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应激性高血糖多见。国外资料显示:AMI后早期血糖水平无论在糖尿病及非糖尿病病人中均与预后密切相关。我们旨在探讨入院时血糖升高对老年A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糖耐量异常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46例非糖尿病AMI患者随机分为糖耐量正常组(21例)和糖耐量异常组(25例),在入院第4周统计两组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力衰竭、心源性病死发生率的差异,观察1年内心绞痛积分和再次AMI发生率.结果 与糖耐量正常组比较,糖耐量异常组患者在恶性心律失常、心绞痛积分和再次AMI发生率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非糖尿病AMI糖耐量异常患者较之糖耐量正常者预后较差,控制AMI患者血糖水平,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引起的部分心肌坏死。患者具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常伴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等症状。急性心肌梗死可根据典型的心前区剧烈疼痛、心电图报告、血清酶测定作出诊断,但有部分患者症状表现不典型容易造成误诊。2005年1月~2006年11月,我们收治60例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现分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是老年人的多发病,急性心肌梗死是DM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本院近年资料完整的46例DM并发AMI住院患者与非糖尿疴眭AMI患者46例作对比分析,以探讨高DM并发AMI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对伴有糖尿病的AMI患者40例(DM组)与非糖尿病AMI患者40例(非DM组)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比较两组的不同。结果:DM组发病年龄(57.24±5.83)岁,无痛型AMI发生率为52.5%,心律失常发生率为97.5%,多部位心肌梗死病变为57.5%,死亡率为45%。非DM组发病年龄为(64.51±6.42)岁,无痛型AMI发生率为10%,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2.5%,多部位心肌梗死病变为30%,死亡率为17.5%。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或<0.01。结论:糖尿病患者并发AMI发病年龄早,常呈无痛型,左室功能差,心律失常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糖耐量异常对心肌酶和心绞痛积分的影响。方法将46例非糖尿病AMI患者随机分为糖耐量正常组21例和糖耐量异常组25例,统计两组患者肌酸激酶(CK)、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恢复时间及心绞痛积分的差异。结果与糖耐量正常组比较,糖耐量异常组患者CK恢复时间明显延长,心绞痛积分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非糖尿病AMI糖耐量异常患者较之糖耐量正常者心肌损害较重,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期新发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3年1月-2012年12月诊治的AMI患者36例,根据AMI有无合并新发RBBB分为:AMI伴新发RBBB组18例,为观察组;AMI不伴新发RBBB组18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AMI急性期的临床情况与心血管事件.结果 观察组多见于前壁或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50.0%,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6.7%,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中 QRS波宽度<160 ms心血管事件发生率36.4%,QRS波宽度≥160 ms 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71.4%,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MI急性期伴新发RBBB,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不伴发RBBB,QRS波的宽度又会增加其临床心血管事件.提示AMI急性期新发RBBB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应积极再灌注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糖尿病(DM)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1998年06月至2010年06月AMI合并DM患者80例,并以同期单纯AMI患者110例做对照,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表现、病死率及死亡原因,同时对比改进护理方法前后AMI合并DM患者的病死率。结果:DM患者有较高的AMI发生率且发病年龄较轻,合并DM组患者非典型胸痛、意识障碍、心律失常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其更易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改进护理方法后,AMI合并DM患者的住院病死率下降。结论:AMI合并DM患者有胸痛发生率低等特点,依据其特点改进护理方法,可以减少AMI合并DM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糖尿病患者的严重心血管并发症之一,而糖尿病(DM)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高危因素,并且是加重病情及最终导致其死亡的最重要原因。大量的流行病学和病理学资料证明,糖尿病患者发生缺血性心脏病较非糖尿病患者常见并且严重,冠状动脉病变发生早,病变广泛,并发症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2 d内血脂变化情况,观察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血脂变化规律。方法收集16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80例AMI患者,合并高血压病46例,合并糖尿病32例;8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合并高血压病48例,合并糖尿病36例。测定两组患者入院2 d内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LP(a)水平,进行比较,并观察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血脂的变化。结果 AMI组发病2 d内TC、LDL-C水平明显低于SAP组(P〈0.05),TG、LP(a)、HDL-C水平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病组和糖尿病组TG、TC、LDL-C水平均高于非高血压病和非糖尿病组,但LP(a)、HDL-C水平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血脂水平存在动态变化,早期可能出现一过性降低,故不能作为临床调脂治疗的依据。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存在血脂异常。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常合并反应性高血糖即应激性高血糖(stress-induced hyperglycemia,SHG)。