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镇痛的认知状况,探讨影响镇痛认知的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102例患者进行镇痛认知及焦虑抑郁的调查.结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镇痛认知得分为11.13±1.91,患者对镇痛方式及镇痛剂的认知程度较低,婚姻状况、术前疼痛程度、抑郁程度、镇痛剂史是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镇痛认知的主要因素(均P<0.10).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疼痛镇痛方式认知、镇痛剂认知方面存在不足;建议针对患者的不同特征加强镇痛健康教育.以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对疼痛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恐动症发病情况,并研究其与患者心理弹性、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调查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本科收治并进行手术治疗的1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个人资料调查表、恐动症Tampa评分表、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相关性分析、单因素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恐动症与心理弹性、社会支持水平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因素。结果 112例患者术后恐动症发生率为36.6%。术后恐动症得分与心理弹性总分及坚韧、乐观、力量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r心理弹性总分=-0.425,r坚韧=-0.382,r乐观=-0.404,r力量=-0.317,均P<0.01),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维度得分亦呈负相关(r社会支持总分=-0.372,r客观支持=-0.426,r主观支持=-0.355...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信念、生活质量现状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长沙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20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调查对象,运用疼痛信念与感知量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进行调查。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信念得分为-20~31(5.36±9.94,M=6.00)分,其中认为疼痛不可解除得分最高,认为会持续疼痛、认为疼痛不可解除及疼痛信念总分与生活质量各维度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护理人员应重视患者的疼痛信念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认识,增强患者积极的疼痛信念,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腰椎间盘源性疼痛机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目的 :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与椎间盘和神经根大体病理形态改变的关系 ,临床症状、体征和椎间盘突出类型与髓核中炎症介质 (磷脂酶A2 )水平的关系以及临床症状、体征和椎间盘突出类型与脑脊液 (以下简称CSF)中神经肽类递质变化的关系。从临床角度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机理。材料与方法 :分析161例腰椎间盘突出病人的髓核突出类型及神经根病理形态改变与腰腿痛程度的关系 ;分析 2 0例腰椎间盘髓核组织中磷脂酶A2 活性水平与神经根性疼痛程度的关系 ;3 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脑脊液中P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与神经根性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①腰椎间盘的膨出、突出、脱出和脱出游离各组之间无疼痛程度的统计学显著差异。而神经根呈急性炎症反应的病人中重度疼痛高达 80 % (P <0 .0 1)。②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椎间盘髓核中磷脂酶A2 活性显著高于自身血液中和健康人椎间盘髓核中磷脂酶A2 活性水平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腰腿痛程度与其髓核中磷脂酶A2 活性明显相关。③腰痛病人脑脊液中P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 ,并与疼痛等级有关。结论 :①腰椎间盘突出物的病理形态和对神经根的机械压迫与其引起的临床疼痛症状和神经根体征无明确关系 ,而神经根性疼痛与局部  相似文献   

5.
突出腰椎间盘组织中巨噬细胞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突出腰椎间盘组织中巨噬细胞浸润的检测,进一步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致痛机制。方法:38例标本取自不同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患者术前术后记录疼痛等级。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标本进行CD68(为单核/巨噬细胞的表面标记)染色。将组织学观察结果与患者术前与术后的疼痛量化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38例标本中CD68的阳性表达为22例(57%),其中18例脱出及游离型椎间盘标本中阳性为14例(78%),20例膨出及突出型中为8例(40%)。(2)椎间盘组织中的巨噬细胞浸润与患者疼痛有相关性。结论:突出的椎间盘组织中存在着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在盘源性腰腿痛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磷脂酶A2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中的表达及相关临床研究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目的:探讨磷脂酶A2(PLA2)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作用机制。方法:1.在术前和术中收集35例因腰椎间盘突出而手术的病人的疼痛程度、直腿抬高试验度数、突出病理征象等临床资料,采集突出组和对照组(8例)的血清和髓核标本。2、应用微孔比色法测定PLA2的活性。3.将获得的数据和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突出组髓核中的PLA2活性高于对照组,血清中两组无差异。髓核PLA2活性在破裂型或游离型中同在凸起型中的表达有差异(P<0.05),与直腿抬高试验度数呈负相关(r=-0.344),与疼痛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腰椎间盘出症髓核的PLA2活性高于正常腰椎间盘,化学性炎症机制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疼痛中发挥着可能比机械压迫更重要、更直接的作用,PLA2抑制剂有望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新一类药物。  相似文献   

