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脑卒中偏瘫神经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是任何药物无法代替的。也是减少致残率,提高治愈率,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偏瘫步态的运动控制特点与预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的主要后遗症之一偏瘫步态及其运动控制特点,为制定预防及康复措施提供依据。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和Ebsco数据库1995—01/2003-12有关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及其运动控制机制的文献,检索词“stroke,lower limb,gait,walk,balanc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选取包括偏瘫步态特点及其形成机制、预防和治疗进展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①设立对照。②动物实验要详细介绍实验动物标准化的过程。资料提炼:共检索28篇关于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原因、治疗和预防的文献,15篇符合纳入标准。资料综合:①偏瘫是运动系统失去高位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导致肢体肌群间协调紊乱,肌张力异常而产生的运动障碍。②脑卒中患者须提倡早期康复以预防偏瘫。体位变换、良体位保持、关节活动度练习是早期康复的常用手段,可有效预防关节挛缩,保持关节活动度,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⑧偏瘫患者的步态特点为患肢支撑不稳、摆动不全和骨盆过度倾斜。④强制性诱导疗法、Bobath技术、减重步行器、肉毒素、生物反馈疗法及药物疗法均为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康复训练的有效措施。结论:近10年关于偏瘫步态的特点、运动控制机制、治疗和预防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了最大程度地恢复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独立步行能力,尚需进一步优化康复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氯硝西泮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常规神经内科治疗护理,治疗组在患者出现痉挛后给予氯硝西泮口服0.5mg,2次/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Ashworth评定及Barthel分级治疗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口服氯硝西泮对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有降低肌痉挛和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意义。方法:将现代康复的理念与早期临床护理相结合,对186例脑卒中患者入院6周内实施心理护理和康复措施。结果:早期介入康复护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结论: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对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和降低并发症和致残率有肯定效果。  相似文献   

5.
辛宁  杨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4):3204-3205
对偏瘫患者误用综合征形成因素分析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选取2001-07~2005—07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经头颅CT或MRI证实,均生命体征平稳,无严重精神障碍及认知障碍。随机分为遵医行为组和非遵医行为组各60例。遵医行为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40~70(57.3±10.5)岁;[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我院于1998—02~2004—04收治脑卒中151例,用早期程序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87例。取得较好疗效。使致残率及致残程度显著降低。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早期分离与抗阻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膝过伸和偏瘫步态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01-11-27/2005—02—28在安徽医科大学神经内科治疗的急性脑卒中初次发病患者100例,年龄40~80岁,病程不超过3周,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按入组顺序随机分成2组,即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神经内科治疗,对照组不进行康复训练。康复组还需接受早期分离和抗阻运动训练,训练强度为1次/d,45-60min/次,5次/周,总疗程为6个月。观察患者站立和运动过程中有无膝过伸和偏瘫步态,进行计数,显效率用百分数表示。显效即为膝过伸症状和偏瘫步态显著改善。结果:康复组、对照组分别死亡1例和2例,康复组失访1例,进入结果分析康复组与对照组均为48例。康复组患者的膝过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0.8%,45.8%(χ^2=6.75,P〈0.01)],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0.0%,31.8%(P〈0.05)];康复组偏瘫步态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7.1%,54.2%(χ^2=7.29,P〈0.01)],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1.5%,26.9%(P〈0.05)]。结论:早期分离与抗阻运动训练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膝过伸和偏瘫步态。  相似文献   

8.
专业系统性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为观察偏瘫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将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单纯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神经内科治疗相同,康复治疗组由经过专业训练的康复师进行系统的物理疗法、作业疗法及结合电子偏瘫治疗仪等治疗。由同一康复医师对患者进行入院时及3个月后进行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两组比较,康复治疗组治疗后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lt;0.05)。偏瘫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在恢复过程中可能出现偏瘫肢体痉挛,表现为上、下肢肌肌张力增高,动作缓慢,协调异常,甚至不能运动。尽早打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痉挛模式,对其康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从1999至2004年运用低频电穴位刺激辅助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结果显示低频电穴位刺激能较好地缓解脑卒中偏瘫患者痉挛状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偏瘫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功能残疾率高达75%,严重影响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为了使患者偏瘫肢体功能尽可能地恢复正常,我们对58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了早期康复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脑卒中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的首发病种。在我国,脑卒中年发病例超过150万,幸存患者中,25%丧失劳动能力,15%严重残疾。为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效果,我们对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Bobath疗法结合电针治疗对偏瘫痉挛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神经促通技术是脑卒中偏瘫治疗的核心康复技术,早期运用促通技术对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它是利用各种方式刺激运动通路上的各个神经元,调节它们的兴奋性,以确保获得正常的运动输出。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患者采用Bobath疗法结合电针治疗34例,与单纯电针治疗的31例进行疗效对比观察。  相似文献   

13.
对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卒中肩痛的影响探讨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选择2003—03-2005—12入住神经康复科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36例,男78例,女58例,年龄50~78(平均63.2)岁。其中脑出血52例,脑梗死84例,病程7~180d。全部病例均为首次发病,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完全符合我国脑血管疾病现行诊断标准。随机分为康复干预组70例,男42例,女28例,平均年龄61.4岁;对照组66例,男38例,女28例,  相似文献   

14.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对于脑卒中偏瘫后的患者,瘫痪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高达50孵川。我科2007年3月~2008年3月,进行综合康复训练124例患者中,8例患者发生了偏瘫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偏瘫针灸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刘洋  董杰  邓永志 《中国康复》2005,20(2):113-114
脑卒中是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病,其死亡率及致残率高,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极大困难.如何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生存质量并提高临床疗效是当前脑卒中康复医学研究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取得可喜成果,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小经验  刘林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8):4510-4510
便秘是脑血管偏瘫患者的并发症,传统的治疗方法是使用温皂水灌肠或开塞露通便,近2a来,我科护理人员给患者使用液体石蜡溶液治疗便秘,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偏瘫肩痛的康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肩痛是脑卒中偏瘫患者较常见的并发症,脑卒中偏瘫侧肩痛会导致患者病情复杂,使偏瘫侧肢体康复治疗时间延长.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同时也妨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行走和上肢功能康复治疗进展。由于肩痛的存在,使得脑卒中患者患侧上肢肌肉主动活动减少,妨碍了坐位和站立位的平衡维持,患者不能集中精力去学习新技能.阻碍了功能恢复和整体康复进程,从而影响了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偏瘫肩痛对脑卒中康复效果成负性影响。早期预防和正确治疗可以防治肩痛等肩部问题,为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促进其独立活动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早期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脑卒中是一种致残率很高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确实有效㈠,但有关早期与晚期高压氧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影响的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高压氧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为高压氧治疗脑卒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9.
康复训练、中药和针刺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中药和针刺治疗脑卒中偏瘫的效果。方法 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2组各60例,前者采用康复训练,中药和针刺治疗,后者采用中药和针刺治疗。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采用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恢复的6期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康复期疗前,疗后相比,对照组疗前,疗后相比,运动功能均有显著提高。2组治疗后相比,康复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家庭支持对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脑卒中患者的成活率不断上升,但据统计,在存活的脑血管病患者当中,约3/4存在不同程度的丧失劳动能力,其中重度致残者约占40%,他们需要长期的康复治疗以减轻残障,提高生存质量。本文旨在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家庭支持与患者康复治疗的关系,客观地认识家庭支持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