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为基层医院,由于条件受限,对胸腰段椎体骨折多采用经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减压、植骨内固定。笔者就2004年3月至2009年3月期间治疗的3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胸腰段椎体多节段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巧华  吴国正  龙超 《中国骨伤》2006,19(6):370-370
胸腰椎多节段骨折是指多于一个节段,并且骨折节段被正常节段分隔.随着CR、CT、MR等设备的普及和诊断技术的提高,该骨折诊出率明显增加,该骨折若处理不当极易导致继发性的脊髓损伤.自2002年2月-2004年1月共收治多节段胸、腰椎骨折46例,其中手术治疗38例,灵活掌握手术时机及内固定方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腰段与腰椎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手术治疗17例胸腰段与腰椎多节段椎间盘突出患者,观察其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判断责任节段,对不同患者采用不同的个性化手术方式。结果17例均获随访,时间6—48个月。根据Otani标准评价疗效:优8例,良6例,可3例。结论胸腰段与腰椎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较复杂,诊断是关键,需要对临床表现进行全面分析,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才能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后路椎弓根钉不同节段固定对重度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对78例重度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短节段固定50例,经伤椎短节段固定10例,长节段固定18例,随访时评价椎体前后缘高度及后凸Cobb角变化,并统计3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Oswestry评分。结果多节段固定在预防脱位防止椎体前缘高度丢失及后凸角度丢失方面有明显的优势,经伤椎短节段固定在伤椎复位方面有很好的疗效。结论后路长节段固定在重度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能达到良好的复位和减压目的。经伤椎短节段固定尤其在合并严重脱位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5.
钉棒系统与AF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效果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腰段骨折不同固定方法之间的区别,以明确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最佳固定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2007年本院应用AF及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75例胸腰段骨折病人的结果.[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4年,AF固定对单节段骨折病人效果优良,治疗多节段骨折比较困难,而椎弓根钉棒系统对多节段骨折治疗效果良好,但治疗单节段骨折效果稍逊于AF.[结论]单纯应用后路间接复位技术治疗严重的胸腰椎骨折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且操作简单,对后柱不会造成进一步损伤,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单节段最好选用AF,多节段或跳跃骨折选用钉棒系统是比较符合生物力学要求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钉棒系统经伤椎固定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优越性.方法 采用经伤椎钉棒系统节段固定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12例,其中2个椎体11例,3个椎体1例,伤椎均为相邻椎体,除椎弓根损伤椎体外,所有伤椎及邻近上-正常椎体均置钉.结果 所有置入螺钉位置及稳定性良好,椎体高度及脊柱生理曲度恢复良好,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或断钉现象.结论 使用钉棒系统经伤椎多节段固定胸腰椎骨折可以提高生物力学稳定性,帮助骨折复位和矫正后凸.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并后路椎弓根系统固定治疗多节段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例多节段胸腰椎结核患者行前路病灶清除并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结果全部患者随访0.5~4年,切口均Ⅰ期愈合。临床症状消失,血沉恢复正常。植骨融合良好,无钉棒松动、断裂。2例合并不全瘫患者术后12个月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结论对多节段胸腰椎结核行前路病灶清除并后路椎弓根系统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节段非相邻性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治疗方式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26例多节段非相邻性胸腰椎骨折进行后路短节段或长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固定、椎管减压,同时进行后外侧植骨融合.结果 24例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5个月(3~60个月).患者伤椎高度、生理弧度得到较好恢复,有神经症状的21例Frankle分级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及椎体高度丧失发生.结论 多节段非相邻性胸腰椎骨折严重影响脊柱的稳定性,尽早手术治疗,可有效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对脊髓功能恢复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9.
多节段胸腰椎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节段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多节段胸腰椎骨折经CT检查证实有爆裂骨折,并伴有不同程度神经损伤的病人,采用国产GSS-Ⅱ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以下简称GSS)治疗12例,联合AF钉治疗2例。结果本组14例病人术后复查X线片显示,伤椎复位良好,椎体间植骨充足,脊柱生理弯曲度恢复良好,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应用钉棒系统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固定可靠,损伤小。  相似文献   

10.
胸腰椎爆裂骨折是临床常见病。目前虽然对于前、后路手术方案的选择仍然存在争议,但由于前路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等缺点,后路手术在临床上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近年来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已逐步取代跨伤椎短节段固定,取得更为理想的稳定复位效果[1-4]。我科在伤椎置短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的基础上结合术中体位复位治疗胸腰椎单椎体爆裂骨折26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2008-01-2010-12行伤椎置短钉短节段固定并结合术中体位复位治疗的单椎体胸腰椎A3型(AO分型)骨折患者26例。  相似文献   

