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收治的60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将他们随机的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n=30)。研究组患者采用固定内外踝、修复三角韧带损伤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非固定法治疗,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中骨折愈合情况为优16例,良11例;对照组骨折愈合情况为优10例,良13例。研究组患者的术后疗效评分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进行二次手术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固定内外踝、修复三角韧带损伤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能够有效的提高骨折愈合效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马腾  徐国浩  朱亮亮  王桂华 《吉林医学》2013,(31):6536-6537
目的:分析踝关节不同部位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和三角韧带损伤引起关节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及形成创伤性关节炎的关系。方法:对112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和三角韧带损伤患者,行腓骨及内踝内固定、三角韧带探查修复。术后随访740个月。结果:用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评估:优98例、良14例,未见创伤性关节炎、骨不连等并发症。结论: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和三角韧带损伤,除内固定外,必须修复下胫腓联合和三角韧带,才能恢复踝关节正常的生物力学环境和稳定性。如不修复下胫腓联合和三角韧带,大面积的疤痕愈合后,会导致韧带松弛及功能不良,形成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与联合修复下胫腓前韧带和固定后踝骨折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随机分为A组(20例)和B组(25例)。2组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踝关节骨折复位固定的常规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联合修复下胫腓前韧带和固定后踝骨折治疗,2组均给予术后处理。术后1年比较2组的优良率,术后第2天及术后1年比较2组下胫腓重叠距离。结果 A组优良率为95.0%,B组为96.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第2天及术后1年下胫腓重叠距离组内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相比,联合修复下胫腓前韧带和固定后踝骨折避免了二次手术取出螺钉以及螺钉断裂的风险,能更好地恢复踝关节下胫腓联合的解剖结构及生物弹性,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合并有三角韧带完全断裂的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 2009年11月-2011年11月合并三角韧带完全断裂的踝关节骨折患者12例行外踝内固定,后踝固定或未固定,三角韧带修复术,下胫腓联合固定或未固定.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1.8个月.结果 用改良Mazur评分系统评估手术疗效,优9例,良2例,可1例.未见关节不稳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结论 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完全断裂时,往往同时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固定外踝,修复三角韧带,就能够恢复踝关节的正常生物力学环境和稳定性,这时即使不固定下胫腓联合,也可以获得下胫腓联合的稳定.固定外踝和下胫腓联合,而不修复三角韧带,虽然仍能恢复踝关节的稳定性,但三角韧带会愈合不佳、韧带松弛及功能不良,最终仍会导致创伤性踝关节炎.  相似文献   

