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氟和骨形态发生蛋白对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氟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均为影响骨生长的因素,探讨为探讨氟对BMPs产生及活性的作用以及二者同对骨代谢的影响。本文分别从骨形成,骨细胞,骨矿物质代谢,信号转导及骨疾患者5个方面将在于氟和BMPs对骨代谢影响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氟和BMPs产具有诱导骨形成的作用,影响骨细胞的活性和增殖以及钙磷等骨矿物质代谢;并且二者信号转导均与MAPK途径有关;与氟骨症,骨质疏松等疾患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系统研究氟和BMPs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骨代谢中的作用特点,对氟骨症等代谢性骨疾患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氟是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氟与人体生命活动及牙齿、骨骼组织代谢密切相关。骨相关蛋白是指在骨发生、骨折愈合等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几种蛋白质,包括:I型胶原、骨钙蛋白、骨涎蛋白、骨桥蛋白、骨连蛋白和碱性磷酸酶。它们在氟骨症的发生、发展中与氟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揭示氟与骨相关蛋白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阐明氟骨症的发生机制,为改进氟骨症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氟对I型胶原、骨连蛋白和碱性磷酸酶的表达与氟的剂量及作用时间有关,呈现先增强后抑制的现象。氟可能加速了骨钙蛋白、骨桥蛋白和骨涎蛋白的合成,促进氟骨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氟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是一种已知可影响骨形成的非激素因子,适量氟对人体具有重要生理功能,但长期摄入过量氟可引起以氟斑牙和氟骨症为主的慢性全身性疾病.成骨细胞活跃和骨转换加速是氟骨症特征性病变[1-2].通过转录因子调节基因表达是控制细胞功能的重要机制之一,随着基因技术不断发展,在骨骼发育过程中关键转录因子也逐渐被发现,其中有些发挥着决定性作用.本文通过对D1x5与骨代谢及氟骨症关系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氟骨症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过量摄入会导致氟中毒。骨骼是氟作用于人体的主要靶器官之一,过量氟进入机体会破坏骨代谢平衡,引起氟骨症。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MicroRNA在氟骨症发生与进展中都起到了关键的调控作用。对MicroRNA与骨代谢及氟骨症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氟的生物学作用——氟对骨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氟是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与人体生命活动及牙齿、骨骼组织代谢密切相关。但氟的安全阈窄,低氟与高氟均可引起骨病,因此探究氟对骨的作用意义重大。针对氟对骨的作用进行阐述,主要分为氟对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矿化以及牙齿的作用。以期为骨质疏松症、牙龋病和氟骨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6.
氟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骨的影响主要为骨形成与吸收。目前已发现多条信号通路参与骨的代谢,其中骨代谢通路中转化生长因子(TGF)/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mads、Wnt(wingless-type MMTV integration site family members)/β-连环蛋白(β-catenin)、破骨细胞抑制因子(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信号通路等研究较为广泛,而氟在其代谢通路中的影响仍需大量的试验研究证实。本文则主要通过对已经试验研究证实的结论做出归纳,简要综述氟对以上三个骨代谢信号通路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实验性氟暴露对成骨细胞成骨功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不仅地方性氟病流行区域广 ,患者多 ,工业氟暴露对工人健康的影响也较明显。过量的氟摄入可引起全身骨及其他组织损害[1] 。其异常改变与氟中毒导致骨形成及骨矿化异常有关 ,但其机制尚不清楚。我们拟通过离体SD大鼠成骨细胞培养 ,研究过量氟对成骨细胞成骨活性的影响 ,从而在细胞学水平了解氟骨症的机制。碱性磷酸酶 (ALP)和骨钙素 (OC)是成熟成骨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两种主要的非胶原蛋白 ,代表成骨细胞活性状态 ,是检测骨形成的指标。因此 ,我们通过成骨细胞ALP活力及细胞培养液中OC水平测定 ,了解氟过量对骨形成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儿童、青少年骨健康:骨纵向生长、骨塑造和骨再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长板是实现骨骼纵向生长的基础。骨塑造完成骨径向生长。儿童、青少年骨塑造和骨再造同时存在;成人只进行骨再造。骨塑造时,骨形成大于骨吸收,二者非偶联;骨再造时,骨形成与骨吸收偶联。骨代谢标志物是反映成骨细胞或破骨细胞功能的标志物。本文从组织器官、细胞、分子三个层面,介绍了骨纵向生长、骨塑造和骨再造等过程。  相似文献   

9.
