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胸外科患者的围手术期的呼吸道护理与管理是防止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关键,开胸手术创伤大,切口疼痛。胸部正常活动受限,因此加强围手术期呼吸功能训练,对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缩短病程具有重要意义。而改善术后呼吸功能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对患者进行呼吸肌及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酒依赖患者开胸术的健康教育模式及其对患者术后疼痛控制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条件的168例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N=84)和试验组(N=84),对照组由责任护士宣教和病房组长督导;试验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家属同步健康宣教,即要求家属必须参与宣教活动。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戒酒时间、镇痛满意度和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结果试验组患者戒酒时间和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镇痛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人员应对酒依赖患者及其家属实施同步健康宣教,以保证宣教效果,改善术后疼痛,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多学科协作模式(MDT)的戴明(PDCA)循环护理对胸外手术患者围术期疼痛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12月-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手术治疗的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单双号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基于MDT的PDCA循环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h、48 h及72 h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围手术期指标(胸管拔除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48 h、72 h VAS评分均较同组术后24 h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胸管拔除、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基于MDT的PDCA循环护理运用于胸外科手术患者能有效促进其术后恢复,减轻围术期疼痛及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折患者围术期疼痛规范化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7月185例骨折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疼痛管理方法;将2013年10月205例患者作为干预组,组成以护士为基础、麻醉科医生与临床医生共同指导的疼痛管理小组,实施规范化的疼痛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疼痛强度、睡眠时间和镇痛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术后VASmax、围术期VASmean及PVAS3均低于对照组(P0.01),术前1 d~术后3 d的睡眠时间较对照组延长(P0.01),疼痛管理最终满意度为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围术期疼痛规范化管理有效降低了患者急性疼痛强度,保证了患者充足的睡眠时间,提高了患者对镇痛管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疼痛管理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开展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7~2011年7月来我科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全膝关节术后常规术后止痛。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系统化的围手术期疼痛管理进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24小时睡眠时间、主动开始锻炼时间、住院天数、患者对控制或减轻疼痛的措施及效果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六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4h睡眠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而患者对控制或减轻疼痛的措施及效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首次下床和主动开始锻炼时间均提早于对照组,促进了术后早日康复。结论 在骨科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开展规范的疼痛管理可有效改善术后镇痛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赵晓丹  林小静  陈建敏  沈怡   《护理与康复》2017,16(6):668-671
目的总结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胸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疼痛管理满意度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提高胸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疼痛管理满意度为活动主题,分析疼痛管理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现状把握、解析、对策拟定并实施。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围手术期患者疼痛管理满意度及圈员的活动能力。结果患者疼痛管理满意度由活动前的48.25%提高至活动后的85.5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圈员的解决问题能力、责任心、沟通配合能力、自信心、积极性、品管手法6项内容得分均高于活动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提高胸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疼痛管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肺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呼吸道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胸外科2004-03~2005-03共行肺切除术384例,手术效果满意,围术期高质量的呼吸道管理,大大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减少了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程诚  罗江敏  刘云访 《当代护士》2021,28(10):113-115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肺癌术后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某院胸外科2019年7月-2019年12月收治入院的138名肺癌患者作为研究主体.2019年7月-9月的调查数据是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的数据(对照组),2019年10月-12月是PDCA实施后的数据(观察组),对比PDCA实施前后两组护理人员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患者呼吸功能锻炼合格率,主动锻炼依从性,肺部并发症,住院时长及出院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人员对呼吸功能锻炼相关知识掌握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呼吸功能锻炼的合格率由81.25%提升到95.83%,主动锻炼依从性从56.25%提升到90.28%;对照组发生肺部并发症12例,观察组只发生5例;观察组住院时间(3±1.51)d,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93.89±3.12)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对呼吸功能锻炼相关知识的掌握率,提高患者主动行呼吸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从而亦可提高出院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采用PDCA循环护理观察法,在围手术期按4个阶段8个步骤进行评估、分析,设定护理目标、措施并实施、检查、动态评价。结果:实验组显著减少了术后各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治愈率、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提高。