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对腕关节骨折手术患者给予中药汤剂治疗,以探讨对术后疼痛和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医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腕关节骨折患者80例,根据术后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7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术后在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外加给予中药汤剂内服与外用。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疼痛改善情况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关节活动范围均明显增加,疼痛积分与关节功能均明显改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掌曲活动范围明显增加,疼痛积分与关节功能改善程度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汤剂内服加外用治疗腕关节骨折患者能明显改善其关节活动度,明显缩短患者部位的肿胀消退时间,同时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伤痛及关节功能恢复,并且存在安全性能高所以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小夹板超腕关节外固定结合中药治疗中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用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治疗组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超腕关节外固定,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不超腕关节外固定,比较两组术后骨折固定稳定程度、骨折愈合、腕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术后两组骨折固定稳定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3个月后腕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夹板超腕关节外固定结合中药内服及外用治疗中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可提高骨折固定稳定程度,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更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结合中药治疗中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中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结合中药分期辨证内服及外用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比较两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腕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3月后腕关节功能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结合中药分期辨证内服及外用治疗中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在促进骨折愈合及改善腕关节功能优于单纯夹板外固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洗配合康复训练对桡骨远端骨折后关节功能和疼痛的影响.方法:将83例纳入观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和康复训练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续断复健汤内服外熏洗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及关节疼痛的改变.结果:优良率治疗组为78.0%,对照组为6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治疗组在安静时和活动时的腕关节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外熏洗配合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关节功能,并明显缓解静止时和关节运动时的疼痛.  相似文献   

5.
毛蕾芳 《陕西中医》2019,(5):613-615
摘 要 目的: 探讨关节松动术结合中医治法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以及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7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两组均进行外固定架、石膏或切口复位固定等治疗,对照组给予功能锻炼,观察组给予中药熏蒸、关节松动术结合中医推拿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骨折完全愈合时间、握力情况、腕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腕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尺偏角及掌倾角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侧肢握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健侧握力及骨折完全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主观、客观及总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残余畸形及并发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97.44%(38/39)明显高于对照组84.62%(33/39),(P<0.05)。结论: 关节松动术结合中医治法可促进桡骨远端骨折后骨折愈合及腕关节功能的康复,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药汤剂对伸直型桡骨远端AO-C2型骨折术后腕关节活动的改善作用。方法 60例伸直型桡骨远端AO-C2型骨折患者自愿参与,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术后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中药汤剂壮筋续骨汤)。比较2种方法对患者腕关节活动的改善作用。结果比较2组患者腕关节活动度(掌屈、背伸、桡偏、尺偏),治疗2周后与治疗4周后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2组患者的腕关节VAS评分,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观察组评分明显较低(P<0.05)。结论为伸直型桡骨远端AO-C2型骨折患者在术后采用中药汤剂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腕关节活动,还可减轻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消肿活血汤配合TDP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及对腕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患者术后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消肿活血汤配合TD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腕部疼痛情况、肿胀情况、腕关节功能改善、并发症及治疗满意度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肿胀度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尺偏角、掌倾角及桡骨高度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后腕关节主动活动度优良率、捏力优良率、握力优良率以及腕关节功能总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观察组的PRWE和Sarmiento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肿活血汤配合TDP可显著减轻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腕关节局部疼痛及肿胀程度、促进腕关节功能的康复,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外固定支架外固定结合中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外固定支架外固定结合中药内服外用治疗,对照组采用小夹板外固定结合中药内服及外用治疗。结果:复位术后两组骨折固定稳定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3个月后腕关节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外固定结合中药内服及外用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可提高骨折固定稳定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固定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口服.观察两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3个月后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固定配合中药汤剂口服在促进骨折愈合及改善腕关节功能方面均优于单纯小夹板固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结合中药治疗中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骨伤科救治的120例中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考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以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同时结合中药分期外用和内服进行临床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进行临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临床治愈时间和腕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临床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治愈时间和3个月后腕关节的活动功能恢复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同时结合中药分期外用和内服进行临床治疗,在促进骨折处愈合和改善腕关节活动功能恢复上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明显要优于单纯的夹板外固定疗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桂枝茯苓丸并针灸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0例Ⅲ型前列腺炎患者(中医辨证为湿热瘀阻型),随机分为两组:西药组58例采用普适泰片口服+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口服+吲哚美辛栓直肠给药。中药组采用桂枝茯苓丸加味汤药口服并灌肠、针灸治疗。两组疗程均30天,评价两组治疗前后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NIH-CPSI)和前列腺按摩液白细胞(EPS-WBC)计数变化。结果:中药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西药组(χ2=7.5585,4.7728,P<0.01和P<0.05)。西药组和中药组的NIH-CPSI评分及EPS-WBC计数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t=3.2375,17.099及5.9229,15.840,P均<0.01);中药组NIH-CPSI评分和EPS-WBC计数均显著低于西药组(t=11.394,8.5961,P均<0.01);中药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西药组(χ2=5.9010,P<0.05)。