7.
整形美容患者的心理状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研究整形美容患者的心理状态。方法:通过国际化标准的SCL-90量表对59例的整形患者进行术前术后一周的测评,并用统计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整形美容患者与常模比较,SCL-90总分、躯体化、抑郁、焦虑及人际关系、敏感因子高于常模,差异有显著性;患者术后与术前比较,术后SCL-90总分、躯体化、抑郁、焦虑及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低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整形美容患者通过国际化标准的心理量表测量,对其心理状态分析,解除其心理障碍,同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解决患者的形体畸形。这种把心理分析、心理辅导运用于整形美容手术的科学方法,对今后大力开展整形美容专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程度与硬膜外封闭疗效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症状为腰痛及下肢痛,其疼痛程度与发病情况、椎间盘突出程度、病程等因素有关。硬膜外腔注射激素治疗是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治疗效果与治疗前病人疼痛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报道不多。自2000年以来,我们根据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进行分组治疗,探讨其疼痛程度与硬膜外封闭疗效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护理体会。方法对7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患者,进行心理、饮食、体位、康复指导等综合护理干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VAS评分、SAS评分及SD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结论对腰椎间盘盘突出症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做好综合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康复,减轻腰腿疼痛。  相似文献   

10.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体液中中分子物质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莹  程洁銮 《中华骨科杂志》1996,16(12):760-762
中分子物质是分子量在500~5000道尔顿的物质,许多实验证明,中分子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本研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40例)手术前后的血液及脑脊液中中分子物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手术前后血液中中分子物质含量无显著差异,而术前脑脊液中中分子物质含量明显高于术后,并且脑脊液中中分子物质含量与疼痛的程度及髓核突出的程度呈正相关。研究的结果提示脑脊液中中分子物质含量的增高源于脑脊液中因梗阻所致的蛋白质含量的增高,并认为脑脊液中中分子物质可能是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化学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57例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及手术治疗效果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均明确诊断并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随访2个月-11年,平均2年3个月,根据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学组腰背痛于术评定标准,本组优良率98%。结论: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即可明确诊断,宜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3):2170-2173
腰椎间盘突出症近年逐渐呈现年轻化,其主要症状是急慢期腰腿痛,给患者工作、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恐动症使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因疼痛对康复锻炼及活动产生恐惧焦虑心理而减少运动,长时间活动减少,严重者可导致机体"废用性"失能。本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患者恐动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恐动症对患者的不良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恐动症的影响因素、恐动症的测量工具、恐动症的干预进行综述,旨在为国内医护人员提供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恐动症的信息支持,帮助恐动症患者减轻疼痛,恢复正常康复锻炼和运动,回归正常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有限化治疗相关的定位定性诊断及手术操作方法,减少手术失败率及致残率。术前定位定性诊断采用CTE、CTM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清楚了解硬囊受压及粘连的程度和范围。  相似文献   

