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 制备蛇床子素β-环糊精包合物以提高蛇床子素的水溶性,并考察体外释药特性及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方法 采用逆向混合搅拌法制备蛇床子素β-环糊精包合物,以崩解时限、硬度及溶出度为综合指标L9(34)正交实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结果 最终确定优选处方的辅料比例为10%微晶纤维素(MCC),6%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和12%交联聚维酮(PVPP);所制备的包合物分散片的崩解时间(52.7±2.4)s,硬度(5.13±0.47) kg,1h内的累积溶出度(93.1±1.2)%;大鼠体内原料药组的Tmax为2.65 h,Cmax为2.87 μg/mL,AUC0-24为21.32 μg·h/mL,包合物分散片组的Tmax为2.14 h,Cmax为36.64 μg/mL,AUC0-24为272.41μg·h/mL,经配对t检验,Tmax、Cmax、AUC0-24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蛇床子素包合物分散片具有溶散快,分散均匀,有效成分溶出速率快的特性,并能提高其大鼠体内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2.
妇炎康分散片的辅料处方优化及体外释药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展红  张学农  周士俊 《中成药》2008,30(3):353-357
目的:优化妇炎康分散片的辅料处方,并考察最佳处方的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崩解时间、硬度及片重为综合指标,采用L9(34)正交实验筛选出妇炎康分散片的最佳处方.同时,采用水溶液分散法及RP-HPLC法分别考察了最佳处方的分散均匀性和体外释药特性.结果:最终确定优选处方的辅料比例为:10%微晶纤维素(MCC),4%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和12%交联聚微酮(PVPP);所制备的分散片的崩解时间(60±2)s,硬度(5.24±0.32)kg,平均片重(0.407±0.010)g;分散均匀性好、外观为较均匀的混悬液,沉降速率方程为:logF=-0.028-1.001×10-3t,沉降速率常数k=2.305×10-3min-1,并呈均匀分散;分散片体外释药参数为T50=3.0 min和Td=4.0 min,明显小于市售普通片的溶出参数T50=14.28 min和Td=16.62 min(P<0.01).结论:妇炎康分散片具有溶散快,分散均匀,有效成分溶出速率快的特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正交试验筛选金莲花分散片的处方和制备工艺。方法:以微晶纤维素(A)、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B)、交联聚维酮(C)及微粉硅胶(D)的用量为考察因素,以崩解时限为评价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处方;用HPLC对分散片进行质量控制。结果:当加入30%A,5%B,8%C及8%D制备的金莲花分散片剂外观光洁、口感良好、平均崩解时间为80 s,分散均匀性符合规定。分散片含荭草苷的量为16.02 mg/片,15 min溶出量达到90%以上。结论:按优选处方和工艺制得的金莲花分散片,具有一定硬度,遇水迅速崩解并均匀分散,质量可控,满足速释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两面针分散片最佳处方,确定工艺流程。方法: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以分散均匀性和溶出度为综合指标筛选和优化两面针分散片的最佳处方与工艺。结果:按优化后的处方工艺制备的两面针分散片的崩解时间为20s,分散均匀性好;分散片体外释药参数T50和Td明显小于市售普通片的溶出参数(P<0.01)。结论:所制备两面针分散片具有溶散快,分散均匀,有效成分溶出速率快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综合评分法优化银杏叶分散片处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优化银杏叶分散片处方,制备中药口服固体速释制剂。方法:以颗粒的流动性、片剂的崩解时间、片剂的硬度和片剂中有效成分的溶出速度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综合评分法优化干法制粒制备银杏叶分散片的处方和制备工艺。结果:优化所得处方为微晶纤维素40%,羧甲基淀粉钠10%,糊精约15%。以此处方制备的银杏叶分散片在崩解时间不超过3min,硬度为4.9KG,有效成分的溶出速度参数T50为3.4min。结论:优化所得处方合理稳定,银杏叶分散片具有明显的速释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TPGS为载体,研究其对蛇床子素固体分散体的理化性质的影响,为蛇床子素剂型的选择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溶剂-熔融法制备蛇床子素固体分散体。应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X射线衍射法(XRD)对固体分散体进行物相鉴定,HPLC法测定固体分散体的体外溶出度。结果:固体分散体的DSC、XRD图谱与原料药及其物理混合物均不同;蛇床子素-TPGS固体分散体的体外溶出度均高于原药,30min的累积溶出度:原料药为26%,固体分散体为94%,固体分散体的溶出率高于其物理混合物。结论:以TPGS作为蛇床子素的载体,可加速其体外溶出。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分散片的处方工艺。方法以分散均匀性和硬度为综合指标,筛选山茱萸总苷分散片最佳的制备工艺,并测定马钱苷的溶出度。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浸膏:淀粉:微晶纤维素=1:2:0.8,加4%交联聚维酮和0.2%硬脂酸镁;制得的分散片的分散时间<2 min,硬度为40~60 N;马钱苷的平均溶出度在45 min时为98.81%。结论该处方工艺简单、经济,所制成的分散片崩解迅速、药物溶出快。  相似文献   

8.