研究应力刺激对骨改建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正畸牙移动、牵张成骨及骨折修复等临床治疗中,适当的刺激应力,可引起骨细胞代谢改变或凋亡,进而调节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活性,并刺激机体激素水平,从而影响骨塑型和骨改建。同时刺激应力直接作用于骨组织,可刺激骨组织自身的生长与重建,最终达到促进新骨形成的目的。目前应力刺激骨细胞的力学信号转导机制尚未明确,本文对骨细胞与骨改建临床与基础研究进行归纳,排除重复或类似的研究,综述应力刺激对骨改建的可能机制,为口腔正畸治疗提供新的理论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0.
骨软化型氟骨症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骨软化型氟骨症的骨骼影像学表现及其形成的机制。方法 报告来自高氟地区的骨软化型氟骨症12例,对其临床表现、化验室检查、X线摄片检查进行分析。结果 12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氟斑牙,主要症状为脊柱疼痛,四肢关节和肌肉酸痛,以腰腿痛为多见,活动受限关节功能障碍,可有跟腱痛,可呈“O”形腿或“X”形腿畸形,有脊柱弯曲畸形,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麻木或感觉障碍;化验室检查,本组病例尿氟值为7.8—12.6mg/L,平均值10.4mg/L。X线摄片显示,病变以脊柱和骨盆明显,表现为骨密度减低、骨密度增高或二者共存,骨小梁粗细不均模糊不清,骨皮质松化模糊,椎体可不同程度的呈双凹状变形,骨盆变形,髓臼内陷,耻骨与坐骨可见不同程度的假骨折线,膝外翻或膝内翻,可有股腓骨的弯曲畸形,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骨生长发育障碍。结论 骨软化若与骨硬化并存时,骨骼变形、髓臼内陷,特别是假骨折线的出现是影像学诊断骨软化型氟骨症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氟对骨形态发生蛋白的直接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研究氟对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活性的直接作用。方法 在纯化的BMP中加入氟化物植再植入大鼠皮下,通过比较植入物在不同植入时间的组织学变化,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及钙含量来反映BMP的生物活性。结果:氟对BMP的生物活性有直接的影响,氟能促进BMP将更多的成纤维细胞化为成骨细胞,并能增强成骨细胞的功能,加速钙盐沉积,而破骨细胞功能有所下降。结论 氟能直接影响骨形态发生蛋白的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骨形态计量学方法观察铝氟联合摄入对不同性别大鼠纵向骨生长及松质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40只2月龄清洁级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铝+低氟组(0.1 mg/kg+5 mg/kg)、铝+中氟组(0.1 mg/kg+15 mg/kg)、铝+高氟组(0.1 mg/kg+30 mg/kg),每日灌胃1次,连续12周。实验结束时取胫骨近心端进行不脱钙骨切片和骨染色,观察生长板软骨以及干骺端骨小梁微结构改变,并进行骨代谢的定量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铝+高氟组大鼠生长板总厚度增加(P0.01),且雄性大鼠出现凋亡软骨细胞。随氟染毒剂量的升高,初级小梁厚度(P.Tb.Wi)、骨小梁荧光周长(MS)、矿化沉积率(MAR)、骨形成率(BFR)等以及骨吸收周长(Er.S)均先升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或P0.01)后下降到接近对照组,铝+高氟组雄性的初级小梁厚度及骨形成参数甚至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铝+高氟组骨小梁体积(BV)、骨小梁数量(Tb.N)减少,小梁分离度(Tb.Sp)增加(P0.05),雌雄改变一致。结论铝和低剂量氟联合作用促进雌雄大鼠骨形成;铝和高剂量氟联合作用则抑制骨生长、抑制次级小梁骨形成和吸收,对雄性大鼠的效应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锌缺乏和过量对小鼠胚胎体外骨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锌缺乏和锌过量对骨形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小鼠胚胎长骨体外培养 ,通过骨组织的形态图象分析及长骨肥大区软骨细胞计数和骨化区破骨细胞计数以及羟脯氨酸( Hyp)含量和碱性磷酸酶 ( AKP)的活性测定研究锌缺乏和锌过量对骨形成的影响。