14.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有限化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有限化治疗相关的定位定性诊断及手术操作方法,减少手术失败率及致残率。方法:术前定位定性诊断采用CTE,CTM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清楚了解硬膜囊受压及粘连的程度和范围。手术采用原手术部位的侧方入路有限化操作技术,不扩大减压范围去除瘢痕组织及神经根受压的诸多因素,重建上下关节突,恢复椎管侧后方的屏障及生物力学功能。结果;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患者随访1-5年,优良率9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研究组采用椎间孔镜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外科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变化情况、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疼痛程度均较术前有所改善,研究组改善程度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满意疗效,保障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报告结局概念模型,初步探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报告结局量表结构,为量表进一步编制提供基础。[方法]通过文献回顾、专家咨询和患者访谈构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报告结局的概念模型、预设维度和条目池。使用初始问卷对某综合医院门诊就诊的2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调查,使用经典测量理论对初始问卷条目进行筛选,使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平行分析探索量表结构。[结果]构建出包含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报告结局概念模型。经过条目筛选形成,形成25个条目的初始量表。探索性因子分析结合平行分析提取出6个公因子,分别反映患者社会适应、心理情感、功能限制、治疗效果、站立行走、躯体症状,方差贡献率分别为13.4%、12.5%、11.0%、9.9%、7.7%、4.5%。[结论]提取出的6个公因子均涵盖在所构建的概念模型内,能够解释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患者的影响,应围绕社会适应、心理情感、功能限制、治疗效果、站立行走、躯体症状6个维度编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报告结局量表。  相似文献   

17.
腰椎间盘突出症分型治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分型治疗规律.[方法]分析2000~2005年住院的536例凸起型及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及非手术治疗的病例.[结果]凸起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疗效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破裂型手术治疗疗效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5);破裂型腰腿痛多呈突然加剧(P<0.01),疼痛分级多为重度疼痛(P<0.01);破裂型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1),破裂型与凸起型非手术治疗疗效比较也呈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凸起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大多疼痛程度较轻、根性损害较少,非手术治疗疗效好;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多种疼痛因素并存,腰腿痛症状较重,首选手术疗法.  相似文献   

18.
焦虑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焦虑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效的关系。方法 :记录 2 14例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术前疼痛时间、腰腿痛程度和术前症状、体征评分。术前完成焦虑自评量表 (SAS) ,并按SAS评分分为焦虑组和非焦虑组。术后随访患者症状、体征、生活能力及恢复工作情况。结果 :焦虑组和非焦虑组之间术前病程、总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焦虑组比非焦虑组术后有更频更重的疼痛 ,术后症状改善率和症状体症改善率差 (P <0 0 1) ,术后恢复工作能力差 (P <0 0 5 )。结论 :术前焦虑影响术后改善率 ,术前对患者进行焦虑评定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术前疼痛敏感度问卷(pain sensitivity questionnaire,PSQ)评分预测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6—2018-12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的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42例术前PSQ评分<6.5分(观察组),36例术前PSQ评分≥6.5分(对照组)。比较2组术后12个月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探讨术前PSQ评分与腰痛VAS评分改善程度、腿痛VAS评分改善程度、ODI指数改善程度相关性。结果 7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术后5例出现腰骶部酸胀疼痛,2例出现下肢放射痛,对症治疗后缓解。观察组术后12个月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术前PSQ评分与腰痛VAS评分改善程度、腿痛VAS评分改善程度、ODI指数改善程度呈负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SQ评分可以预测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后早期腰椎整体功能恢复情况及疼痛缓解程度,术前疼痛敏感度较高者术后疼痛及腰椎功能改善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疼痛及睡眠状况,分析睡眠质量与疼痛等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3~4月在我中心住院拟行微创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一般资料调查表、数字评价量表(Numeric Rating Scale,NR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采用Spearman相关方法分析PSQI评分与NR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影响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共10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完成调查,PSQI总分(7. 2±4. 3)分,其中43例(43%)睡眠质量差(PSQI 7)。PSQI总分与腿痛各维度NRS评分(近1个月以来疼痛最重时评分、近1个月来疼痛最轻时评分、近1个月平均疼痛评分以及近24 h内平均疼痛评分)均呈正相关(r=0. 299,P=0. 003; r=0. 380,P=0. 000; r=0. 363,P=0. 000; r=0. 322,P=0. 000)。腿痛近1个月平均NRS评分(R~2=0. 124)是PSQI评分的影响因素。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常伴发睡眠障碍,腿部疼痛与睡眠质量差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