目的: 优化葡萄内酯分散片的制备工艺及考察其体外溶出度. 方法: 以休止角、硬度、崩解时限为指标,考察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微晶纤维素(MCC)、预胶化淀粉(PRS)、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羧甲基淀粉钠(CMS-Na)等辅料对葡萄内酯分散片处方工艺的影响.采用HPLC测定分散片的体外溶出度,流动相甲醇-水(95:5),检测波长325 nm. 结果: 最佳处方为葡萄内酯10 g,MCC 40 g,L-HPC 20 g,PVPP 10 g,CSM-Na 20 g,PRS 30 g,淀粉20 g;崩解时间1 min,分散均匀性好,药物30 min内累积溶出率>85%. 结论: 制备的葡萄内酯分散片具有溶散快、分散均匀、溶出速率快的特性,适用于临床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9.
银杏达莫分散片的制备及处方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银杏达莫分散片并对该分散片的处方进行优化。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以崩解时限和分散均匀性为指标,对银杏达莫分散片制备处方中各种关键辅料的处方比例进行优化。结果根据正交设计的处方优化结果,最终确定银杏达莫分散片的优选处方辅料比例为:15%微晶纤维素,6%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和1%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用优化后的处方所制备出的银杏达莫分散片的崩解时间为(65±5)s,分散均匀性良好,外观为较均匀的混悬液。结论根据优化后的处方所制备出的银杏达莫分散片具有溶散快、分散均匀、有效成分溶出速率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五仁醇分散片的制备工艺研究及体外溶出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五仁醇分散片,并对其溶出行为进行考察.方法:对五仁醇分散片的处方和制备工艺进行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对处方进行优化,以五味子甲素为考察指标,HPLC法研究其体外溶出度.结果:采用优化条件:50 g五仁醇浸膏以125 g磷酸氢钙分散后物料为主药(A),MCC-CMS-Na(3:1)为辅料B,A:B 3:5制备的五仁醇分散片,在(20 ±1)℃水中于3 min内可完全崩解且分散均匀,五仁醇分散片中五味子甲素的溶出量15 min达到80%以上.结论:所制分散片处方合理,崩解快、溶出快,能明显提高五仁醇总木脂素的溶出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Beagle犬血浆中灯盏乙素的定量分析方法,测定灯盏乙素在Beagle犬体内血药浓度经时过程,评价灯盏花素磷脂复合物自微乳的药代动力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单剂量分别灌胃给予Beagle犬灯盏花素磷脂复合物自微乳及灯盏花素片,采用HPLC测定血浆中灯盏乙素的浓度,流动相甲醇-0.2%磷酸水(45∶55),检测波长335 nm。运用DAS2.1.1软件程序拟合药物浓度-时间曲线,计算药动学参数和生物利用度。结果:灯盏花素磷脂复合物自微乳、灯盏花素片灌胃Beagle犬后灯盏乙素药-时曲线均符合二室模型,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max分别为190 min和160 min,Cmax分别为78.98mg·L-1和33.63 mg·L-1,AUC0-t分别为18 674.619 mg·L-1·min和9 132.475 mg·L-1·min;相对生物利用度204.49%。结论:灯盏花素磷脂复合物自微乳较灯盏花素片能显著提高灯盏乙素在Beagle犬体内的生物利用度,为灯盏花素口服制剂的开发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2.
