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训练治疗女性尿失禁的疗效。方法:将60例结束分娩的单胎足月顺产的初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盆底肌肉康复器进行盆底生物反馈训练及阴道锥体训练,对照组进行一般产后健康教育,比较两组产妇的盆底肌肉肌力变化及及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的SUI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治疗后盆底肌肉肌力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盆底肌肉肌力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实验组盆底肌肉肌力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盆底肌肉康复锻炼作为一种早期预防产后尿失禁的方法,可使产后SUI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且方法简单,无损伤及不良反应,是女性SUI非手术疗法中的好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盆底肌肉训练联合电刺激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力及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1—11月收治的73名自然分娩产妇,根据产妇治疗意愿不同分为对照组(n=35)与观察组(n=38),对照组只进行盆底肌肉收缩训练,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盆底肌力改善情况以及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盆底肌功能恢复总有效率为93.03%,高于对照组71.43%;两组产妇VSP、VRP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观察组VSP、VRP值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生1例压力性尿失禁,对照组发生5例,其发生率分别为2.63%、14.2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然分娩产妇产后联合进行盆底肌肉训练和电刺激治疗,能够有效地恢复盆底肌功能,同时还可以减少或预防压力性尿失禁发生,对于促进产妇产后康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电针阴部神经刺激疗法与常规电针疗法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一组、试验二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盆底肌训练,试验一组给予盆底肌训练联合常规电针疗法,试验二组给予盆底肌训练联合电针阴部神经刺激疗法,各组疗程均为8周。疗程结束后,比较3组患者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评分、1 h尿垫试验漏尿量、盆底肌力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1)治疗4周、治疗8周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ICI-Q-SF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和治疗8周,试验一组、试验二组与对照组比较,ICI-Q-SF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试验二组与试验一组比较,ICI-Q-SF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4周、治疗8周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1 h尿垫试验漏尿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试验一组、试验二组与对照组比较,1 h尿垫试验漏尿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试验二组与试验一组比较,1 h尿垫试验漏尿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4周、治疗8周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盆底Ⅰ、Ⅱ类肌纤维肌力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试验一组、试验二组与对照组比较,盆底Ⅰ、Ⅱ类肌纤维肌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和治疗8周,试验二组与试验一组比较,盆底Ⅰ、Ⅱ类肌纤维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对照组、试验一组、试验二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0.0%、72.0%、88.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试验一组、试验二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二组优于试验一组(P0.05)。结论电针阴部神经刺激疗法结合盆底肌训练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电针疗法结合盆底肌训练以及单纯盆底肌训练。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艾灸结合益气补肾汤治疗轻中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方法:9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予以艾灸治疗,观察组49例用艾灸及益气补肾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及VMCC、PMUC、PMU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尿失禁频率及尿垫试验漏尿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灸结合益气补肾方能增强盆底肌力,提高尿动力学指标,减少尿失禁频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摘 要目的:探讨盆底肌肉训练与电刺激联合治疗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力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效果。 方法:选择郑 州惠济区人民医院 2016 年 2 月至 2019 年 2 月收治的单胎、足月产妇 160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 80 例。对照组用盆底肌肉训练治疗,观察组则联合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效果,治疗前后盆底肌力,产后压力性尿 失禁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产妇的 阴道收缩压与静息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盆底肌肉训练与电刺激联合治疗,可更好地提高产妇产后盆底肌力,而且 可以更好地避免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相比单一盆底肌肉训练治疗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盆底肌训练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后尿垫试验阳性率、尿垫试验评分、盆底肌肌力值、盆底肌肌疲劳度值、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评分及生活质量量表(SF-36)各项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为7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尿垫试验阳性率及评分、盆底肌肌力值和肌疲劳度值各项指标、ICI-Q-SF评分及SF-36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盆底肌训练是一种治疗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的有效方法,能改善盆底肌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温针结合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温针治疗。