5.
目的与方法:总结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经验和方法,对25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平均随访1年骨折全部愈合,治疗效果根据患者的主观感觉、功能检查,X线征予以评定,优良率84%。结论:手术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加韧带修复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下胫腓螺钉固定在Lauge-Hansen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2例Lauge-Hansen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2组均采用内固定方法对后踝、外踝、内踝解剖位置进行整复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下胫腓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下胫腓间隙及下胫腓重叠距离、术后1年踝关节功能评分的差异。结果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3.65±2.44)周,对照组为(13.92±2.04)周,2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2组下胫腓间隙及下胫腓重叠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研究组和对照组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分别为78.26%、71.7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uge-Hansen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治疗过程中修复后踝、外踝、内踝后是否进行下胫腓固定对骨愈合与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黄宇杰  范海泉  钟喜红  曾祥嘉 《四川医学》2001,22(12):1140-1141
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 ,多主张手术治疗 ,我院于 1994~ 2 0 0 0年期间手术治疗 34例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 ,随访证明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4~ 2 0 0 0年我院收治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 34例 ,男 2 7例 ,女 7例 ,年龄18~ 62岁 ,平均 4 0岁。按 Danis- Weber分类法 :B型15例 ,C型 19例 ,均合并有下胫腓韧带损伤。其 X线表现为 :距骨和内踝间隙增大 ,距骨向腓侧移位 ,远端腓骨骨折 ,下胫腓韧带联合处分离 >4 mm。1.2 治疗方法 :切开复位内固定 ,术中尽可能解剖对位 ,恢复踝穴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特点及加压螺钉治疗方法。方法 2002年1月-2011年4月对22例诊断为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患者手术治疗,其中一组12名患者采用一枚松质骨螺钉固定,一组10名患者采用两枚松质骨螺钉固定,对术中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患者同期行三角韧带修复术。术后8-10周拆除下胫腓联合螺钉,术后随访6-25月,平均14个月。结果用改良McGuire踝关节评分对术后效果随访评估,一枚螺钉固定组患者术后评分93.5±2.6分,两枚螺钉固定组术后评分91.7±3.4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后未见螺钉断裂、踝关节不稳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结论对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患者采用一枚或两枚松质骨螺钉,均可达到固定效果,对发现合并三角韧带断裂者术中必须同期修复三角韧带,恢复踝关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潘拓  张承启 《吉林医学》2008,29(1):36-37
目的:总结踝部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手术治疗体会。方法:回顾踝部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38例,其中外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13例;双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16例;三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9例。结果:术后随访6—26个月,优良率为97%。结论:内外后踝与下胫腓联合损伤,因踝关节解剖及生理的特殊性,应早期手术复位内固定,恢复踝穴的稳定,避免后期发生创伤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和韧带修复治疗三踝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骨科就诊的三踝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患者43例。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外踝用锁定钢板固定,后踝用2~3枚螺钉固定,内踝用1~2枚螺钉固定,固定三踝稳定踝关节,检查并修复损伤的三角韧带、下胫腓联合后韧带等。术毕外旋应力位透视,43例患者下胫腓联合间隙均<5 mm,提示下胫腓联合稳定,故均未固定下胫腓联合。距骨前后平移试验阴性,提示踝关节稳定。定期随访,按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标准对踝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4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8~24(16.0±0.5)个月,切口愈合时间8~15(12.3±1.4)d,全部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6(4.7±0.5)个月;Baird-Jackson踝功能评分84~98(96.4±5.6)分,其中优34例(79.1%),良5例(11.6%),可4例(9.3%),优良率达90.7%。结论切开复位及修复损伤韧带治疗三踝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能够稳定踝关节和下胫腓联合,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尚丽嫚 《中原医刊》2009,(12):54-55
目的探讨旋前型踝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特征、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5年2月至2007年2月,手术治疗旋前型踝关节骨折脱位42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恢复踝关节内外侧结构的稳定性。下胫腓分离行皮质骨螺钉横向内固定,后踝骨折块超过关节面1/4者予复位螺钉固定,三角韧带完全损伤者予以修复。结果4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年,骨折愈合时间10~16周,根据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评分,疗效:优35例,良3例,可3例,差1例。结论旋前型踝关节骨折脱位须行解剖复位,内固定,术中应充分重视三角韧带修复及下胫腓联合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手术重建旋前外旋Ⅳ度踝关节骨折下胫腓联合稳定性的效果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分析2008年3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53例Ⅳ度不伴有三角韧带损伤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手术病例。手术方法为外踝钢板固定,内踝2枚螺钉固定,修补下胫腓联合前韧带,依后踝骨块大小决定是否进行螺钉固定。然后进行拉钩试验检测下胫腓联合稳定性。若不稳定,加行下胫腓螺钉固定。术后定期随访复查。结果随访12-48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病例骨折均愈合,术后均未发现下胫腓联合分离。后踝固定33例,未固定后踝20例。术中拉钩试验共发现14例下胫腓联合不稳,均为未固定后踝患者。末次随访时按AOFAS踝关节-后足评分标准,后踝固定组优良率为84.8%;未固定后踝组优良率为75.0%。两组优良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旋前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后踝固定与否是决定能否有效重建下胫腓联合的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60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固定治疗,同时还应对患者进行韧带修复治疗.对照组采用非固定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治疗中采取内固定治疗同时进行韧带修复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因此该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下胫腓联合螺钉治疗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2年4月麻阳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伤情和患者意愿分组。对照组接受闭合复位外固定法治疗,观察组接受下胫腓联合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治疗后随访1年,以改EBaird—Jackson法评价疗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踝关节功能的差异性。结果对比两组患者踝关节功能发现,治疗后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胫腓联合螺钉内固定法在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的治疗中疗效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可达到良好的解剖复位效果,并牢固固定,使患者恢复良好的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对踝关节骨折手法整复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优良率差异。方法 对20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手法整复、石膏夹外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伤后到治疗时间平均6.5小时。随访时间1~5年。结果 采用手法整复踝关节骨折共85例,其中,单踝骨折优良率92.1%,双踝骨折优良率87.8%,三踝骨折优良率为50%,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优良率为50%。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121例,其中,单踝骨折优良率95.8%,双踝骨折优良率为96.1%,三踝骨折优良率为93.3%,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优良率为87.5%。双踝骨折、三踝骨折及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优良率手术组较手法整复组明显增高。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同时,在消肿时间方面,手术组较手法整复组明显缩短。结论 外踝关节面以下的骨折是造成距骨脱位的主要原因,解剖复位外踝是治疗的关键。双踝、三踝及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骨折应该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  相似文献   

16.
杨连友 《中外医疗》2009,28(4):63-63
三踝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常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踝关节完全失去稳定性,踝穴完整性受到严重破坏,踝关节骨折的治疗均应以骨折解剖复位、损伤韧带愈合良好为原则,因此目前多倾向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踝关节三角韧带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2005年2月~2009年2月治疗踝关节三角韧带损伤的32例,采用切开复位和坚强内固定,并修复重建三角韧带,恢复踝关节内外侧结构的稳定性。下胫腓联合分离仍不稳定者,给予皮质骨螺钉横向内固定。结果:全部病例得到12~~24个月随访。按齐氏疗效评定标准:优良27例,可4例,差1例。结论:强调踝关节骨折切开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的同时,应充分重视修复重建三角韧带。  相似文献   

18.
马利阁 《中外医疗》2013,32(14):69-70
目的分析并探讨在临床上用于治疗踝关节损伤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骨科于2010年5月—2011年12月期间进行踝关节损伤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手术治疗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56例患者全部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5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在术后均进行12个月的随访,未发生深部感染和断针情况,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0~21周,优良率为83.93%。结论踝关节损伤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应该积极进行手术内固定处理,使下胫腓联合稳定。术后功能恢复与术中固定方法、踝关节的复位效果及术后锻炼等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9.
严重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韧带联合分离27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严重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韧带联合分离重建术的意义。方法:在传统的内外踝骨折内固定基础上,采用骨栓,张力钢丝,松质骨螺钉,对下胫腓韧带联合分离进行开放复位固定。结果:在27例病例中疗效优22例。良2例。总优良率达88.9%。结论:对严重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韧带分离,在准确复位内固定同时,必须韧带损伤,并及早手术修复固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疗效。方法26例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行腓骨钢板螺钉固定,内踝加压空心拉力螺钉或克氏针内固定,18例后踝予加压空心拉力螺钉固定,所有下胫腓联合分离者均行下胫腓螺钉固定。术后12周拆除下胫腓螺钉。结果26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均获随访8~24个月。根据Baird-Jackson评分,优19例,良5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2.3%。结论手术治疗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可恢复并稳定踝穴和距骨解剖关系,早期功能锻炼,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