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廖林虹 《江西医药》2014,(12):1408-1410
目的:研究p16和IMP3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CIN和鳞状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例慢性宫颈炎、97例CINⅠ、78例CINⅡ、68例CINⅢ和24例宫颈鳞状细胞癌中p16和IMP3的表达。结果 p16在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鳞状细胞癌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55.7%、97.4%、97.1%和91.7%。p16在慢性宫颈炎与低级别CIN中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高级别CIN和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低级别CIN和慢性宫颈炎,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在高级别CIN和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没有差异(P〉0.05)。IMP3在慢性宫颈炎和CINⅠ中不表达,在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CINⅡ和CINⅢ)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7%和23.5%,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1.7%,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p16的表达强度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到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升高,IMP3表达主要在病变的晚期阶段。 p16和IMP3结合应用有助于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鳞状细胞癌的诊断和分级。  相似文献   

2.
孟亚丽  张霞  郑燕  王立芹  朱振龙  张红真 《河北医药》2011,33(14):2088-2089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蛋白(nonmetastatic protein 23 homologue 1)的表达,试图阐明nm23-H1蛋白的表达在宫颈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宫颈鳞状上皮癌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60例(CINⅠ、CINⅡ、CINⅢ各20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20例中nm23-H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nm23-H1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nm23-H1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宫颈组织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及CINⅡ(P〈0.05),CINⅢ中nm23-H1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减少,但与宫颈鳞状上皮癌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状上皮癌中nm23-H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FIGO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的组织病理分级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 nm23-H1蛋白的低表达是宫颈癌的一个高危因素,对判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和估计预后是一项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Survivin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规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素文  朱宝申  孙丽娟  郝惠英 《河北医药》2009,31(14):1743-1744
目的研究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76例宫颈癌组织和20例正常宫颈及宫颈炎组织及19宫颈上皮瘤样变(CIN)的宫颈组织中的survivin的表达。结果宫颈癌组织中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为2.37%,宫颈上皮瘤样变(CIN)中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为26.32%,慢性宫颈炎组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为5.00%,三者阳性表达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rvivin蛋白的表达可以作用预后不主的重要指标,也可能成为治疗宫颈癌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P16^INK4A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P16^INK4A蛋白在宫颈癌(CC)、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及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P16^INK4A蛋白在60例宫颈癌患者中表达阳性率为96.7%,在6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患者中表达阳性率为88.3%,在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无阳性表达,三组相比较,宫颈癌组、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颈癌组阳性率虽较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组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16INK4A蛋白的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的年龄、病理分型无关(P〉0.05),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淋巴转移相关(P〈0.05)。结论 P16INK4A蛋白在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样变患者中存在过度表达,可作为早期筛查、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P16INK4A蛋白可能成为判断宫颈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P53,P16,PRb的表达与宫颈上皮病理改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珊  王鹤林  宋增武  易蓉 《江西医药》2011,46(2):120-122
目的探讨P16,P53和PRb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4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12例宫颈鳞癌和10例宫颈炎标本中P16,P53和PRb的表达情况。结果 P16在宫颈炎、CIN和宫颈癌的阳性表达率为0%,90.9%,100%,其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1);P53在宫颈炎、CIN和宫颈癌的阳性表达率为10%,36.1%,41.7%,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1.00);PRb的表达率为0%,95.5%,100%。(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从宫颈炎-CIN-宫颈癌的演变过程中,P16和PRb的表达成递增趋势,具有高度相关性(r=0.807,0.668),而P53的表达与疾病演变过程呈低度相关性(r=0.331)。结论 P16和PRb的表达强度在宫颈CIN到宫颈癌的演变过程中逐步升高,P53表达则主要出现在病变的早期阶段。P16,PRb和P53结合应用有助于宫颈CIN分级和宫颈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商素洁  邱建敏  商华 《河北医药》2012,34(11):1608-1610
