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胸闷憋气,阵发性心痛,心悸,气短,面色苍白,乏力,畏寒肢冷,睡眠差,食欲不佳,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舌苔白润或腻。治宜温助心阳,宣通脉络,可选下方:瓜蒌30g,薤白15g。白酒15mL。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相似文献   

2.
陶某男47岁干部。1986年8月初诊。患者平素嗜好饮酒。据述1982年开始出现四肢颤抖,伴头昏出汗,心悸失眠,曾就诊于某医院,诊断为“帕金森氏综台征”,接受过安坦、左旋、多巴等西药治疗,疗效不显。近几天来,病情加剧,即来求治。诊见:四肢颤抖,触物及触及手足时尤甚,伴神识不清,语言错乱,循衣摸床,撮空理线,大汗淋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相似文献   

3.
神经衰弱多见头痛头昏,失眠多梦,萎靡不振,健忘,耳鸣,心悸,纳呆。针刺主穴为失眠穴,配穴为三阴交、神门、行间、足三里、风池、大椎、百会等。如治李某,男,46岁。失眠已5年,服安眠药仅能睡二三小时,醒后头晕胀痛,经常头痛,工作忙碌时两颞、前额及头顶加剧,多梦,、神萎纳减,面色黯黄,舌质略红、苔薄黄,脉弦数。首次针刺配穴取三阴交,第二次取足三里,第三次行间,此后睡眠增至6小时,续治8次,症状全部消除。  相似文献   

4.
李某某,男,53岁,农民。2004年3月7日就诊。患肝硬化腹水3年。刻诊:形体消瘦,面色青黄微黑,双目白睛黄浊,肚腹胀大,如囊裹水,腹壁静脉曲张不太明显,肝掌、蜘蛛痣存在,腹围88cm。神疲乏力,不思饮食,小便色黄,大便溏稀不利,口干喜热饮。舌质淡红、苔白滑。彩超显示:肝硬化并大量腹水,脾大。肝功能:谷丙转氨酶132U,谷草转氨酶220U,总胆红素27mmol/L,直接胆红素13mmol/L,白蛋白23g/L,球蛋白26g/L。  相似文献   

5.
方翔 《中国民间疗法》2011,19(11):14-14
患者,男,66岁,2010年12月28日初诊。自诉胸部憋闷,稍活动则气喘,5年余。患者体瘦,面黄,精神欠佳,咳嗽不断,痰多色白质稠,不易咯出,胸部胀闷如塞,呼吸不利,一遇冷空气则明显加重,苦不堪言。曾在西医院诊治,服消炎止咳之品效果不佳,又用多种西医治疗均未见效。X线片示肺气肿,基础化验未见异常。患者决定求助中医治疗。刻下:胸闷气短,  相似文献   

6.
梁某某,女,69岁,2004年5月1日就诊。主诉:失眠3年余:加重6天。现病史:晚上入睡困难,每晚仅入睡1~2小时,且好做梦,白天也不能入睡。面色萎黄,精神萎靡,纳差,舌淡苔薄白,脉象细弱。3年前,因长期思想压力较大,渐致失眠,在某市人民医院被诊断为神经官能症,服用调养神经的药物,未见明显疗效。遂不定期自服安定片至今。  相似文献   

7.
全蝎20g,炮穿山甲20g,红花12g,川牛膝20g,蜈蚣20条,葛根20g,赤芍12g,桃仁12g,羌活20g,川楝子12g,丹参20g,甘草20g。共研细粉,分60包,每日1次,每次1包,饭后服。高血压者慎用。  相似文献   

8.
秋季,天干物燥,植物水分丧失,枝叶开始枯萎,人们也开始出现秋燥现象,口干舌燥,眼睛发干,鼻子发干,耳痒,尽管补水,也不能从根.,t--上改变“秋干”的症状,故此考虑,要补补阴,从机体内部调节阴阳,特别是中老年人,更应考虑在秋季注意补阴。补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食补。秋季对肺影响最大,最易损伤肺,所以,生活中我们应一边护肺,一边补肺。护肺的最好方法,是注意不过度用嗓,避免吸入粉尘,更要注意戒烟。  相似文献   

