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对53例髌骨软骨软化症(87个关节)进行临床研究及X线检查.对髌股关节9个参数进行测量,并同时选30名正常青年工人与之比较.髌股指数、髌韧带和髌骨长度比、外侧偏移率、相称角、双中心角、倾斜角及外侧髌股角经统计学处理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认为髌股关节的不相称性是髌骨软骨软化症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髌骨成形、外侧支持带松解联合去神经化治疗髌股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关节镜下髌骨成形、外侧支持带松解联合去神经化治疗52例髌股关节炎患者。测量髌股适合角、髌骨倾斜角,记录Lysholm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24个月随访。切口均愈合良好。髌股适合角、髌骨倾斜角及Lysholm评分末次随访均优于术前(P 0. 05)。结论 关节镜下髌骨成形、外侧支持带松解联合去神经化治疗髌股关节炎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三联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对18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在关节镜辅助下行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髌股韧带重建及改良Fulkerson截骨三联术。术后进行髌骨外推恐惧试验,观察再脱位率,测量髌股适合角和外侧髌股角,采用Lysholm和Kujala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36个月。术后6个月内,有2例出现髌骨外侧疼痛,经康复理疗后均逐渐好转或消失。18例患者术后恐惧试验均阴性,随访期间无髌骨再脱位,Q角在正常范围。末次随访时患膝CT显示:髌股适合角5.83°±2.46°、外侧髌股角3.52°±0.64°、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93.28分±3.32分;Kujala髌股关节评分92.15分±12.43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三联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能恢复髌股关节功能并有效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临视下髌骨双隧道内侧髌股韧带重建及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对12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采用髌骨双隧道法重建内侧髌股韧带,同时常规行外侧支持带松解.[结果]患者术后均获随访,平均31个月(14~52个月),未见髌骨脱位复发.髌骨轴位X线片显示所有病例外侧髌股角均有所改善.手术前后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分别为(38.3±5.1)分和(91.1±5.9)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综合评分分别为(72.3±4.6)分和(90.6±4.7)分.[结论]关节镜监视下髌骨双隧道内侧髌股韧带重建及外侧支持带松解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治疗髌骨脱位股骨侧止点定位方法及效果。方法 2014年1月—2018年9月,收治35例髌骨脱位患者。男14例,女21例;年龄16~38岁,平均22.6岁。患者均有膝关节扭伤史;病程1~7 d,平均2.8 d。髌骨脱位2~4次,平均2.5次。术前Lysholm评分为(47.60±11.24)分,Kujala评分为(48.37±9.79)分。髌股适合角为(31.40±6.81)°、髌骨倾斜角为(29.95±5.44)°、外侧髌股角为(-11.46±5.18)°,胫骨结节-股骨滑车间距为(16.66±1.28)mm。于关节镜辅助下取自体半腱肌重建内侧髌股韧带,在髌骨内缘中点与中上1/3点应用带线锚钉固定韧带,分别在内收肌大结节、股骨内上髁及其两点间中点以及偏前、偏后位置钻入克氏针,将肌腱固定于克氏针,膝关节屈曲过程中观察韧带等长性、张力、髌骨轨迹及髌股对合关系,选择最佳股骨侧止点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术后影像学检查测量髌股适合角、髌骨倾斜角、外侧髌股角,评估髌股对合关系;应用Lysholm评分与Kujala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膝关节及切口感染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4个月。术后12个月,Lysholm评分为(94.40±3.99)分、Kujala评分为(92.28±4.13)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随访期内均无髌骨再脱位发生。术后12个月髌股适合角为(6.57±4.59)°、髌骨倾斜角为(9.73±2.82)°、外侧髌股角为(7.14±4.63)°,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有限切开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时,应用股骨侧解剖标志定位,通过观察内侧髌股韧带张力、等长性以及髌股关节对合关系、髌骨轨迹,可以使股骨侧止点定位更准确,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PFL)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髌骨前缘固定人工韧带及自体肌腱技术重建MPFL治疗髌骨不稳定11例.结果 随访12个月,无一例复发髌骨脱位.术后12个月髌股适合角平均值为(-7.3±3.4)°,外侧髌股角平均值为(7.2±1.5)°,Kujala膝关节功能评分平均值为(9...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联合Fulkerson截骨术治疗髌股关节紊乱症的疗效。方法 对一组 32例 39膝术前行常规髌骨动力性CT扫描测量髌股适合角 (CA)髌股外侧倾角 (LPFA)和髌骨倾斜角 (P -TA)。均在关节镜下关节腔内行外侧支持带松解联合Fulkerson截骨术。