目的探讨PTEN和p53在宫颈鳞癌组织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蛋白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宫颈炎组织、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30例浸润宫颈癌组织中PTEN基因和p53的表达。结果 PTEN在慢性宫颈炎、CIN Ⅰ、CIN Ⅱ、CIN Ⅲ、浸润性宫颈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92%、73.33%、40%、36.67%,表达率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表达与宫颈鳞癌病理分期有关(P<0.05),宫颈癌p53阳性的中PTEN缺失为70.83%,而p53阴性PTEN的缺失为61.54%,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N和p53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测定宫颈CIN中PTEN可作为宫颈癌的高危人群筛选指标,PTEN与p53检测还可作为宫颈癌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PTEN和p53在宫颈鳞癌组织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蛋白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宫颈炎组织、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30例浸润宫颈癌组织中PTEN基因和p53的表达.结果 PTEN在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浸润性宫颈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92%、73.33%、40%、36.67%,表达率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表达与宫颈鳞癌病理分期有关(P<0.05),宫颈癌p53阳性的中PTEN缺失为70.83%,而p53阴性PTEN的缺失为61.54%,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N和p53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测定宫颈CIN中PTEN可作为宫颈癌的高危人群筛选指标,PTEN 与p53检测还可作为宫颈癌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Ki-67蛋白以及p16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5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将其根据CIN等级分成CINⅠ组(n=24例),CINⅡ组(n=20例),CINⅢ组(n=10例)。并且选取5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四组研究对象的宫颈组织中Ki-67蛋白以及p16蛋白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 CINⅢ组、CINⅡ组以及CINⅠ组的宫颈组织中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CINⅢ组的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CINⅡ组以及CINI组(P<0.05),CINⅡ组的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CINⅠ组(P<0.05);CINⅢ组、CINⅡ组以及CINI组的宫颈组织中p16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CINⅢ组的p16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CINⅡ组以及CINⅠ组(P<0.05),CINⅡ组的p16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CINI组(P<0.05)。结论 Ki-67蛋白以及p16蛋白可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生及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检测自噬基因Beclin 1以及凋亡抑制基因p53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探讨两者之间及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子宫颈标本20例,各级CIN病变各30例,子宫颈鳞癌90例。(1)从正常宫颈,CINⅠ级、Ⅱ级、Ⅲ级到宫颈癌组织,Beclin 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呈递减趋势,与疾病的进展呈负相关;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呈递增趋势,与疾病的进展呈正相关。(2)在宫颈癌组织各组别的比较中,Beclin 1、p53表达程度均与年龄、FIGO分期、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3)在宫颈癌组织中,Beclin 1与p53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Beclin 1和p53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癌发展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可以为宫颈癌的早期诊断、评估恶性程度和预后提供参考;宫颈癌中细胞自噬受到抑制,这一现象有望为宫颈癌的诊治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宫颈病变中p16、Ki-67的表达与HPV感染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p16、Ki-67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非特异炎症组织中p16、Ki-67的表达,导流杂交法检测HPV感染状况。结果p16、Ki-67蛋白表达在非特异炎症、CINI中阳性率分别为15%、20%,62.5%、75%,在CINⅡ、CINⅢ及宫颈癌中均为100%,不同CIN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并与CIN分级呈正相关(P〈0.01),同时二者阳性表达存在分层现象。HPV检测在非特异炎症、CINⅠ、CINⅡ、CINⅢ及宫颈癌中阳性率分别为67%、92%、87.5%、100%、100%,宫颈病变中HPV阳性率显著高于非特异性炎症。结论p16、Ki-67蛋白的高表达与CIN病变进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p16、Ki-67、HPV不仅可作为辅助诊断的方法,还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HPV16-E6蛋白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莉华  辛华栋  吴士茜 《河北医药》2010,32(12):1534-1537
目的 研究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蛋白(human papillomavirus-16 E6 protein,HPV16-E6)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PV16-E6蛋白在宫颈正常组织、慢性炎症、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浸润癌上皮中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 HPV16-E6在正常宫颈、宫颈炎、CIN,宫颈癌各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5%、38.35%、46.15%、71.11%,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50,P〈0.01).经χ2分割后比较(α′=0.007143),宫颈癌组、CIN组、宫颈炎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P〈0.05),宫颈癌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宫颈炎组(P〈0.01).HPV16-E6与年龄、病理类型、宫旁或脉管浸润相关(P〈0.05).结论 HPV16-E6与宫颈癌的启动、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均密切相关.HPV疫苗对于宫颈癌的防治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MDM2及p53蛋白在宫颈癌中表达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37例宫颈鳞癌(SCC)、16例宫颈腺癌(AUC)、4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及20例正常宫颈(NC)组织中MDM2及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p53蛋白在NC、CIN、AUC、SCC中的阳性率分别为0、26.67%(12/45)、68.75%(11/16)及59.46%(22/37),在AUC、SCC中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NC及CIN组(P<0.01、P<0.01;P<0.01、P<0.01),在CIN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NC组(P<0.05);MDM2蛋白在NC、CIN、AUC、SCC中的阳性率分别为0、13.33%(6/45)、43.75%(7/16)及43.24%(16/37),在AUC、SCC组中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NC及CIN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1;P<0.05、P<0.01);在CIN和SCC的p53 组中,MDM2 阳性率(41.67%、54.54%)明显高于p53组(3.03%、6.67%)(P<0.01、P<0.01),列联系数分别为0.503、0.610.