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比较氟西汀与曲唑酮对老年期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P300影响。方法将60例(年龄≥60岁)符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患者作为实验组。随机将实验组分为氟西汀治疗组(实验组1)及曲唑酮组(实验组2),对两组在治疗前、治疗8周后进行P300检测及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与实验组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老年人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之间治疗前后P300及HAMD评分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实验组P2、N2、P3潜伏期及反应时间明显延长,P2、N2、P3波幅明显降低(P〈0.05或P〈0.01)。治疗后.实验组1P2、N2、P3潜伏期及反应时间比治疗前明显降低,波幅明显增高(P〈0.05或P〈0.01);实验组2P2、N2潜伏期及反应时间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2、N2、P3波幅明显增高(P〈0.05或P〈0.01);治疗后实验组2P3潜伏期及反应时间比实验组1明显延长(P〈0.05或P〈0.01);实验组2HAMD评分明显高于实验组1(P〈0.01)。结论氟西汀与曲唑酮均有改善老年期抑郁症认知功能的作用,氟西汀优于曲唑酮。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文拉法辛缓释剂与氟西汀对老年期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年龄≥60岁)符合《中国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患者作为实验组.随机将实验组分为氟西汀治疗组(实验组1)及文拉法辛治疗组(实验组2),对两组在治疗前、治疗8周后进行听觉诱发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与实验组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老年人60例最为对照组,与实验组1相匹配的为对照组1,与实验组2相匹配的为对照组2.比较各组之间治疗前后事件相关电位P300各成分及HAMD评分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实验组1、实验组2P2、N2、P3潜伏期及反应时间明显延长,P2、N2、P3波幅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实验组1P2、N2潜伏期及反应时间比治疗前明显缩短,P2、N2、P3波幅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P3潜伏期与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2P2、N2、P3潜伏期及反应时间比治疗前明显缩短,P2、N2、P3波幅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实验组1P3潜伏期及反应时间比实验组2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实验组2HAMD评分明显高于实验组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老年期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文拉法辛对老年期抑郁症认知功能的影响好于氟西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穴位刺激调控法合并氟伏沙明治疗强迫症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研究,将52例符合CCMD-3强迫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穴位刺激调控法合并氟伏沙明治疗组)与对照组(单纯氟伏沙明治疗组),分别在治疗后第2、4、8、12周末采用强迫症状评定量表(Y—BOC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I)评定疗效,以临床记录评价副反应。结果治疗第2、4、8、12周末,研究组Y—BOCS的减分率高于对照组(P〈0.05及O.01);治疗第4、8、12周末,研究组CGI—I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及O.01)。结论穴位刺激调控法合并氟伏沙明治疗强迫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应用氟伏沙明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和临床疗效的长期影响。方法以40例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的难治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设立非手术组(43例)和正常组(32例)进行对照。采用美国NICOLET SPRIRIT脑诱发电位生理仪检测事件相关电位P300;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RSESE)、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评测临床表现。结果与术前比较,随访时手术组P300表现为靶刺激N2、P3、P4潜伏期和非靶刺激P2潜伏期缩短(P〈0.05),靶刺激N1潜伏期延迟(P〈0.05),靶刺激P2、P3波幅和非靶刺激P2波幅降低(P〈0.05),靶刺激P4波幅升高(P〈0.05);与非手术组比较,靶刺激N1、N2、P3潜伏期和靶刺激P2、P3、P4波幅及非靶刺激P2波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与正常组比较,术前手术组和非手术组P300表现为靶刺激N2、P3、P4潜伏期延迟(P〈0.05),靶刺激N1潜伏期缩短(P〈0.05),靶刺激P3波幅、非靶刺激P2波幅降低和靶刺激P4波幅升高(P〈0.05);术后手术组P300各潜伏期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波幅指标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非手术组潜伏期和波幅的主要指标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非手术组相比较,随访时手术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治愈率、依从性显著升高(P〈0.05),锥体束外症状发生率、病残率、复发率显著下降(P〈0.05)。结论脑立体定向手术对Cz脑区事件相关电位P300产生明显影响,并改善了精神分裂症症状和社会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米氮平与阿米替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4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米氮平组)32例,对照组(阿米替林组)32例。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周、2周、4周、6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和P300电位进行抑郁状态和认知功能测定。结果治疗前2组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各时段2组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治疗1周末和2周末研究组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研究组总分减分率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5);治疗1周末2组P300电位测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6周末研究组P300电位N2、P3波潜伏期缩短和P3波幅升高较对照组显著(P〈0.05);治疗6周末2组服药依从性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研究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P〈0.01);治疗后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9%,对照组为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3,P〈0.05)。结论米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与阿米替林相当,但米氮平起效明显快于阿米替林,且对改善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明显优于阿米替林。  相似文献   