ST段抬高AMI患者中,应激性高血糖发病率可高达50%[1],既往无糖尿病的AMI患者给予口服糖耐量试验检查,2型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的发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健康教育档案的建立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档案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择104例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由护士应用传统宣教册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由护士应用健康教育档案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AMI疾病及预防知识问卷得分和出院后遵医行为情况。结果:观察组AMI疾病及预防知识掌握率80.76%明显优于对照组64%(P〈0.01);出院电话回访规律复诊率92.3%明显高于对照组74%;正确饮食率48.07%明显高于对照组26%(P〈0.05)。结论:应用健康教育档案增强了健康教育的效果,使护士对患者的健康教育规范化、标准化,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不同血糖水平与AMI发病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02年~2008年112例确诊的非糖尿病AMI患者,按空腹血糖值分为2组,分别对2组住患者住院期间心力衰竭、猝死发生率、恶性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糖升高组与血糖正常组心力衰竭发生率、猝死发生率、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AMI早期血糖升高与AMI的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预后明显不同于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笔者就其临床特点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糖尿病诊断按 1985年 WHO标准诊断 ,AMI的诊断条件为符合下列二项以上者 :持续而严重的心绞痛发作或以心力衰竭、休克、心律失常为发病时的主要表现者 ;系列心电图检查有 AMI的典型改变及演变过程者 ;血清谷草转氨酶、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异常增高而无其它原因可解释者。笔者收集我院 1986年 1月~19 99年 6月因急性心肌梗死住院 2 40例 ,其中发病前已确诊糖尿病者 2 0例为 A组 (均为 型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不典型心电图类型和特点。方法:2009年7月至2010年10月,选取我院收治的56例心电图不典型AMT患者,对所有患者心电图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患者不典型心电图表现各异,以T波改变为主(占42.8%),梗死定位也比较广泛。全组AMI患者发生房室传导阻滞12例,下壁组的发生房室传导阻滞率高于前壁组,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脏传导阻滞的类型与心肌梗死的部位有关,部分AMI早期心电图表现虽不典型,但具有与AMI相关的固有特点,有助于AMI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宋晓健  刘卓敏 《中医药研究》2010,(7):796-796,821
目的分析血糖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28例AMI患者,按即刻血糖、24h后空腹血糖水平、既往糖尿病病史分成A、B、C、D组。A组:即刻血糖〈11.1mmol/L,24h后空腹血糖〈7.0mmol/L;B组:即刻血糖〉11.1mmol/L,24h后空腹血糖〈7.0mmol/L;C组:即刻血糖〉11.1mmol/L,24h后空腹血糖〉7.0mmol/L,但在病情稳定后未确诊糖尿病;D组:既往糖尿病史,或在病情稳定后确诊糖尿病。观察4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及死亡等情况。结果 228例AMI患者有139例高血糖,发生率为61.0%,组间比较左室射血分数、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及死亡发生率,C组及D组较A组及B组明显增高(P〈0.01);D组高于C组,B组高于A组。结论 AMI有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及死亡危险均显著高于无应激性高血糖者,且与血糖升高持续时间有关,可作为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咯血、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临床上常见病 ,同属急症 ,但咯血合并AMI临床上较少见。由于临床症状多不典型 ,容易延误诊治 ,影响预后。笔者现将本院 1998— 2 0 0 3年收治的2 1例咯血并AMI患者的诊治情况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1例均为住院患者 ,AMI诊断符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最好防治方法是用有效的措施控制或消除各种危险因素,护理人员应当使患者及家属认识并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或积极控制相关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来减少或消除危险因素。AMI恢复期健康教育是临床护理中应着重加强的部分。笔者选择AMI恢复期患者及其家属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目前AMI恢复期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开展状况,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60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78例的病历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或称老年组);以同期住院年龄<60岁AMI患者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发病诱因、症状表现、梗死部位及预后。结果:老年组劳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率为19.2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老年组患者典型心肌梗死胸痛22例,占33.3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无胸痛表现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肌梗死主要位于前壁、侧壁和下壁,但无显著差异;老年组死亡率高达24.3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高,临床症状不典型,应将心电图和血清心肌酶作为老年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以早期发现心肌梗死,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基层医院无条件作急诊PTCA治疗时,溶栓治疗是再灌注治疗中最主要的手段之一,成为降低病死率、改善心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我国1991年将溶栓治疗的年龄限制在65岁以内,1996年将溶栓治疗的年龄放宽至70岁。为了探讨高龄AMI患者能否进行溶栓治疗,静脉溶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我院19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