观察比较2组盆底肌力、漏尿频率、漏尿量及生存质量。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6.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漏尿频率、漏尿量、生存质量、盆底肌肌力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温针结合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优于单纯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和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广州开发区医院治疗的52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将52例患者随机均分A组和B组,A组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B组单独采用盆底肌训练治疗,经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A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100%,B组经盆底训练后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69.2%;A组治疗后盆底Ⅰ1类、Ⅱ2类肌肌力改善优于B组。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更有效改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临床症状及盆底肌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对比三种不同盆底康复综合疗法应用于中老年妇女轻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在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治疗轻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选取300例,并严格按照随机数字表分方法为A组、B组和C组,各100例。其中A组采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疗法进行治疗,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盆底肌肉锻炼进行治疗,C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盆底康复器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进和治疗前后尿垫实验漏尿量及盆底肌力评分。结果:治疗前三组尿垫实验漏尿量和盆底肌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尿垫实验漏尿量低于A、B组,盆底肌力评分高于A、B组,且A组总有效率为78.00%,B组总有效率为91.00%,C组总有效率为98.00%,C组总有效率均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老年妇女轻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中采用电刺激和生物反馈疗法以及盆底康复器联合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漏尿量和盆底肌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张鼎  安军明  王夏  杨璇  安琪 《河南中医》2019,39(1):117-121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盆底肌训练对女性单纯压力性尿失禁严重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在西安市中医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就诊的女性轻中度单纯压力性尿失禁患者6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3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盆底肌训练治疗,治疗组给予艾灸疗法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两组第0周为筛选期,第1周至第8周为治疗期,第9周到第12周均为随访期,以平均24 h尿失禁次数的减少值、严重指数、平均24 h漏尿程度为主要结局指标,以患者主观疗效评价、1 h尿垫试验漏尿量的变化值、ICIQ-SF量表评分为次要结局指标,观察两组各评价时点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平均24 h尿失禁次数的减少值、严重指数、平均24 h漏尿程度、1 h尿垫试验漏尿量、ICIQ-SF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艾灸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起效快,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均优于单纯盆底肌训练,对于轻中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不愿接受针刺的患者,艾灸疗法配合盆底肌训练是一项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产后康复治疗对盆底肌肉张力及盆底功能的作用。方法:80例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PHEN IX盆底康复治疗仪进行康复治疗及Kegel运动,对照组行普通产后康复治疗宣传教育,比较两组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和盆底肌肉电生理情况。结果:产后3、6、9个月观察组产妇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盆底肌电活动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妇产后采用PHEN IX康复治疗仪和Kegel运动能改善盆底功能及盆底肌肉收缩与伸张能力,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产后妇女盆底肌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对我院妇产科接收的78例初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行专业系统的盆底肌康复治疗加术后康复训练的观察组和仅给予一般健康宣教和常规康复训练的对照组,跟踪随访产后3个月盆底肌功能训练的效果。结果产后3个月随访,观察组肌力测定级别达3级及以上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2组在尿失禁、性生活满意度和盆腔器官脱垂等方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产后行盆底肌康复治疗和护理能提高盆底肌力,改善产妇尿失禁状况,还对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与阴道哑铃训练联合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2例压力性尿失禁产妇,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联合阴道哑铃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月并随访6个月。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盆底肌电压水平及尿失禁情况;统计两组治疗后盆底肌力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产妇盆底电位均值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产妇1 h尿垫漏尿量均显著减少,且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产妇盆底肌力为3级的产妇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妇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5.71%vs 60.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阴道哑铃训练治可更加有效改善压力性尿失禁产妇临床症状,提高其盆底肌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艾灸配合盆底肌训练与单纯盆底肌训练或单纯西药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58例符合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19例)、训练组(19例)、西药组(20例)。