,祈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4.
总结从"寒湿疫"理论治疗通化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策略与思路,凝练救治经验.COVID-19属于中医"寒湿疫"范畴,病机特点为"寒、湿、瘀、虚、痹",寒湿阳虚是病因病机核心,气化顿滞为疾病变化的关键.结合通化地区气候特点,患者高龄、基础疾病多等复杂因素,在治疗上,总以救治肺气为基本原则.全程注重内外通达,宣畅气机,心肺同治,温阳解毒.治疗策略上同质通治与个体辨治相结合,谨守病机,中西结合.在重症与危重症的救治中,思辨西医救治方法之影响,去伪存真.在治疗节点上,逆其病势,关口前移,既病防变.  相似文献   

5.
瘾疹是临床常见的瘙痒性、过敏性皮肤病.临床上易诊断,但因其反复发作,治疗上颇为棘手."瘾疹"一词最早出于《素问》"少阴有余,病皮痹隐疹",该病与"心"密切相关,通过结合《内经》脏腑理论,从心血、心火、心神等方面阐述瘾疹的病机及治疗.  相似文献   

6.
焦虑症中医证治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中医学认为,焦虑情绪与七情中的"惊""恐"有较高的相关性,与心、肝、肾三脏关系密切.焦虑症应归属于"惊""恐""惊悸"(心悸)"不寐"等范畴,与郁病中的"火郁""奔豚病"也有一定联系.其病机主要体现于肾一肝一心轴上,肝郁化火是其病机关键,心肾不交是其必然病理转归.治疗应重视肾肝二脏,以滋肾疏肝清火为基本法则.  相似文献   

7.
《金匮要略》奔豚气病发病机理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奔豚汤为治疗奔豚的典型方剂,其药物组成以养血药为主,兼以清热、生津、降逆.治疗症状为"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的奔豚气病.  相似文献   

8.
陈月  刘绍能 《江苏中医药》2021,53(10):65-67
胃食管反流病为消化科常见病,中医学认为其病位在食管与胃,与脾、肝、肺、肠等脏腑关系密切,基本病机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和胃降逆是其重要的治疗方法.我们根据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的生理特性,提出五大治疗方法:和胃降逆、健脾益气助降、疏肝理气助降、宣肃肺气助降、理气通腑助降.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9.
根据《黄帝内经》"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生他病也"的论断,结合临床实践应用,发现从"风"论治老年性痴呆较常规治疗的疗效更为显著.临证时灵活地酌加风药,为中医药治疗痴呆提供新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10.
四物汤加味治疗坐骨神经痛1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坐骨神经痛属于祖国医学的痹证范畴.其病因病机多为风、寒、湿侵袭所致.在治疗上多以祛风、散寒、除湿或兼以活血化瘀为法,临床疗效不令人满意.笔者根据"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理,以及坐骨神经痛的发病特点,认为与肝有密切的关系.故以"四物汤"为基本方加味,对本病进行治疗探索,取得显著疗效,现将治疗结果初步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王新陆教授从血浊论治冠心病浅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栋先  刘清明  王新陆 《天津中医药》2019,36(11):1045-1048
王新陆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理论研究中提出"血浊"理论,为中医治疗冠心病提供了新的辨证思路和理论支持,认为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当分为3个过程:即正气亏虚当为发病之本,血浊不清为致病之渐,痰瘀痹阻当为发病之标,而气滞、寒凝、过劳等多为病情加重的诱发因素。其病理性质当为本虚标实证。对于冠心病的治疗,提出了"治本不忘其虚,治渐不离其浊,治标不外痰瘀"的治疗大法,同时强调针对患者的体质、诱发因素等方面,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上述理论的提出,为中医治疗冠心病提供了新的辨证思路和理论支持,使疾病治疗的重心大大前移。  相似文献   