9.
田大哲 《中国针灸》2006,26(1):26-26
史某,女,72岁,农民。初诊日期:2001年2月16日。是日子时,患者突抱腹呼痛,其家人邀余赴诊。观患者于床上辗转起伏、面色苍白、唇口乌青、大汗淋漓、欲吐不能。嘱其平卧按其腹,无明显阳性体征。听其心脏,测其血压、体温亦无异常,触其额头、项背冰冷。此时,患者又复辗转,并言心中烦乱难当。急诊其脉,脉象平和,稍沉细而涩,望其舌苔黄腻,似有瘀闭。虑其心中烦乱,腹中无形而痛,病非似在心脑,而在大肠,乃无形之热邪郁结,阻滞气机。再观患者已成脱状,渐神昏,呼吸促微,料汤液恐难周全,欲以三棱针刺其主一身阳气的督脉之长强穴,以泻肠热之邪。在用酒精棉签消毒时,发现其肛门口处有一小枣大黑色血泡,虑其当为热邪所聚结,遂疾刺之,出黑血若干,复用捣碎之花椒末敷其伤口,以助解毒辟邪之功。稍顷,患者面转红润,  相似文献   

10.
消法是中医治法的八法之一,我们以消法为主,配合其他治法,治疗有形实邪结聚体内所致的痰核瘿瘤,积聚臌胀,疳积疒徵瘕等病症,疗效确切,现举验案3则于后。案1杨某,女,汉族,40岁,农民。患瘿瘤3年多,曾在多家医院治疗,效果不显,最近病情加重来我院求治。诊见精神萎靡,面色白光白,四肢倦怠,纳差,烦躁胸闷,两胁胀痛,咽部如有物阻,口苦咽干,舌红苔白腻,脉弦滑。触诊,颈前正中喉结下二分之一处有一肿块似杏大,按之坚硬,压之有痛感。证属气郁痰凝,结聚颈部遂成瘿瘤。治以理气活血,化痰消瘿之法。方用海藻玉壶汤加减:海藻…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21岁,2006年9月29日初诊。主诉:口舌生疮1年。病史:患者泛发口舌生疮1年,反复发作,稍食辛热食物,辄尤为严重,甚则言语、进食痛均加剧,屡服清热解毒类中药无效,缠绵难愈。余以清热养阴方,服3剂无效。10月15日二诊:细思患者脉虽数而无力,舌淡、苔薄黄,四肢疲倦,纳呆,口渴,便溏。其病机当为脾胃气虚、清阳不升,治宜补中益气、升清降浊,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黄芪25g,陈皮9g,当归10g,升麻6g,白术10g,红参15g,柴胡6g,炙甘草6g,蒲公英20g。3剂。三诊:诸症基本消除。试食热气之品,仍稍有上火之征,然较以前症状明显缓解,守方续服3剂。四诊:口疮痊愈,续服3剂巩固疗效,后以同仁堂补中益气丸数盒继续调理。  相似文献   

12.
心药方     
《陕西中医函授》2009,(4):77-77
凡欲齐家、治国、学道、修身,先肌服我十味妙药,方可成就。何名十味?慈悲心一片,好肚肠一套,温柔半两,道理三分,信行要紧,中直一块,孝顺十分,老实一个,阴骘全用,方便不拘多少。此菊用宽心锅内炒,不要蔓,不要燥,去火性三分,于平等盆内研碎。三思为末,六波罗宴为丸,如菩提子大。每日进三服,不拘时候,用和气汤遂下。果能依此服之,无病不瘟。切忌言清行浊,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48岁。平素身体健康,无药物过敏史。2天前因咽部疼痛,在当地卫生室自行购买牛黄益金片1盒,每次服3片,每日3次,口服。服药约40min后头面部发痒,周身起大小不等风团,继之出现恶心呕吐,家人急送我院就诊。查体:神志不清,脉搏细弱,BP70/35mmHg,P112次/min,呼吸急促,28次/min,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出冷汗。立即给予吸氧,平卧,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mg,  相似文献   