6.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患者前后的听觉P300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前后抑郁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变化。方法应用美国脑诱发电位仪,对30例正常人和32例抑郁症患者在MECT治疗前后进行了P300检测,观察MECT治疗前后P姗的变化。结果①与正常组比较,患者组P300中的靶指标N2和P3潜伏期延迟(P〈0.01),靶波幅P3降低(P〈0.01)。②患者组经过MECT治疗后P300靶潜伏期N2和P3均有所恢复(P〈0.05—0.01)。但治疗后靶波幅P3明显下降(P〈0.01)。结论P300中的P3和N2联合应用可作为MECT治疗抑郁症监测的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P300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前后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变化,探讨MECT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美国脑诱发电位仪,对4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50名正常者在MECT治疗前后进行P300检测,观察MECT治疗前后P300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患者组P300中的靶刺激N2和P3潜伏期延迟(P〈0.01),靶刺激P3波幅降低(P〈0.05)。患者组经过MECT治疗后P300靶刺激N2和P3潜伏期均有所缩短(P〈0.05),靶刺激P3波幅升高(P〈0.01)。结论:MECT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后P300有显著变化,MECT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针对改善抑郁症认知功能的作用。方法:将93例首发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帕罗西汀加合用电针组(合用电针组)48例,单纯帕罗西汀组(单纯药物组)45例,观察3周。于治疗前硬治疗3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事件相关点位P300,评定临床疗效及认知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3周合用电针组有效率89.6%.单纯药物组为80%(P〈0.05)。治疗后HAMD评分、P300潜伏期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后P300波幅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合用电针组P300波幅明显高于单纯药物组(P〈0.05),合用电针组P300潜伏期明显低于单纯药物组(P〈0.05)。结论:电针治疗对改善抑郁症认知功能有显著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抑郁症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变化特点。方法对35例抑郁症患者和31名健康成年人,应用美国NieoletBravo脑诱发电位仪进行P300检测。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抑郁症组Oz点P3潜伏期延迟[正常组(315±29)ms,抑郁症组(341±31)ms,t=3.50,P〈0.01],P2潜伏期延迟[正常组(165±19)ms,抑郁症组(175±21)ms,t=2.02,P〈0.05],P3波幅降低[正常组(9.5±6.1)μV,抑郁症组(4.5±3.1)μV,t=4.27,P〈0.01],非靶P2波幅降低[正常组(4.2±1.2)μV,抑郁症组(2.3±1.3)μV,t=6.14,P〈0.01]。结论P300是评定抑郁症患者大脑综合功能的有效工具,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雌激素对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雌激素对女性精神分裂症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方法 将67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5例)。研究组在利培酮(3.5—4.5mg/d)治疗的同时口服雌激素(妊马雌酮,0.625mg/d),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对两组分别进行P300检查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结果 (1)P300: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在Cz点,研究组靶刺激P2,P3,P4波潜伏期缩短,P3,P4波波幅升高;非靶刺激P2波波幅升高(均P〈0.05—0.01)。在Pz点,研究组靶刺激中潜伏期的5项指标(N1,P2,N2,P3,P4)均缩短,波幅的3项指标(P2,P3,P4)均升高;非靶刺激P2波潜伏期缩短,其波幅升高(均P〈0.05—0.01)。而对照组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在Cz点,研究组靶刺激P2,N2,P3,P4波潜伏期短,P3,P4波波幅高;非靶刺激P2波潜伏期短,其波幅高(均P〈0.05—0.01)。在Pz点,研究组靶刺激中潜伏期的5项指标均短,3项指标的波幅均高;非靶刺激P:波潜伏期短,其波幅高(均P〈0.05—0.01)。(2)PANSS:治疗前,两组各因子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阴性症状、反应缺乏和抑郁因子分低于治疗前(均P〈0.01),亦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各因子治疗前后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雌激素治疗可使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P姗主要波幅升高,部分潜伏期缩短,精神症状部分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度洛西汀对抑郁症患者汉语句子事件相关电位N400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年龄在18~60岁符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分为阿米替林治疗组(实验组1,n=30)及度洛西汀治疗组(实验组2,n=30),选择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治疗8周前后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各组分别予N400检测,分别比较N400潜伏期及波幅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1、实验组2 Pz点潜伏期均比对照组延长,波幅均比对照组降低(P<0.05及0.01).治疗后,实验组1、实验组2 Fz点潜伏期均比治疗前缩短,波幅均比治疗前升高(P<0.05及0.01).实验组2 Pz点潜伏期比实验组1缩短,波幅均比实验组1升高(P<0.05及0.01).治疗后,实验组1HAMD评分高于实验组2 (P<0.01),实验组2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实验组1(P<0.01).结论 抑郁症患者存在与语言加工有关的认知损害,度洛西汀具有改善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芪参复康胶囊、丁螺环酮对焦虑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70例焦虑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中药组(35例)给予芪参复康胶囊,西药组(35例)给予丁螺环酮.