结论:在ASO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过程中,采用PDCA循环护理观察法,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规范化疼痛管理在肩关节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10月~2013年12月行肩关节镜手术的60例患者,通过计算机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围手术期规范化疼痛管理。对照组采取传统按需镇痛处理方法,即患者疼痛时给予镇痛处理。观察两组术后3天内疼痛评分、患者对疼痛控制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疼痛评分在手术后6h、术后第1、2、3天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天镇痛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肩关节镜手术患者实施规范化疼痛管理,可以使患者以无痛或最低的疼痛状态度过围手术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使其能尽早进行康复功能锻炼,促进疾病早日康复,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黄忆梅  王琦  郑捷  姚军  胡艳艳  宁波 《全科护理》2020,18(23):3024-3028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超前镇痛在儿童膝关节镜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接受膝关节镜手术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围术期疼痛管理,观察组在围术期加强疼痛知识宣教、给予超前镇痛、术后早期反应的控制等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术前、术后各时间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东大略儿童医院疼痛量表(CHEOPS)评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VAS及CHEOP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式镇痛超前镇痛用于儿童膝关节镜围术期护理中可减轻患儿术后疼痛,加速患儿康复,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PDCA护理管理模式在种植牙围手术期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共完成292例种植牙手术,其中2016年1月至6月围手术期实施的是常规护理,共112例,设为对照组;2016年7月至12月采用PDCA护理管理模式,共180例,设为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术后1月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PDCA护理管理模式后患者在护理态度、专业技能以及健康宣教等方面满意度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差错,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对38例行剖胸手术的患者术前、术后进行呼吸训练与指导,观察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训练后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肺部并发症的发生。认为围手术期呼吸功能训练可改善患者肺功能,减少肺部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妇科领域以腔镜为代表的微创手术在临床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微创手术最大程度的降低了对患者的损伤,若围术期疼痛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和充分治疗,短期内影响术后恢复,增加并发症发生,远期可引起慢性盆腔痛。因此,加强(术后)围术期疼痛管理,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与妇科"微创理念"相符合。目前(术后)围术期疼痛管理更注重患者参与,加强专业疼痛管理人员培训,妇科微创术后镇痛模式也由单一的以阿片类药物为主的术后"自控性镇痛"转变为联合用药的超前镇痛或多模式镇痛,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明显降低,且阿片类药物的用量明显减少。根据不同的妇科微创术式个体化选择镇痛模式,将微创理念贯穿于整个医疗行为当中,达到最好的医疗效果。本文对妇科微创手术(术后)围术期疼痛管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45例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呼吸功能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手术期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起,至与此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的一段时间[1].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肺叶或全肺切除治疗.由于手术引起的切口疼痛或者引流部位疼痛,使患者不能进行有效的深呼吸和咳嗽排痰,可能出现肺炎、肺不张、呼吸衰竭等肺部并发症.术前进行深呼吸训练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在呼吸指导、排痰等方面可降低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2].本院胸外科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期间手术治疗肺癌患者45例,经过围手术期呼吸功能训练,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对38例行剖胸手术的患者术前、术后进行呼吸训练与指导,观察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训练后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肺部并发症的发生.认为围手术期呼吸功能训练可改善患者肺功能,减少肺部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呼吸道护理,减少肺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217例腹部手术患者术前针对不利因素主动采取措施、做好宣教,术后加强呼吸道护理。结果 183例患者无肺部并发症,28例轻度肺部感染,6例肺不张,经及时处理后治愈。结论腹部手术因麻醉、手术、腹胀及胃管的刺激影响患者排痰,易发生肺部感染,需加强呼吸道管理。  相似文献   

18.
张明  冯艺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7):2957-2959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外科住院患者术前的心理状态信息,电话随访患者围术期不良体验及术后疼痛控制状况,为提高围术期医疗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术前1个工作日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人民医院、第三医院的外科、妇科、耳鼻喉科住院患者发放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的一般信息、手术及麻醉信息、术前最关心的问题、住院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术后电话随访以下内容:住院过程中的痛苦经历、术后镇痛的满意程度以及慢性疼痛的发生情况。结果: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938份,其中有效答卷903份。术前焦虑的发生率为18.7%,术前抑郁的发生率为14.4%,焦虑合并抑郁的发生率为9.5%。术前患者对于手术及康复的问题关注最多,对麻醉及疼痛问题的关注其次,对于住院花费等问题关注较少。患者对于术后镇痛的整体满意度较高,但在其回顾住院过程的痛苦经历时,最主要的问题依然是术后疼痛。心脏、乳腺、胸外科、骨科手术的患者更多发生术后急慢性疼痛。结论:北京市三级甲等医院的术前成年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与抑郁。术前患者主要担心手术及康复的问题,对麻醉及疼痛的担心较少。术后镇痛的整体满意度较高,术后急慢性疼痛多发生在心脏、乳腺、胸外科、骨科手术的患者,对这类人群应加强术后镇痛治疗。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64例骨盆肿瘤患者行人工半骨盆置换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手术前后加强心理护理、营养支持、疼痛护理,术后加强各种导管的管理,积极预防和控制脂肪栓塞、肺部感染、压疮、血管栓塞等术后并发症.本组经手术治疗,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45.3分提高至77.4分,肿瘤患者功能状态Karnofsky评分(KPS)从术前平均37.9分提高到66.9分,患者髋关节功能和全身功能状态得到改善.本组术后出现1例肺部感染和1例失血性休克,均通过及时发现并予以相应处理后痊愈.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能够为骨盆恶性肿瘤患者手术成功及术后康复创造有利条件,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小儿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围手术期的病情观察与护理要点,主要包括术前宣教访视,术后呼吸道、药物的护理,有效镇静镇痛,痛情监测及体温的护理,积极预防肺高压危象,认为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可以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