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韩磊 《铁道医学》2000,28(6):422-423
由于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从基因水平研究胰腺癌,发现它的发生是多基因异常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综合近年来研究较多的K-ras、p53、p16、DPC4、DNA错配修复基因及端粒酶系统等与胰腺癌发生有关的基因,从原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以及DNA错配修复基因异常三方面阐述了它们参与胰腺癌形成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胰腺癌的分子遗传学和分子病理学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胰腺癌的发生涉及到多种癌基因、抑癌基因、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细胞粘附因子及DNA修复基因等的异常和积累,基因治疗有可能  相似文献   

3.
张楠  徐江 《医学综述》2009,15(7):1028-1030
DNA在复制过程中常常自发地出现碱基错配,碱基错配由错配修复基因负责修复,从而使DNA复制错误减少1000倍以上。一旦错配修复基因发生缺陷,就会造成碱基错配的积聚,DNA突变率增加,在不能有效修复的情况下影响到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从而引起肿瘤发生。本文就错配修复基因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的相关性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DNA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基因调控方式,DNA甲基化水平的改变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DNA甲基化改变引起细胞中C→T突变、癌基因的低甲基化、抑癌基因的高甲基化、错配修复基因异常以及诱导染色体不稳定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利用肿瘤发生中DNA甲基化特征可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人胰腺癌组织及正常胰腺组织中p16基因第1外显子和第2外显子的纯合性缺失和突变情况。探讨p16基因异常与胰腺癌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技术检测51例胰腺癌组织中p16基因第1外显子和第2外显子的纯合性缺失和突变频率,以正常胰腺组织15例为对照。结果:全部被检胰腺癌组织中有23例发生p16基因第2外显子缺失,缺失率45%,有1例发生第1外显子的突变,未发现第1外显子缺失和第2外显子突变。正常胰腺组织中均未发生第1外显子和第2外显子的缺失及突变。结论:p16基因缺失与胰腺癌的发生关系密切,p16基因的突变可能与胰腺癌的发生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p16基因的突变在人胰腺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PCR、PCR SSCP、DNA测序 ,研究p16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 :在 3 5例人胰腺癌标本中 ,发现有 12例在p16基因第 2外显子部分存在至少 5 2 2bp的纯合缺失。另有7例存在 2个点突变 ,突变位点均相同 ,一为第 12 6密码子碱基GTC突变为AAT ,氨基酸由缬氨酸 (Val)变成了天冬酰胺(Asn) ,全为错义突变 ;另一为第 12 7密码子GCA→GCG的同义突变。结论 :p16基因的突变在人胰腺癌有较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DNA在体内外多种因素作用下容易造成损伤,引起基因突变,为了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有效的DNA损伤修复机制,其中就包括错配修复系统(DNA mismatch repair system,MMRs)。该系统通过对DNA复制过程中的碱基错配进行修复,来达到降低DNA自发性突变、增强DNA复制保真性,最终达到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的目的。如果MMR基因发生突变,将失去其错配修复功能,随之产生功能缺陷的错配修复蛋白。MMR突变也会导致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le,MSI)或DNA复制错误,进一步增加了细胞基因组的不稳定性,使细胞增殖及异常分化增加,最终导致多种肿瘤的发生[1]。  相似文献   

8.
p14ARF、p53抑癌基因与胰腺癌发生、发展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14ARF、p53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胰腺癌细胞株PC-3转染p14ARF基因前后的生长状况,探讨它们对胰腺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例正常胰腺组织、42例胰腺癌组织中p14ARF蛋白、p53蛋白的表达.将外源性p14ARFcDNA重组质粒pCI-neo-p14ARF和空载体质粒pCI-neo分别转染入胰腺癌PC-3细胞中,观察转染后胰腺癌PC-3细胞株的生长状况.结果:正常胰腺组织中p14ARF的表达率为90%,胰腺癌组织中为35.7%;正常胰腺组织中p53的表达率为0,胰腺癌组织中为45.2%.胰腺癌PC-3细胞的p14ARF基因呈缺失变异.外源性野生型p14ARF基因和空载体质粒pCI-neo成功转染入PC-3细胞,转染p14ARF基因的胰腺癌细胞株第1天生长抑制率为22%,第5天为26%.结论:抑癌基因p14ARF蛋白在胰腺癌中低表达,突变型p53蛋白在胰腺癌中呈高表达;转染p14ARF基因的胰腺癌细胞株生长受到抑制;抑癌基因p14ARF、p53对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DNA错配修复系统和微卫星不稳定性与结直肠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直肠癌(CRC)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发展涉及到一系列遗传学改变。已有大量的研究证实,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存在于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HNPCC),部分散发性结直肠癌(SCRC)胃癌等当中,MSI是错配修复基因的异常造成的。DNA错配修复基因的突变可以解释90%以上的HNPCC,少部分的HNPCC肿瘤和散发性MSl 的肿瘤可由其他途径所致,比如基因的甲基化。  相似文献   