11.
短节段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常由于前路缺乏支持而早期失败,若辅以经椎弓根植骨技术(TPG),是防止失败的方法之一,但效果仍有争议。本文通过前瞻性随机研究比较短节段椎弓根螺钉辅助和不辅助TPG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疗效。连续20例T11~  相似文献   

12.
钉棒及钩棒系统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评价钉棒及钩棒系统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3例多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后路切开复位,选择性椎管减压.钉棒或钩棒系统内固定及后外侧植骨融合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相邻多节段型13例,非相邻多节段型8例,混合型2例。结果全组病例平均随访14个月,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断离,无继发性脊柱后凸畸形加重。椎体高度由术前平均48.4%恢复至术后平均92.4%。2例完全性及11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者.脊髓神经功能获改善。结论在椎管进行充分减压的基础上.钉棒及钩棒系统能有效复位椎体骨折,重建脊柱稳定性,是多节段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后路手术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3.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颈胸段脊柱结核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前后入路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颈胸段脊柱结核的效果。方法对2003年以来8例患C6~T3椎体结核的病例,抗结核治疗2周后,进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术联合后路椎弓根固定术治疗,观察脊柱稳定性及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术后随访植骨部位均骨性愈合,感觉、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胸背部疼痛或不适明显缓解,无复发,近期疗效均较满意。结论前路手术可有效清除病灶、植骨,后路手术可固定多节段颈胸段脊柱,前后路联合治疗多节段颈胸段脊柱结核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胸腰段骨折的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腰段骨折是骨科的常见损伤.胸腰段是指T11~L2这一节段.近年由于生物力学,材料学及多种内固定系统的应用,胸腰段骨折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较大进步.但对胸腰椎骨折治疗的术式选择,及术后疗效的评价各家报道不一,在一些学术方面仍然存在争议和不同观点.有鉴于此,本文就胸腰段骨折治疗最近出现新的理论、技术和经验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胸腰段(T11~L2)骨折是骨科常见损伤之一,占脊柱脊髓损伤总数的50%~70%[1],该节段脊椎由于解剖结构的特殊性而使其容易发生损伤。胸腰段为脊柱应力集中部位,而关节突关节的方向改变成为胸腰段脊柱损伤发生率高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16.
胸腰段脊柱一般指胸11~12至腰1~2脊柱,该节段脊柱脊髓损伤称为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分类由于脊柱解剖结构及受伤机制的复杂性,使脊柱损伤的分类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方法。自八十年代初Denis等三柱结构学说被广泛接受和应用,以此为基础的综合分类方法,可能使胸腰段的损伤分类更具有临床指导意义。McAfee等提出三柱体理论的基础上发展,1984年Ferguson进一步完善了Denis的三柱概念。由于胸腰段脊柱是人体的中枢支柱,胸腰椎交界处的活动较多,是最易被损伤的部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无神经损伤的多节段非相邻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7例无神经损伤的多节段非相邻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观察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和Cobb角变化。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6(15.7±4.3)个月。无伤口感染及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情况发生。骨折均获骨性愈合。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术后3 d均优于术前(P<0.001)。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末次随访与术后3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节段和短节段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无神经损伤的多节段非相邻型胸腰椎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多节段胸腰椎骨折后路椎弓根钉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指征及治疗效果。方法经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19例。其中邻节段两椎体骨折7例,跨一节段两椎体骨折5例,跨两节段以上两椎体骨折4例,跨三椎体以上骨折3例。结果经12~36个月随访,平均21.5个月。术后骨折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有神经损伤的患者术后大部有所改善或恢复正常。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无继发性脊柱后凸畸形加重。结论多节段胸腰椎骨折严重影响脊柱的稳定性,需及时手术治疗,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和有限椎管减压.可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性,改善神经功能;在警惕其他脏器合并伤的同时,可适当放宽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9.
胸腰椎多节段骨折并四肢多发性骨折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腰椎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脊柱损伤,但胸腰椎多节段骨折的分型和手术治疗又有其自身特点,临床工作中多发性骨折易漏诊或延迟诊断,当脊柱多节段骨折并四肢多发性骨折时,往往病情更复杂、预后更严重,处理不当会影响疗效,甚至导致死亡,为此总结了我院2004年6月~2006年6月收治的胸腰椎多节段骨折并四肢多发性骨折而需要手术治疗患者33例进行分析,根据骨折的病因、骨折分到而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徐荣明  赵刘军 《中国骨伤》2009,22(8):567-568
脊柱颈胸段(Cervicothoracic Junction)是一个特殊的解剖区域,目前尚无统一明确的定义,通常是指颈椎和胸椎逐渐过渡的区域(一般指C5-T3节段)。有些学者将其严格定义为C7-T1节段。本期我们收集了几篇关于脊柱颈胸段的相关论文,内容包括颈胸段基础研究、颈胸段骨折脱位的治疗、颈胸段急性外伤性椎间盘突出的处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