14.
韩某某,男,64岁,2000年1月4日初诊。患者口腔、魄门溃疡交替出现已2年之久,虽多方求治,均未治愈。现患者口腔粘膜溃疡,灼热疼痛,伴咽干口燥,口苦。魄门湿痒,搔之不解。伴见疲乏无力,烦躁易怒,脘腹胀闷,纳呆,大便硬如羊屎,夜寐不安,舌体暗紫,左侧可见一溃疡创面,苔黄,薄腻少津,脉右沉弦,左稍细。诊断:狐惑证。辨证:湿浊内蕴,热毒内壅。治则:化湿解毒,佐以健脾活血。处方:化湿解毒汤加减:当归10g,连翘15g,赤小豆30g,炙杷叶10g,竹茹10g,茯苓15g,生薏米15g,败酱草20g,香橼10g,佛手10g,黄芩10g,赤芍10g,砂仁6g。7剂,水煎服,日1剂,日服2次。……  相似文献   

15.
川芎,始载于《本经》,原名芎劳,列为上品。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功可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主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徵瘕肿块,胸胁疼痛,头痛眩晕,风寒湿痹,跌打损伤,痈疽疮疡。  相似文献   

16.
[病例一]王某,女,21岁。1987年初诊。两年前发现脖子变粗,时觉心慌胸闷,疲劳乏力,两手颤抖,烦躁易怒,常有失眠多梦,头痛头晕,多食善饥,体重下降。经营口市中心医院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治疗效果不显来诊。症见面黄体瘦,甲状腺轻度肿大,两手轻微颤抖,舌苔薄黄,脉象细数而滑。辨证气阴不足,痰浊凝滞。治宜补肾健脾,益气养阴,化痰散结,佐以和血养心。药用炒枣仁35g,菟丝子30g,女贞子20g,山药25g,陈皮15g,半夏10g,浙贝15g,海藻20g,  相似文献   

17.
朱轶说菜     
朱轶 《东方养生》2008,(1):112-112
家常烹饪,炒字第一。此法快捷,易于掌握。然万千食材,自有其规律,若一视同仁,不求变化,则百菜一味,常令人食欲不振也。 家常炒法,常置镬于火上,顷刻入油一勺,下葱姜蒜爆香,即入洗净材料,来回翻动,中途加盐,待材料俱变色软熟,迅即加味精出锅。此法虽俗,总可保障菜熟,不致出错。  相似文献   

18.
2012年5月《南宁晚报》报导了该市某大专院校的一名女学生,由于追求减肥,盲目节食,引起神经厌食症,终告不治。死者身高160cm,一年前体重55kg。于2009年5月份开始节食。最初是有意识减少进食,后来发展到厌食。最后,人已瘦得脱了形,两腿浮肿,四肢无力,步态不稳,经多方求医,未见好转。今年2月底,突然昏厥,送往医院抢救,终因全身营养状况低下,  相似文献   

19.
三仁汤见于吴鞠通《温病条辨》,由杏仁、白蔻仁、薏苡仁、厚朴、半夏、滑石、通草、淡竹叶组成,水煎服。常运用于“头痛恶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等湿恋气分之证。笔者在临床中常以本方加减治疗多种病证,疗效颇佳,兹举验案如下。1头痛张某,男,38岁,农民,于2006年8月3日初诊。患者因2天前在外劳作,途中遭遇雨淋,全身湿透如浸,次日感头重如顶磐石,晕痛难忍,午后加剧,胸脘痞闷,不饥不食,肢困身酸,大便溏,小便可,舌淡苔白腻,脉浮濡缓。辨证为外感风寒,湿浊上蒙。治以疏风散寒除湿,宣畅气机,升清降浊。  相似文献   

20.
太子参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近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太子参始载于《本草从新》。为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孩儿参的干燥块根。别名孩儿参,童参,双批七,四叶参或米参,为常用补气中药。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主产于江苏、安徽、山东、福建等省。具有益气生津、补肺健脾之功效,功用与人参相仿,但以“清补”见长,特点为益气但不升提,生津但不助湿,扶正却不恋邪,补虚又不峻猛。主治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心悸不眠,虚热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