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 1 0 6个月 ,32例症状明显改善 ,未发生胫骨骨折病例。复查动力性髌骨CT测量髌股适合角 ,外侧髌股角和髌骨倾斜角较术前明显改善 (P <0 0 1 )。结论 该方法同时解决了近端和远端重排列问题 ,并纠正了动态和静态排列异常 ,消除了异常应力 ,解除了症状。两种术式的结合其疗效是相加的 ,最终有利于提高髌股关节紊乱症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联合C型臂透视下定位重建内侧髌股韧带等长点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自2013年10月至2017年5月收治复发性髌骨脱位58例(63膝),男26例28膝,女32例35膝;年龄16~47岁,平均(21.8±7.16)岁。采用膝关节镜联合C臂机透视下定位内侧髌股韧带等长点,自体半腱肌肌腱移植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对其进行影像学评价:Q角、胫骨结节股骨滑车沟(tibia tuberosity-trochlear groove,TT-TG),Insall-Salvati指数、髌股适合角、外侧髌股角、髌骨外移率;临床疗效评价包括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0个月,平均21个月。术后恐惧试验均阴性,随访期间无髌骨再脱位及骨折发生。末次随访时髌股适合角(0.20±4.19)°,外侧髌股角(3.52±1.33)°,髌骨外移率(0.35±0.14)。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87.46±4.04)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87.28±3.33)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镜联合"C"型臂透视下定位重建内侧髌股韧带等长点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近期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半腱肌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及临床疗效。方法我科在2014年4月至2016年7月,通过关节镜辅助下半腱肌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17例,术后定期随访,末次随访评估手术前后外侧髌股角、膝关节Kujala、Lysholm评分。结果 17例患者,2例后期失访,平均随访时间19.4个月。复查J-sign(-)、髌骨恐惧试验(-)、髌骨外推移位试验(-),末次随访评估手术前后外侧髌股角、膝关节Kujala、Lysholm评分,行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术后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自体半腱肌肌腱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是一种疗效显著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关节镜术与开放手术治疗髌股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7年7月手术治疗的髌股关节炎患者67例(81膝)。其中,关节镜组27例(36膝)行镜下关节清理、髌周去神经化、外侧髌股韧带松解、髌骨成形术;切开组40例(45膝)行开放清理、髌骨部分切除、外侧支持带延长术。采用Kujala评分评价临床效果,行影像检查,测量髌股适合角、髌骨倾斜角、外侧髌股角。[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关节镜组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显著小于切开组(P<0.05),关节镜组术后下地行走显著早于切开组(P<0.05)。随访14~18个月,平均(15.41±2.59)个月。随访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无疼痛、无力及髌股内侧不稳。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Kujal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之间术前Kujala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两组间WibergⅡ型髌骨患者的Kujal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术后12个月Wiberg IⅡ型髌骨患者切开组的Kujala评分显著高高于关节镜组(P<0.05)。影像方面,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髌股适合角和髌骨倾斜角均较术前显著减小(P<0.05),而外侧髌骨角均较术前显著增大(P<0.05)。术后12个月,切开组的髌股适合角略大于关节镜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切开组的髌骨倾斜角显著小于关节镜组,而外侧髌股角显著大于关节镜组(P<0.05)。[结论]关节镜与开放手术治疗重度髌股关节骨性关节炎均能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切开手术更适合于WibergⅢ型髌骨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女性单纯髌股关节炎严重程度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上海长海医院骨科门诊及病房的100例女性单纯性髌股关节炎患者,根据Kellgren-Lawrence分级标准分为轻、中、重三组,比较分析三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文化程度、髌骨高度(Lt/Lp)、髌骨倾斜角、Q角、沟角的差别,并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女性单纯髌股关节炎严重程度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女性重度单纯髌股关节炎组的年龄(64.3±5.4)岁、BMI(26.4±1.3)kg/m~2、髌骨高度(1.35±0.16)、髌骨倾斜角(16.21±1.62)°、Q角(29.43±2.47)°,比中度髌股关节炎组的年龄(55.8±8.0)岁、BMI(25.3±1.3)kg/m~2、髌骨高度(1.25±0.14)、髌骨倾斜角(13.12±2.72)°、Q角(23.20±4.78)°大,中度髌股关节炎组比轻度髌股关节炎组的年龄(50.6±6.7)岁、BMI(24.3±1.6)kg/m~2、髌骨高度(1.19±0.13)、髌骨倾斜角(10.87±2.64)°、Q角(18.40±3.77)°大。