两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6周进行HAMA评定及P300检查,另选36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P300检查.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 (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HAMA评分中药组[(27.4±5.4)分vs.(5.2±2.2)分]和西药组[(27.2±6.2)分vs.(6.7±2.6)分]均降低(P<0.05),且中药组HAMA减分率高于西药组[(80.7±4.5)%vs.(75.4±5.1)%,P<0.05].(2)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P3潜伏期均缩短[中药组:(382.1±76.8)ms vs.(292.1±70.4)ms,P<0.05;西药组:(384.6±73.6)ms vs.(323.6±61.1)ms,P<0.05],N2、P3波幅均升高[中药组:N2(3.6±1.7)μVvs.(5.8±2.1)μV,P3(6.2±2.3)μV vs.(9.8±2.2)μV,P<0.05;西药组:N2(3.5±1.6)μV vs.(4.0±1.4)μV,P3(6.3±2.1)μV vs.(7.8±2.7)μV,P<0.05].(3)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中药组、西药组P3潜伏期均延迟,N2、P3波幅均降低(P<0.05);治疗后中药组P3潜伏期及N2、P3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P3潜伏期及N2、P3波幅仍偏低(P<0.05).结论 芪参复康胶囊、丁螺环酮治疗均可缓解焦虑症临床症状及改善其认知功能,而芪参复康胶囊提高患者信息加工的感知觉识别与编码的疗效优于丁螺环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抑郁情绪和事件相关电位(ERP)特征,为多发性硬化的病情判定寻找更多的依据。方法对63例多发性硬化患者和60例正常对照分别进行了抑郁量表(HAMD)评定和ERP测定,并将结果加以比较。结果MS组中ERP测定的异常率为85.7%(54/63),ERP中N2、P3波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P3波幅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AMD评定中躯体化、体质量变化、认知障碍、昼夜变化、迟缓、睡眠及绝望感等因子分和总分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ERP成分中P3波潜伏期与HAMD评定中躯体化、体质量变化、认知障碍、昼夜变化、迟缓、睡眠及绝望感等因子分呈呈正相关(r=0.32~0.48,P〈0.01),而P3波幅与其呈负相关(r=-0.29~-0.42,P〈0.01)。结论MS患者的抑郁情绪及认知障碍明显,ERP测定可作为MS患者认知功能的判定指标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抑郁症(GD)和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及关联性负变(CNV)变异。方法应用美国Nicolet Bravo脑诱发电位仪记录35例GD患者(GD组)、40例AD患者(AD组)和39例健康老年者(对照组)的P300和CNV,对3组研究对象的P300和CNV进行比较。结果 1 3组P2、N2潜伏期和P3波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AD组P2潜伏期、N2潜伏期延长(P0.05);GD组N2潜伏期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3波幅均降低(P0.05)。AD组与GD组比较,AD组N2潜伏期延长(P0.05),P3波幅较GD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3组M2潜伏期、M1波幅及反应时间(RT)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AD组M2潜伏期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D组与GD组M1波幅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均延长,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D组与GD组比较,AD组M2潜伏期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延长更明显,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300、CNV可作为反映GD和A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客观生理指标,对GD和AD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氟伏沙明与氟西汀治疗伴有焦虑的抑郁症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71例伴有焦虑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氟伏沙明组36例和氟西汀组35例,分别给予氟伏沙明和氟西汀治疗。疗程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HAMD和HAMA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1);以氟伏沙明组在治疗1周起即显著下降(P〈0.01),而氟西汀组在治疗2周起显著下降(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两组不良反应相仿。结论:氟伏沙明与氟西汀治疗伴有焦虑的抑郁症均安全有效,但氟伏沙明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奥拉西坦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认知功能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分裂症首发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两组患者进行利培酮治疗,研究组同时合用奥拉西坦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进行事件相关电位检测、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结果 (1)时间因素对P3潜伏期、P3波幅、P2潜伏期和P2波幅存在主效应(F=26.032~129.961,P<0.01);治疗因素对P3潜伏期、P3波幅和P2波幅存在主效应(F=5.724~7.506,P<0.05);治疗因素和时间因素对P3潜伏期、P3波幅和P2波幅存在交互作用(F=17.162~26.984,P< 0.01).(2)经协方差分析控制疗前ERPs、疗前BPRS分数、受教育年限、年龄和病程的影响后,研究组P3潜伏期改变值、P3波幅改变值和P2波幅改变值均高于对照组(F=23.047~33.286,P<0.01).结论 奥拉西坦能够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的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5-HTTLPR)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和认知功能的损害特点.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测定60例抑郁症患者(研究组)和6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5-HTTLPR基因多态性.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所有被试者进行抑郁和认知功能评定.结果 两组5-HTTLPR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S基因型患者HAMD分值明显高于LS型及LL型(P =0.003,P=0.004).研究组WCST测评完成分类数低于对照组,持续性错误数、不能维持完整分类数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P300潜伏期延长、P300波幅降低(P<0.05).研究组P300潜伏期与错误应答数呈正相关(r=0.817,P=0.034).结论 5-HTTLPR基因多态性与抑郁症的发病无相关性,但与抑郁症的严重程度相关;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其中执行功能和注意功能的降低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