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重型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外科ICU收治高血压脑出血引起的急性重型脑损伤患者9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依据是否应用依达拉奉将90例急性重型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依达拉奉组60例。结果依达拉奉组治疗急性重型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静脉注射依达拉奉的方法对患有高血压脑出血后急性重型脑损伤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理想,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2.
郭茹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1):309-310
目的对采用依达拉奉与疏血通联合的方法对患有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来我院就诊的74例患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7例。A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与疏血通联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两组患者在用药过程均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结论采用依达拉奉与疏血通联合的方法对患有急性进展性缺血性脑中风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令人满意,患者的病情能够在用药后的最短时间内得到迅速扭转,使患者的预后更加理想。  相似文献   

3.
李丹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9):121-122
目的对患有心源性脑栓塞的患者的诊断方法和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68例患有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4例。分别采用血栓通和依达拉奉进行治疗。结果抽样患者全部采用CT检查的方法进行诊断。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在治疗后病情出现反复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在治疗1年后的存活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及其家属对临床治疗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A组患者。结论采用CT诊断的方法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对患有心源性脑栓塞的患者进行准确诊断,采用依达拉奉对该类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理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对照A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对照B组采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并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A组为70.00%,对照B组为70%,观察组与对照A组、对照B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A组与对照B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患者MCV和SCV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 〈 0.05),观察组治疗后MCV和SCV传导速度明显优于对照A、B组(均P 〈 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注射液不但能提高DPN的神经传导速度,且安全可靠,有效缓解其他症状,具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F-κB和sICAM-1表达的影响及其疗效。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检测治疗前、治疗后3d、7d、14d血清中NF-κB和sICAM-1的浓度。评定入院时、治疗后3d、7d、14d、28d、60d的神经功能缺损和60d后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依达拉奉治疗组的神经功能恢复均较对照组明显(P〈0.001),依达拉奉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且依达拉奉治疗组血清中NF-κB和sICAM-1的浓度降低幅度均较对照组明显(P〈0.001)。结论依达拉奉可以减轻急性脑梗死缺血性脑损伤,其神经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和sICAM-1的表达,阻断炎症级联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20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9例和对照A组69例、对照B组69例。观察组给予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A组给予奥扎格雷钠治疗,对照B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4d后对3组患者的凝血指标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进行评定,比较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14d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0.05),血小板、凝血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应用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两药具有起到叠加互助有效作用,且没有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基层医院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对照1组(B组)、对照2组(C组)各4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予以尤瑞克林、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B组予以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C组予以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和治疗后7、14d的欧洲卒中评分量表(E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A组治疗后ESS评分、ADL评分较B、C组改善明显,且临床总有效率高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对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0例,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和观察组B组),每组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加用静脉注射30mg依达拉奉,2次/d;B组在A组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两周后对两组的治疗疗效进行分析评定。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发现,观察组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更好地保护脑组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在治疗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及自由基变化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临床观察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52例,随机均分为两组,依达拉奉治疗组(A组)与常规治疗对照组(B组)。两组经治疗28d后对临床疗效进行评定,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A组)与对照组(B组)相比较,自由基各化学指标含量减少,神经受损情况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对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1%,高于对照组的8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在治疗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及自由基变化中有一定干预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单独给予依达拉奉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对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协同作用,能快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并有效降低患者的致残率、病死率,其安全性高,疗效显著,是临床治疗的新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B组采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C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对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血压、降压疗效和对治疗的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与治疗前相比,3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且采用联合治疗的C组中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经治疗,C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C组患者的降压总有效率和对治疗的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脑梗死的疗效明显高于单一应用,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降压总有效率以及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曹颖  梁峰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75+77-75,77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纳洛酮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7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A组),依达拉奉30mg每12小时1次静点;联合用药组(B组),除依达拉奉外,联用纳洛酮2.0mg每日1次静点;以及对照组(C组),一般治疗。观察3组的疗效,计算显效率,并加以讨论分析。结果 A组显效率(65.38%)优于C组(36.00%),χ2=4.40;B组(88.46%)优于A组(65.38%),χ2=3.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对于大面积脑梗死的治疗具有肯定的疗效,而依达拉奉联用纳洛酮治疗,能够从不同角度取得更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丁苯酞+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PCI)的临床效果.方法 102例PCI患者,以计算机抽号方式随机分为B组和A组,各51例.B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A组采用丁苯酞+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依达拉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将1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对照组B和研究组,每组36例,对照组A采用常规药物加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对照组B给予常规药物加丁苯酞治疗,研究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对比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结果研究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80.5%,对照组A和对照组B总体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1.1%和58.3%,两组临床疗效具有明显差异;研究组NIHSS评分减分幅度较对照组变化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拉达奉联合丁苯酞较单独使用具有更好的的临床效果,能有效减少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应用依达拉奉对患有外伤性脑梗死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54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平均每组27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生活能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出现并发症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依达拉奉对患有外伤性脑梗死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重症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重症脑出血伴意识障碍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治疗,比较2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NIHSS评分,以及脑血肿、脑水肿体积。结果 2组治疗1、2周后GC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用药2周后治疗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2组治疗1、2、4周后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治疗1、2周后2组脑血肿体积均小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脑水肿体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改善神经功能及颅内血肿吸收方面,醒脑静、依达拉奉合用与单用依达拉奉效果相当,但促醒及减轻继发性脑水肿方面,醒脑静、依达拉奉合用优于单用依达拉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原发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163例急性原发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两组在常规降压、脱水、降低颅内压、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A组予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B组予依达拉奉。比较治疗前、治疗后3、7、14、28d血肿体积、血肿周围低密度区、肢体功能NIHSS评分。结果A组在治疗后7、14、28d时血肿体积、血肿周围低密度区较B组明显减小(P〈0.01),NIHSS评分较高(P〈0.05)。结论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能明显提高脑出血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痊愈率,疗效显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采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将2015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结合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CRP、Hcy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B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A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可降低患者的炎症水平,能预防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静脉滴注,连用14d。两组均在治疗前及治疗14d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依达拉奉组治疗14d后神经功能缺损有明显改善;依达拉奉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极化液、维生素C等常规药物治疗;依达拉奉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依达拉奉组临床治愈率56%(vs32%),差异有显著性(p〈0.05)。依达拉奉重症亚组与对照重症亚组比较,临床治愈率(50%VS14%)、心律失常治愈率(33%vs18%)和治疗后3个月LVEF(69.9%±1.9%vs64.5%±1.7%),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进一步提高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有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