女性单纯髌股关节炎的严重程度与Q角、年龄、BMI、髌骨倾斜角及髌骨高度相关(P0.05),其中Q角为最强危险因素。结论 Q角、年龄、BMI、髌骨倾斜角及高位髌骨是女性单纯髌股关节炎严重程度的相关危险因素,其中Q角是女性单纯髌股关节炎严重程度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对于早期存在Q角、髌骨倾斜角异常及高位髌骨异常的患者,特别是Q角有明显异常,且外侧髌股关节出现明显疼痛等不适症状时可考虑手术纠正,并适当控制体重,对于预防髌股关节炎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半腱肌肌腱移植双束解剖重建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半腱肌肌腱移植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疗效。方法 自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复发性髌骨脱 位29例(31膝),男11例,女18例(20膝);年龄16~32岁,平均22岁。游离自体半腱肌肌腱,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以双锚钉及骨槽固定于髌骨,股骨止点 采用界面螺钉固定,于关节镜下调整髌骨复位。5例同时行胫骨结节前内移术。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2个月,平均14个月。影像学评价包括测量髌 股适合角、外侧髌股角、髌骨外移率;临床疗效评价包括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 、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及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结果 术后恐惧试验均阴性,随访期间无髌骨再脱位及骨折发生。末次随访时髌股适合角5.65°±2.23°、 外侧髌股角3.52°±2.63°、髌骨外移率0.25±0.46,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93.20±5.33)分、Lysholm膝关 节功能评分(93.02±6.08)分及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6.58±0.87)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半腱肌肌腱移植双束解 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近期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1):1041-1043
[目的]探讨保留股骨止点的内收大肌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1年6月~2013年6月,对12例髌骨复发性脱位(单侧10例,双侧2例)行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保留股骨止点的内收大肌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测量髌股外侧角的大小及Lysholm评分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术后随访12~18个月,术后1年Lysholm评分由术前(65.1±18.6)分显著提高到术后(92.0±10.1),髌股外侧角由术前(-2.1±8.7)度恢复到(10.4±3.9)°。所有患者在术后6~8个月恢复到受伤前的运动水平。[结论]保留股骨止点的内收大肌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可明显恢复髌股关节稳定性,是治疗儿童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内侧髌股韧带重建联合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在关节镜下进行内侧髌股韧带重建联合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15例,男5例,女10例;年龄14~32岁,平均19.4岁;髌骨脱位2次及以上.术前常规行X线、CT、MR检查了解髌股关节及内侧髌股韧带情况,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69.85±11.52,术中镜下查看髌股对合关系及髌骨运动轨迹.术中使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同时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7.6个月,患者无再发髌骨脱位及半脱位,伸直位及屈曲30°位恐惧试验和髌骨外移试验均为阴性,术后12个月患者完全恢复正常活动,膝关节无主观不适,术后Lysholm评分92.60±5.75,较术前提高.结论:关节镜下内侧髌股韧带重建联合外侧支持带松解手术能有效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缓解症状,重建髌骨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缝匠肌前移治疗髌股关节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髌股关节痛、髌骨软骨软化症的治疗方法。方法 游离缝匠肌下1/3 段, 其止点不切断,前移,建立一动力性髌韧带,加强股内侧肌肌力,产生髌骨向内可变拉应力,使Q 角变小,恢复髌股关节面的正常生物力学应力分布,恢复髌骨在股骨滑车和髁间沟内的矢状面、冠状面的正常滑动。结果 随访7 例8 膝,随访时间3 年6 个月~6 年。临床症状消失,关节伸屈活动正常。结论 该方法适用于髌股韧带外侧紧张、内侧松驰、Q 角大于正常角所引起的髌骨软骨软化症、髌骨半脱位、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MRI上髌骨横轴-股骨通髁线角在评估髌股关节排列紊乱中的作用.