10.
刘兴顺  程牛亮 《医学综述》2006,12(24):1480-1482
DNA错配修复基因SNPs是个体间DNA错配修复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决定机体肿瘤易感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关于DNA错配修复系统基因SNPs与大肠癌易感性方面的研究,涉及到的基因还不够全面,尚无法明确二者关系。随着高通量SNPs筛查技术的进步,并充分考虑多基因遗传、环境、种族等因素的情况下,才能建立起基因SNPs与大肠癌易感性之间较为明确的关联,为大肠癌的早诊、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p53基因是癌症研究家族中重要成员之一,它与人类50%的肿瘤相关,目前发现的有肝癌、乳腺癌、膀胱癌、胃癌、胰腺癌等。野生型p53基因与突变型p53基因有着不同的功能。本文主要介绍了p53基因功能的研究进展及其对急性DNA损伤的应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p53和bcl-2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urvivin,p53,bcl-2基因在46例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survivin基因在46例胰腺癌组织中,31例表达阳性,占67.4%;survivin基因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及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性;胰腺癌组织中p53基因阳性和阴性表达者中survivin基因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1.5%(22/27)及47.4%(9/29)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bcl-2基因表达阳性和阴性者中survivin基因表达阳性率分剐为53.9%(7/13)和72.7%(24/33)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surviviin基因在胰腺癌组织中存在异常表达上调,提示该基因可能参与了胰腺癌的发生与发展,survivin基因的表达与胰腺癌组织中p53基因的异常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DNA错配修复(MMR)基因是人体细胞内一种能识别并修复DNA碱基错配的保护系统。近年来研究发现,MMR相关基因功能缺陷与恶性胶质瘤对替莫唑胺(TMZ)化疗抵抗相关。本文就DNA错配修复基因与胶质瘤耐药性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基因hMSH2、hMLH1与p53突变型在散发性大肠癌患者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SH2、hMLH1与p53突变型在散发性大肠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和单链DNA多态性分析(PCR-SSCP)对45例散发性大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及正常组织基因hMSH2、hMLH1、p53进行检测。结果:45例散发性大肠癌患者中,发生hMSH2、hMLH1、p53基因突变分别为2、6、22例,分别占4.44%、13.33%和48.89%。hMLH1、hMSH2基因在突变型p53患者中的突变率为27.27%明显高于在p53未发生突变的患者中的突变率8.69%(P<0.05)。结论:一定比例的散发性大肠癌患者中存在MMR基因缺陷,其中hMLH1所起的作用大于hMSH2,散发性大肠癌中MMR基因突变与p53突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DNA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基因是人体细胞中存在的一种能识别并修复DNA碱基错配的安全保障系统。近来研究发现,MMR基因缺陷可增加子宫内膜癌发病风险,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及不良预后有关。本文综述MMR基因与子宫内膜癌相关性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氯乙烯职业接触的早期效应DNA损伤与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基因MG-MT、错配修复基因hMLH1启动子甲基化的关系。方法氯乙烯接触工人按淋巴细胞双核微核数分为DNA损伤组(72例)和非损伤组(43例),采用甲基化特异的PCR法检测修复基因的甲基化。结果hMLH1基因在DNA损伤组和非损伤组均未检测到甲基化,MGMT基因在DNA非损伤组未检测到甲基化,在DNA损伤组MGMT发生甲基化频率为6.9%(5/72)。结论在氯乙烯致DNA损伤阶段,可检出MGMT基因甲基化异常。  相似文献   

17.
赵海华  朱明华 《医学综述》2006,12(5):257-259
胰腺癌是一种预后较差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生发展过程是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和DNA修复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主要就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与胰腺癌相关基因作一复习,并简述其与胰腺癌生物学特性和临床治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hsa-miR-145-5p在胰腺癌患者及正常人血浆中的表达模式,探究hsa-miR-145-5p作为胰腺癌诊断标记物的可行性。进一步阐明其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的调控机制。 方法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hsa-miR-145-5p的靶基因预测及功能分析,选择miRanda、TargetScan和RNAhybrid三种软件预测hsa-miR-145-5p的靶基因并结合现有数据库筛选有实验数据支持的靶基因,进一步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KEGG Pathway富集分析和蛋白互作分析,研究靶基因功能。qPCR验证胰腺癌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浆中hsa-miR-145-5p表达。 结果 hsa-miR-145-5p序列在各物种间高度保守;预测其靶基因共得到8 679个,且有实验数据支持靶基因有1 408个;有实验数据支持的靶基因GO富集分析主要显著富集于胞内运输、基因表达调控、细胞内信号传导、细胞生长调控、能量代谢等生物学过程和功能上(FDR<0.01)。KEGG Pathway富集分析靶基因显著富集于p53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慢性骨髓白血病、膀胱癌、胶质瘤、前列腺癌、胰腺癌等(P<0.01),表明hsa-miR-145-5p在胰腺癌中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相较于正常组,患病组hsa-miR-145-5p表达下调。 结论 hsa-miR-145-5p调控多个肿瘤发生相关的基因,在胰腺癌发生相关的生物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功能,为胰腺癌miRNA标记物的研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9.
胰腺癌基因改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研究表明人类癌症是一种多基因病,与胰腺癌发生有关的基因改变主要包括K-ras、c-myc、c-fos、c-erbB-2等癌基因;p53、p16、DPC4/SMAD4、DCC等抑癌基因;EGF、FGF、HGF、PDGF、VEGF、TGF-β等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常见为K-ras、p53、p16、DPC基因改变,但胰腺癌的发生是一多步骤的现象,基因改变的积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DNA错配修复基因与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是由基因突变引起 ,基因突变可由致癌剂引起 ,也可由DNA代谢过程中的碱基错配引起 ,为保证遗传物质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细胞有许多防止基因突变的系统。这些系统包括①切除修复②损伤碱基的直接修复③错配修复④重组修复⑤跨损伤DNA合成。错配修复基因能纠正由于DNA重组和复制产生的碱基错配 ,在细菌中 ,MMR的缺陷将导致发生异常病变。人类MMR失活也可导致基因变异 ,从而引起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和其它癌症。最近的研究发现MMR系统不仅通过纠正由于DNA重组和复制产生的碱基错配而保持基因组的稳定和真实 ,而且通过诱导DNA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