葛根总黄酮分散片的药动学研究及其与愈风宁心片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葛根总黄酮分散片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及生物利用度,并与市售愈风宁心片进行比较。方法:大鼠灌胃给药葛根总黄酮分散片(受试制剂)及市售片(参比制剂)混悬液,采用HPLC测定给药后各时间点的血药浓度,用统计软件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分散片与市售片的Cmax分别为(20.21±0.18),(9.90±0.25)mg·L-1;分散片的Tmax=(0.50±0.03)h,市售片Tmax=(1.09±0.02)h;分散片相对于市售片的生物利用度为182.68%。结论:葛根总黄酮分散片吸收快,起效时间明显提前,生物利用度明显优于市售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开展透骨消痛胶囊单次和多次给药后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探讨不同给药方式时血药浓度与药动学相关参数的关联性,为中药复方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单次给药组和多次给药组,灌胃透骨消痛胶囊后,根据吸光度与波长曲线下面积(吸波面积)和总固体整体成分的总浓度成正比的特点,采用吸波面积法测定该胶囊中整体药物成分的含量。血药浓度数据用DAS 2.0药动学软件处理,按房室模型拟合并求算单次给药组的药动学参数和多次给药组的稳态血药浓度。结果:透骨消痛胶囊单次给药后,药峰浓度(Cmax)(10.200±0.586)mg·L-1,达峰时间(tmax)(0.515±0.054)h,消除半衰期(t1/2)(1.318±0.049)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24 h)(13.054±0.422)mg·h·L-1;多次给药6 d后血药浓度达稳态,稳态血药浓度(Cav),波动度(DF),稳态药-时曲线下面积(AUCss)分别为(4.073±0.282)mg·L-1,1.166±0.175,(48.878±1.931)mg·h·L-1。结论:透骨消痛胶囊多次给药后整体药物成分的血药浓度变化处于较好的稳态过程,与单次给药的体内行为较一致,说明该制剂临床剂量的确定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制川乌对白芍中芍药苷经皮转运的影响,从经皮转运角度研究制川乌-白芍配伍协同增效作用机制。方法:以昆明种清洁级小鼠为实验对象,分别经皮给予白芍凝胶、制川乌-白芍凝胶和白芍-氮酮凝胶,采用皮肤微透析取样技术,建立HPLC测定透析液中芍药苷的浓度,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14∶86),检测波长230 nm;利用DAS 2.0软件计算局部药动学参数,采用扫描电镜考察药物对小鼠皮肤角质层的影响。结果:白芍凝胶组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t)),平均滞留时间(MRT_(0-t)),半衰期(t_(1/2)),达峰时间(T_(max))和药峰浓度(C_(max))分别为(3.28±1.01)mg·L~(-1)·h,(3.95±0.32)h,(0.92±0.44)h,(2.00±0)h和(0.72±0.24)mg·L~(-1);白芍-制川乌凝胶组MRT_(0-t),AUC_(0-t),t_(1/2),T_(max)和C_(max)分别为(3.35±0.08)h,(10.64±1.24)mg·L~(-1)·h,(1.32±0.67)h,(1.00±0)h和(3.06±0.38)mg·L~(-1),白芍-氮酮凝胶组AUC_(0-t),MRT_(0-t),t_(1/2),T_(max),C_(max)分别为(59.82±13.51)mg·L~(-1)·h,(3.67±0.08)h,(0.89±0.16)h,(2.67±0.29)h和(13.24±4.14)mg·L~(-1)。与白芍凝胶组比较,制川乌-白芍凝胶组AUC_(0-t)和C_(max)均显著增大,T_(max)明显缩短。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制川乌作用皮肤后,角质层细胞间隙明显增加,且与氮酮对皮肤的作用类似。结论:制川乌-白芍配伍能显著提高芍药苷的透皮吸收,达到配伍"增效"的目的,这可能与制川乌降低角质层的屏障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新型钙离子增敏剂M6在大鼠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建立快速、简便的检测大鼠血浆中M6血药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方法:采用颈静脉抽血法,考察大鼠尾静脉注射M6后于1,3,5,10,15,30 min和1,2,4,6,8 h的血药浓度变化,采用HPLC测定血药浓度,流动相1%乙酸水溶液-乙腈(85∶15),检测波长280 nm,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通过PKSolver数据处理软件计算M6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M6检测的线性范围3.125~200 mg·L~(-1),最低定量限0.6 mg·L~(-1),日内、日间精确度和稳定性试验的RSD均10%,方法回收率均85%。M6在大鼠体内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达峰时间(tmax)1 min,最大血药浓度(Cmax)6.67 mg·L~(-1),半衰期(t_(1/2))21.36 min,平均滞留时间(MRT)30.83 min;药-时曲线出现了双峰现象。结论:M6的t_(1/2)较原型药物PPTA延长,具有代谢时间延长的特点,有望开发M6的新药物。建立的HPLC灵敏、快速、准确,可用于大鼠血浆中M6质量浓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伏立康唑分散片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国产和进口伏立康唑进行生物等效性研究。方法健康志愿者20名,随机双交叉单剂量po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各200mg,分别于服药后24h内多点抽取静脉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浆中伏立康唑的浓度,用DAS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并评价两种制剂生物等效性。结果单剂量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后血浆中的伏立康唑的ρmax分别为(1098.25±120.14)和(1037.01±81.18)μg·L-1;tmax分别为(1.35±0.29)和(1.70±0.41)h;AUC0-24分别为(6720.05±717.19)和(6643.92±696.70)μg·h·L-1;AUC0-inf分别为(7080.97±747.33)和(7004.10±794.82)μg·h·L-1ρmax的90%可信区间为102.1%~109.2%,AUC0-24的90%可信区间为95.0%~107.6%,AUC0-inf的90%可信区间为95.1%~107.7%。结论受试制剂的达峰时间提前,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2.46±17.08)%,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葛根素自微乳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经时过程,评价葛根素自微乳的药代动力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单剂量给予大鼠葛根素自微乳和葛根素混悬液,采用HPLC测定血浆中葛根素质量浓度,检测波长250 nm,流动相甲醇(A)-0.1%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30 min,20%~25%A;30~40 min,25%~40%A;40~50 min,40%A),运用DAS2.1.1程序拟合药物浓度-时间曲线,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及生物利用度。结果:葛根素自微乳和混悬液的tmax分别为0.71,1.1 h,Cmax分别为2.052,1.120 mg·L-1,AUC0-24 h依次为2.901,2.013 mg·h·L-1,葛根素自微乳相对于混悬液的生物利用度144.11%。结论:与葛根素混悬液相比,葛根素自微乳能显著提高葛根素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8.