结果 当培养基锌浓度高至 1× 1 0 -3 mol/ L时 ,长骨总长度及面积和骨干长度及面积、羟脯氨酸的含量、肥大区软骨细胞数均低于对照组 ;破骨细胞数高于对照组 ;当培养基锌浓度为 5× 1 0 -4 mol/ L时 ,AKP活性开始降低 ,当为 1× 1 0 -3 mol/ L时 ,AKP活性降低更为明显 ,锌缺乏时 ,AKP活性也降低。结论 锌缺乏和锌过量均可影响骨的发育。AKP在锌对骨发育的研究中是一个较为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氟对软骨和骨形成的影响,利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建立诱导性异位成骨模型,采用35S、40Ca掺入率及碱性磷酸酶(AL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力4项指标,反映软骨和骨的形成情况。结果显示:饮水中200mg/L氟对软骨形成过程中的35S掺入率无明显影响,但能使骨形成过程中的40Ca掺入率升高,氟对ALP及ACP活力均有刺激作用。提示氟对软骨的形成无明显影响,但对软骨内成骨和钙盐的沉积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锌与骨代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骨代谢过程中,锌是不中缺少的重要微量元素之一。锌缺乏引起骨的生长迟缓,适量的锌则可促进骨的生长及钙化。本文分别从体内实验、骨组织体外培养、成骨细胞体外培养及锌对破骨细胞影响等方面对近年来锌与骨代谢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锌在骨组织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维生素K不仅与凝血功能有关 ,而且影响骨代谢。本文介绍维生素K对骨代谢的影响及发生机制 ,并概述了评价机体维生素K状况的指标。维生素K能向骨中转运 ,并且在骨中有较高的含量。它参与多种骨蛋白谷氨酸残基羧化反应 ,直接影响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功能 ,间接影响与骨代谢有关的因素 ,从而促进骨形成代谢 ,减少骨量丢失 ,抑制软骨钙化  相似文献   

17.
甾类激素避孕药(包括复方口服避孕药、长效醋酸甲孕酮注射剂)因使用简便、高效在欧、美等国家广泛应用。其作用于下丘脑-垂体轴导致卵巢激素分泌降低,但对骨代谢和骨矿物质密度的影响报道不一。可能与服药时间、随访时间、参与研究人群的年龄等因素有关。回顾近年有关复方口服避孕药、长效醋酸甲孕酮注射剂对骨矿物质影响的研究,阐述青春期、性成熟期和绝经期女性应用甾类避孕药与骨矿物质密度的关系,同时讨论对骨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水溶性大豆异黄酮(WSSI)对1,25-二羟基维生素D3诱导兔骨髓细胞分化形成破骨细胞样细胞以及兔成熟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TRAP染色对骨髓细胞诱导分化形成的TRAP阳性多核巨细胞计数;用显微摄影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测定骨吸收造成的陷窝数目及表面积,以评价破骨细胞活性;用扫描电镜观察骨吸收陷窝的形态。结果:浓度为20.0、4.0、2.0和0.4μg/ml的水溶性大豆异黄酮既能抑制破骨细胞样细胞的形成(P<0.001),还能抑制成熟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P<0.001),具体表现在随着浓度的升高骨吸收陷窝数目及表面积减少。结论:WSSI可以明显抑制破骨细胞样细胞的形成和成熟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   

19.
骨形成标志物测定及其在儿科的临床应用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由细胞和基质构成,是一种代谢活跃的组织,处于持续不断的骨形成(bone form ation)和骨吸收(bone resorption)的动态平衡之中。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是骨代谢的功能细胞,分别介导骨形成和骨吸收。二者在骨代谢过程中分别产生一些特异性酶和其它代谢产物,这些产物以一定的比例进入血循环,其血清水平与骨代谢活动密切相关,称为骨代谢的特异性标志物。骨形成标志物是成骨细胞在不同分化阶段的产物,亦称成骨细胞表型标志物。近年来测定方法的进步使其在儿科基础和临床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对骨形成标志物测定及其在儿科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甾类激素避孕药(包括复方口服避孕药、长效醋酸甲孕酮注射剂)因使用简便、高效在欧、美等国家广泛应用.其作用于下丘脑-垂体轴导致卵巢激素分泌降低,但对骨代谢和骨矿物质密度的影响报道不一.可能与服药时间、随访时间、参与研究人群的年龄等因素有关.回顾近年有关复方口服避孕药、长效醋酸甲孕酮注射剂对骨矿物质影响的研究,阐述青春期、性成熟期和绝经期女性应用甾类避孕药与骨矿物质密度的关系,同时讨论对骨折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