方法 从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行膝关节镜手术的病例中选取主诉膝前痛、膝关节镜检查证实存在髌股关节软骨损伤的患者111例为损伤组;无膝前痛、膝关节镜检查证实髌股关节完好、仅有单纯半月板损伤的患者124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膝关节MR检查,在MRI轴位图像上测量外侧髌股角、髌骨倾斜角(前)(以股骨前髁连线为参考)、髌骨倾斜角(后)(以股骨后髁连线为参考)及髌骨横轴-股骨通髁线角.为排除年龄与性别对结果的影响,损伤组与对照组按照性别相同、年龄相差3岁以内随机进行1:1配对,配对后采用配对没计资料t检验分析各参数在评估髌股关节排列紊乱中的作用.结果 配对后外侧髌股角、髌骨倾斜角(前)、髌骨倾斜角(后)及髌骨横轴-股骨通髁线角在损伤组依次为18.94°±7.35°、6.89°±7.58°、6.89°±7.55°、6.55°±7.14°,在对照组依次为20.55°±6.25°、4.11°±4.02°、3.86°4±2.95°、3.76°±2.84°.两组外侧髌股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髌骨倾斜角(前、后)及髌骨横轴-股骨通髁线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损伤组中股骨前髁骨缺损15例,股骨后髁骨缺损8例,未见股骨内、外上髁骨缺损.对照组骨质良好无缺损.结论 髌骨横轴-股骨通髁线角是评估髌股关节排列紊乱的有效参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采用关节镜下髌骨成形联合外侧支持带松解对髌股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以及影像学与步态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月甘肃省中医院关节骨科确诊为髌股关节炎行关节镜手术的患者共75例,其中男32例,女43例;年龄42~67岁,平均(56.10±8.17)岁;病程3.4~5.7年,平均(4.20±2.44)年;左膝42例,右膝33例。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摄膝关节负重正侧位X线片、30°髌骨轴位X线片、膝关节CT,术前、术后12周行步态检测,测量相应的Insall指数、Peel指数、外侧髌骨角、髌股适合角、髌骨倾斜角等影像学指标以及双脚的步距、步频、步速、支撑时间、重量分配等步态参数,并对影像学指标与步态参数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对比治疗前后影像学指标及步态参数,治疗后患者Insall指数、Peel指数、髌股适合角指数、外侧髌骨角指数、髌骨倾斜角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患者治疗前后双脚的步距、步频、支撑时间、重量分配等步态参数,术后患者步态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性分析自体半腱肌腱游离移植重建内侧髌股韧带联合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结果.方法 复发性髌骨脱位31例行内侧髌股韧带重建联合外侧支持带松解,并对患者进行影像检查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术后随访24~56个月,31例均无再次脱位;功能评分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体半腱肌腱移植重建内侧髌股韧带联合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创伤性复发性髌骨脱位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3):1223-1227
[目的]探讨膝关节外侧支持带松解前后髌骨轨迹的变化,寻找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后部分病例效果不佳的原因。[方法]临床采集符合纳入标准的92例(138膝)样本,松解前后分别行10°、20°、30°和40°屈膝位髌股关节CT扫描,测量髌股适合角,髌骨外移角和股骨远端内侧扭转角,比较松解前后髌骨轨迹的变化。[结果]通过测量髌股适合角,髌骨外移角发现髌骨轨迹29膝松解后无改善,109膝明显改善。109膝的股骨远端内侧扭转角均9°,29膝的股骨远端内侧扭转角均9°。说明股骨远端内侧扭转角可能是影响外侧支持带松解后髌骨轨迹的一个重要因素。[结论]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是治疗髌股关节紊乱症非常有效的手术,但是术后部分病例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长期随访效果,其中原因并不明了,通过实验发现术后髌骨轨迹未发生改变可能是主要的原因,而股骨远端扭转可能是影响髌骨轨迹恢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2):2057-2062
[目的]探讨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髌骨脱位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60例髌骨脱位患者,采用双束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进行治疗,术后行膝关节CT检查,测量股骨滑车沟角、关节融合度角、外侧髌骨角、髌骨倾斜角;采用Kujala评分和Lysholm评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主观评估,并与术前进行对比。[结果]术后患者全部获得随访,平均时间为(12.9±2.5)个月。伤口一期愈合,无感染、不愈合发生,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体格检查髌骨倾斜试验、髌骨外推试验阴性,无复发性脱位发生。术后CT测量,髌股适合角由(21.89±4.49)°减小为(10.70±2.12)°;外侧髌骨角由(2.03±5.49)°增加为(8.29±2.13)°;髌骨倾斜角由(22.10±4.2)°减小为(12.70±1.6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关节功能评分:Kujala评分由(57.47±7.99)提高为(87.57±5.88);Lysholm评分由(62.32±5.36)提高为(92.15±3.6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侧髌股韧带双束解剖重建治疗髌骨脱位,能纠正不良的髌骨轨迹,改善患者主观症状,提高膝关节功能。短期临床观察无复发性脱位发生,但是重建手术中创伤大,中期疗效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