结论 p53、MDM2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是宫颈癌中的基因事件,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宫颈癌中p53和MDM2蛋白表达呈明显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roTOR蛋白与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的相关性和mTORsiRNA对宫颈癌细胞Hela中mTOR、4EBPl表达及细胞侵袭力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宫颈鳞癌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和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组织中mTOR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RNAi技术处理宫颈癌Hela细胞,运用免疫细胞化学、原位杂交等技术检测处理前后Hela细胞中mTOR、4EBPl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通过Boydenchamber体外侵袭实验,了解mTORsiRNA对Hela细胞侵袭力的影响。结果mTOR蛋白在30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20例CIN组织和45例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7%(11/30)、55.0%(11/20)和71.1%(32/45),正常宫颈组和CIN组与宫颈鳞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不同浓度的mTORsiRNA分别转染宫颈癌Hela细胞24h、48h、72h,各组与各对照组相比,mTOR、4EBPl蛋白及mRNA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转染mTORsiRNA的Hale细胞,穿越Matrigel的细胞数比各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OR蛋白的过表达可能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mTORsiRNA可下调宫颈癌Hela细胞中mTOR蛋白及mRNA的表达及抑制宫颈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erbB-2、p53两种癌基因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宫颈鳞癌组织,并选择1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CerbB-2、p53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有关的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结果 CerbB-2在正常宫颈上皮、CIN和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26.7%、66.7%;p53分别为0、13.3%、68.9%.从正常宫颈上皮到CIN到宫颈鳞癌,CerbB-2和p53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P<0.05);CerbB-2阳性表达率与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肿瘤直径、脉管浸润和浸润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阳性表达率仅与病理分级相关(P<0.05);CerbB-2和p53在宫颈鳞癌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rbB-2和p53的表达在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及临床预后评估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Fax、Ki-67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宫颈癌(cervical cancer, CC)4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 CIN)10例及正常宫颈组织(normal cervical epithelium, NCE)9例中COX-2、Fax、Ki-67的抗体表达的情况。结果 COX-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率为70%-90%,而在正常宫颈组织及宫颈上皮内瘤变中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ax在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宫颈组织和CIN组织(P〈0.05);Ki-67在宫颈癌、CIN与正常宫颈组织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X-2、Fax、Ki-67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中有着重要作用,可以作为判断宫颈癌恶性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K10、CK14、CK17、P16在宫颈不成熟鳞状化生(IM)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CK10、CK14、CK17、P16在宫颈45例IM及120例CIN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CK17、CK10在宫颈IM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95.6%,明显高于LSIL和HSIL组(分别为CK17:11.3%、15%;CK10:20.0%、22.5%。P均〈0.01);P16在LSIL和HSIL中的表达率均为100%,明显高于IM组(13.3%,P〈0.01);CK14在IM组、LSIL和HSIL组的表达率分别为64.4%、61.2%、67.5%,三组间差别不显著(P〉0.05);在LSIL和HSIL组,CK14、P16的表达率无明显差别,但在LSIL中,阳性细胞位于上皮下1/3层,在HSIL中,位于上皮上1/3或全层。结论①CK17、CK10、P16在宫颈IM和CIN病变中表达具有明显差异,有助于两种病变的鉴别诊断;②CK14、P16可用于LSIL和HSIL的辅助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癌变过程中C-myc基因与其相关蛋白E2F-1、P15INK4b的表达以及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0份宫颈鳞癌、61份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其中CINⅠ~Ⅱ级31份,CINⅢ级30份)和21份正常宫颈组织。所有病例制成组织芯片,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各组宫颈病变中C-mycmRNA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Elivison二步法)检测各组中E2F-1、P15INK4b蛋白的表达。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随着宫颈从正常组织到发生CINⅠ~Ⅱ、CINⅢ直至发展为鳞状细胞癌,C-mycmRNA、E2F-1和P15INK4b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ycmRNA在2组间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2F-1蛋白的阳性表达在CINⅢ与宫颈鳞癌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5INK4b蛋白的阳性表达在CINⅠ~Ⅱ与CINⅢ、CINⅢ与鳞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ycmRNA与E2F-1、P15INK4b的阳性表达均呈正相关(P<0.01)。E2F-1与P15INK4b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 C-myc癌基因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高表达预示子宫颈鳞状细胞的不良转化。C-myc癌基因与E2F-1、P15INK4b蛋白共同作用于CINⅢ向浸润性鳞癌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fascin蛋白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和意义及其NF-kB与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旨在通过应用免役组化法观察fascin蛋白在正常宫颈上皮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癌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同时运用免疫组化法对比观察NF-KB在这些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宫颈鳞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fascin表达明显增强,其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5.45%(21/22)和67.86%(19/28)而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为0%(0/10)(P〈0.01);NF-kB的阳性表达率在三者中依次分别为:81.82%(18/22)和50.00%(14/28)和10.00%(1/10)。癌组织比正常上皮组织表达明显增高有显著差异(P〈0.01);宫颈鳞癌组织中fascin蛋白与NF-kB呈正相关性(r=0.4629,P〈0.01)。结论:fascin蛋白和NF-kB的表达上调促进宫颈鳞癌浸润和转移,有助于对宫颈鳞癌转移及患者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