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髋置换术与半髋置换术治疗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关节功能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进行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实施半髋置换术治疗为对照组,采用全髋置换术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提高,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缩短,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置换术与半髋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全髋置换术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效果。方法 6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与对照组(内固定术治疗),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治疗前后疼痛评分(VAS)、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Harris评分经过治疗提高,VAS评分降低,与治疗前比较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各项评分较对照组好(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在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缓解疼痛方面作用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髋关节置换术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n=42)与对照组(n=54),分别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但术后下地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总分为91.7±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与内固定术比较,具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髋关节功能恢复理想的优势,但是内固定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的优点,对基础情况可、复位情况良好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可选用内固定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手术两种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间的104例在我院手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以随机分组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固定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骨折手术治疗总有效率、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和疼痛程度VAS评分、术后并发症情况、住院治疗时间和髋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骨折手术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0.4%,高于对照组的65.4%;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和疼痛程度VAS评分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仅有3例,少于对照组的10例;住院治疗时间和髋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方式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改善髋关节功能,减轻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恢复时间,使骨折治疗效果提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骨科接诊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选取80例纳入此次研究,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Harris评分、手术相关指标等。结果与对照组优良率和Harris评分比较,观察组优良率和Harris评分更高,经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手术时间短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无论采用全髋关节还是半髋关节置换术都能取得理想的疗效,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远期疗效较半髋关节置换术好,但半髋关节置换术相比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的优点,两种手术方法各有优劣,应当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酌情考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140例在本院行股骨颈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38例(观察组A)、人工股骨头置换术49例(观察组B),骨折内固定53例(对照组)。比较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和术后下床锻炼时间,随访并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两观察组术后下床锻炼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观察组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观察组Harris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费用明显低于两观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和骨折内固定术均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状况、骨折类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收治的84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根据Harri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9.10%,对照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64.2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52%,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1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效果明显,术中出血少,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理想,且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8.
陈刚  曹怀焱  贺检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4):178-179,181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最佳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术后下地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优良率为87.50%,对照组优良率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4例(8.33%),对照组术后并发症13例(27.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能迅速恢复髋关节的正常位置,重建髋关节功能,改善患肢疼痛及功能障碍,避免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降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死亡率,是目前老年股骨颈骨折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9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5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42例行半髋关节置换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患髋Harris功能评分。结果全部患者均随访1年以上。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少,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1年时随访Harris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法,患者身体健康状况许可,有严格要求生活质量及围术期护理措施相对严密的状态下,应首选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洛阳市第一中医院收治的102例老年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骨水泥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采用Harri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Harris评分高于术前,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患者来说,生物型假体置入后髋关节功能的改善情况不及骨水泥型假体,但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患者(30例),选取时间2014年2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将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患者(30例)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15例患者实施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15例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患者护理后的术后VAS评分[(5.21±1.05)分]、术后7d VAS评分[(2.01±0.15)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患者护理后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76.15±5.23)分]、术后15d髋关节功能评分[(80.47±2.45)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具有显著效果,能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较快恢复,值得临床大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8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观察组,并以同期行内固定术治疗的8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在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日上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的比较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优良率87.1%;对照组优良率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缩短了患者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机会,更好的重现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目前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理想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9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5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42例行半髋关节置换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患髋Harris功能评分.结果 全部患者均随访1年以上.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少,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1年时随访Harris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老年股骨颈骨新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法,患者身体健康状况许可,有严格要求生活质量及围术期护理措施相对严密的状态下,应首选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康复训练对提高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应用随机分组方法将2017年8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平均分为两组,给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对比研究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月的疼痛评分与Harri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术后1月Harris评分显著较高,术后1月疼痛评分、住院时间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较低,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给予康复训练,不仅能够促进患者尽快出院,确保髋关节功能尽快恢复,减轻患者术后疼痛,而且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上应用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全髋关节置换术、半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n=40)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n=40)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对2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7.5%)均低于对照组(2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住院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半髋关节置换术相比,全髋关节置换术虽然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多,但是在减少术后疼痛及并发症发生率上具有明显优势,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臧剑  孙文晓  徐鹏  窦坤 《吉林医学》2023,(7):1801-1803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以及半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的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恢复优良率、不良事件、手术结果及VAS评分。结果:研究组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研究组引流量及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下地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48 h、72 h研究组VAS评分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48 h、72 h对照组VAS评分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48 h、72 h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外侧小切口微创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前外侧小切口微创半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接受后外侧小切口微创半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记录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两组患者Harris评分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观察组Harri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50%(1/40)]低于对照组[20.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外侧小切口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可有效缩短切口长度及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及引流量,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8.
晏林 《中外医疗》2012,31(8):3-4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优越性。方法将5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照组给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观察2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下床负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下床活动时间早、术后并发症少、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较佳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安阳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03例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57例)与对照组(46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手术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87.72%)高于对照组(6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77%)低于对照组(2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临床效果显著,术后优良率高,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中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研究组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和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及1 a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3 a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均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但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远期效果更加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