12.
郁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情感性精神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所指的癔症、焦虑性神经症、更年期抑郁、神经官能症等疾病。中医治疗郁病在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王晓燕教授认为郁病以肝气郁结为主要病机,但不能以此统诸证,临床兼气虚气陷、阳郁阳虚、气机逆乱者多见,论治不能执泥于肝郁一证。在详辨病机的同时,注重病因施治,强调医患共同参与,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抑郁症是指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活动能力减退、思维与认知功能迟缓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心境障碍,给个人和社会带来极大负担。现代临床一线用药如盐酸舍曲林、西肽普兰、米氮平等的抗抑郁疗效肯定,然而患者依赖性大,不良反应明显。中医学于抑郁症的治疗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中中医体质学对疾病的防治有重要指导意义,但目前大多数医者治疗抑郁症等情感类疾病时,尚未考虑体质因素或仅考虑到常见的气郁体质。而笔者在临床跟诊时注意到,许多抑郁症患者明显兼夹阳虚体质,导师王琦教授将疾病与阳虚体质、证候因素综合考虑,取得了较好疗效。文章系统梳理了阳虚体质与抑郁症相关的古今文献,阐明两者的关系;并结合临床验案详细解析王琦教授诊治抑郁症"三辨诊疗模式"(辨体-辨病-辨证)和用药,希冀为临床医师治疗抑郁症及其他精神类疾病提供新的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4.
文章总结了王耀光教授运用疏利三焦针法合汤药治疗功能性尿潴留的临床经验,首先阐述了尿潴留的中西医病因病机及分类,然后介绍了王教授从三焦辨证论治功能性尿潴留的学术思想,重点论述了疏利三焦针法的理论基础及其应用范围,最后分享了王教授运用疏利三焦针法配合汤药治疗功能性尿潴留验案2则。  相似文献   

15.
文章总结了王新陆教授治疗老年慢性疾病的中医诊疗特色。他认为治疗老年急性病当有胆有识,对于老年慢性疾病的诊疗当紧紧围绕老年人“精气亏虚”的生理病理特点为主线。从“擅调气血、因体而变、慎用攻伐、灵动轻巧、善调气机、天时相应、清化血浊”7个方面阐释王教授临证用药特点,供同道参考,为发挥中医药守护老年人健康尽一点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6.
白虎汤由生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组成,乃《伤寒论》中阳明经证的代表方剂。后世医家总结前贤经验,在白虎汤基础上加减化裁,拓展了白虎汤的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文章介绍了王耀光教授对白虎汤的认识和临床运用白虎汤化裁治疗尿崩症、过敏性紫癜的经验,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7.
神志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郁证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神志疾病,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和工作。“气能调神,神可御气”是津沽推拿学术带头人王金贵教授所提出,文章将系统解释其理论内涵,同时进一步分析其对津沽脏腑推拿的指导意义,进而为津沽脏腑推拿治疗神志疾患提供理论支持,也为推拿治疗功能性内科疾病提供治疗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国医大师薛伯寿教授拜中医名家蒲辅周为师,除继承蒲辅周先生治疗外感热病经验外,还发挥蒲辅周先生畅气血、调升降法则治疗内科杂病,同时注重三焦通调,分期论治。作者通过整理王耀光教授跟随薛教授学习笔记,总结薛教授辨证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经验。文章以温病学家吴鞠通三焦辨证为指导,结合蒲辅周先生及薛教授治疗肾炎的经验总结,从病因病机、辨证思路、推荐方药等方面对糖尿病肾病进行详细阐释,以期阐释薛伯寿教授用温病理论辨治内科杂病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腰痛伴下肢灼痛,病情顽固,治疗棘手.王金贵教授从事临床医疗、教学、研究数十年,学验俱丰.文章对王教授治疗腰痛伴下肢灼痛验案1则进行整理,从临证权辨及处方用药等方面进行浅析,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小儿常见出血性疾病,王耀光教授认为本病为虚实交杂之证,本虚者脾肾亏虚、阴虚血燥,标实者热毒内蕴、血脉瘀阻,在临床上将其分为急性期、迁延期和慢性期三个阶段,相应地提出祛邪解毒兼止血、补气健脾兼养血、调护脾肾兼活血的治疗法则,尤重视黄芪剂量的应用。并在辨病的基础上强调病证结合,综合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