冯彬彬  张建海  徐晓玉 《中草药》2014,45(18):2664-2668
目的探讨川芎嗪、阿魏酸对延胡索乙素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规律的影响。方法 32只SD大鼠,分为延胡索乙素(20mg/kg)组、延胡索乙素(20 mg/kg)+阿魏酸(50 mg/kg)组、延胡索乙素(20 mg/kg)+川芎嗪(30 mg/kg)组、延胡索乙素(20 mg/kg)+川芎嗪(30 mg/kg)+阿魏酸(50 mg/kg)组,各组单剂量ig给药,采用RP-HPLC法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血浆中延胡索乙素的浓度,DAS2.0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延胡索乙素与阿魏酸或者川芎嗪联合给药时,AUC0~t、和Cmax与延胡索乙素单独给药相比显著增加,tmax、t1/2和MRT0~t比延胡索乙素单独给药时显著延长(P<0.05);延胡索乙素同时与阿魏酸、川芎嗪二者联合给药时AUC0~t、MRT0~t、t1/2和tmax与延胡索乙素单独给药相比显著增大(P<0.05),而Cmax与延胡索乙素单独给药时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阿魏酸、川芎嗪可以显著增加延胡索乙素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并显著延长延胡索乙素在大鼠体内的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建立气相色谱法(GC)方法学的基础上,比较绿茶中咖啡因在正常和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并验证其对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一次性腹腔注射(剂量50 mg·kg-1)复制糖尿病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灌胃咖啡因和绿茶浸出液进行干预,并且每3周测定1次血糖值,诱导第12周时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认知功能,选择HP-5色谱柱,二阶升温程序,流速1.0 m L·min-1,分流比10∶1,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器温度和进样口温度均为250℃,载气为氮气的色谱条件进行咖啡因在正常和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运用透射电镜观察神经元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咖啡因的线性范围1.28~128 mg·L-1(R2=0.998),最低检测限和最低定量限分别为0.7,1.28 mg·L-1,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8.0%,提取回收率和方法回收率均90%。咖啡因在正常和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大鼠体内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分别为(46.71±4.25),(61.2±5.44)mg·h·L-1,半衰期(t1/2)分别为(2.82±0.38),(3.71±0.13)h,药峰浓度(Cmax)分别为(13.25±2.02),(17.12±1.08)mg·L-1,清除率(CL)分别为(0.43±0.08),(0.33±0.07)L·kg-1·h-1。与模型组比较,咖啡因组和绿茶组血糖下降、认知能力和神经元细胞超微结构得到改善。结论:咖啡因在正常和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大鼠体内的代谢存在差异,且具有改善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功效,这为绿茶和咖啡因临床用于防止糖尿病认知障碍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人体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吗替麦考酚酯分散片在健康人体的药动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并求证其生物等效性。方法男性健康志愿者20名,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吗替麦考酚酯受试分散片和参比胶囊各1.0g,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其活性代谢物霉酚酸浓度。应用DAS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评价其生物等效性。结果口服受试和参比制剂后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1/2分别为(16.26±3.79)和(16.85±3.97)h;tmax分别为(0.67±0.22)和(0.78±0.29)h;ρmax分别为(24.07±7.04)和(25.58±9.02)mg·L-1;AUC0-48分别为(56.84±12.81)和(59.06±15.96)mg·h·L-1;AUC0-∞分别为(62.25±12.63)和(64.58±15.28)mg·h·L-1。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比较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0-48为(97.95±13.73)%。结论两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