结论:桂枝茯苓丸并针灸治疗Ⅲ型前列腺炎具有缓解疼痛症状、改善排尿、提高生活质量,比西药疗效高,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益肾汤配合西药治疗IgA肾病(IgAN)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IgAN伴高血压患者71例按入院顺序的奇数、偶数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对症支持治疗,同时口服洛汀新降压、泼尼松防治肾衰竭;治疗组另外给予自拟益肾汤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比观察肾功能的改善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血压平稳,尿蛋白定量、尿沉渣红细胞计数、血肌酐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汤配合西药治疗IgAN伴高血压疗效肯定,且能够降低西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梁才雄 《世界中医药》2013,8(10):1230-1232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配合针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采用独活寄生汤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采用针刺及西药治疗。2组均以10d为1个疗程,2个疗程评价疗效。观察2组治疗后临床证候疗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 Knee Score,LKSS)及不良反应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和63.3%(P〈0.05);2组LKSS比较,治疗结束LKSS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d(次)后治疗组LKSS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时治疗组LKSS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独活寄生汤配合针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能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痉挛、缓解疼痛,恢复膝骨性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拟中药汤剂联合西药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本组83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n=43)和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自拟中药汤剂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随访1年后复发情况,两组患儿均以10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77.50%),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包括腹痛、紫癜及关节疼痛)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6.98%)低于对照组(12.50%),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随访1年治疗组复发率(16.28%)显著低于对照组(40.00%),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拟中药汤剂联合西药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取得了明显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提高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较轻且复发率低,临床应用安全可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程红  严宇仙  毛小英 《中医药学刊》2014,(10):2535-2537
目的:探讨自拟中药汤剂联合西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疗效分析及安全性评价,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本组30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150例和治疗组15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自拟中药汤剂治疗,两组患者均以3个月为一个治疗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76.00%),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E2显著高于各组治疗前,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FSH和LH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E2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LH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FSH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自拟中药汤剂联合西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健脾增敏汤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既符合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诊断标准、又符合“脾虚湿盛、浊瘀内阻证”辨证分型标准患者100例,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服健脾增敏汤,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服盐酸二甲双胍,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体质量指数(BMI)、血脂、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 hPG)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4%,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HOMA-IR、BMI、TG、CHOL、FBG、2hPG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治疗组治疗后HOMA-IR和TG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增敏汤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7.
蔡昫  卢敏 《湖南中医杂志》2014,30(2):124-125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对大耳白兔股骨干骨折术后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2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均采用暴力重击下致股骨下段骨折,在无菌条件下行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术后空白组予以西药常规治疗,模型组在空白组基础上加桃红四物汤治疗。观察两组大白兔术后下地爬行时间、髋膝关节的活动时间、负重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第1、5、10天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稠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沉方程K值)的变化。结果:空白组的大白兔术后下地爬行时间、负重时间、伤口愈合时间长于模型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模型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5、10天血液流变学指标模型组均低于空白组,第10天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对大白兔股骨干骨折术后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均有明显影响,能促进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的疗效。方法将老干科96例纳入研究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8例,通过科学饮食、康复训练及口服西药治疗;观察组48例,再给予中药煎服治疗。比较两组的血液流变性、血流动态、脑血管弹性及血管调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液黏稠度、纤维蛋白原含量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脑血管外周阻力显著性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流速度、椎动脉血流量、特性阻抗、动态阻抗均显著性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应用中药汤辅助治疗脑梗塞后遗症能够有效改善脑血液循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补肺益肾汤治疗肺肾两虚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肺动脉压(PAP)的影响。方法:将50例肺肾两虚型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补肺益肾汤加减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5d。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血浆NT-proBNP、PAP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0%,对照组为8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n05);治疗后两组血浆NT-proBNP和n押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肺益肾汤治疗肺肾两虚型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优于西医常规治疗,可能是通过改善患者的NT-proBNP与PAP而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加减配合常规西药的方法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5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西药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抑酸、抑制胰酶、抗感染、补液等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加减配合常规西药治疗)各2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比较两组患者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脂肪酶等实验室指标,并观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运用SPSS16.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经秩和检验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比西药对照组疗效好,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腹胀缓解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经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脂肪酶、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均显著下降,经t检验P<0.05;但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治疗后这些实验室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经t检验P>0.05。结论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加减配合西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可以有效改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患者恢复时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