联合组采用盆底肌训练与艾灸穴位相配合的方法,盆底肌训练每日3次,每次5 min;艾灸足三里、三阴交、关元、中极、气海,每日1次,每次30 min。训练组采用肌力训练方式训练盆底部肌肉,每日3次,每次5 min。西药组服用盐酸度洛西汀,每天80 mg(每次40 mg,每日2次)。上述治疗均6 d为1个疗程,共观察4个疗程,1个月后随访。采用1 h尿垫试验记录漏尿量,于治疗前、治疗后及1个月后随访进行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UI-SF)评分,比较各组评分情况,并比较3组近、远期疗效。结果联合组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优于训练组和西药组(P0.05)。联合组患者在治疗后和随访时漏尿量、ICIQ-UI-SF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联合组在1 h尿垫试验记录漏尿量、ICIQ-UI-SF评分方面改善优于训练组和西药组(P0.01,P0.05)。结论艾灸配合盆底肌训练疗法能改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近期生活质量。艾灸配合盆底肌训练疗法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远期生活质量改善优于单纯的盆底肌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益气升提散穴位敷贴结合物理康复对产后盆底肌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3月本院接诊的100例初产妇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物理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气升提散穴位敷贴治疗。比较2组产妇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和并发症(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尿失禁、膀胱膨出)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00%,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Ⅰ类肌纤维肌力值和Ⅱ类肌纤维肌力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尿失禁、膀胱膨出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益气升提散穴位敷贴联合物理康复对产妇产后盆底肌恢复有积极效果,可有效加强盆底肌肉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盆底康复仪联合盆底肌训练对产后盆底肌肉张力及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自然分娩的99例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盆底肌训练治疗。观察组50例,给予盆底肌训练联合盆底康复仪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盆底肌肉张力及盆底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盆底肌张力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尿失禁、子宫脱垂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盆底肌训练联合盆底康复仪治疗可显著提高产妇产后盆底肌张力,恢复盆底功能,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个体化仿生物理疗法联合补中益气丸对腹式非脱垂子宫全切术后患者压力性尿失禁(SUI)的疗效。方法:将108例住院行腹式非脱垂子宫全切除术后SU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低频电刺激+生物反馈的个体化仿生物理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合补中益气丸治疗,两组均于术前、术后3个月、疗程结束即时、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从SUI发生率、漏尿量、盆底肌肉肌力及其肌电位值等方面评价疗效。结果:子宫切除术前和术后3个月两组SUI发生率、漏尿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SUI发生率、漏尿量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子宫切除术前和术后3个月两组肌力及肌电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肌力及肌电位明显提高,且治疗组肌力及肌电位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仿生物理疗法联合补中益气丸可以明显降低术后SUI发生率,提高盆底肌肉肌力,且改善盆底功能受损症状效果更持久。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益气补肾汤配合盆底肌锻炼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5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接受盆底肌锻炼治疗,治疗组37例接受中药益气补肾汤配合盆底肌锻炼治疗,两组均治疗30d后比较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59%,对照组为73.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益肾气汤配合盆底肌锻炼可有效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带脉姜药灸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82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盆底肌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带脉姜药灸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1h尿垫试验漏尿量、平均24h漏尿频次、ICI-QSF量表评分以及盆底表面肌电值。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1h尿垫试验漏尿量、平均24h漏尿频次、ICI-QSF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1h尿垫试验漏尿量、平均24h漏尿频次、ICI-QSF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盆底表面肌电值(快收最大值、紧收均值、耐受均值)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快收最大值、紧收均值、耐受均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带脉姜药灸联合盆底肌训练可改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漏尿情况,提高盆底肌肉肌纤维肌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盆底肌功能训练联合艾灸关元穴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 3组,每组20例。A组采用盆底肌功能训练,B组采用艾灸关元穴,C组采用盆底肌功能训练联合艾灸关元穴。评价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8周后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评分、盆底肌肌力的变化,评价3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同时随访6个月后3组患者ICI-Q-SF评分、盆底肌肌力、临床疗效,观察盆底肌功能训练联合艾灸关元穴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的影响。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ICI-Q-SF评分、盆底肌肌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ICI-Q-SF评分均有所下降(P0.05),盆底肌肌力均有所提高,并且C组效果明显高于A、B组(P0.05),6个月后随访ICI-Q-SF评分、盆底肌肌力、临床疗效C组效果明显高于A、B组(P0.05)。结论:盆底肌功能训练联合艾灸关元穴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